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0月抽考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63844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0月抽考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0月抽考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0月抽考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南洋中学八年级(上)抽考物理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口技”表演,模仿的是人的音色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指的是声音音调太高,太刺耳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3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为39.5B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80C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1.2HzD此时,教室的室温约354有两杯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在阳光下,一杯在荫凉处,则()A在阳光下的水的温度高B在荫凉处的水的温度高C两杯水的温度一样高D两杯水温度的高低无法进行比较5两支内径不同、下面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则会看到()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不同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医生用听诊器查听胎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的作用B某声源1分钟振动360次,我们是无法听到该声音的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音色好7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实验: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B乙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C丙实验: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D丁实验: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8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9如图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能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A频率较低的B音调较高的C能量较小的D响度较小的10公路边的超声波测速仪在不停地测过往车辆的速度,但是司机却听不到测速仪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A公路上过往车辆太多,噪声太大,压住了超声波测速仪发出的声波B超声波的频率在20Hz以下,人不能感知C超声波的频率在20000Hz以上,人不能感知D有汽车玻璃窗隔着,听不到11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12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变为0.1m/s”,小华看到前方小李正在不远处等他,于是一边奔跑一边对着小李大声喊道:“我来也”此时发生的情况是()A和正常时一样B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也来我”C小李什么也听不到D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我来也”13体温计的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有一管径更细的弯管,可以让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在每次测量前必须将毛细管中的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一粗心护士没有先甩一下体温计就先后给甲乙两位病人测量体温,体温计示数分别为37.9和38.4则甲乙两人的体温()A甲的体温一定是37.9和,乙的体温一定是38.4B甲的体温可能不是37.9和,乙的体温也可能不是38.4C甲的体温一定不是37.9和,乙的体温也可能不是38.4D甲的体温可能不是37.9和,乙的体温一定是38.414温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给出了一组常见的温度值,你认为合理的是()A人体正常体温是39B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C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D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60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5在物理学中对声音特征的描述有“音调”“响度”“音色”这些词,请在下列各小题中选填此词(1)“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大;(2)“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好;(3)“脆如银铃”说明声音的高16大地震常常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发出声音,被及时获救成语“掩耳盗铃“是在 处减弱噪声17如图,将一块正在发声的小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到底端,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这时听到注射器中音乐芯片的声音会变(强/弱/不变),进一步推理说明不能传播声音18盐城市区主要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49.20的数字,它的单位是,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音调/响度/音色)当有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变大/不变/变小)19考试铃声敲响时,我们听到了铃声,这是由于铜铃产生的,它是通过传到人耳的我们是根据来判断是铃声而不是锣声20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避免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严;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中减弱;第三种是在处减弱噪声21现代科学家已研制成功一种叫做“水母耳”的海上警报器,用来接收 声波,从而预报海上风暴;科研人员还设计制造了一种模仿蝙蝠的 声波声音,放在农田或粮仓里播放,老鼠听到后就惊恐不安,纷纷逃遁,甚至发疯相残22摄氏温标是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为10023教室内的空气温度大约是,人体的正常体温为24夏季雷雨前,经常是电闪雷鸣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大/小)在一次闪电过后约2s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发生处离你约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340m/s)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如果从某处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经4s返回海面,则该处海的深度是m一根装满水的长铁管,一段敲击一次,另一端能听到次声音25如图小璐在课余时间制作的一个竹笛,在竹管开口处向管内吹气时,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时,音调可以改变,吹奏歌曲吹竹笛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当布团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高的位置是听到此声音,能分辨出不是鼓声,是利用声音的不同26小丽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作用加大力度敲音叉,它的振动频率(会/不会)改变,它的振动会改变三、实验与探究题(共42分,每空2分)27温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常用温度计是利用的性质制成的,如图甲、乙(体温计)、丙三只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和28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如图乙为了研究尺发出的声音,小捷将一把钢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另一部分压在桌面上,如图所示,压尺时应该压住图中的(A/B)点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保持尺伸出桌面的不变,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