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69326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兵团二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历史试卷考试范围:必修一第4单元至第8 单元 必修二第1单元 时间:50分钟 出题:高一年级备课组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继承和批判人类历史上三大优秀理论成果,创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下列不属于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来源的是()A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空想社会主义2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它的实践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观原因不包括()A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B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联系C未能发动广大农民D临时政府的疯狂进攻3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各项与“偷袭蒙马特尔高地”“五月流血周”“无产阶级专政尝试”三个关键词直接相关的是()A攻占巴士底狱B巴黎公社C空想社会主义D十月革命4列宁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文件时()A土地法令B和平法令 C四月提纲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5历史题材的漫画以幽默、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历史,从某种角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悟和评价。下图为“冷战”时期一幅漫画,内容是赫鲁晓夫(牙医)对卡斯特罗(病人)说:我比你更觉得疼。这幅漫画反映了() A马歇尔计划出台B两极格局的形成C古巴导弹危机D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6二战后初期美苏形成的对峙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不利影响。下列史实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朝鲜战争的爆发 “古巴导弹危机”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ABCD7 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为此,美国在政治方面采取的行动是()A组建华约组织B成立北约组织C杜鲁门主义 D成立经互会8针对国际上有人将“一带一路”与历史上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人民日报2015年3月18日发表文章指出,把“一带一路”类比于马歇尔计划,称之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或“新马歇尔计划”,不仅不科学、有违事实,而且会对“一带一路”的价值认同及实施效果带来消极影响。这主要是因为马歇尔计划()A具有军事结盟的真实意图B以援助达到控制西欧的目的C对外经济援助具有虚假性D以稳定西欧盟友国家为目标9 1967年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成立了()A欧洲共同体B上海合作组织C欧洲联盟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0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这表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A全球化趋势B多极化趋势C一体化趋势D区域集团化11二战后,西欧国家逐渐走向联合,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其产生的重大影响有() 增强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 提高了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 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取代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ABCD12前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说:“不结盟运动的目的,是要使大国认识到,世界命运不能掌握在他的手里。”由此可知不结盟运动()A是小国反对殖民主义的产物B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C彻底打破旧的国际政治格局D使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13单极世界的稳定性的作者武断地说:“在1990年有两个国家合乎标准,现在一个已经消失,新的一极尚未出现。21 = 1,因此现在是单极世界。”这一论断()A重在说明1990年前是两极格局B强调苏联已经不能与美国相抗衡C不符事实,也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分析合理,符合当今世界政治形势14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长期影响着世界形势。其瓦解的标志是()A苏联的解体B德国的统一C欧盟的成立D日本的崛起15在2015年即将结束的时候,巴黎世界气候变化大会达成了空前一致的协议,取得了有史以来的重大成果;安理会也为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达成了一致的计划,这些都说明了()A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加强,促进解决国际问题的合作化和民主化B进入20世纪以来,美国已超地位逐渐丧失C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主导作用D联合国成为解决国际重大问题的唯一机构16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A若干政治力量的壮大B各国经济联系日趋紧密C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D联合国的作用不断加强17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认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者国家”。下述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基层群众自治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8王某某是海南省澄迈县老城镇才吉村村民,2011年通过直接选举当选为一村之长村民委员会主任。这一民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19 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A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B海峡两岸实现“三通”C“一国两制”方针 D“一个中国原则”20印尼总统苏加诺曾指出:“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只有有色人种国家参加的洲际会议”,这次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雅尔塔会议C万隆会议D欧洲联盟会议21 1954年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进一步缓解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有关国家在瑞士举行国际会议,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出席。这次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 B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C万隆会议 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2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求同存异”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3 1972年2月21日,在北京机场,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周恩来诚恳地说:“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该场景描述了()A乒乓外交B田中角荣访华C尼克松访华D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24 20世纪70年代某国领导人访华时致辞:“遗憾的是,过去几十年中,关系有过不幸的过程。