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 专题17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1542370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8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版)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 专题17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江专版)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 专题17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江专版)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 专题17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十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二,三,四,一、百家争鸣1.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b),仁,有教无类,论语,一,二,三,四,仁政,制天命而用之,小国寡民,道,一,二,三,四,兼相爱,交相利,君主集权,一,二,三,四,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做出解释。“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相互诘难和争论、彼此吸收和融合的局面。,2.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c)(1)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创立了儒家学派。(2)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的民本思想。(3)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君轻民贵,一,二,三,四,二、汉代儒学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1)原因社会原因:汉武帝时代,“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个人原因:董仲舒改造的儒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2)措施:汉武帝重用儒生、设置、表彰六经,使儒学的地位开始提升。(3)影响对儒学:使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其他学派:结束了各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对民族历史文化:加强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太学,一,二,三,四,2.太学的创建(b)(1)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2)意义对教育:是儒学教育和的标志。对社会风气: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对统治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得到改变,一些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得到入仕的机会。对儒学:进一步推动儒学的传播与发展。,官方化,制度化,一,二,三,四,三、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b),仁,一,二,三,四,格物致知,四书,一,二,三,四,知行合一,一,二,三,四,图示法理解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关系,一,二,三,四,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c)(1)人物概况:浙江余姚人,代表作,浙东学派创立者。(2)思想主张政治上:敢于批判君主专制,提出的思想;主张限制君权,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经济上: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明夷待访录,君臣平等,工商皆本,一,二,三,四,(3)影响是明朝末年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2.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b)(1)代表作:天下郡国利病书。(2)主张政治上: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提出“”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认为保卫整个国家民族,天下所有人都有责任。(该思想被梁启超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术上:主张“”,注重实学。,日知录,众治,经世致用,一,二,三,四,经世致用: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一,二,三,四,3.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b)(1)代表作:船山遗书。(2)主张政治上:主旨是“”;猛烈抨击“孤秦”“陋宋”,揭露了秦始皇及历代帝王把天下当做私产的做法。哲学上: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史观,强调“天地之化日新”,反对在“势之必然”的历史运动之外谈论“天命”“神道”“道统”对历史的主宰。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循天下之公,社会,一,二,三,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