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23课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反思 (新版)苏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23879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23课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反思 (新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23课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反思 (新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23课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反思 (新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反思学生学习情况即学情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及学习程度,才能对症下药,设计好适应自己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才有助于学生的吸收,使学生学有所得;教师在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发现问题,或者得到启示,改进自己的教学,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现在已经是八年级下期了,本想着经过了三个学期的训练,学生已经对文言文的预习和学习内容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但本学期伊始的教学中,我又发现了如下情况。教学片断叙述(1):学习送东阳马生序,学生很快就明确了文本主要内容为宋濂学习勤奋刻苦,用原文总结就是全文最后一句话:“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教师追问:宋濂为什么要写自己刻苦学习的情况?生:让后人学习。师:是吗?他以为自己会名垂千古吗?生沉默。学生思考片刻,师引导:大家看本文的题目,也许会发现玄机。生:送给马生的临别赠言。师:宋濂是何许人也?马生是何许人也?生无语。个别学生知道是叫君则的,是宋濂的同乡。师:关于宋濂看课后的方框,那里有简介。然后谈谈你对他印象深刻的地方。生看书,然后开始有学生惊讶于宋濂的称号,觉得他很了不起。师:现在想想,为什么宋濂要写自己学习勤奋刻苦的情况呢?生比较积极了,绝大多数可以明白是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反思(1):学生预习工作不扎实、不全面从这个片段知道,学生的预习工作还不够全面,平时的字词积累及文言现象的总结做得比较好,那是因为强调的比较多;但对文章的写作背景及作者就了解的不够到位了。因为对作者及背景的模糊,所以对文章的写作动机就缺乏认识。同样,这种情况在我任教的另一个班也发生了,也是只有少数学生能够从文章的作者及写作背景去了解,所以,教学内容就要适当调整,教学时间要适当拉长。这不仅仅是一篇文言文的问题,而是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强化预习内容的全面,比如做作者简介和背景介绍,自己总结概括,不用多,但是要关键;同时还要强调知道创作背景对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性。这样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教学片断叙述(2):在了解了序的内容后,师引导学生欣赏本文的写作特色,生大多茫然,不知该如何欣赏,师提示:“用了什么方法去表达作者的想法呢?他想勉励马生,但是却并不是用了四个字就完成的,而是写了这么长的一篇文章,其中必有一些我们要借鉴的好方法。” 生:写法?什么是写法呢?生:啊,知道了,是记叙、议论、描写?师:对,这是写文章的常用表达方式,不同文体,常用的表达方式也有不同,具体到序这篇文章,它是我们学过的哪一种文体,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呢?生:记叙文。生:描写!师:本文都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呢?生活跃起来了,说出了很多学习细节。于是一起总结为“细节描写精彩”。师追问:还有什么方法呢?片刻的安静,这意味着学生又不知道从何下手了。课代表解了围,指出了几处运用对比手法的地方。大家恍然大悟。师:还有没有发现其他方法的,也可以谈谈。生:议论。师:哪些句子是议论呢?生沉默。师提示,表明观点和看法的句子是议论性的句子。生:最后一句。生:第一段的最后一句。师:记叙文在叙述之后插入议论,在写法上叫“夹叙夹议”。反思(2):不同文体的鉴赏,切入点亦不同。针对这一片断,我发现,学生分析写作特色或者是艺术手法的时候,还不能从文体着眼。甚至是有些同学连写作特色和艺术手法是什么还都不很清晰,因此无从下手。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学生明确的一个内容。从初中以来,学生接触最多的是记叙文,说明文次之,议论文极少。之前分析一篇文章的语言特色时学生还是比较活跃。但这次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沉默呢?不应该是文言文的原因,因为从之前的反应来看学生基本是通过资料可以掌握主要内容的。从教材来看,本单元的前三篇课文分别是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是写景的小品文、文学自传和议论性小品文。在鉴赏写法时,学生无法从刚学过的课文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来应对本篇,而以前学过的内容也没有得到足够的强化,让绝大多数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总而言之,学生对不同文体的鉴赏角度还不敏感,不够明确。