不同29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棉布、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声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刻度尺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你认为另一种器材不适合做声源的原因是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较好的是方案A:让人站在距离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到声音的响度;方案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材料棉布锡箔纸泡沫响度较响较响弱材料棉布锡箔纸泡沫距离/m1.52.01.030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请按照正确的顺序把下列步骤重新排列:A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B选择合适的温度计C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D估测被测液体的温度E继续把温度计往下放,直到玻璃泡触到杯底F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G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其中错误的步骤是:,删除错误的步骤后,正确的顺序应该为(填序号)31如图是某同学用体温计测热水温度(70左右)的示意图请你指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1);(2);(3)32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表:编号长度/cm直径/cm频率/Hz120.501.502131231.002.001284348.502.50656(1)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号(2)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答:(能/不能),理由2016-2017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南洋中学八年级(上)抽考物理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产生;声速;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分析】(1)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且声速与温度有关;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我们听到声音还要具备:有介质,声音的频率在20Hz200Hz之间【解答】解: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A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是声音产生的条件,故B正确;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快;故C错误;D、物体振动传声声音,但是人要听到声音还需要介质;故D错误故选B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口技”表演,模仿的是人的音色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指的是声音音调太高,太刺耳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分析】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频率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振幅大小影响响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解答】解:A、因为每个人的发声结构不同,“口技”演员主要是模仿别人的音色,故A正确;B、“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B正确;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D、“隔墙有耳”,声音是靠固体墙传过来的,说明固体能够传声,故D正确故选:C3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为39.5B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80C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1.2HzD此时,教室的室温约35【考点】温度【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人的正常体温为37左右,故A不合实际情况;B人的体温是37,人洗澡时用的水比人的体温略高,所以40左右较为适宜,故B不合实际情况;C人的脉搏在每分钟60次多一点,即心率在每分钟60次多一点;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1.2Hz符合实际情况;故C合实际情况;D教室的室温一般不会超过30,故D不合实际情况故选C4有两杯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在阳光下,一杯在荫凉处,则()A在阳光下的水的温度高B在荫凉处的水的温度高C两杯水的温度一样高D两杯水温度的高低无法进行比较【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熔点和凝固点【分析】规定: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不论冰多一些还是水多一些,不论环境温度是高是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是0【解答】解: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是0故选C5两支内径不同、下面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则会看到()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不同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本题温度计为合格的温度计,所以我们可以从题干中的两个关键词分析:1、水银量相等;2、同一杯热水先得出结论,然后利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解答】解:同一杯热水说明最后温度计示数应该相同玻璃泡中水银量相等,说明水银受热后膨胀程度相同,即增大的体积是相同的,内径的不同影响的是水银柱升高的高度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故选D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医生用听诊器查听胎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的作用B某声源1分钟振动360次,我们是无法听到该声音的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音色好【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分析】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根据声音的特点,对各个例子分别进行分析【解答】解:A、医生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听诊器诊断疾病,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故A说法正确;B、声源1分钟振动360次,频率是6Hz,不在听觉范围内,我们是无法听到的,故B说法正确;C、烛焰在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上“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C说法正确;D、“脆如银铃”形容声音的音调高,故D说法错误故选:D7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实验: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B乙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C丙实验: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D丁实验: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分析】要明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空气不是唯一的介质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解答】解:A、当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时,音调越高不合题意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不合题意C、敲鼓时,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不合题意D、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符合题意故选D8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解答】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