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6鸿门宴,教师备用,刘邦审时度势智勇兼备,项羽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技法提炼,随堂检测,时文赏读,书香晨读开卷有益,刘邦约法三章公元前207年,刘邦进了武关。秦王子婴派了五万兵马守住峣(yo)关(在今陕西商县西北)。刘邦用了张良的计策,派兵在峣关左右的山头插上无数的旗子,作为疑兵,又吩咐大将周勃带领全部人马,从东南侧面突然打进去,杀了主将,消灭了这一支秦军。刘邦的军队进了关,到了灞上,秦王子婴带着大臣前来投降,车马好像戴孝似的都用白颜色。刘邦接受了子婴的投降,把做了四十六天秦王的子婴交给将士们看管。刘邦召集了各县的父老,对他们说:“你们吃秦朝的苦头已经吃够了,从今儿起,秦朝的法令一律废除。我跟诸位父老订立三条法令:第一、杀人的偿命;第二、打伤人的办罪;第三、偷盗的办罪。办罪的轻重看犯罪的轻重而定。”“约法三章”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百姓们兴高采烈,纷纷拿着牛羊肉、酒和粮食来慰劳刘邦的将士。刘邦耐心地劝大伙把这些东西拿回去,他说:“粮仓里有的是粮食,父老乡亲们就不要再操心了。”打那起,刘邦的军队给关中(函谷关以西地区)的百姓留下了好印象,百姓们都希望刘邦留在关中做王。,文本助读,课前预习自主学习,1.走近作者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尊称为“”。他继承其父遗志,著史书。后因替投降的李陵辩解,而受腐刑下狱,出狱后发愤著述,完成史记。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被鲁迅誉为,对后世的影响巨大。,答案:史圣纪传体通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写作背景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后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占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就发兵攻打刘邦。刘邦面临危急的情况,在纷纭复杂的战斗中,产生了这一次宴会上的斗争。,3.备用知识(1)关于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恢弘先河。史记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52万余字,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史事。“本纪”是全书的总纲,以编年为体,记载历代帝王的世系。“世家”亦以编年为体,记述王侯封国、开国功臣和有特殊地位、特殊影响的人物。“列传”所占篇幅最多,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物传记,有一人一传的专传,有两人或数人的合传,按人物性质排列立传。所记人物范围极广,涉及贵族、官僚、政治家、经济家、军事家、哲学家等等社会各个阶层。另一类是对外国或国内少数民族的记载,涉及中外关系史和国内民族关系史。“表”以谱列帝王、诸侯、贵族、将相大臣的世系、爵位和简要政绩,以年代远近、史事繁简而别为世表、年表、月表。“书”分门别类地记述历代历法、礼乐、封禅、水利、经济等典章制度,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史记很重要的部分,其中尤以平准书最为精彩,记载社会经济状况,特别是汉朝经济政策的演变,开后代正史“食货志”之先河。,(2)古代座位与身份的关系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位尊居上位,官低位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蔺相如列传)。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面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由此可知,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4.文化积累(1)关中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2)山东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不同的山,因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文中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3)幸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4)诸侯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周制,诸侯名义上须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5)季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依长幼排行时,习惯上以伯、仲、叔、季为次序。