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守望精神 只因为年轻啊(节选)课件 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166151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8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守望精神 只因为年轻啊(节选)课件 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4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守望精神 只因为年轻啊(节选)课件 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4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守望精神 只因为年轻啊(节选)课件 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 只因为年轻啊(节选),直面挑战 超越自我,因为年轻,我们如雪般纯洁;因为年轻,我们如花般绚烂;因为年轻,我们如火般热情年轻,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但也因为年轻,对于人生、对于生命,我们知道得太少太少。所以,爱护我们的长者总想把他们对人生的体悟告诉我们,希望能给我们以启示。只因为年轻啊这篇文章就是作者历经沧桑后,用一种过来人的智慧,细细品尝青春,更是对人生的参悟。,1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深入体会哲理意味浓的句子,感受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 3体会作者的人生感悟,认识生命的美好和短暂,懂得珍惜青春和生命。,张晓风(1941),女,作家,笔名晓风、桑科,江苏铜山人。生于浙江金华,八岁后赴台,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他处。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讲授中文、小说、戏剧、诗词等课程。她笃信宗教,喜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有的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20世纪60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年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编者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皆评价甚高。,主要著作有小说白手帕、红手帕、梅,兰,竹,菊;科幻小说潘渡娜;散文初雪、孤意与深情、她曾教过我、常常,我想起那座山、那部车子、绿色的书筒、爱情篇、饮啄篇、衣履篇、春之怀古、步下红毯之后、圣经之拓片、一个女人的爱情观、只因为年轻啊、地毯的那一端、大型家家酒、花之笔记等。 张晓风的散文,总是充满发于自我的真情至性。1967年,她的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获中山文艺奖,年仅26岁的她,已能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一个新婚女性面对成长后席卷而来的爱情、婚姻、家人和朋友关系的转变。作品迷人的地方,一则在总是微笑轻柔的姿态,永远善意地呈现事与人之间的关系,甜美中不失条理。二则善于将身旁切近实际的经验,由小见大,亦由杂乱中理出天地自然造物者的灵机与训诫。,至于话剧创作方面,在1971年至1977年期间,张晓风曾写了七部剧本,分别是第五墙、武陵人、自烹、和氏璧、第三害、严子与妻和位子,不单在表演上和文学评价上取得极高的口碑,还有良好的市场反应。张晓风的剧作蕴含着浓烈的中国故土意识,例如武陵人、和氏璧、第三害等都是取材自中国历史和民间故事,有论者认为这种题材源自作者寻觅人类归属的动机,并且在寻觅的过程中充满对光明和爱的渴望。 事实上,张晓风的作品都有一明显的特点,就是她的作品富有人道精神,并蕴含爱国怀乡情感;近年因笃信基督教,更流露出浓厚的宗教情绪。,本文是只因为年轻啊的节选部分,节选的四个部分都围绕关于人生的某一个点来展开,作者是从情感、伤害、无常、过程等方面来感性地阐释青春的年轻和美的,从中引发出了爱和恨、受创、青春的短暂与欲望的无穷、懊恼等相关的感慨。作者正是通过不同的人生点悟,从不同的层面来探究青春的奥秘,来归结无定的人生。全文轻松自然,片段的展示,流利的行文,两者相得益彰将作者的对于青春的感悟灵性地抒发出来。,本文共四小节,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爱与恨爱的反面不是恨,是漠然。 