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3单元 作文-善于思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83450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作文-善于思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作文-善于思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作文-善于思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文善于思辨”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分析病文与典型材料,探究运用辩证分析的有效方法。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运用辩证分析法,表达自己的思想。3情感目标通过实例分析,习作练笔能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二、教学重点病文的修改,材料的领悟。三、教学难点辩证分析法的灵活运用。四、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前置学习 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所谓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所谓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 思辨能力首先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例如,能区分鸡蛋和鸭蛋,这不能算有思辨能力,因为仅凭经验观察就能够区分鸡蛋和鸭蛋;但是,若要搞清楚鸡和蛋谁先谁后这个问题,只靠经验观察是不够的,必须有较强的思辨能力才行。在日常思维中,对于鸡和蛋谁先谁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做以下三个层面的分析:第一,如果我们在经验的层面上进行辨析,这个问题就简单了。就某一个鸡蛋所孵化出的小鸡而言,当然是先有蛋,后有鸡;就这只小鸡长大后所生的蛋而言,当然是先有鸡,后有蛋。如果在这个经验的层面上,仍然有人质问:你说先有蛋后有鸡,那鸡蛋又是从何而来?这显然是在玩弄混淆概念的把戏,因为孵化出鸡的那只蛋,与由孵化出的鸡所生的那只蛋,两者辈分不同。第二,如果我们从追根问底这个根本的层面上进行分析,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就成了一个不恰当的问题。凭什么说它是一个不恰当的问题呢?因为提出这一问题,并准备对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做进一步质询的人,他必须假定蛋是由鸡生的和鸡是由蛋孵的这两件事实。可是,根据生物进化的常识,无论是鸡还是蛋,都是从非鸡非蛋的其他物种遗传、变异而来,如同人是由类人猿演变而来的一样。也就是说,在根源这个意义上,鸡和蛋谁先谁后这个问题必须依靠两个不真实的假设才能提出来,所以说它是一个不恰当的问题。第三,如果我们从逻辑思维这个层面上进行分析,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通常是指称恶性循环这种思维错误的代名词。什么是恶性循环?比如,有这样一段议论:许多人并不了解自己,却试图去了解别人,那是不会成功的。因为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是不可能了解别人的。可是,话又说回来,要了解自己也确实困难,因为不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又怎么能做到自我了解呢?可见,了解别人是了解自我的一面镜子。这段议论就是恶性循环,前一半说了解自我是了解别人的前提;后一半又说了解别人是了解自我的前提,这让人听了就会产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惑。在不同的层面上对同一个问题展开有条理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分析问题首先要把思考的层面区分开,因为在不同的层面上对同一个问题所做出的分析,得出的认识或结论常常不同,甚至完全相反。比如鸡和蛋谁先谁后的问题,在经验的层面上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它是一个容易解决和不大可能引起争议的问题;在理论或者科学的层面上,它变成了一个不恰当的问题;在逻辑的层面上,它不再是个问题,而是一个指称恶性循环这种思维错误的代名词。其次,要注意在同一个层面上分析问题的条理性。这是分析方面的特征,也就是说,分析要讲究层次和条理。 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说理。说理就是对所做出的分析进行解释和论证,比如,为什么说它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说它是一个不恰当的问题?为什么说它不再是一个问题?