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语文学习中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比如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就是布局谋篇、结构、语言等方面使用了某种方法,其目的在于表现中心、突出主题。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阅读一篇文章,应该具备整体判断能力,什么样的文体要抓什么样的要素。三大文体各有不同,记叙文是六要素,说明文是说明对象、方法、顺序等等,议论文是论点、论据、论证,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方向。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在教学中只有不断的总结反思,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总在追求完美,但这个世界总是缺少完美,教学也是如此。所以就有人说“语文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也许是吧,总会在上完课后觉得有些东西可以重来,那样教也许更好;但时不我与。我们只有在后来的教学中不断弥补,不断进步,让遗憾更少些,让完美更接近一些。 巧用故事 彰显风采我们都爱听故事,这是拥有好奇心的表现,初中生更是如此。利用这种情况,在课堂上适当穿插故事,和内容相互应和,既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强化学习内容。笔者在经过三个学期的实践后,对课堂上故事的运用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尤其是对学生来说最难的懂文言文教学中,故事的调节氛围的意义更为明显,这当然也可以运用到其他文章的的教学中,现将我本学期以来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插入故事拓主题笔者在教授送东阳马生序时,让同学们谈谈宋濂求学时的种种困难,生回答比较活跃。当问到他为什么能够克服这些困难的时候,生回答: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也有说是“益慕圣贤之道”,这两个回答都不算错,但是也还不是最根本的,于是追问他怎么就不知道呢?难道他不是一般人,他是superman,因为他“中有足乐者”,就是内心足够强大,精神力量强大。所以他可以在一群“烨然若神人”的同窗之间而不觉得自卑。由此联系到环境对一个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正面的故事便是孟母三迁,学生知道,但是反面例子学生就知之甚少了,于是笔者补充了一个少年犯的例子,因为不能适应贵族学校的生活,不能容忍自己在同学之间的平凡,而最终将责任归咎于自己的父亲,是父亲让自己从公立学校转入贵族学校的,于是便有了子弑父的悲惨结局。学生眼睛睁得大大的,静静听着故事,又发出感叹,为什么要杀他的父亲呢? 因为学生觉得,自己不能适应环境,调整状态是自己的责任,而不能将之归于爱子心切的父亲。由此,学生知道了,环境会变,不变的却是自己内心的追求。于是他成了少年犯,而宋濂成了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学生在故事中加深了对宋濂精神品格的认识,同时也知道了找到精神支持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走进了宋濂的内心。现在的学生,追求个性,但却往往不知道该如何表现个性,他们也许会做一些叛逆的举动,穿个性的衣服、玩儿时尚的游戏但是这些并不能真正满足他们精神的需求,反而常常感到精神的空虚(这是学生在日记中的反映),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但实际上,这些表面的东西并不能真正解脱一个人的精神困惑,也许通过这个故事,能让他们有所启发,能认真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这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便也有所体现了。插入故事明背景 在学生是教学的一面镜子一文中,笔者提到学生对文章的创作背景不够重视,即使看了相关的背景资料,也不能恰当地将之与文章主题和手法相结合,针对这个现状,在提醒他们加强对背景的掌握的基础上,笔者在课堂上也适时补充背景故事吸引学生,增强他们对背景的重视。比如在学习古诗词过零仃洋时,学生存在理解上的困难,而课下注释又比较简单,对语文不敏感的学生便无法将之联系起来,即便是程度较好的学生也不太理解。这时笔者便补充这首诗的背景,交代南宋朝廷当时已是风雨飘摇,被元军打得逃到了广东崖州,文天祥等人曾组织抗元斗争,但是毕竟已经强弩之末了,经过四年的抗战,终于被俘。此诗是诗人被俘之后,元将让他劝降死守崖州的张世杰,文天祥便写下此诗以明志,元将读了此诗,连称“好诗!好诗!”竟不能逼。在介绍时教师需要将之生动化,在不改变史实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加些细节的灵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顺势转入对诗歌内容的学习:可谓水到渠成。于是笔者将这种方法用在现代文的教学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讲授藤野先生一文时,在引导学生品味全文第一句话时,对“也”字的理解就需要联系时代背景了。学生一般可以理解“也”的使用方法,就是和前面提到的内容是一致的或相似的,但全文劈头一个“也”字是怎么回事呢?学生便陷入了思考。这是笔者便适时补充鲁迅去东京学医的原因,并且补充介绍他是因成绩优异考上“庚子赔款”的留学生,同时也提示学生,根据已知的历史知识来理解文章,便很容易明白。这种方法也可让学生深切体会鲁迅文字表达的功力之深。插入故事知性格像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这样的文章,平淡而实奇谲,学生要从字面去理解陶是不容易的,尤其是陶的三个爱好,比如好读书,饮酒,写文章以自娱,在现代看来都很正常,好像并不能真正凸显陶率真放旷的性格;尤其是几个否定句的使用,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一面,仅靠讲解“不”的使用情景这种语法上的解释也许远远不够。于是笔者便增加了陶的一些趣闻轶事,再联系当时的社会风气,增加学生的理解。