故A正确;B、甲、丙的振动的频率不同,故音调不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一定相同,故B错误;C、乙、丁的振动的频率相同,故音调相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一定相同,故C错误;D、丙、丁的振幅不相同,故丙、丁响度不相同,音色也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故选A9如图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能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A频率较低的B音调较高的C能量较小的D响度较小的【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由题意“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结合A、B距离鲸的远近即可作出选择【解答】解: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振动频率快,音调高,振动频率慢,音调低;由图可知,A距离鲸鱼较近,B距离鲸鱼较远,因为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说明录到的是频率较低的,所以频率较低的声音在海洋中能传播较远距离故选A10公路边的超声波测速仪在不停地测过往车辆的速度,但是司机却听不到测速仪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A公路上过往车辆太多,噪声太大,压住了超声波测速仪发出的声波B超声波的频率在20Hz以下,人不能感知C超声波的频率在20000Hz以上,人不能感知D有汽车玻璃窗隔着,听不到【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分析】(1)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Hz,低于20Hz的叫做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叫做超声波;(2)无论是超声波,还是次声波都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因此人的耳朵听不到【解答】解:超声波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因此司机听不到测速仪发出的声音故选C11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使用温度计之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零刻度、分度值、量程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要稍候一会儿,待到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和温度计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解答】解: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否则会涨破温度计不符合题意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使温度计的示数和液体的温度相同再读数不符合题意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否则会使测量值偏大或偏小不符合题意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会造出测量值偏大或偏小符合题意故选D12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变为0.1m/s”,小华看到前方小李正在不远处等他,于是一边奔跑一边对着小李大声喊道:“我来也”此时发生的情况是()A和正常时一样B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也来我”C小李什么也听不到D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我来也”【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分析】小李步行的速度约为1m/s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0.1m/s,小华追上小李时,他发出的声音还未传到小李所在位置,因此在小华追小李的过程中,小华会听到自己发出的声音,先听到后发出的声音,后听到先发出的声音【解答】解:声速小于小华追小李的速度,在小华追小李的过程中,他会听到自己的声音,先听到的是后发出的声音,后听到的是先发出的声音,因此他听到的声音是“也来我”;小华追上小李后,小李停止前进,声音传到小李位置处,小李可以听到小华的声音,是“也来我”故选B13体温计的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有一管径更细的弯管,可以让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在每次测量前必须将毛细管中的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一粗心护士没有先甩一下体温计就先后给甲乙两位病人测量体温,体温计示数分别为37.9和38.4则甲乙两人的体温()A甲的体温一定是37.9和,乙的体温一定是38.4B甲的体温可能不是37.9和,乙的体温也可能不是38.4C甲的体温一定不是37.9和,乙的体温也可能不是38.4D甲的体温可能不是37.9和,乙的体温一定是38.4【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解答】解: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病人的体温,若原来体温计的示数是37.9,甲病人的体温如果不高于37.9,体温计显示的甲病人的体温就是37.9,所以甲病人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7.9;再测量乙病人的体温显示是38.4,说明体温计中的水银在37.9的基础上上升了,所以测量是准确的,即乙病人的体温一定是38.4故选D14温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给出了一组常见的温度值,你认为合理的是()A人体正常体温是39B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C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D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60【考点】温度【分析】要了解常见的温度: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知道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和沸水的温度【解答】解:A、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所以A错误;B、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所以B正确C、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所以C错误;D、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与人的正常体温相差不大,约3540左右,所以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5在物理学中对声音特征的描述有“音调”“响度”“音色”这些词,请在下列各小题中选填此词(1)“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2)“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音色好;(3)“脆如银铃”说明声音的音调高【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音质好坏【解答】解:(1)“震耳欲聋”说明声音比较大,指声音的响度大(2)“悦耳动听”说明声音音质比较好,指声音的音色(3)“脆如银铃”说明声音如银铃般清脆,指声音比较高,指声音的音调高故答案为:响度;音色;音调16大地震常常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次声波(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振动发出声音,被及时获救成语“掩耳盗铃“是在人耳 处减弱噪声【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它低于人类的听觉下限(3)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1)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它低于人类的听觉下限,我们感知不到;(2)被困人员敲击物体可使物体振动产生声音;(3)掩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次声波;振动;人耳17如图,将一块正在发声的小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到底端,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这时听到注射器中音乐芯片的声音会变弱(强/弱/不变),进一步推理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解答】解:当用力往外拉活塞时,注射器内的空气变得稀薄,所以音乐芯片发出声音传播的介质(空气)相当于越来越少,这时听到的声音就会变弱,进一步推理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答案为:弱;真空18盐城市区主要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49.20的数字,它的单位是分贝(dB),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响度 (音调/响度/音色)当有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变大(变大/不变/变小)【考点】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知道声音的强弱等级,即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大小用分贝来表示,声音越大,分贝值越大【解答】解:因为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所以噪声监测设备上的数据的单位是分贝;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响度大小;当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噪声增强,所显示屏上的数据将变大;故答案为:分贝(dB);响度;变大19考试铃声敲响时,我们听到了铃声,这是由于铜铃振动产生的,它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我们是根据音色来判断是铃声而不是锣声【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解:铃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经空气传播进入人耳后听到的;每个人说话声带都会振动发出声音,但由于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答案为:振动;空气;音色20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避免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严;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第三种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解答】解: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声源;传播过程;接收21现代科学家已研制成功一种叫做“水母耳”的海上警报器,用来接收 次声波,从而预报海上风暴;科研人员还设计制造了一种模仿蝙蝠的 超声波声音,放在农田或粮仓里播放,老鼠听到后就惊恐不安,纷纷逃遁,甚至发疯相残【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分析】人耳能够听到声音的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两者特点不同根据以上知识,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解答】解:风暴会产生次声,人们利用次声的接收预报风暴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所以老鼠听到后会有反常举动故答案为:次,超22摄氏温标是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考点】摄氏温度及其计算【分析】摄氏温度的规定:1标准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温度是100【解答】解: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故答案为:冰水混合物;沸水23教室内的空气温度大约是23,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考点】温度【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或环境温度的认识,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数值【解答】解: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教室内气温感觉舒适,在23左右故答案为:23;3724夏季雷雨前,经常是电闪雷鸣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大(大/小)在一次闪电过后约2s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发生处离你约680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340m/s)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如果从某处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经4s返回海面,则该处海的深度是3000m一根装满水的长铁管,一段敲击一次,另一端能听到3次声音【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分析】(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为3108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2)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闪电传播速度快,雷声比闪电传播的时间慢了2s,也可以说雷声传播了2s,根据公式s=vt可求闪电发生处的距离(3)先求出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v=就可求出此处海水的深度(4)根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的传播在气体中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即可解答此题【解答】解:(1)闪电和打雷总是同时发生的,但由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所以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2)由v=可得,闪电发生处的距离:s=vt=340m/s2s=680m;(3)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t=4s=2s,由v=可得,此处海的深度:s=vt=1500m/s2s=3000m(4)本题中传播声音的物质有三种:水、钢管和空气,而自来水管较长,在这三种物质中,声音在钢管中传播的最快,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人在水管的另一端听到的第一声响是从水管中传来的,第二声响是从水中传来的,第三声响是从空气中传来的故答案为:大;680;3000;325如图小璐在课余时间制作的一个竹笛,在竹管开口处向管内吹气时,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时,音调可以改变,吹奏歌曲吹竹笛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笛子内空气柱;当布团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高的位置是a听到此声音,能分辨出不是鼓声,是利用声音的音色不同【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1)笛子是由管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声音的(2)音调的高低取决于空气柱的长短,空气柱越长,产生的笛声的音调越低,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解答】解:(1)竹笛是由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的(2)由于空气柱越长竹笛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所以在图示的三个位置中,当布团在a位置时,管内的空气柱最短,所以此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最高;在c点是空气柱最长,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最低不同的乐器即便演秦相同的乐曲,发出的音色也不相同,故可用音色来辨别出不是鼓声故答案为:笛子内空气柱;a;音色26小丽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作用加大力度敲音叉,它的振动频率不会(会/不会)改变,它的振动幅度会改变【考点】声音的产生【分析】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用小球被弹开的角度表示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方法是转换法【解答】解:(1)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小球会被弹起一定的角度,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2)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通过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所以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的作用;(3)大力度敲音叉,它的振动频率不会改变,它的振动幅度会增加,响度变大故答案为:振动;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不会;幅度三、实验与探究题(共42分,每空2分)27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如图甲、乙(体温计)、丙三只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36.7,39.9和5【考点】温度;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1)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2)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工作的;(3)使用温度计时要明确其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注意区分零上或零下【解答】解:(1)温度的定义:温度是表示表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2)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工作物质一般是酒精、煤油、水银等,其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3)甲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1,“36”在“37”的下方,液柱最高处在两者之间,说明温度高于0,为36.7;乙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1,液柱处在“39”在“40”两者之间,温度计的读数为39.9;丙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最高处在0以下,说明温度低于0,为5故答案为:冷热程度;液体的热胀冷缩; 