2012年中考化学冲刺考前复习).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3024334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PPT 页数:172 大小:3.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中考化学冲刺考前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2页
2012年中考化学冲刺考前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2页
2012年中考化学冲刺考前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32推断题,题型特点,解题技巧,中考典例精析,专题训练,化学推断题是初中化学的一种重要题型。此类题型有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条件隐蔽、文图较多、关系复杂等特点。,1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文义和图意,理出题给条件,深挖细找,反复推敲。2分析要抓住关键,通过对一些物质的特殊颜色、特殊反应现象的分析来捕捉信息,找出突破口,大胆假设,综合论证,得出结论。3根据题目的要求,按照分析和推理的结果,认真而全面地解答。4得出结论后切勿忘记验证。其方法是将所得答案放回原题中检验,若完全符合,则说明答案正确。若出现不符,则说明答案有误,需要另行思考,得出正确答案。,(2011武汉)某无色溶液可能由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有沉淀产生。过滤,所得滤液为红色。(1)由实验中的现象可推断出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写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为了进一步探究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小华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取适量实验所得的红色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溶液变无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所得滤液为无色。.从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钾溶液中选择一种试剂,代替实验中的氢氧化钙溶液进行实验,其余的试剂及操作与实验的均相同。通过实验和实验,小华得出结论: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确实存在。(2)实验所得无色滤液中,除酚酞以外,还含有的溶质为_;(3)实验中代替氢氧化钙溶液的试剂是_;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解析】从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有沉淀产生可知,一定有碳酸钠(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只有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有沉淀生成),而盐酸不能与碳酸钠共存;实验所得的红色滤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过量的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可生成),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可说明还有氯化钠,因为过量硝酸将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反应完,硝酸银与氯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故实验所得无色滤液中有HNO3、NaNO3和Ca(NO3)2;要证明有氢氧化钠,在操作、试剂均给定的情况下,只有选择氯化钡溶液。因为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钾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都没有明显现象,而氯化钡可以反应完碳酸钠,消除碱性的干扰,滤液仍为红色可证明有氢氧化钠。,【答案】(1)Na2CO3HCl(2)HNO3、NaNO3、Ca(NO3)2(3)BaCl2有白色沉淀产生,滤液仍然呈红色【方法点拨】此类试题考查了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是实验型推断题。要解决好此类试题,除了掌握好酸、碱、盐的性质外,对物质的除杂,实验的逻辑推理要求都很高。但要注意试题之间的前后关联性才能准确得出答案。,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_。(2)取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根据上述实验可推断: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种可能。为进一步探究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取实验(1)得到的滤液,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则可推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_。,CuSO4,CaCO3,BaCl2、NaOH,5,(2011南京)下图中的物质都是初中化学中所学的,其中A、B为单质,B是可供动植物呼吸的气体;甲、乙、丙为化合物,甲与过量的丙、乙与过量的丙两两反应的所有产物相同。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1)写出B的化学式_,写出一种丙的名称_。(2)写出A和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写出乙甲的化学方程式:_。【解析】B是可提供动植物呼吸的气体,则B是氧气,因为A为单质,或为金属单质或为非金属单质,利用试探法,结合图示反应关系,考虑到所学知识中涉及所含碳元素物质的化学反应比较多,可猜想A为碳,则甲为二氧化碳,丙为一种碱,可能是氢氧化钠(也可能是氢氧化钙等其他碱),乙可能为碳酸。因此可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方法点拨】解决推断题的关键,就是要抓住“突破口”,再就是熟练掌握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因为甲、乙、丙均为化合物,甲与过量的丙、乙与过量的丙两两反应的所有产物相同,由此可联想到二氧化碳与碱反应,碳酸与碱反应,从而通过分析将问题解决。,由C、H、O、Fe四种元素组成的初中常见物质间有如下图所示的关系,其中A、B、C是单质,甲、乙是化合物。