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23《墨池记》教学设计 鲁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02013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23《墨池记》教学设计 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23《墨池记》教学设计 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23《墨池记》教学设计 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墨池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复习生字词,能准确读出生字字音,并且认清字形“楹”、“徜徉肆恣”。(2)通过理解语段来读懂课文内容,并从中领悟主题。(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2、过程与方法(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在自己领悟基础上合作交流。(2)紧扣课文反复品读,在充分的诵读中领悟词。(3)合作探讨,分析理解文本。通过自主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动脑思考、小组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4)能够通过说一说、评一评等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5)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把自己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认真倾听、敢于表达的习惯,体验探究、协作学习的乐趣;(2)懂得要想有所成就,学习就要刻苦,修养道德更要刻苦。【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2.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勤学苦练对于道德圆满、事业有成所具有的决定作用。【教学方法】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熟读成诵培养语感。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在自己领悟基础上合作交流。3.合作探讨,分析理解文本。【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王羲之是中国最伟大的书法艺术家之一,被后人誉为行书天下第一,他的书法线条如行云流水,字体风流潇洒。前人评他的笔势说“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世人称他为“书圣”。他的字是天生如此,还是别有决窍?今天我们学习曾巩的墨池记,解开我们的疑惑。(设计意图:通过对王羲之成就的简介,引起好奇心,激起学习兴趣。)二、简介文史知识1、曾巩简介曾巩,字子固,北宋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省)人,杰出文学家。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登仁宗嘉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英宗实录院检讨官,出通判越州,历知齐、襄、洪、福、明、亳诸州。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府,享年六十五岁。后人称其为“南丰先生”,南宋理宗时追谥“文定”。他与欧阳修等人一起,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作出了杰出贡献,被归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著作有元丰类稿,隆平集等传世。2、王羲之简介王羲之,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晋怀帝永嘉年生,死于晋哀帝兴宁三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王羲之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的正体世称“书之圣”。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他的主要成就还是表现在行书和草书上。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他把散见于前代、当代的书法作品中的一些用笔、结字优点融合统一在一种崭新的书法作品中。3、关于墨池的记载除荀伯子临川记中有王羲之墨池的记载外,浙江省永嘉县积谷山中也有一个水池,池旁刻有米芾所题“墨池”二字,庐门归宗寺内也有王羲之的洗墨池,此外湖北蕲水(蕲春、浠水一带)等地亦有类似遗迹。这些遗迹有些当然是后人的附会,但也可见人们对王羲之勤奋精神的钦佩和仰慕之情。4、写作背景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有一“墨池”,相传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笔砚处。曾巩钦慕王羲之的盛名,于庆历八年九月到临川游览、凭吊墨池遗迹。当时曾巩刚刚30岁,没有谋得一官半职,而文章却已名满天下了,临川郡的州学教授王盛仰慕他的名望,请他为“晋王右军墨池”作记,于是曾巩根据王羲之的轶事,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散文。5、文体知识:记记是古文中一种不定体。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而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在写法上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寓情于事、景、物之中;一类是由事、景、物之中自然生发出情理,而常以“卒章显志”的方式表现出来。三、诵读、积累1.注音洼(w)邪(y)楹yng徜(chng)徉(yng)恣(z)肆(s) 2.词语解释徜徉(chngyng):随意漫游。肆(s恣(z):放纵、任情。于楹间以揭之(yng):房屋前面的柱子。故迹:旧迹。遗风余思:遗留下来的作风和思想。以临于溪:居高视下。3.