一般来说,“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如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次序依伯、仲、叔、季,并循环使用。兄弟姊妹中年纪最大的称“伯”,有时也称“孟”,但二者有区别:嫡长子称“伯”,庶出长子称“孟”。另外,因“伯”指老大,“仲”指老二,所以后代常用“伯仲”指兄弟或表示不相上下。如陆游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6)籍古人通常尊敬对方时称自己名,表示自己谦卑时也称自己名。如“籍”就是项羽自呼己名,表示对对方的尊敬。(7)都尉都尉:都尉是秦汉时代重要的中高级武官。都尉一职最早出现是在战国后期的战事中。西汉时期,都尉一职的含义不断扩大,并逐步扩大成为一个都尉体系。东汉后,都尉的地位不断下降,到魏晋时代,都尉的地位主要在第五品至第七品,总体地位呈明显下降趋势,而且职务虚化。(8)跽跽即跪起,准备起身,膝尚在地上。跽是受惊而耸身欲起的样子。这种动作因与跪的动作相似,因而也叫“长跪”。(9)竖子“竖子”是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基础积累,1.通假字,答案:(1)“采”通“彩”,色彩(2)“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3)“要”通“邀”,邀请(4)“倍”通“背”,忘记、违背(5)“蚤”通“早”,早些(6)“郤”通“隙”,隔阂,嫌怨。,答案:(1)动词,举起/形容词,尽/动词,提出/副词,全(2)动词,道歉/动词,感谢/动词,问,2.一词多义,答案:(3)动词,唯恐/动词,往,到/动词,比得上/动词,像,如同(4)wi,介词,替,给/wi,动词,是/wi,介词,给,替;wi,动词,献,出/wi,句末语气词,呢/wi,动词,成为/wi,动词,认为,答案:(5)动词,禁得起/副词,尽/形容词,美好的(6)连词,尚且/副词,将要/连词,况且,3.词类活用,答案:(1)名词用作动词,驻扎(2)名词用作动词,称王(3)名词用作动词,登记(4)名词用作动词,取道(5)名词用作动词,使用刑罚(6)名词用作动词,用眼色示意,暗示(7)名词作状语,在夜晚,答案:(8)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9)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10)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王(11)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救活(12)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止,阻止;使进入,接纳(1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带领(14)形容词用作名词,交情(15)形容词用作动词,与关系好(16)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触、沾染(17)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撞破,答案:(1)儿女亲家(2)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地区(3)黄河以北;黄河以南,4.古今异义,答案:(4)的原因(5)意外的变故(6)小人的谗言,答案:(1)判断句(2)判断句(3)判断句(4)被动句(“为所”表被动)(5)被动句(“为”表被动),5.特殊句式(1)此天子气也。()(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4)若属皆且为所虏!()(5)吾属今为之虏矣!(),(6)不然,籍何以至此?()(7)客何为者?()(8)大王来何操?()(9)贪于财货。()(10)具告以事。()(11)长于臣。()(12)为击破沛公军!(),答案:(6)宾语前置句(7)宾语前置句(8)宾语前置句(9)状语后置句(10)状语后置句(11)状语后置句(12)省略句,课堂探究合作学习,结构图解,重点突破,1.【对应考点:鉴赏作品的情节结构】文章主体部分写鸿门宴上的明争暗斗,可谓三起三落,情节曲折,请结合课文,简要分析这一特点。,参考答案:文章的第三至五段主要描写宴会上项、刘两方的斗争过程,其间故事情节三起三落,曲折精彩:结果:项羽由主动变被动,刘邦由被动变主动。,2.【对应考点:鉴赏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的?作者详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1)描写方法:课文对樊哙这一形象的刻画可谓浓墨重彩,形神兼备。语言描写,如“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语句短促急迫,紧张的形势、急迫的心态、忠勇的性格跃然纸上。行动描写,如“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无所顾忌,无所畏惧,何等英武。外貌描写,“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虽着墨不多,却极为传神。