解释和论证要明白、有力,比如,概念的使用、语言的表达要清楚、准确,理由的陈述、结论的导出要明白、有力。简要地说,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分析,清楚准确、明白有力的说理,就是思辨能力的主要特征。如果一个人在思考问题时能做到条理清楚,说理明白,我们就说他具有较好的思辨能力。思辨能力可分为思考能力和表述能力两部份。 思辨能力,很大取决于天赋。但是通过后天的练习尤其是思考的深度是可以通过正确掌握思维逻辑和学习相关知识技能而提高的。 单纯的表达难一般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心理因素,就是缺乏自信,说话怕出丑,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观点的评价。第二个原因是说话时思维不能集中和连贯,导致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建议的练习方法是准备好发言稿后对着镜子说。逐渐摆脱稿子达到即兴就一个问题表述自己的看法。不少口若悬河的演说者,实际上都是这样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际锻炼成熟的。 关于思维的能力,建议认真学习思维逻辑后,主动用逻辑的方法随时考察自己的观点是否严密,同时是否符合你所要处理问题的环境和需要。后者则取决于你社会的阅历了。一、普遍联系地看问题法国物理学家、哲学家帕斯卡说:“最细微的运动都影响着整个自然界;整个的大海因一块石头而发生变化。”令人惊奇的是中国的庄子也说过类似的话:“飓风起于萍末。”这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说明世界是普遍联系着的。联系的普遍性包含两重意义:一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不是孤立地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现象和过程这样或那样地联系着,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二是指任何事物、现象、过程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就像一个人,一方面与他人、世界有着种种联系,生活就像一张网,人仿佛就像网上的一个网结,与其他网结联系着;另一方面,人个体的各个部分,眼、鼻、口、手、足、脑、心脏、胃等又相互联系着,相互作用,眼见浊秽就翻胃,鼻嗅花香则悦心。能说明“世界是普遍联系着的”这个道理的例子不胜枚举。世界普遍联系的辩证法如何指导我们的思维呢?第一,请你建立一个信念:不要轻易抛弃到手的观点和材料。两者之间总有联系,不是直接联系,就是间接联系。当你无法在观点与材料、材料与材料之间建立联系时,请你不要轻易放弃观点和材料。因为不是联系不在,只是你没有找到“中介”。占有观点或材料后又轻易抛弃观点或材料,这是我们同学写文章构思阶段最容易犯的毛病。手上有了观点,有了材料,却又仅仅因为一下子联系不起来而轻易抛弃,另起炉灶。结果,他“阅尽人间春色”,炉灶造得足够一支军队使用,却就是没有煮出一锅饭来。或者,就是花在造炉灶的时间远远多于做饭的时间,以55分钟计,他可能30分钟在起炉灶,25分钟在做饭,这样一点时间做出来的饭,怎么可能打开阅卷者的胃口呢?第二,你坚信第一条的信念之后,剩下的问题就是想办法找到联系的“中介”。“中介”可以分为客观“中介”和主观“中介”。所谓客观“中介”就是指联系两者之间的“中介”是客观存在的,这种“中介”只需要我们去发现,而不是去创造。而主观“中介”就是只联系两者之间的“中介”,是我们主观能动性的结果,是凭主观创造的。先说客观“中介”。要发现客观“中介”,我们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严谨的逻辑分析。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从形态、材质、功用、相关(相似、相近等)个体、评价五方面理解一个个体。譬如一台电脑,从形态上看,方形、立体;从材质上看,塑料、金属等;从功用上看,计算、编程等;从相关个体上看,打印机、电脑桌、显示屏等;从评价上看,方便、有缺点等。“电脑”要与其他一物建立联系,必然在这些方面。所以,我们拿到两个个体后,就只需从个体的这些方面去找就行了,展得越开,找到联系的可能就越大。再说主观“中介”。主观“中介”更为自由,更为有效。凡是你觉着难联系的,你就可以通过“假如”来联系,赋予一个条件,“不相干”的东西不就联系起来了吗?比如,你和庄子没有联系,那就设置一个条件:假如庄子就住在隔壁,抑或假如你是庄子的朋友惠子。这样,还有什么问题不好探讨的呢?再如:“面对大海”的话题,与“老子骑青牛,出函谷,西渡流沙”的材料如何联系呢?是啊,一个是朝东面对大海,一个是向西走向沙漠,仿佛八竿子打不着。其实,只需附加一个条件:假如老子有朝一日面对大海,老子会怎样呢?他或许从此改变他的哲学思想,重写一部道德经。因为大海容纳污溪浊流的宽广的胸襟点化了老子,他觉得自己为了个体生命的愉悦而弃世,为世间有龌龊的不平事而出关,实在是一种悲观的人生,一种狭隘的人生。从此,老子策回牛首,回到人间,以大海般的胸襟包容人间一切。你看,这样一“假如”,这样一联系,思路不就拓展开了吗?如此思考问题,这天下还有什么文章写不出来呢?