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热点题型专练二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61142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热点题型专练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通用版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热点题型专练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通用版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热点题型专练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热点题型专练(二)材料情境型选择题(15分钟48分)姓名:_班级:_1(2016湖北七市(州)3月)唐高宗时的薛元超以父荫袭爵后擢任宰相,却竟因“不以进士擢第”而抱憾终身;唐宗室子弟李洞,因屡困于场屋,曾赋诗说:“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这表明科举制度的推行()A强化了士人崇儒入世的观念B打破了士族门阀势力对官职的垄断C改变了士人的仕途观D为所有读书人提供了入仕的平台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唐朝时期,许多人认为,只有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才能真正展示自己,即科举入仕在士人心中地位至关重要,这说明科举制度的推行改变了士人的仕途观。故选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士人崇儒入世”,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D项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答案:C2(2016安徽合肥二检,26)钱穆指出,“总观国史,政体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成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材料所述的第三级演进使()A分封制最终走向了解体B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出现C考试选拔官员成为定制D官僚政治制度逐渐形成解析:材料信息中的第三级演进是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的结果,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故选C项。A、B两项出现在第一级演进完成之时;D项出现在第二级演进时期。答案:C3(2016河北石家庄一模,27)宋朝时,“苏湖熟,天下足”,全国粮食多采购于此。明清时期,粮食多由南方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和东北向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闽粤运销。这一变化反映了()A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经济B区域经济多样性日益突出C长途贩运贸易艰难起步D全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改变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从宋代到明清时期,江浙一带不再是粮食主产区而成为粮食输入地,“由南方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和东北向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闽粤运销”说明不同区域经济特色不同,即区域经济多样性日益突出,故选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大运河的作用,无法说明长途贩运贸易的艰难,故排除A、C两项。“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项表述不当。答案:B4(2016河南省适应性考试一,28)震泽县志记载:“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成弘以后,土人亦有精其业者,相沿成俗。于是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该地区这一现象表明()A经济重心从北向南完成转移B丝纺织业从城到乡逐渐推广C经济结构从农向工完成转型D工商城市从少到多逐渐发展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从事绫绸之业的人,由郡人到邑民再到土人,这说明丝织业从城到乡逐渐推广,故B项正确。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A项与题干中的明朝时期不符且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经济结构和工商城市的变化,故C、D两项错误。答案:B5(2016山东济南3月,24)商君书画策载:“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这说明商鞅()A主张立法为民B强调有法可依C关注法律实施 D重视赏罚并重解析:材料信息的大意是:国家治理混乱,不是因为它的法度混乱,也不是因为法度被废弃不用。国家都有法律,但却没有让法律一定实行的办法。所以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只处罚不守法的人,不奖赏善良而守法的民众,因此,不用刑罚民众也善良守法,是因为刑罚重了。刑罚重,民众不敢触犯刑法,因此也就没有刑罚。可见,商鞅强调应该关注法律实施,故选C项。A、B、D三项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答案:C6(2016广东广州一模,26)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李贽则认为“盖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据此可知()A王阳明挑战孔子的权威B李贽反对孔子的思想C两者都是对现实政治的叛逆D两者的主张具有共性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王守仁认为“学贵得之心”。与本心不一致,即便是孔子的言论,也不能认同;与本心一致,即便是庸常人所说,也不能否定。李贽认为,不要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可见,二人都反对迷信孔子,主张人们应该理性独立思考问题。答案:D7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影响,作者认为其()A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解析:从材料信息看,作者认为,朱熹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其“理学原则”通过进入日常生活世界而实现,这说明朱熹学说的世俗化和普及化。A项符合题意。答案:A8(2016四川成都三诊,28)1895年,李鸿章评价李提摩太译作泰西新史揽要一书时说:“我邦自炎农唐虞以前,以天下为公;嬴秦而降,以天下为私。以天下为公则民主之,以天下为私则君主之至我大清,海禁大开殆将复中国为天下大公之局。”这表明李鸿章()A对世界大势了然于胸B对西方近代民主有所认识C试图以古制治理当世D认为民主实践已刻不容缓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李鸿章认为“以天下为公则民主之”,“殆将复中国为天下大公之局”,这说明其对西方近代民主有所认识。故选B项。A项夸大了李鸿章的思想认识;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该思想不能等同于实践,故D项错误。答案:B9(2016东北三校二模,29)陈独秀1916年撰文称:“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自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则应自进而建设政府,自立法度而自服从之,自定权利而自尊重之。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陈独秀宣传这一思想的目的是()A唤醒国民的政治自觉B批判北洋政府的专制C反思清末民初的政治D探讨民主宪政中国化解析:从材料信息看,陈独秀认为,立宪政治、国民政治实现的关键是国民应“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即必须唤醒国民的政治自觉。故选A项。B、C、D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答案:A10(2016安徽合肥二检,30)“我旧说以忠孝节义范束全国之人心,一切法度纲纪经数千年圣哲所创垂,竟毫无可贵?何必先自轻贱,一闻新说,遂将数千年所尊信持循者弃绝不值一顾,对于新人物有自惭形秽嗫嚅不敢言之概,甚或迎合新人物毁骂先代遗传,诟辱自家学理。”这种观点()A体现了狭隘的民族情绪B充分肯定了新文化运动C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D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解析:从材料信息看,作者认为中国的法度纲纪依然有可取之处,不应该将数千年来所尊信持循者一律丢掉而迎合“新说”“新人物”。据此可知,作者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故选C项。肯定传统文化不等于狭隘的民族情绪,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否定了传统文化,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体西用,排除D项。答案:C11在中国近代史上,有思想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评价是: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专制黑暗政体之历史也。二千年来思想界莫不与专制政体相协应。二千年来之政治,二千年来之学术,莫不与此二千年来之社会经济形态,所谓“封建时期”者相协应。这表明这位思想家()A完全否定了秦以来中国历史的进步性B全面正确地分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C深刻揭示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本质D受西化风潮影响,夸大了专制的弊端解析:材料认为中国古代封建专制制度是“黑暗政体”。从材料信息看,这位思想家明显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夸大了专制的弊端,没有正视其积极作用,故D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只是否定了秦以来的政治体制、学术,并没有完全否定秦以来中国历史的进步性,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并没有深刻揭示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本质,故C项错误。答案:D12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材料评论的是()A顽固派的“抱义而处”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C维新派的“托古改制”D革命派的“三民主义”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柏杨认为,清朝统治者并没有看到西方强大的真正原因,对西方的学习也仅仅局限于事物的表面。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没有看到西方强大的主要原因,柏杨认为这是本末倒置,故B项正确。答案:B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