(2)写作目的:既衬托了刘邦、项羽,又突出了张良。文章巧妙地把握人物关系:刘邦信而用之;项羽感其“义”,赞其“勇”,赐酒、赐彘、赐座;张良则是“导演”兼“舞台调度”,一切全由张良策划。,3.【对应考点:鉴赏作品的语言】本文语言精练生动,寥寥数语就突出地刻画出人物个性,试举例简要说明。,参考答案:鸿门宴语言的最大特色,就是善于用符合人物身份的有特征的口语传达人物的神采与个性。如项羽在本文中虽只说了几句话,却可看出他的自矜功伐、寡谋轻信、委过于人的性格特点。刘邦的话,则表现出能屈能伸、狡诈多端的性格。而范增则老谋深算,急于事功;张良则足智多谋,外柔内刚;樊哙则勇猛豪爽,粗中有细。这些人物之所以性格鲜明,无不得力于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描写。,高考小贴士,怎样打造个性化的人物语言(1)人物的语言要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社会阶层色彩。因为人物语言的个性特征总是不能离开他所处的时代和所属社会阶层的特征。(2)人物语言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性格、年龄、出身、经历、文化修养、身份地位以及气质等,让观众具体形象地认出他是怎样一个活生生的人。(3)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不仅要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且要反映出他说话特有的方式、语调、习惯用语和说话时的神态。每种性格都应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语气。,4.【对应考点: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文章妙用对比,将“鸿门宴”这段历史刻画得有声有色,请找出文中的对比,并体会分析。,参考答案:(1)项羽军队四十万,驻扎在鸿门;刘邦军队十万,驻扎在霸上。(2)项羽有将才,有点憨直、轻信、自矜功伐,对文臣范增既用而又未用,对项庄席上舞剑不知所为,对叔父项伯丝毫不起疑心;刘邦有君才,有点狡诈、圆滑、审时度势,对文臣张良言听计从,对樊哙说话早有安排,对叛徒曹无伤斩草除根。(3)作为文臣的范增聪慧、急躁、倚老卖老,使得项王、部下与他不能心意相通;作为文臣的张良机智、忠诚、老练沉稳,使得刘邦、部下与他能上下团结。,(4)作为武将的项庄勇武、忠心、似巧实拙,只知依亚父之意行事,不会灵活变通;作为武将的樊哙威猛、忠诚、粗中有细,既能依刘邦指示说话,又能随机应变。(5)作为奸细的项伯重情又寡情薄义,为了救命恩人成为奸细重了情,为了亲家背叛了侄儿既薄义又寡情;作为奸细的曹无伤虚伪又趋炎附势,看到项羽势大就欲投奔,结果被刘邦杀掉。(6)项羽设下鸿门宴,却受了刘邦的一双白璧,放了刘邦,纵虎归山;刘邦赴了鸿门宴,有惊无险,安然无恙,准备他日成就帝业。通过对比,刘、项两大集团,无论是领导者还是骨干力量的高下优劣都不言自明,形势的发展趋向已经非常明朗。,观点争鸣,对于项羽的评价,历来见仁见智,有人说他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有人说他是有妇人之仁的糊涂蛋。你怎么评价项羽?请结合文本及自己所了解的相关知识,谈谈看法。,思路提示一:项羽是个嗜杀的莽夫。那个曾经仰天长啸的西楚霸王,却坑杀秦军二十万,诛杀已经投降了的秦王子婴,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对秦王朝的郡县制也看不上眼,拥有一智者范增而不用,最终,垓下的四面楚歌、草木皆兵,虞姬的鲜血染红利剑,过不了这片心的乌云,过不了江东。思路提示二:项羽是个糊涂蛋。司马迁说:“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指出项羽缺乏政治家的谋略,只依赖武力。毛泽东则说“不可沽名学霸王”。项羽在惨败的局面下还不能正确反思自己一溃千里的原因,还以炫耀武力为荣事,两次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到上天。如此糊涂,岂非败情之悲?,点击进入古今对译文白互通,思路提示三:项羽是个懦弱之人。项伯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他就立即改变了“击破沛公军”的主张;樊哙指责他“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虽然语言尖锐,他却“未有以应”。可见他虽然武力上占绝对优势,心理上却不堪一击。他欲得天下,又图虚名,既准备推翻怀王之约,又害怕世人指责。他不用范增之计,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迷信武力,而根本原因则在于他心理上的脆弱。思路提示四:项羽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项羽,身历七十余战,攻无不克;起兵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项羽最终选择投江而死,他认为应该死得有尊严,他认为那才是英雄本色,他就如一枝菊花,虽然形态枯萎了,但花香永世长存。,技法提炼写法借鉴,1.语言精练生动,绘声绘色本文语言精练生动、绘声绘色,寥寥几笔,就能刻画出人物的突出个性。