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变化检测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70345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的变化检测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口的变化检测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口的变化检测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选择题读M、N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 000人中各年龄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以下问题。年龄014岁1559岁60岁以上总计M人口数20006500150010000死亡率(%)0.60.62.5N人口数3500600050010000死亡率(%)0.80.72.20.811M地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A0.775% B0.675%C0.885% D1.333%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AM地人口数据表示发展中国家,N地数据表示发达国家B各年龄组死亡率M小于N,因此死亡总人口也是M小于NC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DM地人口死亡率偏高,主要原因是M地老年人口比例高2015年9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在会上总理指出要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逐步减少大规模人口“候鸟式”迁徙。每年农民工在年前大量离开,到年后大量回城,这种候鸟式迁徙,已经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完成下列各题。3大量数据显示2014年春节前从成都到北京的旅客增多,原因最可能是 ( )A成都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京B大量在成都打工的北京人回家过年C成都过年消费水平比北京高D成都老年人前往北京的孩子家过年42015年春运期间邻近省区和省区内短距离迁徙人口大幅增加,原因有 ( )A春节游客多,长途旅行不安全B城市群崛起,就近就业的劳动力增多C春运压力大,就近换乘其它交通工具D冬季气温低,短途旅游更适宜该图示意1978-2008年我国四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注: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问题。5关于四个城市人口变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甲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乙城市一直是人口净迁出区C丙城市由净迁出区转为净迁入区D丁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减慢6下列省区中,最符合丁所反映的人口变动情况的是( )A四川 B贵州 C安徽 D浙江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左图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右图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7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 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8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9若上图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入拉美 B从亚洲迁往西亚C从非洲迁往亚洲 D从欧洲迁往亚洲10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到乙地的是( )A甲地良好的教育条件 B甲地优美的环境C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 D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11.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每出生百名女婴相对应的出生男婴数。出生性别比在102107之间为正常值。根据左下图分析我国部分年份出生人口性别比数据,可知A、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近年持续下降B、环境污染是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异常的主因C、地域文化是影响我国近些年出生人口性别比现状的原因之一D、我国近些年人口性别比现状与社会因素无关造成人口流动的原因除流出地的推力(气候严寒、文化落后等)和流入地的拉力外,还受到中间阻力(如技能、费用、亲情等)的影响,此外,人口流动还会受到流入地的反推力(如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的影响,回答下列小题:12造成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的主要推力是:A乡村地区环境优美 B铁路和高速公路向郊区延伸C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D城市就业机会多13造成我国民工潮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条件的差异 B人口密度的差异C人均寿命的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14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科技发展水平 B经济发达程度 C人口受教育水平 D资源丰富程度15淮安历史上是我国商业贸易最繁荣的城市之一,后来却逐渐衰退,其主要原因是:A水源供应不足 B战争迫使人口迁移C政治中心的转移 D交通条件的变化16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反映农业生产具有: A.计划性 B地域性 C季节性 D周期性17造成“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差异 B气候差异 C技术差异 D耕作制度差异二、非选择题18根据以下几组资料,回答有关问题(每空2分,共10分)A组: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总人口为130628万人,年平均增加809万人。B组:2007年水利部最新调查显示,全国669个城市中有400余个供水不足,32个特大城市中,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据国土资源部预计,中国石油开采年限为15年。2005年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43。C组:2006年度全国环境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达到了536.8亿吨,比上一年增加2.3%;二氧化硫达2588.8万吨,比上一年增加1.5%。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37.1%,遍及所有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从上述资料可见,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很大,主要表现在 、 、 几个方面。(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必须走 的道路,其明确的定义是 。19图甲为“杭州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图乙为“江、浙、沪城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读图说出杭州市0-14岁人口比例的变化特点是 ,65岁以上人口比例的变化特点是 。(3分)(2)杭州市在19531964年之间和2000年以来人口总数增长速度均较 ,但成因有差异, 19531964年的成因是 ,2000年以来的成因是 。(3分)(3)图乙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与杭州等级相同的城市是 。一般来说在一个区域内,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 (多或少),服务种类越 (多或少)。(4分)20左图为“某地区人口密度”,右图为“某地区生态环境危急区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图20中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与该地区人口的分布有何关系?简要说明其原因。(2)图20中地和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简要分析造成两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为澳大利亚略图。材料二澳大利亚国土面积769万平方公里,人口2 250万人(2011年6月)。印度国土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2.1亿人(2011年)。(1)分析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2)指出澳大利亚、印度两国间近年来人口迁移方向,并说明原因。参考答案【答案】1C2D【解析】试题分析:1通过计算每个年龄组死亡的人数之和,除以总人数,即可得总死亡率。2结合表格中不同年龄组人口的数量,可以推知M为发达国家,人口年龄结构老,这也是死亡率高的根本原因所在。考点:人口年龄结构【答案】3D4B【解析】试题分析:3影响人口移动到因素有自然,经济,社会,婚姻,文化,国家政策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因素,由经济落或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成都属于西部地区,经济较为落后,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北京经济发达,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大量劳动力,因此人口移动主要是由成都流向北京,到春节时,成都老年人前往北京孩子家过年。