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时作业 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湘教版必修1)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11513622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课时作业 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湘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理课时作业 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湘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理课时作业 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湘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我国的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反映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地理环境的稳定性ABC D解析: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答案:C2在人类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的高产、稳产的耕作土壤有()黑垆土黑钙土水稻土紫色土A BC D解析:黑钙土是在温带草原条件下形成的典型土壤,紫色土是在红色的砂岩、页岩基础上形成的,它们都是自然形成的肥沃土壤。答案:C3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A土壤就是土地B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C土壤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互相独立,占有独立空间D土壤是由颗粒状矿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壤概念的理解。土地是陆地的表层,由岩石、成土母质及土壤共同组成。很显然,土壤只是土地的一个组成部分,两个概念存在较大差别。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空气和水分四种物质组成,因此可以说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土壤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故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联系密切,处在这几大圈层紧密接触地带,不占有独立空间。答案:B4关于土壤与农业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绿色植物生长需用的水分和养分只能从土壤中获取B农作物的生长,对土壤肥力不仅不会因利用而耗损,反而会不断得到改良和提高C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如果利用不当,会引起土壤肥力减退D我国温带草原广阔,广泛分布着富含有机质的黑钙土,是我国发展种植业的宝贵资源解析:绿色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有一小部分来自大气(水汽、CO2、O2等),在合理经营管理下,农作物的生长才不会使土壤的肥力下降,否则土壤肥力将减退。我国温带草原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风沙危害严重,仅适宜发展畜牧业,不宜发展种植业。答案:C5有关成土母质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土母质就是土壤B成土母质为土壤提供全部的矿物养分C成土母质的颗粒较细,则发育而成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D成土母质需进一步发育才能形成土壤,故其粒度与土壤质地并无关系解析:成土母质并非土壤,而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成土母质的颗粒较细,发育其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反之则较粗。答案:C6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特殊作用是()A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生物的生长、繁殖制约着地理环境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地理环境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答案:B7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的是()A气候湿热、草类茂盛B气候湿热的热带森林C气候相对寒冷的草原地区D气候相对寒冷的森林地区解析: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微生物分解缓慢,利于有机质积累;草类根系茂盛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有机质。答案:C8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B地理环境各要素不能单独存在和发展C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D地理环境各要素乃至整个环境系统的特征完全一致解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在特征上与总体特征保持一致,但不可能完全保持一致。答案:D9人们要特别重视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的恢复、保护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是因为()A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B水土流失给河流上、中游带来的危害最大C河流上、中游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最大D河流上、中游地区容易发生土壤盐碱化解析:河流上、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产生的泥沙,会在下游河道淤积,造成下游河道泄洪能力下降,使下游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增大;泥沙淤积又不断抬升下游河床,影响地表水系演化;容易使河流下游地区发生盐渍化。答案:A10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相符的是()A化学风化作用显著,物理风化作用微弱B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作用微弱C流水侵蚀作用显著,风力侵蚀作用微弱D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解析:西北地区的总体特征是干旱,该地区河流稀少,流水作用弱,风力作用明显。风化以物理风化作用为主,化学风化作用微弱。土壤有机质含量少,植被稀少。答案:D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有几种地理要素?(2)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3)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答案:(1)大气;水;生物;土壤;岩石。 (2)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其中一部分被植物体合成有机物,一部分通过叶面蒸腾后到达大气中,在一定的条件下水汽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表以后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下渗到地下,重新为生物体吸收利用。(3)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储藏在生物体中,生物体死后有机物被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化学能也以热能形式归还到环境中去。12一般来说,全球尺度、全海洋尺度和全大陆尺度等属于大尺度范围,而局部地区则属于小尺度范围。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图中序号代表的自然环境要素名称:_,_,_,_,_。(2)如果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地理环境其他要素将会发生哪些变化?河流_;动物_;地下水_;土壤_。(3)这些要素之间具有_的关系。(4)你认为保护斜坡处的土壤不被水冲走的最好办法是什么?解析:地理环境是由地貌、土壤、水、大气和生物等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其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植被遭破坏会引起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气候失调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答案:(1)地形生物大气水文土壤(2)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栖息地遭到破坏,物种减少水位降低肥力下降(3)相互制约,相互影响(4)恢复处的植被。土壤是岩石风化的产物,是地理环境中的重要组成要素。读“土壤组成的物质分布图”,完成12题。1图中表示土壤组成物质中有机质的是()A BC D2该土壤的厚度约为()A300 cm B100 cmC60 cm D20 cm解析:土壤组成物质中有机质的含量较少且主要分布于土壤的表层,图中表示有机质。60 cm以下未发育成土壤。答案:1.B2.C下图中P点代表我国某地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据此回答34题。3该土壤()A水分较少,植物易枯萎B保温性较差,土温较低C通气透水,但有机质含量低D该土壤呈酸性,可能为红壤解析:从图中可看出,该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中,固体颗粒物、水分、空气分别占55%、35%、10%左右,而理想土壤水分占20%30%,空气占20%30%,对比可知,该土壤空气含量较少,不利于保温。答案:B4该地气候可能是()A热带沙漠气候 B地中海气候C极地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解析:该土壤水分含量较多,固体颗粒物比重较高,则不会是沙土和极地土壤类型;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区我国没有,故该地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答案:D读图,回答56题。5此图可以简单看作是“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象正确的是()A动物绿色植物O2CO2B动物绿色植物CO2O2C绿色植物动物CO2O2D绿色植物动物O2CO26此图可以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A BC D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呼吸CO2,放出O2,所以为绿色植物,为O2,为CO2,则为动物。答案:5.A6.D读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关系图,回答78题。7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的相互关系是()A正相关 B负相关C不相关 D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解析:植被覆盖率越高,土壤侵蚀越少,故为负相关。要注意纵坐标的数值自下而上是减小的。答案:B8影响土壤侵蚀程度的因素不包括()A地形 B降水C风力 D洋流解析:降水可能造成流水侵蚀,风力侵蚀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形对侵蚀作用有明显的影响。洋流对土壤的侵蚀是没有影响的。答案:D9茶树是富锰植物,茶叶中积累了大量的锰,且茶叶中近30%的锰能以Mn2的形态溶入茶水中,因此,饮茶是人体摄取锰的重要来源。但产自不同地区的茶叶锰含量有很大差异,为此,某同学作了“土壤pH对茶叶从土壤中吸收锰元素的影响”的研究性学习。他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研究:茶叶锰含量与叶龄的关系;茶叶锰含量与土壤pH的关系,得到下表中的数据。据此回答(1)(4)题。茶叶锰含量(mg/kg)及对应土壤的pH12345678910111213老叶1626311230023322281115162392172829193488313825852191成叶134124222025202519969931246103116782253222421451837嫩叶6201278126717331323472749673886166599512501125土壤pH5.104.164.674.344.706.025.425.694.954.054.514.334.48(1)不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中的锰元素主要来自土壤成分中的_。A矿物质 B有机质C水分 D空气(2)随着叶龄的增长,茶叶锰含量显著增加,表明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具有_作用。(3)从不同叶龄茶叶锰含量与土壤pH的关系中可以看出,不同叶龄茶叶锰的含量与土壤pH呈_(正、负、不)相关。(4)一般来说,茶叶的质量与其锰含量成正比,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茶树最适宜种植在_(中性、酸性、碱性)土壤中。解析:(1)土壤中的矿物成分主要来自矿物质。(2)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3)、(4)由材料可知,土壤pH值越小,则茶叶锰含量越高,因此,茶树适宜种植在酸性土壤中。答案:(1)A(2)主导(3)负(4)酸性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