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现代史部分专题十一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2734932 上传时间:2020-05-20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现代史部分专题十一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现代史部分专题十一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现代史部分专题十一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十一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板块三现代史部分,知识框架,内容索引,考点知识夯实,考向命题研析,压轴大题导练,考点知识夯实,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国内战争爆发,为集中全国力量,战胜敌人。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强制劳动。评价: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力量,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但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考点一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2)新经济政策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内容: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部分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实行按劳分配。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评价: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3)“斯大林模式”背景:1924年1月,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仍是一个落后农业国,并受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基础: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内容:产业结构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所有制结构方面实行单一公有制,管理体制上实行计划经济体制。(4)评价: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2.苏联的经济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扩大农业、工业生产自主权,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2)勃列日涅夫改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突出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3)戈尔巴乔夫改革: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后期改革重点开始转向政治领域。,重点深化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3)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5)要有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保守停滞,更不能轻易改变改革的方向。(6)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要处理好其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特别要保持政治的稳定。,1.(2018新课标全国卷,35)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真题导练,抓题眼,答案,抓题眼七年计划追求速度,依然是重点发展重工业。,2.(2017新课标全国卷,34)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革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答案,找错点,找错点改革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只是在原有体制上的小修小补;“消除”说法过于绝对;1953年农业集体化已经完成。,1.与下图反映信息最为切合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加速发展战略,对点训练,答案,解析,解析三年国内战争期间,迫于形势需要,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材料中的完整体系不符,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与材料中的完整严密体系不符,故B项错误;斯大林执政时期,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材料中的完整严密体系相符,故C项正确;戈尔巴乔夫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并试图以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与材料中严密体系不符,故D项错误。,2.(2018凉山模考)下表为苏联在“七五计划”和“十一五”计划期间,年平均增长速度指标。对其变化理解正确的是,答案,解析,A.形成了重型化国民经济结构B.赫鲁晓夫改革成效显著C.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经济发展D.苏联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解析材料表明20世纪80年代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于60年代,材料不能体现国民经济结构,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的改革是失败的,且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坚持斯大林模式造成经济发展减速,故C项正确;结合史实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导致苏联经济发展滞后,故D项错误。,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1)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直接原因:贫富差距过大,影响了消费市场;股市投机行为和过度信贷消费加剧矛盾。(2)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3)影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世界局势动荡不安。,考点二罗斯福新政,2.罗斯福新政(1)措施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等。调整工业:加强政府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调节农业: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整农产品结构等。社会保障:实行社会救济,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等。,(2)影响经济:一定程度上减轻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生产力恢复。政治:缓和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世界: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重点深化罗斯福新政和胡佛“自愿联合政策”反危机措施的异同(1)共同点:都实行联邦政府的救济;都由联邦政府资助濒于破产的工业和农业;都由联邦政府管制对外贸易。,(2)不同点,1.(2018新课标全国卷,34)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真题导练,据该表可知,当时美国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答案,找错点,找错点表格信息反映的是工人工资下降的比值,并未告知绝对值;并未体现产业结构和政府财政支出状况。,2.(2015新课标全国卷,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找错点公平经营章程和规定最低工资水平均出自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规定提供农副产品补贴。,找错点,答案,3.(2018佛山模考)19291933年期间,胡佛内阁财务部长梅隆指责苏联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在美国市场出售火柴,损害了美国的火柴制造业。农业部长海德向报界发表谈话时说:苏联的小麦倾销导致美国农民的贫困。这反映A.意识形态阻碍了美苏经济交往B.苏联的自由贸易给美国带来灾难C.美国对经济危机缺乏深层反思D.美国把国内失业归因于苏联政府,对点训练,答案,解析,解析材料不涉及意识形态对美苏经济交往的影响,故A项错误;苏联并不是实行自由贸易,当时已经在实行斯大林模式,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美国财务部长和农业部长的谈话可以看出其将经济危机的原因归结于苏联,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反思,故C项正确;美国把国内失业归因于苏联政府是现象而不是实质,故D项错误。