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2957296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作为通讯工具手机的普及,手机已逐渐成为中学生的新宠。近几年来,随处可以看到一些中学生拿着手机侃侃而谈,老师在课堂上听见学生的手机声已经不是新鲜事。 学生用手机一般都做什么?据某市教育部门对9所中学学生手机持有者所做的调查问卷显示,学生的手机用于紧急联系占5,短消息聊天61,通话聊天48(包括谈恋爱),玩游戏11,下载图片铃声12,上网的占8.97,拍数码照片3。由此可见,学生带手机到校,唯一正当的用处是通讯联络,但占比仅5,而大部分时间是用于娱乐玩耍的。另一调查统计表明:与家长联系占38.55%,发短信占52.17%,玩游戏19.13%,上网8.99%,闲聊44.1%。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手机的使用一方面给学生与家人、老师、同学的联系提供了方便,但手机短信、玩游戏和闲聊等给学生带来的危害却是巨大的,家长们应当高度重视。一、手机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影响 使用手机时,人体成了天线的一部分,电磁波可以进入大脑。在相同条件下,儿童受到电磁波的伤害要比成人大,因为他们头小、颅骨薄。科学家在一次实验中,利用儿童大脑模型,测试了使用手机时大脑吸收的辐射量,结果发现,儿童大脑吸收的辐射相当于成人的两至四倍。近日,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做了一项关于手机发射出的电磁波影响的测试表明,儿童使用手机时,大脑对手机电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英国的一份研究报告提醒家长,小孩子使用手机更容易受到手机的辐射。研究表明,小孩在使用手机时,大脑中吸收的辐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孩子对辐射的吸收率之所以比成年人高,是因为他们的耳朵和颅骨薄且小。强大的电磁波长期在脑边释放,会影响少年儿童大脑发育,严重的会诱发人类的脑瘤、听觉神经癌和不育症的发生。据英国科学家报告,儿童应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不使用时应让手机与头部、大腿等“容易受伤的器官”保持距离,避免影响生殖能力。欧洲防癌杂志所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也指出,长期使用手机的人患脑瘤的机会比不用的人高出30%。使用手机超过10年的人患脑瘤的几率比不使用手机的人高出80%。法国卫生部长罗塞里尼巴切洛特-纳尔奎因认为,尽管手机电磁波辐射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还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但是手机对人体的危害还是不能排除的。此外,儿童肌体更易受到外来因素的伤害,尤其是在生长的某个阶段。专家毫不怀疑,手机的电磁场会干扰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儿童正处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成和发育期,常用手机肯定会影响大脑的发育。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杜军保指出,很多家电产品儿童应该适当远离。尤其是儿童房,不宜摆放过多家电。家电过于集中,会使房间的电磁辐射猛增,不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不利,而且还会带来诸如哮喘、白血病之类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的态度早就十分明确:电磁场对儿童健康有害。同时,儿童的自卫机制,首先是免疫系统尚未彻底形成,手机辐射迟早也会影响到儿童的免疫能力。英国专家认为,手机电磁场会大大削弱儿童的免疫系统它反过来又降低了儿童对电磁场不良影响的抵抗力。西班牙的一家科研所早在2001年就发现,11至13岁的孩子打两分钟手机造成的大脑生物电流活动的变化,在中断通话后还会持续两个小时。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去年完成的研究证明,使用GSM手机的10至11岁的儿童,反应能力大大降低。芬兰科学家对一组10至14岁儿童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结论。瑞典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更加吓人。他们发现,5至10岁期间使用过手机或者无绳电话的人,20至29岁时得大脑肿瘤的危险增加;其他年龄段的人使用手机或无绳电话后,没有发现有这样的。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在一份报告中称,现有证据表明,长期暴露在手机的无线电频率和微波辐射之下没有不良的健康影响。但卫生专家指出,很多癌症的潜伏期都在10年以上,短期内的试验是不能完全说明问题的,在使用手机时还是应该小心为妙。为此,研究人员向家长发出呼吁,为了下一代的身体健康不受影响,必须对自己的小孩使用手机加以限制。尽管市面上的手机辐射大多符合目前的安全标准,但辐射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手机制造以广告吸引16岁以下的儿童与青少年买手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二、手机提高了学生的作弊和撒谎率近年来各类考试学生用手机作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2004年6月,贵阳市民族中学期末考试发现个别学生用手机作弊;2004年高考在湖北潜江石首、南漳都发生了利用手机舞弊的事,再如电白高考舞弊案等。随着手机的普及与功能的增强,利用手机作弊现象日益增多,而且做得越来越巧妙,如将耳机绑在袖子里,考试时将手靠近耳机佯装思考,实质在听通过手机传来的答案。女生则更方便了,有的干脆将耳机戴在耳朵上再用长发遮住,监考老师很难发现。此外,学生打手机说谎也是司空见惯的事,特别是部分厌学的学生,明明在网吧玩游戏,却谎称在学校复习功课。有的学生还以短信方式捉弄老师同学等。无论是作弊、说谎还是发虚假短信都是不诚信的表现。家长如不及时制止和加以正确引导,会对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带来严重危害。三、手机短信传播黄毒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继网络之后,近两年在学生中又出现一个新宠手机短信。手机短信是通讯领域的科技创新,为人们相互交流信息、传递情感提供了快捷而简便的现代手段。然而,这又是一个缺乏行为规范且隐秘性很高的“灰色地带”,人们在享受自由交流的同时,私欲放纵和道德失范等人性的弱点也由此显露,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黄色信息满天飞,以往多在成年人中流传的“色情笑话”和“荤段子”,通过手机短信蔓延到了未成年人中间。眼看着众多稚嫩的心灵受此污染,已有媒体惊呼“谁来杀短信黄毒”,却又都苦于缺乏有力的对策。据调查,约有79%的学生说他们用来进行“文字调情”,有74%的学生每周发送10多条信息,44%的学生发送20多条信息。北京海淀区法院法官尚秀云指出,由于手机短信隐蔽性强,不易被察觉,青少年学生长期接触黄色的不良信息,很容易形成一种心理上不健康的阅读快感。短信过多,会使人心理紊乱。如果手机交流取代了直接交流,会使他们不能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懂得尊重别人。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学院的心理学家格伦威尔森称,在80例临床实验中,在工作中经常发短信的人IQ(智商)会降低10%,相当于一整天没有睡觉。而抽大麻后也只会下降4%左右。而且短信内容一般都未经过滤,正处在“似懂非懂”阶段的中学生很容易被不健康内容吸引误入歧途。此外,青少年使用手机还容易产生攀比心理,影响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四,手机引发诸多安全问题由于手机品牌众多,质量良莠不齐,消费者难以辩别,再加上使用不当(雷雨天使用,长时间玩电游等),手机爆炸伤人的事时有发生。在一些地方,不法分子利用学生防范意识弱,反抗能力较小,专抢学生的手机。2005年4月22日下午,湘潭县一中高二学生朱磊在校园内行走时,被突如其来的雷电击中后当场身亡。事后,经法医鉴定,雷击竟然是由朱磊随身携带的小灵通引来的。2004年7月,一位16岁的加利福尼亚少女因手机突然在衣服口袋中爆炸导致二度烧伤的严重后果。 因此,家长教育孩子尽量让手机远离腰、腹部,不要将手机挂在腰上或放在衣服口袋里,雷雨天尽量不使用,外出时可以把手机放在书包里,这样离身体较远,使用耳机来接听手机也可减少手机辐射的影响。至于手机引起的犯罪问题,要教育孩子别给陌生人回信,不公开自己的手机号码,不轻信虚假短信,不发内容不健康的短信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