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22《绿》教案 苏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02011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22《绿》教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22《绿》教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22《绿》教案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教学目标 :学习文本通过新颖贴切的比喻、叠字的运用等多种方法来表达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学习文本多角度细致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2、理解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感情。课时安排 :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复备栏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同学们,我们曾学过朱自清先生的叙事散文背影,见过那饱含深情的父亲的背影;也曾学过他的写景散文春,领略到那五彩斑斓的美丽的春光。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另一篇著名游记散文绿,体会那绿意盎然、充满活力的秋水之美。好,让我们再次走近朱自清。名: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地:原籍浙江绍兴,自称是江苏扬州人。时:现代。评: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称颂他是“表现我国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作:绿、春、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过度:那充满活力、绿意盎然的秋水之美,美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听课文朗读录音,完成以下两个任务。二、指导学生朗读文本,初步感知文本内容。1、选词入库。2、作者写景的立足点有哪几个?每个立足点的观察角度是什么,分别写了什么景物?三、合作学习,问题探究。1、引导学生讨论作者写景的立足点。每个立足点的观察角度是什么,分别写了什么景物?明确:第一个观察点:山边观察角度:仰视观察的景致:梅雨瀑第二个观察点:亭边观察角度:平视观察的景致: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从亭,山,云,岩,草,瀑布,水花等方面勾勒出梅雨潭雄奇,幽峭的环境。第三个观察点:潭边观察角度:俯视观察的景致:梅雨潭的绿教师:把三个立足点所绘之景合在一起,就是一幅悬瀑、飞亭、流云等作背景的“梅雨潭图”。2问题探究一:这篇散文的文眼是什么?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3问题探究二:文章开头就直抒胸臆:“我惊诧于梅雨潭之绿了”,但却没有直接写梅雨潭之绿,而是先写了梅雨瀑等梅雨潭周围的环境,到了第三段才浓墨重彩的写梅雨潭的绿,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明确:衬托,这是一种烘云托月的写法。作者以梅雨潭周围的亭、山、云、岩、草的美来衬托梅雨瀑的美,再以梅雨瀑的美。(描写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交代梅雨潭的绿的成因;描写“梅雨瀑”是用来作陪衬,以显出“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追问:这种衬托手法我们以前还在不少课文中学过,比较典型的是爱莲说中,用菊、牡丹从正反两方面来衬托莲,还有我们将要在九年级下学期学习的鲁迅的雪。过度:作者又是如何写出梅雨潭的绿令人惊诧的。(教师可以穿插对“招引”改为“吸引”的词语妙用的赏析)4学生自由朗读第三段,思考作者对绿的总的感受是什么?(提示学生从第三段中找出两个形容词)明确:醉人、奇异5作者怎样对“奇异”“醉人”的绿展开描写的?明确:多方设喻精雕细刻运用对比突出表现大胆联想升华意境比喻: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厚积着的绿;形状、深度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涟漪(静态)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微波荡漾(动态)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亮度、质地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色彩(纯净)6学生自由朗读这些比喻句,假如让我们来赏析这些比喻句,你如何回答?试举例说明。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梅雨潭水绿的波光的明亮和质地的柔软的特征,也写出了梅雨潭水绿的醉人的美,寄寓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7作者把梅雨潭的绿与哪些景物进行对比来突出表现梅雨潭的绿的招人喜爱的?对比的作用是什么?通过对比,把梅雨潭的绿与北京的绿杨、杭州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波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梅雨潭之绿的浓淡相宜、明暗适度。8作者由梅雨潭的绿联想到了什么,找出相关语句。我若能裁你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能明眸善睐了。教师:作者由“绿”的轻盈、妩媚联想到轻盈、妩媚的舞女,如果轻盈的舞女再配上“绿”裁制的带子,便会“临风飘举”了。由“绿”的明澈,更想象出这明彻回使盲妹的眼睛复明,“明眸善睐”了。这新奇的想象和联想,又使“绿”展现出新的意境。9请以“我若能”的句式仿写一个句子。我若能取你为料,我将赠给那失意的画家,她必能妙手丹青了我若能编你为曲,我将赠给那美丽的哑女,她必能高歌欢唱了教师追问: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你能想象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舞女翩翩起舞,绿带随风飘动;盲妹双目复明,顾盼神采飞扬。这绿真是太神奇了。10文中作者还联想到了什么?明确:作者还想到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追问: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活泼可爱)11作者满怀深情地为潭水起了一个名字女儿绿,是仿造玉石祖母绿而成的一个名字,将女儿绿换成祖母绿,如何?明确:“祖母绿”给人一种老气横秋的感觉,如同一个历经沧桑、面目枯槁的老夫人;而“女儿绿”清纯、鲜活、灵动,美貌可人,神韵悠长,充分的表达出作者对那“醉人的绿”的炽热而奔放的爱恋之情。12同学们再看看课文这里和前面在人称上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因为一开始作者的感情还是比较收敛的,是站在旁观的角度,用相对冷静的笔调在描绘梅雨潭的“绿”,随着感情的迸发和投入,作者已失去了原有的冷静,而把自己完全融进了文章之中,完全融进了梅雨潭的“绿”之中。强烈的抒情需要使作者不自觉的改变了人称(因为这样更能表达自己对“绿”的爱恋)。13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教师补问:“绿”一般是什么的颜色,绿是生命的色彩,是大自然的色彩。由此可见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教师:这篇短小的游记散文,通过对梅雨潭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四、结语。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学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获;只要你动手就会采到晶莹的宝石。”五、初当评论家1、学习示范批注,课后给本文补充作批注。2、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批注,对别人的批注提出不同的看法。(批注要点:用批注的常用符号,针对揭示文章中心、表达丰富的含义和情感、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等语句进行批注;批注一般写在文章的空白处。)六、布置作业,摘抄文本中精彩语段,诵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