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05呼吸系统试题.pdf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48586 上传时间:2020-05-2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3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05呼吸系统试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理学05呼吸系统试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理学05呼吸系统试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 呼吸系统 一. 一. 名词解释: 1.呼吸(respiration) 2.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 3.胸膜腔内压 (intrapleural pressure) 4.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alveolar surfactant) 5. 顺应性 (compliance) 6. 潮气量 (tidal volume) 7.功能余气量 (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 8. 肺活量(vital capacity) 9. 时间肺活量(timed vital capacity) 10.解剖无效腔(anatomical dead space) 11.血氧饱和 度 (oxygen saturation) 12.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 volume) 13. 最大通气量(maximal breathing capacity) 14.肺扩散容量(pulmonary diffusion capacity)15. 通气血流比值(ventilationperfusion ratio) 16. 氧解离曲线(oxygen dissociation curve) 17. 波尔效应(bohr effect) 18.中枢化学感受器(central chemoreceptor) 19.肺牵张反射(pulmonary stretch reflex) 20.呼吸中枢(respiratory centers) 二. 二.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每分通气量和每分肺泡通气量之差为 A. A. 潮气量呼吸频率 B. B. 功能余气量呼吸频率 C. C. 余气量呼吸频率 D. D. 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E. E. 肺活量呼吸频率 2. 参与平静吸气的肌肉是 A. A. 膈肌、肋间外肌 B. B. 膈肌、腹壁肌 C. C. 膈肌、肋间内肌 D. D. 膈肌 E. E. 肋间外肌 3. 肺内压等于大气压的时相是 A. A. 呼气全程 B. B. 吸气末期和呼气末期 C. C. 呼气末期和吸气中期 D. D. 吸气全程 E. E. 呼吸全程 4. 呼吸频率加倍而潮气量减半时,将使 A. A. 每分通气量增加 B. B. 肺泡通气量增加 C. C. 肺泡通气量不变 D. D. 每分通气量减少 E. E. 肺泡通气量减少 5. 胸膜腔内压等于 A. A. 大气压非弹性阻力 B. B. 大气压弹性阻力 C. C. 大气压肺泡表面张力 D. D. 大气压肺回缩力 E. E. 大气压肺弹性纤维回拉力 6. 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错误的描述是 A. A. 减少肺泡内组织液生成 B. B.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C. C. 稳定肺泡容积 D. D. 降低肺的顺应性 E. E. 由肺泡型细胞所分泌 7. 平静呼吸时,胸膜腔内压在 时 于大气压 A. A. 仅吸气,低 B. B. 仅呼气,高 C. C. 吸气和呼气,均等 D. D. 呼气初,高 E. E. 吸气与呼气,均低 8. 肺泡通气量是指 A. A. 每分钟进出肺的气体量 B. B. 进入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气体量 C. C. 尽力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D. D. 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E. E. 无效腔的气体量 9. 若潮气量为 500ml,解剖无效腔为 150ml,呼吸频率为 12 次/min,每分钟肺 泡通气量等于 A. A. 900 ml/min B. B. 1800 ml/min C. C. 3600 ml/min D. D. 4200 ml/min E. E. 4800 ml/min 10. 维持胸膜腔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A. A. 肺内压高于大气压 B. B. 肺内压高于胸膜腔内压 C. C. 胸膜腔密闭 D. D. 气道内压高于大气压 E. E. 气道跨壁压等于大气压 11. 能使肺的顺应性增加的情况是 A. A. 肺弹性阻力增加 B. B. 肺弹性阻力减小 C. C. 呼吸道阻力增加 D. D. 呼吸道阻力减小 E. E.