比如,笔者讲“常著文章以自娱”时,联系当时人著文章的主要目标是追求仕途显达,顺便还能流传千古。因为古人认为人生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立功”“立德”“立言”上,最上立功,其次立德,然后才是立言;同时又适时补充,陶诗的风格在当时评论家看来只是中流而已(参见钟嵘诗品),并不被十分看重,而陶坚持自己的风格,坚持自己的追求,并不随波逐流;这样的代价便是在贫困的田园生活中追寻自己的精神归宿,但却让他一不小心开创了文学上的一个新诗派田园诗,并且他也成为后世文人的精神楷模。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到对吴均和杜牧的理解上。承上所述,自知并非我之独创,乃师百家之长的结果,我在这里把自己的理解和实践总结出来,对我是一种反省,也是一种督促,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芝麻开花节节高。2012年德阳五中“读书节”活动反思 德阳五中语文组 刘俊霞德阳五中为期一周的“读书节”圆满拉下了帷幕,从前期的准备工作到3月8号的展示活动,可以说是集中体现了“乐活语文”的理念。在“读书节”开始之前,学生就积极准备,利用课余时间自创、改编剧本和精心排练,教师安排自己的学生在统一时间内集中表演并拍照录像。剧照在3月8号展示。同时展示的还有学生的个人作品集,这是学生利用暑假早已做好的。展示当天,每个班都特设一个意见本,目的为留下参观者的宝贵意见,从学生到老师再到五中的校长都留下了他们宝贵的意见。更令我们没想到的是,学生的竞争意识太强烈了,他们为了招揽更多的观众,不光通过吆喝,还通过自己的朋友来增加签名数量,又正逢新加坡欧南中学来我校交流学习,学生便活学活用英语和外国中学生交流,还要到了不少外语签名,其中包括欧南中学的校长签名。活动到了后期,学生更是突发奇想,抬着展览板在校园内游走展示,仿佛是商家在做宣传广告;连主办者肖冬老师也深感意外,说这届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太强了,他们不但思维活跃,而且大方大胆,勇于实践,勇于创新。本次活动是五中学子综合素质的集中展现,在活动中,他们的写作能力得以自由发挥,在创作时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思考问题、编辑剧本,在表演时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后期制作中手绘pop,各出绮思。这些不但锻炼了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还锻炼了其人际交往能力,增强了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还体现了现代中学生的创新的精神,可以说是超额完成了活动的初始任务。但是笔者毕竟是第一次组织班级办这样的活动,其中亦难免出现纰漏,现将反思总结如下。作为教师,笔者在本次活动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负责将任务布置下去,说明要求和规则,其他则由学生自主发挥完成。笔者要求学生学生自编自改剧本,自己组合演员,同时要求每个学生尽量参加。考虑到时间问题,要求每个剧本演员不超过15个人,时间不超过10分钟,学生自备相机拍摄并刻录成光盘。并在后期制作宣传海报作为展示自己的平台。缺乏经验 工作一波三折从学生方面来看,由于缺乏经验,录音和录像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出现声音小,角度单一等问题;在交待剧情上有些还是缺少铺垫,情节不够连贯等等;学生的后期制作意识还没有跟上:笔者曾明确要求,在表演当天自己找摄像 (学生)录制,而当天也看到不少学生拿出相机或手机拍摄,但到后期制作的时候却找不到贡献资料的人了,大家都说不完整或者没有拍好,几个组都是后面又自己重演重拍,才最终完成的。因为这些资料要放到学校网站上,他们希望能够做得更好些。这些锻炼了学生实践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合作的意识。按照活动要求,学生要自己制作剧本的宣传海报,但很多“剧组”忽略了这点,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编剧和演出上,这本没错;但缺少了海报,在后期的展示中就失去了优势,和其他班的炫彩海报同时展出,便显得灰头土脸了。同时展板放置时间稍晚些,位置就只能偏僻了,被其他展板遮挡了,不能远距离吸引观众,更多要靠学生的招揽和吆喝,但令人欣慰的是,展示板的周围总是人流不断,直到结束。恰当引导 结果锦上添花这次活动,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非常,不得不感叹他们的活跃和超前。但是作为教师,笔者发现,学生需要引导,恰当的引导可以让他们的热情得到顺利疏导,如百川归海,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比如有些学生不知道怎么制作光盘,在哪里制作,哪家更便宜,有些剧组没有相机,我主动出借自己相机配合他们的演出,并且帮助他们制作光盘,省出学生的时间,让他们能够安心上课;有些主要负责人因为事物繁忙,我就适当的减免其作业,减轻其负担。制作展板时,教师要安排好人员,责任到人,不然就会三个和尚没水吃。制作展板的材料也要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加工,比如我的二班学生用了一个下午的课余时间就完成了制作,而一班学生却花了两三天,因为他们的目标是要做出个性的展板,但这需要大量的颜料和人力,而班费的支出有限,所以我就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身边的材料来完成,变废为宝,结果他们做的很好,将彩色闪光的糖纸做成蝴蝶点缀在黑色底板上,将照片周围加上彩色的花边,最后我提示他们加上剧情介绍就更好了,他们就用便纸签写好贴上,既丰富了内容又点缀了版面。笔者还有另外的收获,就是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在释放自我的同时也更加理解老师了,有些平时不怎么敢和老师说笑的同学也突然活跃起来了,大胆自如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我也更了解学生了,知道了这是一群需要用心灵去关爱的精灵,只要方法得当,便可以释放出强大的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