例如,项羽的话,骄横气盛;刘邦的话,礼仪备至;范增的话,老谋深算;张良的话,老练透辟;樊哙的话,豪壮威严;项庄的话,似巧实拙。2.在矛盾斗争中运用对照手法刻画人物作者塑造项羽这一形象,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围绕是否对刘邦发动进攻,是否在席间杀死刘邦,对樊哙的越礼行为采取什么态度,对刘邦逃席又采取什么态度展开,人物性格鲜明。刘邦和项羽的矛盾是鸿门宴中最尖锐的矛盾,因此作者将这两个主要人物形成鲜明对照,如刘邦的虚伪狡诈,项羽的直率粗犷;张良和范增都是谋士,足智多谋,鸿门宴实际也是这两人斗智的过程。,3.虚实相生,以实代虚本文采用了以实代虚的手法。司马迁写鸿门宴,实写了项羽、刘邦等人,虚写了随项羽入关的赵、燕、齐、魏、韩等国的诸侯王及将领。当时的鸿门宴应该是一个诸侯众将共聚一堂的热烈场面。他们虽没被写出来,但通过实写人物的言行,可以感觉到他们的存在。“范增数目项王”,又举玦示意,项王之所以“默然不应”,正是由于诸侯众将在座,项羽意识到杀了自己的拜把兄弟、“戮力而攻秦”的刘邦,无疑将失去人心,正是由于参加宴会的人多,范增也不敢贸然采取行动,只得派项庄以舞剑的名义择机动手;正是由于在座的人物众多,诸侯众将进出十分方便,范增、张良出帐“调兵遣将”才会如此“自由”,刘邦借“如厕”的机会脱身,才不会引起项羽等人的警觉。司马迁也正是运用了虚实相生、以实代虚的艺术手法,才把鸿门宴的故事写得更合乎情理。,随堂检测巩固学习,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解析:CA项,数:shu;B项,骑:j;D项,乘:shn。,解析:CC项,“间”,抄近路。A项,“善”,与关系好/好好地;B项,“幸”,宠幸/幸亏;D项,“谢”,道歉/感谢。,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下列句子组合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距关,毋内诸侯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范增数目项王毫毛不敢有所近张良出,要项伯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拔剑切而啖之沛公已去,间至军中A.B.C.D.,解析:A距拒,内纳;倍背;要邀;蚤早。,4.下列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解析:CA项,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B项,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D项,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解析:B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解析:CA项,代词,代酒/代词,代彘肩;B项,介词,替,给/动词,做;C项,介词,在;D项,沿袭/趁着。,7.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解析:BA项,判断句;B项,宾语前置句/省略句;C项,被动句;D项,省略句。,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沛公奉卮酒为寿”一句中的“寿”与现代汉语中的“寿”含义有所不同,这里是敬酒献物,祝人长寿的意思。B.“山东”,指泰山以东的地区。如“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中的“山东”指的就是这个地区。C.“沛公”,指刘邦,因其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故称“沛公”。D.“竖子不足与谋”一句中的“竖子”是骂人的话,相当于今天的“小子”。,解析:B“山东”指的是崤山以东。,9.名句填空。(1)与鸿门宴上“项庄拔剑起舞”,有关的成语是:“,。”(2)樊哙在鸿门宴上勇闯项王军帐,怒斥项王,迫使项王“未有以应”。他认为行事不能因小失大的名句是“,。”(3)鸿门宴中刘邦率军攻入函谷关后的态度和做法是:,。(4)鸿门宴上,范增“,”来暗示项羽杀掉刘邦,而项羽“默然不应”。,答案:(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3)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4)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10.【对应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解析:C窃:私下里,私意,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11.【对应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解析:AA项,表修饰/表顺承;B项,表示目的关系的连词;C项,表示陈述语气的助词;D项,表示提顿,又与“也”构成判断,表原因,助词。,12.【对应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手总是软的,总是于心不忍,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B.