康德仰望星空的时候,他的内心泛起的是崇高的感情,正是靠了这亲近永恒、亲近真理的感情,他才能在认知彼岸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没有感情的存在,人类生活会陷入刻板和抽象,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分辨对和错,还要知道美和丑啊!没有了情感,艺术如何存在呢?只剩下了冷冰冰的法律条文,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切熟悉的温情都离我们远去,我们能说我们认识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吗?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呢?即使是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是看重情感在认知中的作用的。有人向他提出一个设想时,他并不判断正误,只说:“啊,真丑他不愿意在丑的事情上花费时间,在他眼里,即使是物理学中,丑也不能立足。“假如”“没有感情的存在,人类生活会陷入刻板和抽象艺术如何存在呢?”只需一个“假如”,联系生活和艺术,这文章便做下去了,要再做下去也容易得很,只需继续联系以“感情”为中介,也就是说联系需要感情的东西即可。比如,假如没有感情存在,那我们还有美好的爱情吗?罗密欧与朱丽叶那个花园里美好的月夜还有吗?崔莺莺还会“待月西厢下,疑是玉人来”吗?张生还需要“拂墙花影动,迎风户半开”的月夜翻墙去幽会吗?“人约黄昏后”的诗没了,“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连花儿也要为之动容的誓言没了想联系多少就联系多少。“假如”也是一个创新的思维角度。一作假设,思维的空间就打开了,下面这篇高考佳作就是站在“假如”的角度而写出新意的,不妨一读。我只是一介书生,所以难免卖点书呆子气。每每看西游记,总觉得既然孙大圣可以日行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一步西天,也省得一路上千辛万苦,还有这妖那精的惦记着唐僧肉。如果一步西天,倒也爽快,只是师徒几人的关系恐怕也只能停留在“酒肉朋友”的层次上了。所谓“患难见真情”:八戒虽色,却处处念叨着师傅,偷了个西瓜还不忘分给师傅半个;沙僧虽傻,却任劳任怨,甘心做大伙儿的下手;悟空虽狂,可师傅有难,不也是不顾生死,降妖除魔吗?战场上结下的友情才是钢铁铸成的啊!倘若一切都太容易,那悟空充其量只是个开路的,沙僧充其量只是个脚夫,八戒逗逗大家开心而已,便是一个太无趣的故事了。如果一步西天,唐僧倒是可以省去一路的担惊受怕的搅扰,安心地吃斋念佛,朝发夕至,取回佛经。可所谓“出门长见识”,唐僧若只随徒儿们在云里雾里日行千里,又怎知这天底下人间的百态?敝人不才,未曾念过佛经,可也听说佛从人间来,人间酸甜苦辣尝尽,才换来“佛”超脱尘世的感悟,写入佛经,贻养后人。不经历千难万险,唐僧又怎能真正领悟这佛经的精深蕴意?阳光总在风雨后啊!真的可以一步西天,佛经取回,又怎么样呢?抑或,难道西天之行仅仅为了取回几本经书吗?没有遇上白骨精,没有进过盘丝洞,又怎知世间的险恶?没有住过高老庄,没有下过龙王庙,又怎知世间的冷暖?人性中的怯懦如何除去,人性中的恶性如何摆脱?至性如何养成,高僧如何修炼?倘没有这一路历尽艰难的感悟,又怎可获得?我们活在世上,总希望找这样的捷径,那样的捷径,叹为“一步登天”才是最大的财富。我们厌恶过程而只求所谓的结果,我们不管它是“猪肚”还是“蛇肚”,除了“豹尾”,我们什么也不要。所以今天我们还要防什么作弊,防什么替考,防什么徇私舞弊,防什么假冒伪劣。倘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取经之路,以开放的心态迎接磨难,迎接考验;倘若每个人看到的不仅是鲜花掌声围绕的“豹尾”,更祈求一个丰富多彩的“猪肚”,那我们得到的又岂止是那几句赞美之词呢?中国古代“五行”说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的思想,易经系辞上传中“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思想,就蕴涵着素朴的系统的思想。系统,是指由一定数量的具有确定特性的元素所组成的有机的整体。譬如一头大象,就是一个系统,由肉体与生命两部分组成(不是简单的相加,简单相加就不是系统),肉体又有躯体与内脏两个部分,躯体又有头、腿、脚、背、腹、尾等组成,头又有眼、耳、口、鼻、牙等组成,总之,大象是一个由各种功能各异的元素组成的有机的系统。那摸象的五个瞎子之所以说大象像一根柱子、一根长矛、一根绳子、一堵墙、一把蒲扇,就是因为只见系统中的某一元素,而没有见到系统。系统具有层次性,若干基本元素组成一个低级的系统,若干低级的系统组成一个子系统,若干子系统又组成一个更高级的系统,最后,整个宇宙就是一个由无限多系统组成的系统。这就是系统的基本常识。把一个问题当成一个系统进行全面的思考,显然更有利于认识问题,最优化地解决问题。高考作文也是一个系统,下分准备系统和临场系统。准备系统中有三大子系统:写作状态、写作素材、写作训练。临场系统中有五大子系统:状态、审题、构思、传达、矫正等系统。各子系统中又下属许多系统。总之,高考作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动态系统。本节目的自然不是想告诉你高考作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是要告诉你该如何运用系统思维去写好作文,获取分数。