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12. 与气体扩散速率有关的正确说法是 A. A. 扩散面积成反比 B. B. 气体溶解度成反比 C. C. 气体分子量的平方根成反比 D. D. 分压差成反比 E. E. 扩散距离成正比 13. 肺泡内的气体,可因血液在肺内分布不均而未能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这 部分肺泡气体容量,称为 A. A. 解剖无效腔 B. B. 生理无效腔 C. C. 肺泡无效腔 D. D. 气道无效腔 E. E. 病理无效腔 14. 肺活量等于 A. A. 补吸气量+潮气量 B. B. 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潮气量 C. C. 补呼气量 +潮气量 D. D. 机能余气量 +潮气量 E. E. 余气量+潮气量 15. 氧解离曲线是反映 A. A. 血氧含量与空气中O 2 分压关系的曲线。 B. B. 溶解于血液中的O 2 与O 2 张力关系的曲线。 C. C. 血氧饱和度与血液中O 2 分压关系的曲线。 D. D. 血红蛋白饱和度与O 2 张力关系的曲线。 E. E. 血氧含量与血液中O 2 分压关系的曲线。 16. 正常呼吸节律的形成有赖于 A. A. 大脑皮层的活动 B. B. 脑桥和延髓的活动 C. C. 下丘脑与延髓的活动 D. D. 中脑的活动 E. E. 延髓的活动 17. 动脉血中 只能通过刺激 化学感受器而影响呼吸 A. A. CO 2 ,外周 B. B. CO 2 ,中枢 C. C. O 2 ,中枢 D. D. H + ,中枢 E. E. O 2 ,外周 18. 关于大脑皮层对呼吸作用的调节,下列错误的是 A. A. 参与呼吸运动条件反射的建立 B. B. 可影响脑桥和延髓呼吸中枢活动 C. C. 大脑皮层切除后呼吸节律不规则 D. D. 大脑皮层切除后呼吸节律不变 E. E. 可控制自主呼吸运动 19. 肺原性心脏病患者,长期出现低O 2 血症和CO 2 潴留,这时刺激呼吸的因素主要 是 A. A. 动脉血PO 2 降低 B. B. 动脉血PCO 2 升高 C. C. 动脉血H + 升高 D. D. 动脉血H + 降低 E. E. 动脉血HCO 3 - 降低 20. 关于肺牵张反射的描述,下列错误的是 A. A. 感受器位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壁平滑肌层 B. B. 传入神经是迷走神经 C. C. 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 D. D. 使吸气及时转为呼气 E. E. 反射中枢在延髓 21. 体内O 2 分压最高的部位是 A. A. 静脉血液 B. B. 毛细血管血液 C. C. 动脉血液 D. D. 组织液 E. E. 细胞内液 22. CO 2 分压由高至低的顺序通常是 A. A. 组织液,静脉血,肺泡气,呼出气 B. 组织液,静脉血,呼出气,肺泡气, C. 呼出气,肺泡气,组织液,静脉血 D. 呼出气,肺泡气,组织液,静脉血 E. 组织液,呼出气,肺泡气,静脉血 23. 关于Hb与O 2 结合的叙述中,错误的说法是 A. 1分子Hb可结合4分子O 2 B. 100 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O 2 量,称为 Hb氧容量 C. HbO 2 呈鲜红色,还原Hb呈紫蓝色 D. Hb与O 2 的结合或解离曲线呈S形 E. Hb4个亚单位间有协同效应 24. 使氧离曲线右移的原因是 A. A. CO 2 分压降低 B. B. pH值降低 C. C. pH值增大 D. D. 温度降低 E. E. 2,3-DPG降低 25. 关于通气/血流比值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安静时正常值为0.84 B. 比值减少意味着无效腔增大 C. 肺底部动静脉短路增 加 D. 肺尖部无效腔增大 E. 肺尖部动静脉短路减少 26. 切断家兔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后使呼吸 A. A. 变深变快 B. B. 变浅变快 C. C. 变深变慢 D. D. 变浅变慢 E. E. 无变化 27.关于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 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 B. B. 可以分为头、中、尾三个区 C. C. 头区和尾区都有化学感受性 D. D. 生理刺激是CO 2 E. E. 不感受缺O 2 的刺激 28. 血液中CO 2 浓度对呼吸的调节主要是通过 A. A. 刺激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 B. B. 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C. C. 刺激脑桥调整中枢 D. D. 刺激脊髓运动神经元 E. E. 牵张反射 29. 低氧对呼吸的刺激作用是通过 A. 直接兴奋延髓吸气神经元 B. 直接兴奋脑桥调整中枢 C. 外周化学感受器所实现的反射性效应 D. 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而兴奋呼吸中枢 E. 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30. 关于运动时对呼吸的影响,错误的说法是 A. A. 运动开始时通气量骤升,继以缓慢的升高,随后达一稳态水平 B. B. 运动开始时通气量骤升与条件反射有关 C. C. 运动时通气量增加与化学感受器活动有关 D. D. 