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19《范进中举》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03010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19《范进中举》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19《范进中举》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19《范进中举》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3 范进中举 导学目标1.阅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划分文章结构层次。2.体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3. 体会运用对比和夸张进行讽刺的方法。4. 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教学重点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教学难点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课型现代文精读课课时3课时教 学 过 程环节教学内容任务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解决对策备习备习内容:1.朗读课文。2.辨明字音并抄写3遍:课后练中“读一读,写一写” 3.词义理解:带挈 避讳 桑梓4.多音字:1)y 2)qi3)hng 4)zhng 5)tin 6)xi 7)w 8)ti9)hu 10)sh 11)wn 12)z 13)jio 14)zun5.形近字比较: 揖、缉 挈、契6.易错词:绾发7.阅读学案上的资料,并查阅相关资料,增加对吴敬梓的了解。备习检测内容:1.查字典、词典,读准加点字音,记住词语写法,解释词语的含义。1)作揖: 2)带挈: 3)行事: 4)长亲:5)腆着: 6)星宿: 7)兀自: 8)报帖:9)避讳: 10)赊欠: 11)绾发: 12)桑梓:13)侥幸: 14)攥紧:2.文中引用了许多古语中的经典词句,请结合文下注释,弄懂它们的意思。3. 吴敬梓,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早年也曾热衷功名,便考场屡屡失意,同时在家境由富到贫的变化中,他也饱尝世态炎凉,这些使他对现实,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促使他写下了长达三十万字的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4.背景:“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儒林外史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为影,全书故事没有一个主干,但有一个贯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对封建科举、封建礼教,讽刺因热衷功名而造成的极端虚伪的社会风气。作品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严监生等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讽刺小说中,这本书获得很高评价。小说虽以明朝为背景,反映的却是清朝的社会现实。问题:平翘舌、声调易错字习惯性误读的字:带挈星宿 报帖对策:辨析,强调。问题:学生对形近字易混淆。对策:学生辨析后,教师纠正讲解。问题:对吴敬梓的常识常有误差认识不足。对策:教师精讲、强调。复习备习检测。情境导入:导语:同学们,演艺界有一句话叫“歌而优则演”,是从哪句话引申过来的? 对,“学而优则仕”规定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科举则是横在他们面前的一条鸿沟,越过了这道鸿沟,则顷刻风光无限,终生荣华富贵。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中举带来的天壤之别的变化着实令人羡慕和神往。课前播放范进中举视频片段创设情境。教师:更有甚者,中了举,人却疯了,这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带着对科举制度的思索,我们一同走进范进中举,去寻求答案。(板书课题)屏幕出示检测学案;点拨纠错。学生听讲回答。独立思考;多边会议;组间交流。详见“备习”对应栏。研习一、初读课文:1、范进中举引发了各色人等的不同变化。2、明确:屠户贺喜引子 范进借钱开端范进发疯发展 屠户治疯高潮 乡绅拜访结局二、品读课文:1、明确:冷漠无情、趋炎附势。2、明确:众邻居:对权势者或敬畏或谄媚,对不幸者冷漠无情。张静斋:道貌岸然,老奸巨滑。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范进: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热衷功名、利欲熏。三、纵观全文,深入探究1、科举制的毒害。对功名利禄的执着追求。2、在笑的背后是作家对腐朽的科举制度以及深受其毒害的范进、胡屠户、张乡绅等人的无情揭露和讽刺,抨击和鞭挞,轻蔑和否定,是作家愤世嫉俗的感情。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出现了哪些形象鲜明的人物?2、围绕“中举”这一中心事件,说说中举前、中举后各写了哪些事?简要概括。理出故事情节发展变化过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二、跳读课文,分析人物:1、找出范进中举前后的家庭境况和各色人等对他的态度。说说这些人的共同点。2、你认为文中哪个人物塑造的最成功?画出他在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表现,分析并概括其性格特点。3、总结一下塑造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细节、对比、讽刺。三、纵观全文,深入探究1、结合范进一生追求的事业和中举前后境遇的不同,想想范进发疯的原因。2、“中举发疯、众人变化、治疯方法和过程”都充满了喜剧色彩,体现了作者对科举制怎样的态度?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问题: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对其作用可能模糊。对策:教师进行点拨、提示。四、联系实际,提升认识出示学习目标。1.交代学习任务。2.巡视、参与交流。3.组织报告并评价指导。4.小结。读文时,先概括各自然段内容,将文章读短,再分析联系,思路就清晰了,结构也易于划分。指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语句结合语言环境,感知事物和人物形象。教师提示:外在的东西有时反映内在的品质,概括事物和人物就要深入挖掘外在形象和行为所体现的内在精神。点拨:首先明确本文表现的中心,再分析这些内容与中心的关系。教师提示:结合背景理解。教师精讲:提示:仔细品味这简短,而看似平凡的两句话,会发现其言简而意丰。表达了人物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小组合作重点理解副词及其表达作用。教师提示讲解后,对照原文加深理解。小组快速交流后进行抢答。问题:对实例认识不清。对策:在出示问题时配上表格,帮助理解。1.明确学习目标。2.根据学习任务自主学习。3.小组合作交流,理出文章思路、划分结构层次。4.教师提示后,反思、纠偏。5.学生解说这样划分结构层次的理由。1、通过筛选信息,选出关键语句。2、品味描写人物的句子,体会评价人物的句子对刻画人物的作用。1、阅读课文后,通过抓关键词,确定中心句,明确人物内在品质。2、筛选主要信息完成问题2。3、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意义和作用。小组合作明确1、2问题答案,进一步探究文中所写事件对刻画人物的作用。结合具体事例得出写作感悟,总结写作方法小组合作重点解决文章中心的问题。小组合作咬文嚼字,紧扣关键词所表达的情感分析。问题:学生对作者的思路认识不深、注意不够。对策:教师举例强调,加深认识、引起注意。问题:思路不清,结构不准。对策:引导勾画关键句的词句。问题:学生可能对中心局概括不准对策:教师讲解,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加以概括。问题:对实例缺乏认识。对策:教师出示对比鲜明的图片,加深认识。问题:对写作启示学生可能说不清理由。对策:教师结合语境精讲。问题:分不出事例的意义。对策:教师提示注意用词不同,及分开与合在一起说明的语言标志。精习1、结合课文谈谈对科举制弊端的认识。今天的考试制度与科举制有何不同?2、 “大学生寄脏衣服回家洗、啃老族的出现”引起人们对教育问题的关注,你想对新时代的范进们说点什么?指导学生举例要恰当。小组合作总结写作方法。问题:选不准角度。对策:教师组织学生列出一些实例。时习作文片段练习:想象:每个人知道范进中举之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心理?抓住细节任选三人写三个片段。提示:先确定写作内容,然后确定要表现观点,最后围绕中心选择事例,组织成文。板书设计范进中举中举前 屠户贺喜(引子) 范进:热衷功名利禄,虚伪 深受科举毒害 范进借钱(开端) 中举后 范进发疯(发展) 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前倨后恭 屠户治病(高潮) 众乡邻:嫌贫爱富,冷漠势利,世态炎凉 乡绅拜访(结局) 张乡绅:道貌岸然,老奸巨滑 官官勾结 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毒害。 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