积累:(1)实词:任极意徜徉肆恣致信善能固章揭推尚被(2)虚词:之以于岂邪况(3)一词多义:方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然有地隐然而高岂信然邪?及然后世未有能及者而因以及乎其迹邪书羲之之书晚乃善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能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夫人之有一能4、以小组为单位细读课文,讨论交流,积累语句: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5、合作探究文中设问句的特点,积累: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6、你觉得文中还有哪些重要的字词句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说出来,大家共同学习。(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的诵读,运用合作讨论探究的学法,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上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四、精读课文,理解主旨1.记是古文中一种不定体。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说一说本文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本文的写作主旨?参考:文章开头,先写墨池处所、形状,再交代有关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是记叙部分,其行文曲折,构思缜密。其中“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八个字,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论据,埋下了伏笔。接着,作者由叙述转到议论,就王羲之书法艺术“晚乃善”“非天成也”这一点,引出“欲深造道德者”“学固岂可以少哉”,点出本文的主旨。其中“晚乃善”三字,是本文立论的重要依据,而“精力自致”、“非天成”则是作者的正确论断。第二部分先叙述州学教授索文的经过,接着又发议论,推测王君此举是为了“勉其学者”,最后归结到“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对“来世者”的作用,借以鼓励人们勤于学习完善自己。本文通过记述墨池的位置、地形、形状,及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故事,告诉人们要想有所成就,学习就要刻苦,修养道德更要刻苦。2.探究文本。(先自读思考,再小组讨论明确)(1)本文记叙王羲之的一件轶事是什么?课文中的相应原文是什么?(2)作者认为王羲之在书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3)抚州学官王君盛,书“晋王右军墨池”六字于楹柱间并邀曾巩为墨池作记的目的是什么?(4)“羲之之书晚乃善”原因有哪些?讨论交流。(5)王羲之的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原因是什么?(6)曾巩想借墨池的传说阐明什么道理呢?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吗?(设计意图:让学生更直接地接触课文材料,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文章的写作主旨。)五、写作特点:1、本文采用记议结合、略记详论的写作方法,以突出文章的题旨。本文借王羲之“临池学书”一事,说明任何成就都要依靠刻苦学习,绝非“天成”,从而引申到关于道德修养问题也是如此,目的是鼓励人们勤学苦练,努力向上。文章开头,先写墨池处所、形状,再交代有关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是记叙部分,其行文曲折,构思缜密。其中“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八个字,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论据,埋下了伏笔。接着,作者由叙述转到议论,就王羲之书法艺术“晚乃善”“非天成也”这一点,引出“欲深造道德者”“学固岂可以少哉”,点出本文的主旨。其中“晚乃善”三字,是本文立论的重要依据,而“精力自致”、“非天成”则是作者的正确论断。第二部分先叙述州学教授索文的经过,接着又发议论,推测王君此举是为了“勉其学者”,最后归结到“仁人庄土之遗风余思”对“来世者”的作用,借以鼓励人们勤于学习完善自己。2、以小见大。六、把握几个设问句的意义,体会婉转沉着的语言特点。文章7次使用了设问句,提出了一连串疑问和推测,使读者在似乎不确定的答中去思考,十分耐人寻味,体现了婉转沉着的语言特点。(其余的见讲义)、“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这是王羲之学习的遗迹,难道果真是这样么?难道他漫游纵情山水时,曾经在这儿栖息过么?作者对江西临川的墨池是否为王右军的遗迹存有怀疑,但他是受州学教授王盛之请为墨池作记的,所以既不必详细考证,也不便把话说绝,于是用了两个设问句。都是推测的口吻,语意上下贯通,结构前后呼应,布局是很严密的。(解说:点拨在于拓宽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主题、表现形式及行文风格。)设问句的大量运用平添了一唱三叹的情韵,兼收停顿、舒展之功,避免一泻无余之弊,徘徊吟诵,玩索不尽。前人以“欧曾”并称,在这点上,曾巩是颇得欧阳修“六一风神”之妙的。七、拓展延伸,活动体验1.你还能举出几个专心致志、勤学苦练、成就事业的名言和事例吗?2.假设你是“州学舍”里的一名学生,当你看到“晋王右军墨池”六字的时候,会有何感悟?参考资料:悬梁刺股(孙敬、苏秦)囊萤映雪(车胤、孙康)凿壁偷光(匡衡)韦编三绝(孔子)闻鸡起舞(祖逖)程门立雪(杨时)磨杵成针(李白)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天才出于勤奋。(高尔基)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现实,拓宽对“勤学苦练”的认识。更好的实现本文的情感目标。)八、总结全文让学生对本文做小结。总结不完整的,其他人补充。(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反思习惯,查漏补缺调动学生积极性。)九、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