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可制得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去)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C_、甲_;(2)写出乙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H2,O2,H2O,推断题(训练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2010中考变式题)化学无处不在,下图是物质间发生反应时的颜色变化,其中X是()A稀盐酸B稀硫酸C硫酸钠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解析】此题实际上是一道推断题,根据无色溶液X遇到石蕊溶液变红色,推断出该溶液是一种酸性溶液;由能与铁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浅黄色溶液,推断出该溶液是一种酸溶液;再由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推断出该溶液是硫酸溶液。【答案】B,2(2011荆州)在CuCl2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AFe、Mg和CuBCuCCu和FeDMg和Cu【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铁排在镁后而排在铜前,故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后,铁能与氯化铜溶液发生反应而不能与氯化镁溶液反应;完全反应后过滤,滤纸上有置换出的铜和剩余的铁。【答案】C,3(2010青岛)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多选)()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和镁B滤出的固体一定含有铜,一定不含铁和镁C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和氯化亚铁,可能含有氯化铜D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氯化亚铁、氯化铜,【解析】向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后,将发生如下反应:MgCuCl2=CuMgCl2、MgFeCl2=FeMgCl2,则反应后得到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镁、铁;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镁离子,可能含有铜离子与亚铁离子。由“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可推知滤出的固体一定含有铜,一定不含铁和镁;则铁和镁均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溶液中也可能含有未被置换出的铜离子。【答案】BC,4(2011乌鲁木齐)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A滤渣中一定有铁粉B滤渣中一定有铜粉C滤液中一定有Fe2D滤液中一定有Ag、Cu2【解析】根据优先反应原理,铁粉先与AgNO完全反应后,再与Cu(NO3)2反应,根据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不产生气泡,推断滤渣中一定没有铁粉,一定有Ag,可能有Cu;滤液中一定有Fe2,若AgNO3和Cu(NO3)2全部反应,则滤液中没有Ag和Cu2。【答案】C,二、填空题(共80分)5(4分)(2011宁波)AE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的浓溶液能使小木棒变黑。它们的反应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部分生成物未标出)。,(1)金属单质B的化学式是_。(2)金属铁与蓝色溶液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解析】A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A是氧气;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小木条变黑,E是硫酸,推断B是Cu,C是CuO,D是CuSO4。【答案】(1)Cu(2)FeCuSO4=CuFeSO4,6.(6分)(2011南京)图中的物质都是初中所学的,其中A、B为单质,B是可供动植物呼吸的气体;甲、乙与过量的丙两两反应的所有产物相同。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1)写出B的化学式_;写出一种丙的名称_。(2)写出A和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写出乙甲的化学方程式_。,【解析】B是可提供动植物呼吸的气体,则B是氧气,因为A为单质,或为金属单质或为非金属单质,利用试探法,结合图示反应关系,考虑到所学知识中涉及所含碳元素物质的化学反应比较多,可猜想A为碳,则甲为二氧化碳,丙为一种碱,可能是氢氧化钠(也可能是氢氧化钙等其他碱),乙可能为碳酸。因此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1)O2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2)CCO2高温,2CO(3)H2CO3=CO2H2O(合理答案均可给分),7.(9分)(2011福州)A、B、C是三种不同类别的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在溶液中发生反应)。若B为纯碱,A、C间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A、B、C的化学式:A_;B_;C_。(2)物质A和C在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纯碱的一种用途是_。【解析】B是Na2CO3,属于盐,则A和C分别是酸和碱中的一类物质;因化合物含有氧元素,酸可以是H2SO4、或HNO3等;与Na2CO3反应的只有Ca(OH)2和Ba(OH)2。【答案】(1)H2SO4Na2CO3Ba(OH)2(合理答案均可得分)(2)Ba(OH)2H2SO4=BaSO42H2O(合理答案均可得分)(3)洗涤剂(合理答案均可得分),8(6分)(2011山西)A、B、C、D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其中A、B的组成元素相同,C、D为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2)A、B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性质不同,原因是_。,A,B,C,D,C,(3)实验室制取C物质时常用而不用的原因是_。