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作文就是做两件事:占有材料和处理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高考作文没有一个材料库,那就只有把命运交给阅卷者了。完全没有材料库的可能性不大,毕竟读了十多年的书,但是我们同学的材料库确实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材料单薄陈旧。打开仓库一看,蛛网尘灰之下,不过是“爱迪生被打聋耳朵、列宁小时候打碎姑妈的花瓶、达芬奇画蛋、司马光砸缸、天才出于勤奋、虚心使人进步”之类的物件。二是材料散乱无序。一座材料库,犹如打劫后的超市,满眼都是东西,就是找不到想要的。材料单薄陈旧容易对付,只需补充一些新材料即可,而材料散乱无序则是同学们不能迅速占有材料的瓶颈,为此,我们首先为你建立两个材料库系统模型:一是思想材料库系统模型,一是事实材料库系统模型。世界以人为中心,人在世界处于四种关系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认识的深入,每一种关系都由相离走向相交,由冲突走向和谐。(1)人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关系:敬畏(原始社会)顺应征服和谐。由于原始社会里人的认识肤浅,人类在自然的伟力面前只有敬畏,敬畏自然便产生神话。随着认识的深入,人类懂得了顺应自然,征服自然。在中国,人们生存的方式是农业。而自然,也就是天,在农业中起了决定作用,所以,中国哲学讲求“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最初意义应该是顺应自然。在西方,人们向海洋求取生存,生存难度远远大于农业,因此,西方形成了征服自然、积极与自然抗争的思想。海明威老人与海就是表现的人的征服。作者借桑地亚哥的口所说的“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的名句,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然而,顺应自然是一种消极的无为,是妥协,征服自然却又包含着破坏,是冲突。妥协和冲突的结果都是人类遭受到了自然的威胁和报复,尤其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以来,人类对自然破坏和自然对人类的报复都是空前的。在现代,人们已经认识到,人类可以合理地利用并改造自然,人与自然最终走向和谐,但这还是一种理想,因为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还不强。因为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人类的智者总在解释和发现着自然,达尔文就是其中甚为优秀的一员,他发现了人类的起源,改写“上帝造人”的传统思想,他发现了自然优胜劣汰的规律。而中国的哲学也得出了相生相克的自然规律。(2)人与社会。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指人与社会道德、法律、民族、国家、文化、风俗、政治、经济、宗教等属于社会范畴的种种关系。这种关系也要历经一段冲突、和谐的历史。人与社会的冲突最主要的是人的意识与社会意识的冲突。社会意识就像一个染坊,为人提供了各色的染缸,不同的人会被染成不同的颜色,而社会却又有一定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当个人的取向与社会的取向不一致时,冲突便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冲突的结果有四:一是个人的胜利,个人的取向形成一种潮流,成为社会、时代的取向,比如老子、庄子等思想家就是这样,他们凭借超前的智慧,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社会的走向;二是个人向社会妥协,个人放弃自我,屈从社会,最终,或被社会异化,或被社会吞噬,西方现代文学就多表现这一点,如卡夫卡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地洞中的小动物,格里高尔被社会异化为一只甲虫,小动物为个人安全而累死;三是个人的毁灭,为了个人的自由或价值取向。不惜与社会抗争,最后,因为社会的力量过于强大,扼杀个人,酿成悲剧,如老舍骆驼祥子中的祥子、鲁迅伤逝中的子君和涓生、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于连等;四是个人的逃离。隐士就是逃离,“穷则独善其身”。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个人与社会冲突时,他们多选择隐退山林,自娱自耗。社会不能容我,则返归自然。冲突客观存在,于是个人就有了追求和谐的理想,和谐源于宽容,但不是社会对个人的宽容,而是个人对社会的宽容。房龙阅尽人类思想发展史,写了一部书宽容,呼吁社会的宽容,但这种呼吁是苍白的。从人类思想史的悲剧性就知道,社会无法宽容个人。当然,个人宽容社会并不等于个人就完全放弃自己的精神家园。其实,宽容社会正是为了坚守个人的精神家园。(3)人与人。人与人的关系同样上演着冲突、和谐的故事。由于彼此文化背景的差异、思想意识的不同,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或为物质的生存,或为精神的满足。