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期末历史检测试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2957713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期末历史检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期末历史检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一期末历史检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单元模块学分认定测试历 史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l至4页,第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1卷 (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在不断调整。回答l一5题1诗经载:“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说明分封制取代了内外服制周王拥有最高的土地所有权周朝实行严格的宗法制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A B C D2史载:“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这种观念源于A分封制 B宗法制 C九品中正制 D三省六部制3有学者认为隋唐时“三省长官都是丞相,互不隶属,共同对皇帝负责,从而有效地牵制了丞相的权力。”材料反映了A集体决策机制形成 B三省之间相互牵制C早期民主思想产生 D专制皇权有所削弱4明朝“废除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这说明A中国古代已建立起完善的分权制衡体制B中国古代分权制度为近代西方提供了借鉴C古今中外政治制度发展的主流是追求民主D分散地方权力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5“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孟隐然执政之府也。”这表明A中国已建立起现代内阁制度 B军机处掌握着清朝实权C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顶峰 D专制皇权已名存实亡古希腊、罗马是西方政治文明的滥觞。回答6-7题6古雅典人在辩论时,规定发言人不能一次提出两个问题,不能就一个问题发言两次,不能打断别人讲话。这是为了提高议政的效率维护会场秩序为更多的公民提供发言机会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A B C D7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这一规定主要维护了A法律的权威 B私有财产权 C平民的利益 D债务人权益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回答8-11题8“在选任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维多利亚女王多么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这表明当时英国A君主立宪制已确立起来 B女王掌握行政大权C女王已没有任何权力 D三权分立政体的确立9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不对国会负责,直接对选民负责。这主要体现了A联邦制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 C人民主权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10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直到1875年宪法的通过,才最终确立了共和制。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这主要说明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人 B封建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C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D人民群众的斗争推进了民主化 111882年,伊藤博文率“宪法考察团”赴欧洲考察。柏林大学某教授向他们建议:+“在欧洲各国中,德国情况与日本最为相似。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如今日本开设议院,亦不可以议院之多数决定事项。”这说明当时德国 实行君主立宪制建立起完善的代议制皇帝掌握国家实权A B C D19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抗争和不懈的探索。回答12-16题121839年,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下列评价,你认为正确的是A招致了英国的侵略战争 B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C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 D中国被迫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3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可是距此一百年前,西方列强却给中华民族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新世纪“贺礼”,那就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4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界奋起抗争与探索。下列文件符合当时历史发展潮流的有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A B C D15明确提出右图中政治主张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A中国同盟会 B兴中会 C华兴会 D光复会16“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绥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乃前方之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这段材料说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因为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全国人民抗日热情的感召对“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不满A B C 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的到来。回答17-19题17英国广播公司(BBC)进行网上投票,评选世界近1000年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结果马克思最后胜出。投票者特别推崇马克思的贡献是A领导了巴黎公社 B创立了空想社会主义C指导了第一国际工作 D发表共产党宣言18“它(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握的政府的趋势。”能证明这一说法的是尝试建立“新和谐公社”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公社委员会公社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公社委员A B C D19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俄国却最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A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B一战的有利时机C工农联盟的巩固 D工人队伍的壮大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全国人民为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回答20-21题20“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歌曲松花江上反映的史实是A华中沦陷 B华北沦陷 C东北沦陷 D华南沦陷21图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某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分析了下列图片后,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其中不正确的是A中国曾出现了和平民主的曙光 B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而努力C当时和平民主的破灭是必然的 D国共两党对峙是内战的根源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回答22-2322“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A1949年 B1954年 C1956年 D1982年231986年吉林省梨树县北老壕村进行村委会换届,乡政府一改以往的做法,“不定框子,不定调子,不提候选人”,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这种选举方式当地群众称之为“海选”。这种选举办法推动了哪项制度的改革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回答24-25题24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这表明美国A.推行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B.发动了对苏联的冷战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发动朝鲜战争25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导致世界呈现出多极化发展趋势的主要因素有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A B C D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第卷为非选择题,共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3分。共50分。26古代中国与希腊的雅典,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时秦王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他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了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二 伯利克里虽然出身贵族,但却是一个热心诚挚的民主主义者,他将权力转移到由全体雅典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它不仅要解决一般的政策性问题,还要对政府在外交、军事和财政等一切领域的所有活动做出详细决定。他还建立起许多由陪审团做最后决断的民众法庭,陪审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黑格尔在提到古希腊自然环境时说:“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生产、生活方式多样,航海交通和商业贸易发展。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中华文化主要发祥地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型农耕经济,格外安土重迁。在文化渊源方面更多地呈现出群体和集权的倾向。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创立的具体制度,说明其历史进步陛。(4分)(2)据材料二,指出雅典设立的主要机构及其职能,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体的基本特点是什么?(4分)(3)材料三反映了古代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出哪两种基本类型?归纳形成不同类型的因素。(4分)27实现祖国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余光中乡愁材料二 第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第七条国家主张通过台湾海峡两岸平等的协商和谈判,实现和平统第八条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匡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分裂国家法材料三 2008年12月15日,两岸正式实现“三通”。2008年12月23日,带着大陆13亿人民的深情,大熊猫“团团”、“圆圆”乘台湾长荣航空股份公司的专机抵达台北动物园的新家。 新华网(1)导致现代两岸分离的历史原因是什么?“乡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4分)(2)据材料二指出制定该法案的直接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党和政府坚捎的对台方针。(5分)(3)综合上述内容,归纳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3分)28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根据相互尊重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是可以实现和平共处的。周恩来材料二 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材料三(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的哪一外交政策?它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有什么重大意义?(3分)(2)材料二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5分)(3)材料三中的事件分别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活动的什么特点?(3分)(4)综合上述内容,就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谈谈你的认识。(2分)29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改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战时并不难保持团结,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彼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破裂。斯大林于雅尔塔材料二 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材料三 当今世界上,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材料二、三摘自岳麓版历史必修一(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苏两国“不同的利害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同盟破裂”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4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德国外长持上述态度的原因。(4分)(3)据材料三,概括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的特点和趋势。这一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影响?(5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C 2B 3B 4D 5C 6B 7B 8A 9C 10C11B 12B 13D 14C 15A 16A 17D 18B 19A 20C21 D 22B 23 C 24A 25 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3分,共50分。26答案要点:(1)制度:皇帝制、郡县制(只答中央集权制度,得1分)。(2分)进步性:废除分封制;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发展。(2分,答出其中两项即可)(2)机构职能: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民众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2分)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2分)(3)类型:民主、专制。(2分)因素:不同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以及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2分)27答案要点:(1)原因:国民党发动内战失败,退踞台湾。(2分)愿望:渴望祖国统一。(2分)(2)直接目的:遏制“台独”分裂势力,促进祖国统一。(2分)方针: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3分)(3)因素:实现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党和政府正确的方针政策;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3分)28答案要点:(1)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分)(2)变化:中美两国结束长期对立,开始走向正常化。(1分)原因:美国的霸权地位面临着苏联的挑战;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破产;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中苏关系恶化。(4分)(3)特点:多边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就(或融人世界市场);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3分)(4)认识: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必须符合国家利益;外交政策要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适时调整;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分,答出其中两项即可)29答案要点:(1)方面:国家利益的冲突、社会制度(或意识形态)的对立。(2分)格局:两极对峙格局。(2分)(2)原因:欧共体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美国霸权地位的削弱。(4分)(3)特点:一超多强。趋势:向多极化发展。(2分)影响: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3分)评分说明:第卷考生答案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表述,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但总分不能超过该题的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