,4.1933年,美国国会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授权政府招募失业者从事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随后国会又于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明确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A.新政期间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B.新政注重直接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C.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实现社会稳定D.社会福利开支过大导致财政不堪重负,答案,解析,解析据材料可知罗斯福新政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但不能推断是否完善,故A项错误;紧急救济拨款法反映出新政以工代赈,注重间接救济,社会保障法体现出新政注重直接救济,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但没有体现出实现了社会稳定,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但没有体现出财政不堪重负,故D项错误。,考点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70年代后进入“滞胀”时期,政府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福利国家”的建立缩小了贫富差距,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3.第三产业的兴起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改善了资源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重点深化“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自由放任主义认为,市场经济中有一只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手,被称为“看不见的手”。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挥其重要作用,被称为“看得见的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自身的调节能力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取代了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它并不能够消除经济危机。所以两手兼用,即两者都有合理的地方。,抓题眼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利影响凸显,美国联邦政府试图减少联邦对经济的干预。,(2017新课标全国卷,35)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真题导练,抓题眼,答案,5.钱乘旦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此处“修补资本主义”指的是A.国家加强经济干预B.缩小福利国家规模C.欧洲共同体的建立D.加速发展“新经济”,对点训练,答案,解析,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修补资本主义指的是罗斯福开创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普遍运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故A项正确。,6.(2018怀化四模)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福利社会规划,贝弗里奇报告概括为:Universahty,即所有公民不论职业,都应被覆盖以预防社会风险;Unity,即建立大一统的福利行政管理机构;Uniformity,即每一个受益人根据其需要,而不是收入状况,获得资助。可见,该报告的主旨是A.每个公民都享有福利权B.对社会福利实行统一管理C.福利要求体现均一性原则D.福利建设制度化、体系化,答案,解析,解析“Universahty,即所有公民不论职业,都应被覆盖以预防社会风险;Unity,即建立大一统的福利行政管理机构;Uniformity,即每一个受益人根据其需要,而不是收入状况,获得资助”体现了福利建设制度化、体系化,故D项正确。,考向命题研析,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考向一主干知识迁移,命题点1苏联工业化的弊端下图为苏联解体后讽刺斯大林时代工业化进程弊端的漫画。作者意在说明,答案,解析,A.苏联农业与轻重工业比例失调B.苏联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C.苏联工业化时代经济文化落后D.体制弊端导致后来苏联的解体,解析从漫画中我们可以看出,斯大林时代的经济农轻重比例失调,这是符合当时的实际状况的,故A项正确;苏联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也符合斯大林模式,但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苏联工业化时代经济文化落后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体制弊端导致后来苏联的解体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命题点2罗斯福新政1932年,罗斯福竞选基金的25%来自银行家和经纪人的捐助;1936年,罗斯福第二次竞选,由25%下降到4%。共和党为兰登准备的竞选基金有900万,罗斯福只有450万。这从侧面反映出罗斯福新政A.损害了垄断资本家的利益B.彻底改造了资本主义制度C.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认可,答案,解析,解析材料反映了从1932年到1936年罗斯福总统的竞选基金减少,主要是因为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保障工人的利益,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垄断资本家的利益,所以对罗斯福的支持减少,故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因此新政不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彻底改造,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干预,但不是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题目不符,故D项错误。,史论链接,苏联经济模式中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落后,最终又制约了重工业的发展;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低劣。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政府为应对经济危机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局部上的改变,以使其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程度型选择题,考向二能力方法渗透,命题点3罗斯福新政的措施“罗斯福新政再分配式的、保护主义的、政府主导型的政策虽然经济上往往不大成功,但政治上却颇受欢迎:往往立竿见影,不但有一个清晰的行动主体,而且其政策往往指向一些集中的、直接的、阶层性或行业性的受益者,这些受益者可以立刻成为这些政策的政治同盟军。”这一政策最可能是A.下令银行停业整顿B.鼓励农民减耕减产C.实施以工代赈的政策D.颁布工业复兴法,答案,解析,解析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与材料中“再分配式的、保护主义的、政府主导型的政策”“政策往往指向一些集中的、直接的、阶层性或行业性的受益者,这些受益者可以立刻成为这些政策的政治同盟军”相符,故C项正确。,方法点拨,程度型选择题一般解题方法(1)史论结合分析法。应用于以具体的历史事件设计的命题,如某重大事件的主要目的、根本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重大影响等,根据试题的内容,联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分析,通过将具体的史实同基本理论相结合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最佳选项,即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2)具体特征分析法。应用于考查基本历史理论的命题,或者某一阶段、历史时期社会特征的命题,在做题时要联系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得出能体现历史发展趋势的规律性内容,即用史实证明理论。,诚实守信和社会保障,考向三历史价值观引领,命题点4罗斯福金融领域的新政在罗斯福宣誓就任美国总统时,全国没有一家银行营业,银行支票已成为废纸。为此,政府颁布紧急银行法,对银行进行审查并对合乎要求的颁发经营许可证。该政策的意图是A.重建信用机制B.避免盲目竞争C.减少政府开支D.调整工业生产,答案,解析,解析根据题意得出,此时罗斯福针对股市崩溃、银行破产所采取的措施,主要目的是恢复银行信用,增强人民的信心,故A项正确;避免盲目竞争主要是指罗斯福采取的在工业方面的措施,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的干预,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减少开支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题目牵涉的是银行金融业,并未涉及工业方面,故D项错误。