中度运动时动脉血pH、PCO 2 、PO 2 都保持正常水平 E. E. 肢体被动运动时通气增加与本体感受器活动有关 31. 肺的顺应性变大,表示 A. A. 肺弹性阻力和肺扩张度均变小 B. B. 肺弹性阻力和肺扩张度无变化 C. C. 肺弹性阻力变大,肺扩张度变小 D. D. 肺弹性阻力和肺扩张度均变大 E. E. 肺弹性阻力变小,肺扩张度变大 32. 关于用力呼吸不正确的描述是 A. A. 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 B. B. 吸气时膈肌收缩 C. C. 吸气时肋间内肌收缩 D. D. 吸气时辅助吸气肌也参与收缩 E. E. 呼气是一个被动过程 33. 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 A. A. 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 B. B. 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C. C. 肺的弹性回缩 D. D. 呼吸肌舒缩运动 E. E. 肺内压周期性变化 34. 在肺水肿、肺充血等病理情况下,呼吸浅快的主要原因是激发了 A. A. 加压反射 B. B. 肺牵张反射 C. C. 中枢化学感受器活动 D. D. 肺缩小反射 E. E. 外周化学感受器活动 35. 脑桥呼吸调整中枢的主要功能是 A. A. 激活延髓呼吸中枢 B. B. 限制吸气相的时间 C. C. 作为肺牵张反射的中枢 D. D. 接受迷走神经传入的信息 E. E. 形成基本的呼吸节律 (二)多项选择题 1. 平静呼吸时 A. A. 呼吸运动较平稳均匀 B. B. 每分钟呼吸频率约1620次 C. C. 吸气与呼气均为主动过程 D. D. 吸气运动由膈肌和肋间外肌参与 E. E. 呼气运动无呼气肌参与 2. 肺内压 A. A. 指胸膜腔内的压力 B. B. 在呼吸暂停,呼吸道畅通时与大气压相等 C. C. 吸气初低于大气压 D. D. 呼气初大于大气压 E. E. 吸气比呼气时压力绝对值大 3. 肺回缩力来自 A. A. 胸内负压 B. B. 肺弹性纤维回缩力 C. C. 肺泡内液-气界面表面张力 D. D. 气道阻力 E. E. 胸廓弹性阻力 4. 肺通气阻力 A. A. 包括肺弹性阻力 B. B. 包括气道阻力、惯性阻力和组织的粘滞阻力 C. C. 平静呼吸时非弹性阻力是主要因素 D. D. 平静呼吸时弹性阻力是主要因素,约占总阻力的90% E. E. 包括胸廓弹性阻力 5. 表面活性物质 A. A. 是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 B. B. 主要成分是四棕榈酰卵磷脂 C. C. 由肺泡型细胞合成 D. D. 有加强表面张力的作用 E. E. 减少时可引起肺不张 6. 气体扩散速率与下列因素有关 A. A. 气体分压差大,扩散快 B. B. 与气体分子量的平方根成正比 C. C. 与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成反比 D. D. 与扩散面积成正比 E. E. 与扩散距离成正比 7. 关于通气/血流比值 A. A. 是指每分通气量与心输出量之间的比值 B. B.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约为0.84 C. C. 直立位时肺尖部比值减少 D. D. 比值增大时发生功能性动静脉短路 E. E. 比值增大时无效腔增大 8. 氧离曲线 A. A. 是PO 2 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B. B. 呈S 形,是Hb 变构效应所致 C. C. 中段是坡度最陡的一段 D. D. 下段代表O 2 贮备 E. E. 是PO 2 与Hb氧含量关系的曲线 9. 关于CO 2 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 化学结合的CO 2 主要是碳酸氢盐 B. B. 生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反应需酶的催化 C. C. 从组织扩散进入血液的大部分CO 2 ,在血浆内与水反应生成H 2 CO 3 D. D. 红细胞内含有较高浓度的碳酸酐酶 E. E.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运输CO 2 效率高 10. 肺扩张反射 A. A. 是肺充气或扩张时兴奋吸气的反射 B. B. 感受器位于肺泡壁 C. C. 是牵张感受器 D. D. 传入冲动经迷走纤维传入延髓. E. E. 有种族差异,兔的最强,人的最弱 11. 长管呼吸(动物实验中,气管插管连接一根 0.5.-1.0 米橡皮管)时,呼吸 加深加快的主要原因为 A. A. 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加强 B. B. 动脉血中PO 2 升高 C. C. 动脉血中PCO 2 升高 D. D. 气道阻力增加 E. E. 呼吸肌肌梭受到刺激加强 12. 时间肺活量是指 A. A. 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B. B. 是肺活量、补呼气量和补吸气量之和 C. C. 也称用力呼气量 D. D. 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 E. E. 反映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 三问答题 1. 1. 胸内负压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生理意义? 2. 