【解析】根据A与B组成元素相同,且A分解生成B和单质C,推断A是H2O2,B是H2O,C是O2;水通电生成O2(C)和H2(D);H2O2和H2O性质不同的原因是二者的分子结构不同;实验室制取O2一般不采用电解水的方法,原因是操作复杂、消耗大量电能、反应速率慢以及实验不安全等。【答案】(2)分子结构不同(合理即可)(3)比装置简单(或比消耗电能多或比安全等合理即可),9(6分)(2011达州)AF和X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C是无色气体,B、F是红色固体,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属于_反应。,(3)含D的生产、生活用品腐蚀的过程,实际上是D与空气中的_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解析】初中化学常见的红色物质是铜和氧化铁;根据A和B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气体C,且气体C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推断A是一氧化碳,B是氧化铁,C是二氧化碳,D是铁;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红色固体铜,即F是铜。【答案】(1)3COFe2O3=2Fe3CO2(2)FeCuSO4=FeSO4Cu置换(3)氧气和水,高温,10(9分)(2011黄冈)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略去),其中A为钠盐,X、Y均为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F在常温下为液态。试回答下列问题。(1)若A含有三种元素,则A的俗名是_;,若A中含有四种元素,则A的化学式是_。(2)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_,指出C的一种用途_。(3)若EF为中和反应,则E的化学式为_。(4)写出上述物质转化过程中属于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11(9分)(2011黄石)下图中字母AI分别表示不同的物质。“”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_。(2)写出与A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另一种物质的名称和其一种用途,名称_,用途_。,(3)写出C、G的化学式_、_。(4)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解析】本题突破口为紫红色单质H为Cu;由G(气体)B(黑色固体)加热,H(Cu)知,B中含有铜元素,又是黑色固体,则B为CuO,再由B(CuO)HCl生成D知,D为CuCl2;由浅绿色溶液I推知I为含Fe2的溶液,由D(CuCl2)E(单质)I(FeCl2)H(Cu)知E为Fe;由含铁元素的红棕色固体C为Fe2O3,高温时还原Fe2O3生成单质铁,知单质A为碳,故由碳元素组成的另一种单质为金刚石,可用作装饰品,由A(C)F(CO2)生成G知G为CO。【答案】(1)置换反应(2)金刚石装饰品(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Fe2O3CO(4)FeCuCl2=FeCl2Cu,12.(9分)(2012中考预测题)右图表示的是物质AH相互间的关系(“”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G都是单质,气体C常用于灭火,F是一种蓝色溶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C的化学式_,H可能是_;(2)写出标号、的化学方程式:_;_;_;_。,【解析】A是单质且能生成用于灭火的C,则A是碳(C),C是二氧化碳(CO2);A(C)可以生成B,B又生成CO2,所以B是一氧化碳;C(CO2)和D可以相互转化,D是碳酸盐,D可以与H(HCl)反应又可与E反应,所以D是Na2CO3;蓝色溶液F是硫酸铜(CuSO4),E即能与碳酸钠反应又能与硫酸铜反应,E是氢氧化钙;G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硫酸铜反应,G是Mg、Al、Zn、Fe中的一种。,13(9分)(2012中考预测题)A、B、C、D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含3种元素的钠盐,其水溶液pH大于7,B可用作固体干燥剂,D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白色不溶物,它们的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填写下列空白。(1)A_、B_、D_(填写化学式)。(2)D转化为B的反应类型为_(填基本反应类型)。,Na2CO3,CaO,CaCO3,分解反应,(3)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理由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4.(7分)(2010广东)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B是常用调味品,E、F的俗称分别是熟石灰、纯碱。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NaOH,Na2CO3Ca(OH)2=CaCO32NaOH,(1)写出A、B的化学式:A_,B_。(2)在物质的分类中,D属于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3)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解析】推断题是中考热点和难点。答好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寻找突破口。因而对于这类题目要先完整的看一遍,从中找到熟悉的知识点(如物质的颜色、沉淀、气体、重要的一些反应)即是突破口了。在本题中,通过对物质信息的描述很容易推断出A为NaHCO3,B是NaCl。根据的反应知生成了NaCl、H2O、CO2。C、D为H2O和CO2。再通过后面的分析就会,对应出C和D。又根据H2O常和CaO反应生成Ca(OH)2。CO2常和NaOH反应生成Na2CO3本题就迎刃而解了。【答案】(1)NaHCO3NaCl(2)氧化物(3)CaOH2O=Ca(OH)2(4)Ca(OH)2Na2CO3=CaCO32NaOH,15(6分)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下图。