第二部分: 受伤与关怀不能因害怕受伤而放弃关怀。 第三部分:生命的经济学生命就像经济学,短小稀少,要珍惜光阴。 第四部分:浪掷无论诚恳地做了什么都不必言悔。,1字音识记 滑稽(j) 尴尬(n ) 促狭(xi) 昏眊(mo) 荒谬(mi) 佝偻(lu) 跺(du)脚 脸颊(ji) 镶嵌(xin qin) 空瘪(bi) 2词语积累 正襟危坐:整一整衣服,端正的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张皇无措:慌慌张张,不知所措。 语焉不详:指虽然提到了,但说得不详细。 过眼烟云: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人老珠黄:旧时比喻女子老了被轻视,就像因年代久远而失去光泽的珍珠一样不值钱。,1“所以说,爱的反面不是恨,是漠然”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意?根据上下文做具体分析 提示:爱代表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强烈感情,从内容的表面上看,爱的反面便是恨,但是从感情的强度上看,爱的反面便是漠然。从下文所举例,便可看出,久别重逢的朋友,心中的爱也就变成了一句“认识你吗?”这句话所表达的是一种对漠然的害怕,哪怕是恨也是一种着紧的表现,而漠然就是一种无言的困惑,让人生怕。,2“原来整场生命也可作经济学来看,生命也是如此短小稀少啊!而人的不幸却在于那颗永远渴切不止的有所索求,有所跃动,有所未足的心,为什么是这样的呢?为什么竟是这样的呢?我痴坐着,任泪下如麻不敢去动它。”为什么学生听了经济学教授的话后“并不悲伤”,只是“低头记笔记”,而我却“又惊又痛泪如雨下”呢?联系上下文,找出我和学生不同反应的原因。 提示:学生们是大一的。正处于青春时期,他们年轻,他们看不出生命是一场短短的独幕剧,如一朝一暮,如匆匆赴一场喧哗的夜宴。他们没有这样深思,而教授的讲话却让重当学生的作者为之触动,引起了他的深思。,3“青春太好,好到你无论怎么过都觉浪掷,回头一看,都要生悔。”为什么“青春太好”了反觉其“春色恼人”?这句话隐藏了什么哲理? 提示:生命是一桩太好的东西,好到你无论选择什么方式度过,都像是一种浪费。面对生命,我们不要太追求完美,只需好好把握青春,让生命过得充实丰富,“无论诚恳地做了什么都不必言悔”。 4“生命太完美,青春太完美,甚至连一场匆匆的春天都太完美,完美到像喜庆节日里一个孩子手上的气球,飞了会哭,破了也会哭,就连一日日空瘪下去也是要令人爱哭的啊!”这段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提示:这一段话富有深情地感慨生命,青春的完美,进而用“孩子手中的气球”这一具体形象比喻生命、青春,表达出青春是一场“无论做什么都觉得是浪掷”的哲理。,5如何理解“如果关怀和爱就必须包括受伤,那么就不要完整,只要撕裂。基督不同于世人的,岂不正在那双钉痕宛在的受伤手掌吗?”这句话的意思? 提示:这一段话通过“基督”这一形象,表现出一种在关怀与受伤之中的毅然的取舍,彰显了一种宁可受伤也要关怀、去爱的人生哲理。 6“生命有如一枚神话世界里的珍珠,出于沙砾,归于沙砾,晶光莹润的只是中间这一段短短的幻象啊!”讲了一个什么哲理? 提示:通过将青春在生命中的位置形象化为珍珠形成过程中那一段“晶光莹润”的幻象,表达出我们只能无奈地、束手无策地看着青春逝去的哲理。,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4题。 浪 掷 开学的时候,我要他们把自己形容一下,因为我是他们的导师,想多知道他们一点。 大一的孩子,新从成功岭下来,从某一点上看来,也只像高四罢了,他们倒是很合作,一个一个把自己尽其所能的描述了一番。 等他们说完了,我忽然觉得惊讶不可置信,他们中间照我来看分成两类,有一类说“我从前爱玩,不太用功,从现在起,我想要好好读点书”,另一类说:“我从前就只知道读书,从现在起我要好好参加些社团,或者去郊游。” 奇怪的是,两者都有轻微的追悔和遗憾。,我于是想起一段三十多年前的旧事,那时流行一首电影插曲(大约是叫渔光曲吧),阿姨舅舅都热心播唱,我虽小,听到“月儿弯弯照九州”觉得是可以同意的,却对其中另一句大为疑惑。 “舅舅,为什么要唱小妹妹青春水里流(或“丢”?不记得了)呢?” “因为她是渔家女嘛,渔家女打鱼不能上学,当然就浪费青春啦!” 我当时只知道自己心里立刻不服气起来,但因年纪太小,不会说理由,不知怎么吵,只好不说话,但心中那股不服倒也可怕,可以埋藏三十多年。 等读中学听到“春色恼人”,又不死心地去问,春天这么好,为什么反而好到令人生恼,别人也答不上来,但事情一定另有一个道理,那道理我隐约知道,却说不出来。,更大以后,读浮士德,那些埋藏许久的问句都汇拢过来,我隐隐知道那里有番解释了。 年老的浮士德,坐对满屋子自己做了一生的学问,在典籍册页的阴影中他乍乍瞥见窗外的四月,歌声传来,是庆祝复活节的喧哗队伍。那一霎间,他懊悔了,他觉得自己的一生都抛掷了,他以为只要再让他年轻一次,一切都会改观。中国元杂剧里老旦上场照例都要说一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说得淡然而确定,也不知看戏的人惊不惊动),而浮士德却以灵魂押注,换来第二度的少年以及因少年才“可能拥有的种种可能”。