2. 什么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何生理意义? 3. 3. 什么是氧解离曲线?试分析曲线的特点和生理意义。 4. 4. O 2 和CO 2 在血液中是如何运输的? 5. 5. 试述为什么深而慢的呼吸气体交换效率高于浅而快的呼吸?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呼吸: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2. 肺通气:指外界环境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3. 胸膜腔内压:.胸膜腔指由胸膜壁层与胸膜脏层围成的密闭、潜在的腔隙,胸 膜腔内压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 4.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型细胞分泌的一种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主 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 DPPC)。 5. 顺应性: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称为顺应性。 6. 潮气量:是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7. 功能余气量:平静呼气末,肺内所余留的气体量,称为功能残气量。 8. 肺活量:是指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9. 时间肺活量:是指在最大吸气后,以最快速度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并分别测 定第1秒、第2秒、第3秒末呼出气体量所占肺活量的百分比,正常成年人各 为83%、96%和99%。称为时间肺活量,又称为用力呼气量 。 10. 解剖无效腔: 从鼻腔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不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 的气体交换。对气体交换来说,它是无效的空腔,称为解剖无效腔 11. 血氧饱和度:Hb 氧含量占 Hb 氧容量的百分比称为 Hb 的氧饱和度,也称血 氧饱和度 12. 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内的新鲜空气量,即:肺泡通气量(潮气 量无效腔容积)呼吸频率 13. 最大通气量:指尽力作深快呼吸时,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14. 肺扩散容量:是指气体在0.133kPa(1mmHg)分压差作用下,每分钟通过呼膜 扩散的气体的毫升数 15. 通气血流比值:指每分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心输出量)的比值。 16. 氧解离曲线:Hb氧结合量或Hb氧饱和度与血氧分压关系的曲线称为氧离曲 线。 17. 波尔效应:pH值对Hb与O 2 的亲和力的影响,称为波尔效应(Bohr effect) 18. 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侧的浅表部位,左右对称,可分头、中、尾 三区,适宜刺激是脑脊液中的 ,而不是CO 2 本身。 19. 肺牵张反射: 由肺的扩张或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称为肺牵张反 射或称为黑-伯反射(Hering Breuer reflex) 20. 呼吸中枢: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称为呼吸中 枢。 二、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B 4.E 5.D 6.D 7.E 8.B 9.D 10.C 11.B 12.C 13.C 14.B 15.C 16.B 17.E 18.C 19.A 20.C 21.C 22.A 23.D 24.B 25.B 26.C 27.D 28.A 29.C 30.D 31.E 32.E 33.D 34.B 35.B (二)多项选择题 1. 1. ADE 2.CD 3.BC 4.ABE 5.ACE 6.AD 7.BE 8.AD 9.ADE 10.CDE 11.ACDE 12.CD 三. 问答题 1. 胸内负压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生理意义? 胸内压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呼吸过程中胸内压都低于大气压,故又称为胸 内负压。 胸内负压形成原因: (1)在生发育过程中,胸廓的生长速度比肺快,造成胸 廓的自然容积大于肺的自然容积。正常情况下,肺总是表现出回缩倾向; (2) 胸膜腔是密闭的,腔内没有气体,仅有少量液体; (3)由于胸膜腔内液体分 子的内聚力作用,肺被胸廓牵引而被动扩张,产生弹性回缩力,形成胸内负 压,故胸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在吸气末或呼气末时,肺内压等于大气压, 因而胸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若以大气压为零,则胸内压=-肺回缩力。