(1)如果A、B均是黑色固体,C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则E的化学式为_,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2)如果C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A溶液与B溶液反应的现象是_,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解析:本题是一道框图推断题,解题关键在于找出突破口,明确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1)由C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可确定C为二氧化碳,由两种黑色物质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可推断A、B为碳和氧化铜(或四氧化三铁),高温下可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或铁),则E为氧气。(2)若C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可推断C是碳酸钙,A溶液与B溶液反应的现象为生成白色沉淀,由此可推断A为氢氧化钙,B可能为碳酸钠,C为碳酸钙,D为氢氧化钠,则E为二氧化碳。D与E的反应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专题31实验设计与评价,题型特点,解题技巧,中考典例精析,专题训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及评价试题,涉及中学化学多方面知识,多为填充题,包括:(1)实验方案的评价;(2)实验装置的设计;(3)实验步骤的完善;(4)实验过程的设问;(5)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6)实验的整体设计;(7)跨学科的综合实验;(8)实验方案设计的研究性学习等主流试题类型。这类试题运用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设计实验方案,重在培养或考查把已有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新情景的能力。,这类题型一般是实验目的、实验仪器与药品、实验原理、仪器组装的“四缺一”,即题目给出其他几个方面的已知或线索,而在某一方面设问,因此审题和分析时应紧扣这几个方面思考,捕捉题意。解决具体问题时注意各种常见的思考角度,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安全性三个基本原则。,(2011武汉)探究活动一: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已知:试管内的镁条和铁片表面均被打磨洁净,且形状、大小均相同;同时加入两支试管中的稀盐酸的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1)该实验的目的是_、_。两支长颈漏斗中产生的现象的不同之处是_。(2)若实验所用的金属均过量,则甲装置中产生的H2比乙装置中产生的H2质量_(填“多”、“少”或“相等”)。探究活动二:为除去铜屑中混有的少量铁屑,并测定该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现有如下A、B两组实验方案。,(3)两种方案,你认为不能达到目的的是_(填“A”或“B”),理由是_。(4)在你所选取的方案中,若采用加热烘干的方式干燥滤渣,会导致测定的铁的质量分数_(填“偏大”、“偏小”、“不变”或“无法判断”)。【解析】第一问中的实验目的可以从装置、药品来分析,甲乙装置相同,而药品不同(酸相同,金属不同),所以可得出实验的目的之一是比较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又根据装置中红墨水在长颈漏斗中形成倒吸的特点可以分析出另一个目的是比较相同时间内不同金属与酸反应放热的不同,现象的不同就可以从红墨水倒吸来分析了;第二问是考察金属与酸,反应的问题,抓住酸相等,金属过量,就不难判断产生H2质量相等了;第三问应从反应的彻底性来考虑,金属与酸的反应比与盐要彻底,因为析出的铜会覆盖在未反应的铁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第四问中因为加热过程中会使铜部分氧化导致质量增加,算出铁的质量分数就偏小了。【答案】(1)比较镁、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比较相同时间内镁、铁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的多少。甲装置长颈漏斗中的液面比乙装置中的高(2)相等(3)B铁未被完全除尽(4)偏小,化学课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实验桌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橡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开展了以下探究:提出问题1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2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猜想与假设猜想1: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猜想2: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查阅资料(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2)氯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实验探究2,(白色)沉淀,氧化钠(或NaOH),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_(填“部分”或“全部”)变质。反思与评价(1)氢氧化钠溶液暴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在上述实验探究2中,小明提出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你认为该方案_(填“可行”或“不可行”)。理解与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变质,必须密封保存。实验室必须密封保存的药品还有很多,试另举一例:_。,部分,CO22NaOH=Na2CO3H2O,不可行,浓盐酸(或浓硫酸或澄清石灰水等合理答案均可),实验设计与评价(训练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8分)1.(2011芜湖)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猜想”,猜想是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下列对“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A温度高低B氧气含量C食物多少D食物的种类【解析】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与温度高低、氧气含量和食物的种类有关,与食物的多少无关。