可怜的浮士德,学究天人,却不知道生命是一桩太好的东西,好到你无论选择什么方式度过,都像是一种浪费。,生命有如一枚神话世界里的珍珠,出于沙砾,归于沙砾,晶光莹润的只是中间这一段短短的幻象啊!然而,使我们颠之倒之甘之苦之的不正是这短短的一段吗?珍珠和生命还有另一个类同之处,那就是你倾家荡产去买一粒珍珠是可以的,但反过来你要拿珍珠换衣换食却是荒谬的,就连镶成珠坠挂在美人胸前也是无奈的,无非使两者合作一场“慢动作的人老珠黄”罢了。珍珠只是它圆灿含彩的自己,你只能束手无策地看着它,你只能欢喜或喟然因为你及时赶上了它出于沙砾且必然还原为沙砾之间的这一段灿然。,而浮士德不知道或者执意不知道,他要的是另一次“可能”,像一个不知是由于技术不好或是运气不好的赌徒,总以为只要再让他玩一盘,他准能翻本。三十多年前想跟舅舅辩的一句话我现在终于懂得该怎么说了,打渔的女子如果算是浪掷青春的话,挑柴的女子岂不也是吗?读书的名义虽好听,而令人眼目为之昏目毛,脊骨为之佝偻,还不该算是青春的虚掷吗?此外,一场刻骨的爱情就不算烟云过眼吗?一番功名利禄就不算滚滚尘埃吗?不是啊,青春太好,好到你无论怎么过都觉浪掷,回头一看,都要生悔。,“春色恼人”那句话现在也懂了,世上的事最不怕的应该就是“兵来有将可挡,水来以土能掩”,只要有对策就不怕对方出招。 怕就怕在一个人正小小心心地和现实生活斗阵,打成平手之际,忽然阵外冒出一个叫宇宙大化的对手,他斜里杀出一记叫“春天”的绝招,身为人类的我们真是措手不及。对着排天倒海而来的桃红柳绿,对着蚀骨的花香,夺魂的阳光,生命的豪奢绝艳怎能不令我们张皇无措,当此之际,真是不做什么即要懊悔做了什么也要懊悔。春色之叫人气恼跺脚,就是气在我们无招以对啊! 回头来想我导师班上的学生,聪明颖悟,却不免一半为自己的用功后悔,一半为自己的爱玩后悔只因年轻啊,只因太年轻啊,以为只要换一个方式,一切就扭转过来而无憾了。 孩子们,不是啊,真的不是这样的!生命太完美,青春太完美,甚至连一场匆匆的春天都太完美,完美到像喜庆节日里一个孩子手上的气球,飞了会哭,破了会哭,就连一日日空瘪下去也是要令人哀哭的啊!,所以,年轻的孩子,连这个简单的道理你难道也看不出来吗?生命是一个大债主,我们怎么混都是他的积欠户,既然如此,干脆宽下心来,来个“债多不愁”吧!既然青春是一场“无论做什么都觉是浪掷”的憾意,何不反过来想想,那么,也几乎等于“无论诚恳地做了什么都不必言悔”,因为你或读书或玩,或作战,或打鱼,恰恰好就是另一个人叹气说他遗憾没做成的。 然而,是这样的吗?不是这样的吗?在生命的面前我可以大发职业病做一个把别人都看作孩子的教师吗?抑或我仍然只是一个太年轻的蒙童,一个不信不服欲有辩而又语焉不详的蒙童呢?,1“小妹妹青春水里流(或“丢”)”,你认为哪个字用得更好? 答:用“流”好。因为青春就像流水一样,逝去不再回来,形象具体。而“丢”字显得生硬,与流水无关。 2作者说:“但事情一定另有一个道理,那道理我隐约知道,却说不出来。”你认为“那道理”是什么? 答:读浮士德之后的想法。 3作者说:“孩子们,不是啊,真的不是这样的!”“这样”什么?应该怎样? 答: “这样”代指上文内容“以为只要换一个方式,一切就扭转过来而无憾了”这句话;“应该怎样”应是对下文进一步的解释,“生命太完美了,青春太完美”一句。,4文章最后一段连用反问,对生命的问题好像也无法说清,是这样吗? 答:“是这样的吗?不是这样的吗?”看似矛盾,其实作者已做了肯定的回答。对生命的问题,作者认为“无论诚恳的做了什么都不后悔”。,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辟谣 回避 僻陋 臂膀 刚愎自用 B脉搏 赤膊 束缚 博大 薄利多销 C马厩 灵柩 臼齿 内疚于心 引咎自责 D炮烙 骆驼 烙印 落枕 络绎不绝,解析:A.“辟谣、僻陋”读p,其他读b;B.“束缚”读f,其他读b;C.都读“ji”;D.“烙印”“落枕”读lo,其他读lu。 答案:C,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古人总是举头凝望柔情似水的月亮,埋头创作流芳百世的诗词,回头思念远在天边的恋人。张九龄望月怀远,因月光洒落忆佳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苏轼水调歌头,因月亮“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欧阳修玉楼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将中国人含蓄的爱恨情仇刻画得惟妙惟肖,更将中国人对月光的着迷,月色的浪漫,月亮的幻想自笔下流泻出一股慑人的灵气,仿佛身历其境,迷失在文人雅士悠悠爱恋的情怀中,颇有山在虚无缥缈间的隐约。 A柔情似水 B流芳百世 C惟妙惟肖 D虚无缥缈,解析:C项惟妙惟肖:惟,语气助词。形容形象刻画或描摹得非常逼真。爱恨情仇不能称惟妙惟肖;A项柔情似水:温柔的情感像水一样;B项流芳百世:好的名声永远流传下去;D项虚无缥缈:虚幻渺茫,捉摸不定。 答案:C,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