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马说》教案 (新版)苏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23912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马说》教案 (新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马说》教案 (新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马说》教案 (新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说年级_ 八_ 学科 语文 时间_ 2015-3-9 课题马说地点办公室成员 主备人 教 学目 标1.掌握文中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教学方法2.学习本文托物喻意的构思。教材分 析重点掌握文中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难点.学习本文托物喻意的构思。教 学 过 程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本尝试解决重点基本问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伯乐( )骈( ) 槽枥( )( )相马(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才美不外见( ) 其真无马邪(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安求其能千里也? (3)食之不能尽其材 (4)一食或尽粟一石 (5)其真无马邪 (6)其真不知马也 (7)策之不以其道 (8)执策而临之 3.你了解作者吗?查找有关资料,把你掌握的有关他的信息写下来和同学们交流。4.大声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语气、节奏,同时请同学们画出需要特别注意的词语或句子。并请同学写下听后评语。【同学评价】 5.请你写出含有“马”字的成语。(至少6个) 二.小组讨论与交流(兵教兵,互相解惑)1. 整体感知(1)解题,了解“说”的体裁特点。(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句读。(3)疏通文意:对照注释,小组讨论句子的翻译,圈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全班交流。 2.合作探究(1)本文描写了千里马怎样的遭遇?对于它的遭遇,作者是什么样的态度?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什么?(2)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3)本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三教师点拨、师生互动(重、难点突破)1.不看书,完成下列题目,看谁做得又快又好。(1)一词多义。 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策:执策而临之 策之不以其道 能: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之:马之千里者 策之不以其道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同 解释: 才美不外见 同 解释: 其真无马邪 同 解释: 食之不能尽其材 同 解释: (3)试翻译下列句子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栃之间。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阅读马说,完成文后问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 (4)第三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5)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6)本文作者托物寓意,讽刺_ 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味和昏庸,表达了自己痛感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四.自主小结归纳(学生谈收获与困惑)在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大胆写下来。 五.当堂练习与拓展阅读千金市马骨,完成文后问题。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1.用“/”给文中无标点的文句断句。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捐: 遣: 期年: 市: 3.翻译下面句子。(1)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2)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4.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集体交流意见 或个人备注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