【答案】C,2(2010中考变式题)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配制稀硫酸时,将水沿量筒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B测定溶液的pH,先用水润湿pH试纸,然后将试纸插入待测液中C为了达到节约药品的目的,将实验后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D有腐蚀性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重【解析】为避免有腐蚀性的药品腐蚀天平托盘,因此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进行称重,可在天平的左右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的纸片,像氢氧化钠等易潮解的药品可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等玻璃器皿中称量。【答案】D,二、填空题3(14分)(2011桂林)实验室制取氧气是初中化学阶段的重要实验。小元同学称取7.9g纯净的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收集到氧气580mL(标准状况)。(1)请写出两个实验室用固体反应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2)意外发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7.9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反应生成氧气560mL(标准状况)。小元通过数据分析,意外发现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和理论计算的氧气体积不相符合,并且在实验中还意外发现高锰酸钾溶液呈墨绿色。,(3)提出假设:小元取实验后的少量固体残渣再次加热,经检验又产生了氧气。根据小元发现的问题和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做出如下假设。假设1:二氧化锰也可以受热分解产生氧气假设2:锰酸钾也可以受热分解产生氧气假设3:二氧化锰和锰酸钾都可以受热分解产生氧气假设4:_(只填一种)(4)设计实验:小元用最初加热所得的残渣及必要的实验用品,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验证假设2。请在下面流程方框中的相应位置填写各步骤实验操作名称;,请简要叙述步骤5的操作_。(5)得出结论:若观察到_,则假设2成立;若观察到_,则2不成立。【解析】(3)假设要围绕MnO2、KMnO4或K2MnO4进行,如MnO2可催化K2MnO4受热分解产生O2;K2MnO4可催化MnO2受热分解产生O2;KMnO4,在不同温度下可以其他方式分解产生更多氧气;升高温度K2MnO4和MnO2相互反应产生氧气(合理假设均可)。(4)(5)验证假设2,需将锰酸钾分离开,分离锰酸钾的操作有溶解、过滤、蒸发、干燥;验证时,首先取干燥后固体于试管中充分加热,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其中,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假设2成立,反之不成立。,4(18分)(2010中考变式题)呼吸面具中常用的供氧剂是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它与人呼出的CO2能反应产生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Na2CO3O2。过氧化钠还能与盐酸、水等物质发生反应产生氧气。为了验证Na2O2能和CO2反应产生氧气,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b_。(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是_,装置A可选用下面提供的_(填序号)装置。,(3)连接好实验装置后,应先_,再装入药品。(4)装置B中盛放的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_。(5)为了吸收未反应的CO2,装置D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6)装置E中收集气体的方法是_;为了验证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仪器a中收集满气体后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_。(7)通过以上实验能否确定收集到的O2是由Na2O2与CO2反应生成的?_(填“能”或“不能”)。若能,请简述理由;若不能,请提出你对实验的改进意见:_。,【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对实验的探究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不需加热,装置中长颈漏斗伸入容器中太短而导气管伸入容器中太长,因此不选用中装置而选装置,连接好装置后,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B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是为了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杂质;但由B装置导出的气体中会含有水蒸气,由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等物质都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氧气,因此不能确定收集到的氧气是否由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的;为防止制得的氧气中混有未反应的二氧化碳,因此D装置中盛有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用以除去二氧化碳。,【答案】(1)试管水槽(2)CaCO32HCl=CaCl2H2OCO2(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4)除去CO2中的HCl(5)氢氧化钠溶液2NaOHCO2=Na2CO3H2O(6)排水法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证明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7)不能在B、C装置之间添加一个除水装置,5(14分)(2011广东)学习了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CuO能否起到类似MnO2的催化作用呢?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猜想】.CuO不是催化剂、也不参加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CuO参与反应产生O2,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CuO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_。