故选D4由于近几年,大城市的发展,人口移动到大城市,住宿交通,生活成本上升,加上长途运输尤其春运时铁路运输紧张回家很难,不能照顾家庭等,同时大部分中西部城市群的发展,提供了就业岗位,因此邻近省区和省区内短距离迁徙人口增加。考点:人口迁移 城市化【答案】5A6D【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读图分析能力。5读题干,理解人口迁移差额率的含义,读图观察,甲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差额率都在上升,因此,甲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乙城市人口迁移差额率下降,但仍为正数,所以仍然是迁入大于迁出;丙城市人口迁移差额率下降为负数,人口由净迁入转为净迁出;6丁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减缓,但机械增长加快,人口增长速度不一定减慢,应该代表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省份。【答案】7B8C【解析】试题分析:7读左图,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大于0,所以人口规模持续增加,A错,B对。人口增速先是波动增加,然后开始减慢,C错。D错。8读右图,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波动增加,A错。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呈波动下降趋势,B错。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C对。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呈波动上升,但仍维持在低水平,D错。考点:我国人口政策及对人口规模、人口增长速度、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答案】9B10C【解析】试题分析:9二战以后,北美、欧洲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所以人口从拉美迁入北美,从亚洲迁入欧洲;非洲和亚洲同为发展中地区,均属于迁出地;而西亚因石油的开采,需要的劳动力多,所以人口从亚洲迁往西亚。故选B。10良好的教育条件和优美环境利于人口迁入;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不利于人口流动;而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对人口有吸力。故选C。考点:人口的迁移1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图中显示2006年到2008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所以A项错误。人口性别比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我国受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是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异常的主因。考点:我国人口问题【答案】12C13D14D15D16C17B【解析】12本题考查逆城市化的原因。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的主要推力是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城市环境的恶化;城乡之间的交通联系便捷。造成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的主要推力是城市环境质量下降。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13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人口迁移的方向是从农村向城市,从内地向沿海(迁入人口较多的是上海、广东、北京)和工矿城市。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14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而资源状况则是影响人口承载力大小的首要因素。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15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对商业网点的影响。淮安交通条件的变化,铁路和海运的兴起,使淮安的交通地位下降,所以商业中心的地位下降。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16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反映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点。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17造成“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差异,南部为亚热带气候,北部为暖温带气候。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18.【答案】(1) 庞大的人口压力, 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深刻的环境危机。(2)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从人口、资源和环境三方面分析;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查课本可得。19.【答案】(1)1953年至1964年递增(1分),1964年至2010年递减(1分) 逐年增加(1分)(2)快 (1分 ) 人口自然增长较快(或人口出生率较高)(1分) 人口迁入较多(或人口机械增长较多) (1分)(3)上海(1分) 南京(1分)少(1分) 多(1分)【解析】试题分析:(1)仔细读图,用科学的语言进行分段描述即可。(2)人口总数增长速度看图中曲线的斜率。人口变化包括自然变化和机械变化,要注意分析。(3)上海是直辖市,级别最高。杭州和南京都是省会城市,级别一样高。一般来说在一个区域内,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服务种类越多。考点:区域人口变化,城市等级判别。20.【答案】(1) 该地区生态极危急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大于100人的地区 (2分) 因为这些地区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工业发达,人类生产、生活活动频繁,对环境影响大,从而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问题 (4分,言之成理即可)(2) 地的环境问题是森林资源的破坏; 地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每点1分,共2分) 造成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采育失调,毁林开荒,滥砍乱伐,森林火灾等 (2分) 造成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牲畜大量集中,过牧现象严重,使草场破坏严重,导致土地荒漠化 (2分)【解析】试题分析:(1)从区域图可以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东北,结合两图可以判断,生态极危急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大于100人的地区;因为这些地区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工业发达,人类生产、生活活动频繁,对环境影响大,从而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问题。(2)结合地和地的分布可以判断,地的环境问题是森林资源的破坏; 地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造成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采育失调,毁林开荒,滥砍乱伐,森林火灾等。造成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牲畜大量集中,过牧现象严重,使草场破坏严重,导致土地荒漠化。考点:主要考查了我国东北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与该地区人口的分布的关系、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原因。21.【答案】(1)澳大利亚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澳大利亚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沿海地区地形平坦;沿海多港口且铁路线较密集,海陆交通便利;欧洲殖民者最早到达的地方,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基础较好。(2)由印度向澳大利亚迁移。印度经济欠发达,人口众多,就业困难,社会福利保障差等(或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高等)。【解析】(1)澳大利亚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干燥,而东南部位于亚热带、温带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沿海地区地形平坦,适合人类居住;从图中可看出东南部铁路线密集,沿海多港口,海陆交通便利;并且东南部有大面积的混合农业区,农业基础较好;澳大利亚是移民国家,东南部沿海地区是欧洲殖民者最早到达的地方,开发历史比较悠久。因此,澳大利亚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属于发达国家,地广人稀,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工资收入高、社会福利好;印度属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所以两国之间的人口迁移方向是由印度迁往澳大利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