因 此,胸内负压主要是由肺的回缩力所造成的。 胸膜腔内保持负压,可维持肺处于扩张状态,不致于由自身回缩力而缩小萎 陷;由于吸气时胸内负压加大,可降低中心静脉压,促进静脉血和淋巴液的 回流。 2. 什么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何生理意义?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型细胞分泌的一种复杂的脂蛋白, 其主要成分 是二软脂酰卵磷脂。以单分子层分布在肺泡液体分子表面,减小了液体分子之 间的吸引力,降低了肺泡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其生理意义如下: (1)由于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降低的表面张力作用, 减弱了表面张力对肺毛细血管中液 体的吸引作用,避免了液体进入肺泡发生肺泡积液; (2)由于表面活性物质的 密度随肺泡的半径变小而增大,随半径的增大而变小,所以,小肺泡上表面活 性物质密度大,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强,表面张力小,不致于塌陷;大肺泡则 表面张力大,不致过度膨胀。这样就保持了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3)降低了表 面张力也就降低了弹性阻力,从而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功。 3. 什么是氧解离曲线?试分析曲线的特点和生理意义 氧离曲线是表示氧分压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曲线近似“S”形,可分 为上、中、下三段。 (1)氧离曲线的上段:曲线较平坦,相当于P O 2 为 7.98-13.3kPa(60-100mmHg),在这段期间PO 2 的变化对Hb氧饱和度影响不大。 只要PO 2 不低于8.0 kPa(60mmHg),Hb氧饱和度仍能保持在90%以上,血液有较 高的载氧能力,不致发生明显的低血氧症。 (2)氧离曲线的中段:该段曲线较陡,是HbO 2 释放O 2 的部分。表示PO 2 在 5.3 7.98kPa(4060mmHg)范围内稍有下降,Hb氧饱和度下降较大,因而释放大量的 O 2 ,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 (3)氧离曲线的下段:相当于PO 2 2.0 5.3kPa(1540mmHg),曲线最陡。表 示PO 2 稍有下降,Hb氧饱和度就可大大下降,使O 2 大量释放出来,以满足组织活 动增强时的需要。该段曲线代表了O 2 的贮备。 4. O 2 和CO 2 在血液中是如何运输的? O 2 和CO 2 在血液中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的方式运输。 O 2 和CO 2 化学结合量分别 占运输总量的98.5%和95%, 物理溶解的量仅占1.5%和5%。 物理溶解的量虽少, 但气体必须首先物理溶解后才能发生化学结合,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1)O 2 的运输:主要以HbO 2 的方式运输。扩散入血的O 2 能与红细胞中Hb可逆性 结合:Hb+O 2 HbO 2 。在肺部由于O 2 分压高,促进O 2 与Hb结合,将O 2 由肺运输到 组织;在组织处O 2 分压低,则HbO 2 解离,释放出O 2 。 (2) CO 2 的运输: CO 2 也主要以化学结合方式运输。 化学结合运输分为两种形式: HCO 3 - 方式:占CO 2 运输总量的88%。由于红细胞内有高浓度的碳酸酐酶,从组 织扩散入血的大部分CO 2 在红细胞内生成碳酸,碳酸又解离成HCO 3 - 和H + 。红细胞 内生成的HCO 3 - 可顺浓度差向血浆扩散,与血浆中Na + 结合成NaHCO 3 ,同时血浆中 Cl - 向红细胞内扩散以交换HCO 3 - 。HCO 3 - 在红细胞内也可与K + 结合成KHCO 3 。在肺 部,由于肺泡气PCO 2 低于静脉血,上述反应向相反方向进行。以HCO 3 - 形式运输 的CO 2 溢出,扩散到肺泡被呼出体外。氨基甲酸血红蛋白方式:大约 7%的CO 2 与Hb的氨基结合生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这一反应无需酶的催化,反应迅速、 可逆,主要调节因素是氧合作用。由于氧合血红蛋白与CO 2 的结合能力小于还 原血红蛋白,所以在组织处,还原血红蛋白的增多促进了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 生成,一部分CO 2 就以HHbNHCOOH形式运输到肺部。在肺部,氧合血红蛋白的生 成增加,促使HHbNHCOOH释放出CO 2 。 5. 试述为什么深而慢的呼吸气体交换效率高于浅而快的呼吸? 首先,浅快呼吸意味着潮气量减少而功能余气量增多,使肺泡气体更新率降 低,从而使肺泡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不利于肺气体交换。其次, 由于无效腔的存在, 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的变化对每分通气量与每分肺泡通气量 的影响不同。在保持每分通气量不变的情况下,浅快呼吸的肺泡通气量小于深 慢呼吸的肺泡通气量,导致通气/血流比值降低,使部分血液得不到气体交换, 增加功能性动静脉短路。因此,在一定范围内,深而慢呼吸的气体交换效率 高于浅而快呼吸的气体交换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