【实验】用托盘天平称量0.2gCuO,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1)填写下表:,(2)步骤的目的是_。(3)步骤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_。(4)过氧化氢能被CuO催化分解放出O2的化学方程式为_。【拓展】要探究步骤做过催化剂的CuO其他的化学性质,还应补做的实验是_(写一种)。【解析】实验步骤中因反应中加入了CuO,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故步骤产生了气泡,而氧化铜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故步骤称得CuO质量仍为0.2g。CuO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仍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催化作用,故步骤中会有大量气体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4),过氧化氢在以CuO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据此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拓展中氧化铜还能被H2或C还原,可补充它与H2或C反应的实验;CuO还能与酸反应,也可补充它与酸(稀盐酸、稀硫酸或稀硝酸)反应的实验。【答案】【猜想】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实验】有气泡冒出CuO质量仍为0.2g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拓展】用H2(或CO或炭粉)还原固体,观察是否能变成红色铜;或用稀酸(稀盐酸、稀硫酸或稀硝酸)溶解固体,观察是否生成蓝色的铜盐溶液,6(16分)(2011南充)请结合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b_(2)写出一个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根据该反应原理,可选择图中_(填标号,下同)与,_组装一套制取氧气的装置。(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你所组装的上述制取氧气的装置_(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理由是_。【解析】(1)制取氧气可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加热高锰酸钾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2)制取二氧化碳只能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7(14分)(2010中考变式题)干燥剂“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容易变质。某研究小组对一只干燥管里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进行实验探究。【提出猜想】猜想:没有变质,只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猜想:部分变质,含有猜想:完全变质,只含有碳酸钙、碳酸钠。【实验探究】,【小结与思考】(1)从上述实验现象推断:猜想_成立。(2)“碱石灰”样品里是否一定含有碳酸钙?请说明理由。_。【解析】本题是一道典型的实验探究题,解题时需要同学们注意的是各小题之间逐层递进的关系。其中还涉及到定量计算问题,同学们在解题可先将熟悉的、有把握的空填起来,然后再前后联系,各个击破。在中的少量样品中,加入足量水,结果试管壁发烫,并且得到了浑浊的液体,说明样品与水反应放热或溶于水放热,因此样品中至少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中的一种;在步,实验剩余的滤渣,加入稀盐酸后,生成,气体,说明该滤渣一定是碳酸钙,因为中加入足量的水,也可能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钙;在第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一定存在碳酸钠。【答案】【实验探究】CaO和NaOH(合理即可)CaCO32HCl=CaCl2H2OCO2Na2CO3Ca(OH)2=CaCO32NaOH【小结与思考】(1)(2)不一定有碳酸钙。因为样品中若有氢氧化钙(或氧化钙),也会在加水时与碳酸钠生成碳酸钙,8(16分)(2012中考预测题)某工厂的废水中只含有硫酸镁和少量稀硫酸,课外活动小组以此为课题,探讨如何从中回收纯净的硫酸镁固体,他们设计了两种方案,请你参加讨论。【方案一】选用镁粉作为试剂。进行实验:往废液中加入镁粉,当观察到_时,说明加入的镁粉足够了。接下来的操作方法依次是_和_。【方案二】选用氢氧化钠作为试剂。进行实验:向废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当观察到_时停止滴入氢氧化钠。进行过滤,将得到的氢氧化镁固体洗涤,放入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将溶液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镁。,无气泡产生,过滤,蒸发,不再有白色沉淀产生,【反思与评价】比较方案一和方案二,你会选择方案一,理由是_。【拓展与交流】请你继续探究,设计新的方案(使用试剂必须是与镁粉和氢氧化钠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你所选的试剂是(写化学式)_,操作简便,MgCO3,专题11pH和中和反应,考点知识梳理,中考典例精析,专题训练,考点一酸碱性和酸碱度1常用酸碱指示剂测定物质的酸碱性2.常见pH试纸测定物质的酸碱度(1)使用方法: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放一片pH试纸,用_蘸取少量溶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比较,即可得出溶液的pH。,玻璃棒,标准比色卡,变红,变蓝,不变色,变红,温馨提示使用时不能用水将pH试纸润湿,否则会稀释待测溶液,使结果不准。如测酸性溶液会使结果偏_。测碱性溶液会使结果偏_,不能直接把试纸浸入被测溶液中,以免_;检验气体的酸碱性时可将试纸润湿再用。,大,小,污染溶液,(2)pH数值从0到14,pH_,溶液显酸性,pH越小,酸性越_;pH_,溶液显碱性,pH越大,碱性越_;pH_,溶液显中性。3酸碱性是物质的化学性质。实质是溶液中的_离子使溶液显酸性,_离子使溶液显碱性。故酸性溶液中一定含_离子,碱性溶液中一定含_离子。,7,7,强,H,OH,H,OH,温馨提示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碱性溶液也不一定是碱溶液,但酸溶液一定显酸性,碱溶液一定显碱性。