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强化作业10 鉴赏诗歌的语言(含解析)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92495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强化作业10 鉴赏诗歌的语言(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强化作业10 鉴赏诗歌的语言(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强化作业10 鉴赏诗歌的语言(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强化作业十鉴赏诗歌的语言一、(2016届河北故城中学摸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辛弃疾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注】范倅:即范昂,滁州通判,将赴京城临安。倅,副职。辛弃疾当时任滁州知州。承明:汉有承明庐,为朝官值宿之处。视草:为皇帝起草制诏。1赏析“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两句的妙处。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侧重炼句。赏析句子可以从炼字、艺术手法等角度入手,结合诗句分析其在突出景物特点、表达诗人情感方面的作用。答案:描写了想象中朋友在旅途中品尝美食、回家后享受儿女团聚的天伦之乐的情景。运用想象与列锦的手法(众多的名词意象组合),强化了江上品美味、家中团聚的画面感,情感由送别的悲伤转为对朋友的美好祝福,含蓄地表达了情感。2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作答时,可抓住注释交代的写作背景,以及“便好去朝天”“留教视草”“却遣筹边”“愁肠”“醉来时响空弦”等词句加以分析体味。答案:激励友人奋进,称赞他的才能,希望他得到重用。壮志难酬的苦闷,自己不能去朝天,依然愁肠满怀,借酒浇愁。杀敌报国的渴望,空有为国效力的壮志豪情,却无法实现的苦闷。二、(2016届宜兴官林中学检测)(有改动)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南 乡 子刘秉忠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1后人认为“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写得很好,请赏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侧重炼句。作答时,先点明情景交融的手法,再从营造意境、烘托人物、抒发情感等角度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案:妙用意象,情景交融。灯下夜读,与窗外翠竹相伴,其情致高雅不俗,以竹喻人,以竹显志,凄凉冷清,风吹萧萧,弄出一片风雨声,营造出一个与诗人心心相印的清寒而自我满足的世界。2综观全词,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作答时,结合重点诗句加以分析概括即可。如“年去年来鞍马上”言其长年漂泊,功业未成;“短鬓垂垂雪几茎”言其人到中年,日渐衰老;“夜夜看书夜夜明”言其长夜苦读,自强不息。答案:这首诗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生活坎坷而又自强不息、积极上进的游子形象:半生漂泊,人到中年,且不得志,功业未成,但并未一味消沉,还有追求,还要读书,孤舍风寒,青灯黄卷,长夜苦读,自强不息。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蝶 恋 花朱淑真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独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1赏析上片“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中“系”字的妙处。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侧重炼字。作答时先解释该字在诗中的意思,再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分析其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情景,表达了什么感情。答案:“系”本意为“系住”“拴住”,在词中有“留下”之意。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千万条柳条垂下,似乎想要把春天留住的情状。表达出词人渴望留住春天的惜春情怀。2本词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出词人何种情感?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本诗重在写景,通过飘飞的柳絮、啼叫的杜鹃、黄昏时的潇潇雨等意象可把握诗人愁闷的心情,结合“欲系青春”“把酒送春春不语”可知诗人的惜春、伤春之情。答案:(1)本词运用了借景抒情和渲染的手法。(2)通过垂柳、飘飞的柳絮、杜鹃的啼叫、黄昏时的潇潇春雨等意象渲染出一幅春天逝去时的悲伤画面,表达了词人对春天逝去的愁闷与感伤之情。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作答时先点明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最后点明作用即可。答案:运用比喻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听筝引发的伤感;运用通感,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分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侧重炼字。作答时,先点明该字在诗中的含义、特点,再从渲染气氛、突出情感等角度说明作用即可。答案:“独”突出了孑然独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字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写出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五、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送李侍郎赴常州贾 至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送柴侍御王昌龄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1请分别赏析两首诗首句的表达效果。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侧重炼句。赏析首句的表达效果,可以从交待时间、地点、气候,渲染气氛,表达情感等方面考虑。答案:第一首诗的首句描写送别时的时令气候,营造了凄凉的氛围,暗示了友人旅途的艰辛。第二首诗首句点出作者要去的地方,给人两地比邻之感。2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侧重比较两首诗情感的异同。相同之处:结合题目可知两首都为送别诗,都有一般送别诗的依依惜别之情。不同之处:贾诗中“道路难”“明朝相忆路漫漫”表达的是离愁别恨;王诗中“送君不觉有离愁”“明月何曾是两乡”表现的是乐观,是对友人的劝慰。答案:同:都表现了和友人的深厚情谊(或“依依惜别之情”)。异:前者突出与友人山川阻隔的离愁;后者重在对友人的劝慰,显得乐观开朗。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金陵怀古王 硅注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作用,实质在考查炼句。作答时,应先看诗句本身的内容,从与题目关系、形成的意境等角度概括分析;然后看与下文的关系,是铺垫,领起,还是呼应,再进行具体分析即可。答案:开篇点题,并点明时间和地点。“悠悠”“独上”“满目秋”等词,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与尾联的“故国凄凉”“谁与问”首尾呼应。2全诗表现“凄凉”之情,试简析颈联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解析:作答时,抓住“萧萧”“惨惨”的修饰作用,以及“惊”形成的修辞手法和“压”的表达作用分析概括即可。答案:用“萧萧”“惨惨”分别修饰“暮吹”与“寒云”,摹声绘色,写出了晚风凄紧、落叶飘零、寒云惨淡的萧瑟秋景,营造了寥落清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凄凉的心绪。“惊”字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秋风中红叶“飘零”的情状,也表现出作者心头之吃惊。“压”字既形象地写出了寒云之重,也表现出诗人心情之沉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