36.7; 39.9;528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真空不能传声如图乙为了研究尺发出的声音,小捷将一把钢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另一部分压在桌面上,如图所示,压尺时应该压住图中的B(A/B)点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保持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1)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根据压尺时位置不同,发声体不同确定A点还是B点;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解答】解:(1)如图所示,用抽气机向外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会听到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2)因为是研究尺发出的声音,若压尺时压住图中的A点,将是钢尺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所以压尺时应该压住图中的B点,拨动钢尺,钢尺振动发声;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保持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尺子的振动快慢相同),轻拨与重拨钢尺,会使钢尺振动的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相反,响度会越小故答案为:真空不能传声;B;长度;响度29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棉布、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声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刻度尺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机械闹钟你认为另一种器材不适合做声源的原因是音叉声音不稳定,而且还需要敲击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较好的是方案B方案A:让人站在距离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到声音的响度;方案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泡沫;棉布;锡箔纸材料棉布锡箔纸泡沫响度较响较响弱材料棉布锡箔纸泡沫距离/m1.52.01.0【考点】响度【分析】(1)解决此题要知道实验声源应该选择声音稳定,有节奏的声音;(2)实验方案中要能直观的比较,靠听到声音的响度来直观感觉不恰当,而测量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较为直观,具有可靠性;(3)根据距离可以判断隔音效果,距离越长说明隔音效果越差,距离越短说明隔音效果越好【解答】解:(1)机械闹钟发出的声音有节奏,声音较为稳定,适合做实验声源;音叉声音不稳定,而且还需要敲击,因此不适合做实验声源; (2)测量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较为直观,有可靠地实验数据,能够较好的判断隔音效果,方案B较好;靠听到声音的响度判断材料的隔音效果不是太直观,具有很大的误差,方案A不适合;(3)由表二所示实验数据可知,人听不到声音的距离关系为:泡沫的距离最短,说明泡沫隔音效果最好;锡箔纸的距离最长,说明锡箔纸的隔音效果最差,因此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泡沫、棉布、锡箔纸;故答案为:(1)机械闹钟;音叉声音不稳定,而且还需要敲击;(2)方案B;(3)泡沫;衣服;锡箔纸30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请按照正确的顺序把下列步骤重新排列:A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B选择合适的温度计C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D估测被测液体的温度E继续把温度计往下放,直到玻璃泡触到杯底F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G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其中错误的步骤是:E,删除错误的步骤后,正确的顺序应该为(填序号)DBAGFC【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解答】解:(1)液体温度计在使用过程中不能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读数,所以不正确的步骤是E;(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正确的步骤如下:D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B选取适当的温度计;A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G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F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C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故答案为:E;DBAGFC31如图是某同学用体温计测热水温度(70左右)的示意图请你指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1)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与水充分接触;(2)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3)体温计不能测70水的温度【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测量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解答】解:(1)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时,液泡要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2)读数时,应与温度计内水银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3)因为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所以不能测70水的温度故答案为:(1)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与水充分接触;(2)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3)体温计不能测70水的温度32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表:编号长度/cm直径/cm频率/Hz120.501.502131231.002.001284348.502.50656(1)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3号(2)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答:不能(能/不能),理由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1)音调由声音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2)探究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应用控制变量法【解答】解:(1)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3号管子的频率最小,3号管子的音调最低(2)探究管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中没有控制管子的长度相同而直径不同、或管子的长度不同而直径相同,即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不能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故答案为:(1)3;(2)不能;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