,考点二中和反应1定义:中和反应指与作用生成和的反应。2反应实质:_和_结合生成H2O。3改变溶液pH的方法,H,OH,酸,碱,盐,水,温馨提示常温下,当酸溶液稀释时,溶液的pH虽变大,但不会变为中性或碱性溶液,即pH不能等于7,更不能大于7。同理,碱溶液稀释时,碱溶液的pH不会等于7,更不会小于7。,4应用(1)农业上用_改良酸性土壤;(2)工业上利用酸中和碱性污水,利用碱中和酸性污水;(3)医疗上可服用碱性药物来中和过多胃酸,如含Al(OH)3的药物,化学方程式为_。(4)松花蛋中因含碱性物质而发涩,食用时常加一些_。,熟石灰,Al(OH)33HCl=AlCl33H2O,食醋,(2011福州)日常生活中部分常见物质的pH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橙汁、酸奶都呈酸性BpH小于7的雨水都属于酸雨C肥皂的碱性比氨水强D柠檬酸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解析】溶液的pH,以“7”为分界点(中性),“越小酸性越强;反之,碱性越强”。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pH小于5.6的雨水才是酸雨,正常的雨水因溶有二氧化碳(碳酸)也会显酸性。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越大碱性越强。【答案】A,某同学对家中的一些食品及生活用品进行了pH测定,结果如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食醋可以除去皮蛋的涩味B牙膏是中性物质C酱油显碱性,可以使酚酞变红色D胃酸过多的人宜多吃葡萄,A,(2011河北)图1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得图2所示变化关系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在图2中根据pH的变化情况可知,pH由大于7到等于7最后小于7,正好是向碱的溶液中加酸反应的过程,在图1中只有氢氧化钙与硫酸的反应正好符合,故选D。【答案】D【方法点拨】解答此类图像题要看清并理解曲线的起点、变化趋势以及终点的含义,便可得出正确结论。,下图中横坐标表示加入物质的质量,纵坐标表示溶液的pH,哪个图像与哪项实验相对应?将标号填在实验后面的横线上。(1)向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_;(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水稀释_;,C,D,(3)向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_;(4)向水中加入熟石灰_。,A,B,(2011益阳)如下图所示,烧杯中有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瞬间变红。某学生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完全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后溶液红色褪去B反应后溶液可导电C反应后氢氧化钠溶液pH变小D反应后溶液中Na数目减小,【解析】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不断滴加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碱性越来越弱,因此其pH逐渐变小,故C正确;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不断滴加盐酸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若继续滴加盐酸,溶液呈酸性,故酚酞试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故A正确;反应后溶液中仍然存在自由移动的氯离子、钠离子,因此反应后溶液导电,故B正确;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而对于氯离子、钠离子没有影响,因此钠离子反应后不变,故D错误。【答案】D,如下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C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Na和OH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分子,C,pH和中和反应(训练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1南京)图中“”表示人体内的一些液体和排泄物的正常pH范围,据此判断其中酸性最强的是()A血浆B唾液C胃液D尿液【解析】分析图中信息,胃液的pH最小,酸性最强。【答案】C,2(2011宁波)下列为常见水果的pH,呈碱性的是()A柿子pH8.5B菠萝pH5.3C苹果pH4.1D杨梅pH2.5【解析】pH7时,物质呈碱性,故选A。【答案】A,3(2011兰州)生活中,下列溶液的pH7的是()A汽水B自来水C肥皂水D食醋【解析】肥皂水显碱性,pH7;汽水和食醋显酸性,pH7;自来水显中性,pH7。【答案】C,4(2010长沙)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A测溶液pH时,将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中,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B测溶液pH时,将待测液滴到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C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少量的COD用稀硫酸除去NaCl中少量的Na2CO3【解析】A.测溶液pH时,将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中,这样会将杂质引入到待测液中;B测溶液pH时,将待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C.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少量的CO,因为缺少助燃剂,CO不能被点燃,正确的方法是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用稀硫酸除去NaCl中少量的Na2CO3时,虽然除掉了Na2CO3,但同时又引入新的杂质Na2SO4。【答案】B,5(2011娄底)家庭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下:当我们被蚊虫叮咬后,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从而使皮肤肿痛。要减轻痛痒,应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A食醋B牛奶C食盐水D牙膏或肥皂水【解析】要减轻痛痒,应涂抹能中和掉酸的碱性物质,即pH7的物质。【答案】D,6(2011青岛)不同物质的溶液酸碱性不同。