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12694489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4.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空坐标,1.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2.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3.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主要线索,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目标导航,内容索引,基础认知学习思考,深化探究核心突破,巩固练习随堂反馈,基础认知学习思考,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1.鸦片战争前:物质文化生活与社会习俗多。2.鸦片战争后(1)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衣,沿袭传统,西方文化,中山装,旗袍,食:吃成为有钱人的时尚。住:西方建筑样式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引人注目,一些官员和商人建起欧式洋房或的豪宅。社会风俗,西餐,中西合璧,废止缠足,反清革命,(2)广大农村仍处在落后、的状态,农民过着贫穷的生活,传统的风俗习惯仍在沿袭。,封闭,思维点拨,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到学习西方、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渐进的过程,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2.中国近现代,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人们的社会生活近代化程度较高,但在偏远农村和内陆地区却变化不大。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西方外来文明影响深刻,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化色彩。,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改革开放前(20世纪5070年代)(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2)表现社会风尚: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社会风尚的主流。物质生活:由于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计划供应。2.改革开放后(1978年以来)(1)背景:的实行,党和政府重视改善民生。,票证,改革开放,知识点拨,图解识记,(2)表现,多样化,注重环保,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实质上就是中国近代化的历程。随着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明走向了近代化,中国的社会生活也逐渐走向文明化、民主化。,近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深化探究核心突破,主题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史料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史料解读表明社会生活变迁的时代背景。说明社会生活方式的西化。,问题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提示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提示,2.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史料一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史料二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所谓“四合院欧化”,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子如此,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史料解读对表格左右内容进行比较,可以直观看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具体变化。说明近代中国建筑风格受到西方外来因素的影响。,问题思考根据史料一、二,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指出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并指出导致变化的外部因素。,提示变化方面:服饰、建筑、饮食、交通、婚礼习俗。特点: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既保存传统,又吸收西方优点。外部因素:受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提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及特点(1)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客观上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文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政府政策的影响: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清政府、民国政府不断推行各种改革,使中国的社会生活进一步发生变化。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都冲击着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史论总结,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推动: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逐步建立,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2)特点从地域上看,由通商口岸、沿海城市推向内地,表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从过程上看,由西方传入,有较强的殖民色彩,且中西合璧、新旧并存。从程度上看,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的变化大,内地和广大农村的变化小,城乡社会生活变化不均衡。从动力上看,社会运动的开展、部分上层人物的倡导、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生产与生活方式向中国的渗透都是重要的推动因素。,主题二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的变迁史料“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史料解读表明服饰单一化。表明服饰多元化。问题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国民众的服饰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变化的主要因素。,提示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思想观念变化;外来文化影响。,提示,2.社会习俗的变迁史料一农业社会那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自由散漫的无规律生活方式,被工业社会的快节奏规律化制式化的作息方式所逐步取代,都市人开始习惯于上下班制,星期日和固定节假休息制。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史料二为政者对社会风气起着率先垂范的引领作用,就目前来看,通过涵养崇清尚俭、不慕虚荣的党风政风来带动社会风气转向,恐怕才是政府形塑社会风气的合理方式。人民时评:政府该如何“移风易俗”,史料解读两段史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作息方式、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党风政风的变化对社会风气转向产生重要影响。问题思考依据史料一说明社会习俗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依据史料二分析当今党风政风的转变有何意义?,提示(1)国人接受了工业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节假日休息制形成。(2)内涵:清廉节俭,不慕虚荣。意义:引领社会风尚,推动社会新习俗。,提示,现代中国社会生活与习俗变迁的特征及原因(1)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特征:人民当家作主,生活日益改善,但仍未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原因: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使人们获得了自由和平等地位;改革开放前,生产力低下、人口多、极“左”思潮的影响。,史论总结,(2)改革开放后特征:在20世纪末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因:经济的发展是推动社会生活发生巨变的根本原因,直接推动了物质生活的变化;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实施;农村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迅速发展的结果;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物质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而且直接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深化提升,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社会影响和认识1.社会影响: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2.认识(1)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2)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和阻碍,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特别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3)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巩固练习随堂反馈,1.1859年,英国人呤俐在广州街头散步,“看到很多中国姑娘的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颏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出”。这反映了A.习俗变迁实现女性解放B.西方文明影响生活习俗C.政府明令废止女子缠足D.习俗变迁促进经济发展,答案,1,2,3,4,5,6,解析根据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可知西方文明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习俗,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解析,解析材料表明清末北京的汉族妇女缠足之风仍很盛行,因此穿弓形鞋的人极为普遍,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故A项正确。,2.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反映了A.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B.社会启蒙与进步知难行易C.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颓D.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答案,解析,1,2,3,4,5,6,解析经济发展导致妇女地位提高,画面无法明确充分体现,故A项错误;男女平等画面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从图中无法看出社交方式和礼仪的变化,故C项错误;女性走出家庭,集体聚会是受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故D项正确。,3.(2017北京海淀期末)如图描绘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场景。画面能够明确、充分体现的是,答案,解析,1,2,3,4,5,6,A.经济发展导致妇女地位提高B.社会政治运动带来男女平等C.社交方式和社交礼仪的变化D.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解析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友好,妇女的着装因而也受到了苏联的影响,故选C。,4.(2017四川学业水平测试)如图所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妇女最时尚的着装列宁装。这反映出当时女性的着装,答案,解析,1,2,3,4,5,6,A.款式多样B.受西方服饰影响C.受苏联影响D.注重个性,解析抓住设问中关键词“政策因素”和图片中我国流行服饰从单调到多彩的变化。,5.(2017云南学业水平考试)下图分别展示了20世纪70到90年代我国流行服饰的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政策因素是,答案,解析,1,2,3,4,5,6,A.外来文化的影响B.服装业迅猛发展C.改革开放的实施D.穿着品味的变化,6.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它的变化记录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上元元年,高宗又“敕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并金带;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并银带;八品深青,九品浅青,石带;庶人服黄,铜铁带”。新唐书车服志材料二在各个通商口岸城市,衣着华丽、不循规制者大有人在新式学堂里生动活泼的学生装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新式军队也一改过去兵勇时代邋遢的形象,呢制军装映衬出军人威武的英姿;民国以后衣饰上的平等观念更是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苏文生、赵爽西风东渐衣食住行的近代变迁,1,2,3,4,5,6,材料三19世纪的后三十年西方女性裙子的重心移向后臀,并用堆积的大蝴蝶结和褶裥来增加后部的丰满感,上体的造型则是突出胸部的丰满。塑造出的是既窈窕又丰满、既迷人又端庄的西方美女形象。张乃仁、杨蔼琪著译外国服装艺术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服饰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1,2,3,4,5,6,答案,答案特点:具有严格的等级规范。原因:宗法等级观念的影响;君主专制制度;小农经济占据统治地位。,(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分析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答案,答案变化:突破等级观念;个性鲜明;职业特点突出;服饰平等得到法律保障。原因:通商口岸的开放;近代教育的发展;新式军队的建立;中华民国的建立;西学东渐等。,1,2,3,4,5,6,(3)依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后期西方女性着装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答案,答案特点:注重个性;崇尚美感等。原因:工业革命影响;民主政体的确立与完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或人文主义等);女权运动兴起(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地位的提高)等。,1,2,3,4,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