其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对此,我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关系停留在不正常和不自然的状态下,我们只能坦率地承认这个历史事实。”这一致辞()A加快了中国重返联合国进程B推动了美国对华由敌视到合作C促进了中日两国关系的改善D实现了中国外交关系重大突破25 2016年6月1日凌晨,中国在马里共和国维和部队遭遇恐怖袭击,造成重大伤亡,中国维和人员申亮亮牺牲。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这反映了新时期我国()A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B重视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C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D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6春秋战国时期,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A自然经济的形成B商业经济的发展 C井田制的确立D铁犁牛耕的逐渐推广27唐朝继承发展前代均田制,将无主土地分配给流民及王公、贵族、官僚。通典田制规定,十八岁以上的中男和丁男,每人受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老男、残疾受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受口分田三十亩;杂户受田如百姓。工商业者、官户受田减百姓之半。受田民户要承担租庸调。这一措施()A是农业生产力提高的结果B化解了土地兼并带来的矛盾C实现了土地的平均分配D有利于土地和人口资源的开发利用28中国古代民营手工业在纺织、制瓷等行业中赶上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主导地位是在()A商周时期B唐朝中叶以后C宋元时期D明中叶以后29唐德宗曾云:“通商惠人,国之令典。”大臣陆贽也认为:“商农工贾,各有所专,凡在食禄之家,不得与人争利。”唐宪宗令:“百姓商旅诸色人中,有被分外无名赋敛者,并当勒停。”这反映出唐朝中期后()A商人逐利风气盛行B承认官商的社会地位C曾短暂放弃抑商政策D政府重视商业的社会价值30下列所描述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状况,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岁入巨万,财力雄厚,其中尤以徽商势力最大徽商中不少家资万贯,富比王侯。” “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ABCD二、材料阅读(每小题20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1949年12月美国政府宣布“运用一切努力防止中国共产党人从非苏联的来源获得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物资与装备”。1950年12月美国政府要求“所有希望像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出口任何商品的个人和公司必须申请出口许可证”。1951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巴特尔法,规定违反禁运条例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的国家,美国将停止向其提供援助。 中美关系史19491972 材料二 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去戴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 材料三 习近平2012年1月16日在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纪念活动上致辞说,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既是双方的共同责任,也是国际社会共同期待。总之,这是一个中美相互激励的时代太平洋之大,世界之广,足以包容崛起的中国与美国。 阮宗泽习近平访美:深化共识,同舟共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具体做法(不得摘抄原文)?(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当时中国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针?(2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 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而采取的行动有哪些?(3分)中美关系正常化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000字的“长电报”。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 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 材料二 对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70年代的世界格局状态,在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当时的绝大多数政治家和学者都认为是一种凝固的“两极格局”,以意识形态为标志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力量是其基本构成元素。但在毛泽东的视域下,这一时期的世界格局基本由四类国家决定,即关帝国主义国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英、法、日、德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广大亚、非、拉等经济落后国家。这四类国家在不同时期分化组合成不同的力量集团,从而构成了世界格局变动的图景。 李敏伦毛泽东视域下的二战后世界格局转换及其外交应对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长电报”中提到的美苏已由战时盟友变为“对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6分)并指出冷战影响下的国际关系领域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特点(4分)及其表现?(6分)参考答案及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ADBCCBCBABABCAA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CDDCADCCDDDDDB二、材料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31(1)做法:对中国进行封锁、禁运(2分) 原因: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社会制度的对立。(4分)方针: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方针。(2分) (2)变化:由敌对到谋求改善关系。(3分) 行动:1971年基辛格访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并发表联合公报;1979年,美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3分)影响: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迎来了建交热潮;打破了外交僵局;打开了外交新局面;(三点即可6分)32、(1) 原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6分)事件:柏林墙危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4分)(2) 特点: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4分)表现;西欧一体化进程启动并发展,日本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其盟友的挑战;不结盟运动兴起,亚、非、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致力于反对美苏霸权主义;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俄罗斯国际地位提高(6分,答3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