,命题点5英国政府的社会福利调控英国社会史学家阿萨勃里格斯曾这样描述:“像过分拥挤和贫民窟这样的词,在19世纪初尚感新鲜,而到该世纪末,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其现实性,每一个大城市都有一个或几个挤满了工人的贫民窟,仅在伦敦万人聚居的贫民窟就有20个以上。”为此,英国政府A.以行政权力的运用来取代自由贸易B.以殖民扩张和掠夺转嫁国内危机C.以扩大城市规模来加快城市化进程D.以税收和济贫政策实行福利调控,解析面对越来越多的贫民,政府只有采取福利调控的办法来缓和矛盾,故D项正确。,答案,解析,史论链接,“诚信”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为了恢复群众对银行的信任,罗斯福新政规定由财政部整顿银行,并监督银行的重新开业。福利国家是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的一种方法。,罗斯福新政研究,考向四学术成果创新,命题点6罗斯福新政的性质与本质关于罗斯福新政,有人认为“新政”的一些措施是抑制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还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上述认识的出现是源于罗斯福新政A.有悖资本主义传统经济政策B.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发展C.导致经济出现“滞胀”局面D.不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稳定,答案,解析,解析“抑制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还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反映了罗斯福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与传统自由放任的经济理念相违背,故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有效防止了美国法西斯势力的泛滥,故B项错误;“滞胀”是二战后70年代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危机的表现,有其深刻的根源,与罗斯福新政相隔太远,故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稳定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故D项错误。,方法点拨,“本质”和”性质”的区别:一种事物和其他事物相互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就是事物的性质;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一种内部规定性,就是事物的本质。性质是事物具有的属性;本质是隐藏的,要通过现象反映,不能直观认识。性质表现在外,本质隐藏在内。认识事物的性质,是认识事物的第一个层次;认识事物的本质,是认识事物的第二个层次。,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考向五隐性社会热点,命题点7苏俄新经济政策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明确提出“重新审查和修正关于投机倒把活动的一切法令。这样才能做到把某种程度上不可避免的、而且为我们所必须的资本主义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据此判断,列宁A.肯定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B.主张集中人力物力保障战时需要C.赋予了一切投机倒把活动的合法性D.以计划经济形式改造资本主义制度,答案,解析,解析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施,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与材料中“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明确提出”相符,故A项正确;集中人力物力保障战时需要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材料中“1921年4月”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重新审查和修正”不等于赋予了一切投机倒把活动的合法性,故C项错误;以计划经济形式改造资本主义制度的是斯大林模式,与材料中“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不符,故D项错误。,史论链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想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后者则是利用资本主义,通过市场渐进地过渡到社会主义。,压轴大题导练,考情统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美国)国会的政策是:要清除妨害州际贸易和国外贸易自由流通,势将减少州际贸易和国外贸易额的障碍;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和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要减少失业和救济失业;要改进劳动标准,并要在其他方面复兴产业和保存自然资源。选自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二分册,25分综合大题导练,材料二研究罗斯福新政的著作,(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新”的表现。(9分),答案,答案表现:新的理论和政策: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基本一致;新的特点: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政府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同时采取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把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的模式: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借鉴,促使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任答3点),(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对罗斯福新政评价的主要变化及其出现变化的原因。(16分),答案,答案变化:在20世纪中期以前,对新政的评价是肯定积极作用占主流;21世纪初对新政的负面评价占主流。20世纪中期以前: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破坏巨大,人民希望尽快摆脱困境,对新政寄予深切希望;新政通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来缓解和摆脱经济危机,推动经济发展;巩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遏制法西斯势力;开创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战后美国政府的社会经济改革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改革产生深远影响。(任答3点),21世纪初:新政未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新政的历史负面影响暴露,认为新政开创了行政干预立法的恶劣先例;认为农业调整法将负担转嫁给消费者和低收入的农业工人,使农民的生产独立性大为下降;全国工业复兴法减少竞争,抑制了生产,大垄断集团瓜分市场,进一步加强对工业的控制;工会权力的扩大产生了工人贵族,他们以牺牲工人利益为代价获取高收入;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使人们对以往新政的评价产生怀疑和否定情绪;学者希望借鉴历史经验教训,为政府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依据;多元史观的影响。(任答3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经济理论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产生之后,又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若运用不恰当,反而会起阻碍作用。,12分论证题导练,结合材料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12分)(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答案示例:观点:经济理论来自于社会实践,对经济实践有指导意义,而违背经济学常识的经济实践,必然会遭到经济规律的无情惩罚。论述:凯恩斯主义即国家干预经济思想是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产生的,在这一经济理论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渡过经济危机,进入黄金时代,但是国家过度干预,导致了1973年的新经济危机经济“滞胀”,因而国家再度调整,减少干预。,解答论证题常见问题最初学生普遍将其答成判断说明题,常见如“材料中某观点正确”或“材料中某观点错误”,而不是去直接明确一个观点;从材料中选择了一个观点,学生不去用史实支持观点,而大谈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往往对自己明确的观点进行否定或对其挑刺;对观点论述走马观花,点到为止,不做深入认识;对观点理解不清,靠堆砌材料或史实,不管是否关联,张冠李戴;阅读不到位,乱挑观点,文不对题;不看试题要求,想当然胡乱下笔;不懂答题要求,答案不完整,史实不关联等等。,方法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