于是,化解冲突,追求和谐就成为思想家们永恒的命题。然而,尽管思想家们各有表述。但追求和谐的药方却都基于一个字:爱。孔子的思想,基本就是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他提出了“仁”,仁的本质其实就是去爱人;圣经的思想,也是基于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借耶稣的口告诉世人:“主说,你们要彼此相爱。”佛教也是如此,释家弟子其实并没有远离他人,因为“普渡众生”是他们的使命与责任,自己欲求功德圆满,却要首先引渡他人,可见,释家超升的方法就是去爱人。爱,是主动的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自然,也有被动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的,那就是道家鼻祖老子主张的“让”,以“柔弱”“不争”“无为”去换取人与人的和谐。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他三尺又何妨。这种“让”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影响太深,后起的“忍”恐怕就是由是而来,但是“让”却并非我国思想独有,圣经也是主张“让”的,别人打了你的左脸,你该怎么办?主叫你把右脸也伸过去!可谓“让”之极致。不过,也有差别,圣经的“让”是源于无私的爱,无私地爱了,我们的精神才能安宁;而道家的“让”却是为了我“得”,“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争”却是为了自己“争”,得更多,这便是一种世俗的功利主义了。(4)人与自我。人与自我的关系,实际是指人的肉体与精神的关系,人性的弱点与优点的关系。照弗洛伊德的思想,人可以分为“原我”“本我”“超我”。人的肉体属于“原我”,充满了原始的兽性,社会道德规范下的常态为“本我”,精神上希望达到的“完美的我”为“超我”。这三者处于矛盾和挣扎中,“原我”覆盖“本我”“超我”时,人便表现为强烈的失控般的兽性,当“原我”顺应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时,人便表现为“本我”,当人为着精神意义上的目的行事,人便达到“超我”。身与心的冲突也是必然的,化解身心的冲突,追求身心的和谐,这便是人生哲学所要探讨的问题。但所有积极意义上的人生哲学都主张人要紧的是追求精神上安宁,而非肉体的愉悦。庄子主张“无功”“无名”“无待”,以求精神的绝对自由,所以他宁可放任于江湖,也不愿入朝为相。美国哲学家梭罗深感人为身所累,为工业而累,于是主张“简单生活”,他在瓦尔登湖边自垦自种自养,充分利用时问阅读,过一种充实的精神生活。罗素主张人生在于悠闲。但作为世俗的观念来看,人们在处理身心关系中仿佛更主张“游戏人生”,更主张享受来自肉体的愉悦,更向往富裕的物质生活。尤其是在现代,在科学技术为人类提供了充分的生活物质的条件下,人们更是愿意享受肉体的愉悦,更愿意沉迷在醉生梦死中。精神的沙漠化,心灵的荒原化,已经成为困惑现代人的重大问题,许多现代文学作品揭示着这些问题,比如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当我们的生命没有了一种责任,选择游戏人生时,我们的生命却不但没有获取愉悦,我们反倒陷入空虚无聊的泥沼,人毕竟是有精神的,我们不能否认精神的存在。克服人性中的弱点,张扬人性中的优点,这也是思想家在探讨人生哲学时通常的主张,许多成功学更是以此为根本。思想家们宏扬的多是理性、毅力、意志等人性的优点。阅读完上面的文字,你对世界的认识可能就清晰多了,但是,我们给你提供的这个“思想材料库系统模型”却不仅仅是为了这个目的。我们更想告诉你的是,高考作文命题的思想皆源于此。也就是说,高考作文命题所涉及的问题,包含在这四种关系中。比如,以“战胜脆弱”为话题的作文,其实探讨的是人与自我的关系,也就是思考如何克服脆弱这种人性的弱点的问题。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则涉及四种关系的改变,记忆移植了,可能会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或许加剧了冲突,或许走向和谐。以“感情的亲疏与事物认知的关系”为话题,也涉及这几种关系,感情的亲疏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也影响人对社会、自然及自我的看法。总之,我们拿到一个话题,就可以把话题放到这样一个系统中来思考,这样,我们站的高度将更高。有了思想,还要有阐发思想的事实,为此,我们还要建立一个“事实材料库系统模型”。我们的事实材料来源主要有三个方向,如图:一是生活,生活提供给我们的主要是事买细节;二是课外阅读,阅读的高度和深度将决定我们事实材料的质量和品位;三是课内教材,读书十余载,我们学习了几百篇佳作,不知贮存了多少事实材料,但从历届学生作文来看,我们却很少使用,完全把最熟悉的东西放置在思维的盲区里。事实材料总是以人为中心的,我们的大脑中最好要建立清晰的人物列表,一个列表以30人为宜,这样,我们就建立共90个人物的3张人物列表。有此90个人物的事实材料,哪还担心写作时没有素材呢?下面是课外阅读和课内教材方面的人物列表,可供参考,限于篇幅,各人物相应的事实要靠你自己通过网络或书籍或请教师长去补充了。认真阅读所给的材料把相关的重要内容标画。学生要注意在前置性学习中要积累一些写作结构上的方法,把值的东西摘抄在本上。