根据下表中所列物质pH的情况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pH小于7的一定是酸溶液BpH大于7的一定是碱溶液CpH等于7的一定是水D盐的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解析】一般情况下,pH小于7的是酸性溶液,但不一定是酸溶液,A不正确;pH大于7的是碱性溶液,但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但它是一种盐溶液,B不正确;pH等于7的可以是水,也可以是氯化钠溶液等中性溶液,C不正确。【答案】D,7(2011成都)紫甘蓝汁性质稳定,其颜色随pH改变而发生如下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紫甘蓝汁可用作酸碱指示剂B将紫甘蓝汁加入到不同碱性溶液中,可能显示出多种颜色C与石蕊相比,紫甘蓝汁可更准确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大小D向滴有紫甘蓝汁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若溶液变色,则说明一定恰好完全反应,【解析】【答案】D,8(2011咸宁)下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反应后溶液的pH大于7B反应前的溶液能导电,反应后的溶液不能导电,C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解析】根据反应后的容器中的离子可以看出,反应后的溶液中没有氢氧根离子,只有氯离子、钠离子、水分子,所以pH等于7,故A错误;溶液导电是靠溶液中带电的离子导电的,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带正电的钠离子和带负电的氯离子,所以反应后的溶液能导电,故B错误;反应后的溶液中除了钠离子和氯离子外,还有水分子,故C错误;钠元素、氢元素反应前后的化合价都是1,氯元素反应前后的化合价都是1,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是2,故D正确。【答案】D,9(2012中考预测题)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正确的是()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则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酸C碱的溶液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D点燃H2、O2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则点燃CO、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解析】中和反应时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金属氧化物与酸或是非金属氧化物与碱之间都能生成盐和水,故A错误;石蕊溶液遇酸变红,但是显酸性的物质不一定是酸,故B错误;pH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如碳酸钠溶液的pH大于7,但是碳酸钠属于盐类物质,故C错误;可燃性气体剧烈燃烧可能引起爆炸,故D正确。【答案】D,10(2010中考变式题)中和反应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做法应用了中和反应的是()A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B用熟石灰处理工厂污水中的硫酸C用碳酸氢钠和柠檬酸等原料自制汽水D用熟石灰与硫酸铜溶液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解析】A.生石灰做干燥剂是利用氧化钙与水的反应,不是酸与碱的反应,故此选项错误;B.用熟石灰处理工厂污水中的硫酸,是氢氧化钙与硫酸的反应,故此选项正确;C.碳酸氢钠和柠檬酸等原料自制汽水,是利用的盐与酸的反应,不是中和反应,故此选项错误;D.用熟石灰与硫酸铜配置波尔多液是利用的碱与盐的反应,不是中和反应,故此选项错误。【答案】B,11(2010株洲)下图表示的是身边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有关这些物质的比较和判断正确的是()A柠檬的酸性比橘子弱B橘子汁显碱性C草木灰水的碱性最强D萝卜显中性【解析】A.柠檬的pH比橘子的小,所以柠檬的酸性比橘子强,故选项错误;B.橘子汁的pH小于7,呈酸性,故选项错误;C.草木灰水的pH最大,碱性最强,故选项正确;D.萝卜的pH小于7,呈酸性故选项错误。【答案】C,12(2010烟台)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X是(),A水B澄清石灰水C纯碱溶液D稀盐酸【解析】A.加入水时,溶液的酸性减弱,但是不能达到7,故选项错误;B.加入澄清石灰水时,盐酸能和氢氧化钙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pH升高,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继续加入石灰水时溶液的pH升高,不会出现平行于x轴的线段,故选项错误;C.加入纯碱溶液时,碳酸钠能和盐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pH升高,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继续加入的碳酸钠又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显中性的氯化钠,在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的过程中溶液的pH不变,当氯化钙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碳酸钠时,溶液的pH又升高,故选项正确;D.加入稀盐酸时,溶液仍然显酸性,故选项错误。【答案】C,二、填空题(共39分)13(15分)(2011衡阳)酸碱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下图所示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_,_。(2)A中溶液呈无色,C中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稍过量)呈_色。(3)该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玻璃棒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其目的是_。14(5分)(2011肇庆)甲化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少量氢氧化钠和硫酸钠,与乙化工厂排出的废水混合后,测得溶液的pH7,且只含有氯化钠一种溶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