樊哙能言善辩,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C.樊哙在危急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军帐中,表现了极大的勇气。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是有理有节的,表现了他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因此项羽愿听。,解析:AA项,说项庄手软、于心不忍是错的,主要原因是项伯的保护。,13.【对应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译文:(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译文:,答案:(1)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2)那秦王有像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尽,惩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时文赏读延伸学习,“黄帝祭典”之争应走向共赢据媒体报道,对于普通读者而言,“丁酉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和“丁酉年公祭轩辕黄帝典礼”这两个概念很难区分清楚。事实上,它们的举办地分别在河南郑州新郑和陕西延安黄陵,两地距离数百千米。新郑的丁酉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仪式于3月30日举行,而黄陵的丁酉年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4月4日举行。黄帝的公祭究竟在哪儿?问题再次被牵出。,【思维借鉴】首段以新闻报道的“祭奠”之争设问,引起读者阅读兴趣。,陕西从1955年开始由当地政府主持祭拜黄帝活动,河南从2006年开始举行大规模祭拜。对陕西来说,数十年的祭拜传统显然是重要的竞争筹码,但对河南而言,对黄帝的祭拜在时间上虽然“晚了一步”,但或许也只能说明是文化意识觉醒的某种迟滞,并不能就此说明祭奠就无合理性。因而,两地对“祭祀权”的争夺,其实很难由某种固化的标准给出一个绝对的裁决。但换个角度想,两者之间真的有必要分出一个“胜负”吗?新郑是黄帝的出生地,黄陵则有黄帝的陵冢。现在,两地的争议主要聚焦于祭祀黄帝应该采取陵祭还是庙祭?说得确切一点,假如对黄帝的祭祀上升为国祭,到底应该在哪里祭?其实,到底是陵祭还是庙祭,国祭又该如何选择,历史传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维度。但在国祭没有确定之前,两地的祭奠其实可以并行不悖。,追述补充事件的原委。以反问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观点,照应题目。,对黄帝的祭祀,主要是强化文化意义上的认祖归宗。但抛却文化价值层面的考量,各地其实都没有回避此举对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意义。归根结底,“祭祀权”的争议源自各地在文化资源上的竞争。可较之于一般性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具有相当大的开放性,并不必然排他。事实上,近年来与黄帝这一文化符号有关的争论,并不仅仅发生在陕西与河南两地之间。各地在强化黄帝这一文化符号的同时,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程度不等的助力。这表明,只要是建立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各地挖掘同一符号下的文化资源,完全可以实现共生共存,大可不必过于强调“正统”。,以“文化资源”的开放性阐明中心论点:既然开放,就可共生共存。,退一步而言,假如国祭最终选定一个地方,并不代表其他地方丧失了祭奠黄帝的资格,否定了其相关的文化资源。毕竟,文化多元本就好过人为的“定于一尊”。再说,强调文化认同、打捞文化资源也好,瞄准文化经济也罢,祭祀并非唯一的方式。与其把重心放在祭祀权的争夺上,不如各自围绕“黄帝”这一文化符号,做全方位的文化开发与保护,陕西、河南两地完全可以依据各自的文化资源禀赋,求同存异、协调分工,既强化对黄帝文化的传递,也体现各自的特色。,提出建议:两地做好自己的特色,强化“黄帝文化”的传递。,名人故里之争、祭祀权之争的盛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各地对于文化资源重要性的认知水平在提升。只要不偏离文化的初衷,其实是好事。争议各方不妨多些共赢意识和包容心态,共同致力于把文化符号背后的文化资源做大,走向共赢。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只看到文化资源背后的经济利益,而忽视文化本身的保护和传承。(摘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04月05日),由一般到特殊,对类似的文化之争提出建议。,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