学生通过阅读所给的材料,进而对作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和结构有一定的认识,对后写作有一定的帮助。环节二:病文分析,思考探究。锤炼辩证思维能力1学习用联系的眼光分析问题,防止说“过头话”。初学写作议论文,容易缺乏用联系的眼光分析问题,犯说“过头话”的毛病,这是一篇以宽容为话题的学生习作,老师摘抄下了部分内容。文本展示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必然要发生一些摩擦:上公共汽车,你踩了我一脚,我就撞你一下;到商场买东西,售货员以冷眼相待,顾客就反唇相讥。这种风气极端有害。究其原因是没有气量,是人们道德水平不高,思想认识很低的表现。中国有句老话“宰相肚里能撑船”,大家要记住这句话,加强自身的修养,使自己气度大些。文本探究这样的分析合理吗?严密吗?请大家思考一下问题出在哪里。请尝试着修改一下。参考提示必然要发生摩擦”一句中“必然”一词过于肯定,摩擦在生活中只是偶然现象,可以改为“有时”;“究其原因是没有气量”这句话过于绝对,可以改为“气量狭小了些”;修改后范文在我们生活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有时会发生一些摩擦。比如:上公共汽车,你不小心踩了我一脚,我就有意还击你一下;到商场买东西,碰到一位冷眼待人的售货员,你就以牙还牙,反唇相讥。这些现象不好,他破坏了生活的和谐氛围。究其原因,大概是这些人多了些计较,少了些宽容;多了些争执,少了些忍让;多了些怒气,少了些冷静一句话,修养欠缺了些,度量狭小了些。中国有句老话:“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真希望那些人能记住这句话,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使自己大度一点,宽容一点。教师总结通过修改,文章的观点更加客观真实,也更容易被人们接受。我们在讲道理,作分析时,为了体现自己的观点,有时会对事物的某一方面过分的强调,把话说得太肯定,太绝对,这样就成了站不住脚的”过头话”。写法归纳:为防止说“过头话”,我们可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老师为大家概括的方法是横向联结法。我们作分析时,要横向了解事物的联系,捏拿事物的分寸,把握评论的尺度,从多方寻求解答,就能视通万里,抚四海于一瞬,进而增加认识的广度,获得客观的认识。锤炼辩证思维能力2学习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防止变“近视眼”。名人逸事总是容易被人们津津乐道,下面为大家展示的是两位大师的故事。有一则关于巴尔扎克的故事,话说一天一位老妇人拿着一本学生的作文本给巴尔扎克看,要他看看这个孩子的作文水平究竟如何?今后的前途又会如何?巴尔扎克看过一个小学生的作文本后,根据这小学生书写迟钝、笨拙,做着了这孩子将来出息不大的结论,但有趣的这位老妇人是巴尔扎克小学时的老师,而这个作文本正是他自己小时候的!在青梅煮酒论英雄一节中,人们说曹操有相人之术,袁绍当时“四世三门,门多故吏,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曹操却说,“色厉胆小,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小利而忘身”的袁绍不会成就大事业。相反他评价当时人单势孤,寄人篱下的刘备“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是真英雄也。结果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开创了蜀汉基业,三分天下有其一,而袁绍在官渡一战中被打得仓惶逃窜,结果真如曹操所料。文本探究大家思考巴尔扎克看人与曹操看人有什么不同之处。参考提示:伟大的巴尔扎克也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狭隘观点看人。曹操是在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看人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待,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写法归纳:现在同学们自己来总结一下,如何应对写作中得“近视眼”的症状。参考提示: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防止变“近视眼”,我们可以运用纵向回顾法。每一个事物都有过去、现在、未来,当碰到问题时,要瞻前顾后,抚今追昔,上下求索,就能思接千载,观古今于须臾,从而增加认识的深度,获得新颖的认识。学生先独立思考作答,然后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最后展示。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环节三:课堂小结问题:如何使用辩证法分析问题?参考提示:捏拿分寸,把握尺度。抚今追昔,思接千载。两面兼顾,突出重点。日思日睿,高分近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小结培养学生总结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