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模拟)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337853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基础知识综合1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秦汉时期,闽北ju(A. 崛 B.掘)起为闽越国的政治中心,武夷山汉代闽越王城遗址,誉称“江南第一城”,史记为之作传,甲(A.开发 B.开启)了闽越国文化之谜的大门。千百年前,建窑、遇林亭窑熊熊烈焰中诞生的建盏,盛上北苑御焙的龙团凤饼茶,“宝碗”“新汤”茶香悠长。从每年开春的喊山祭茶到以茶立德的新娘茶等茶事民俗,从“中国戏剧活化石”的政和四平戏到南词、三角戏、傩舞,从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遗韵(A.yun B. yn)的挑幡、战胜鼓到柴头会、走桥等活动,神秘、生动、热闹,令人回味无穷。闽北先民,筚路蓝缕,历五千年艰辛,不仅创造了和,而且创造了。闽北是朱子理学、福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被誉为“理学名邦”,产生了梦笔生花、程门立雪、双剑化龙等 乙 (A. 脍炙人口 B.叹为观止)的掌故传说。(闽北日报2019.10.27)(1)根据拼音为文中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_ _(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甲_乙_(3)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A. 光耀华夏的物质文化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文经典B. 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光耀华夏的物质文化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文经典A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文经典光耀华夏的物质文化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B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文经典光耀华夏的物质文化二、字词书写2 .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匿笑(_)祷告(_)并蒂(_)菡萏(_)(_)攲(_)斜荫蔽(_)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为什么经典值得反复品读对于经典的定义,人们见仁见智,我想经典应该是指那些真正进入了文化史、文学史,并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具有原创性和划时代意义以及永恒艺术魅力的作品。它们往往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完美的体现。当一个时代一去不复返,其完美的艺术表达和作家的情感意识、体验以至他们对现实认识的独特视角,却永恒存在。经典作品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书”。我们不妨拿出几部人们再熟悉不过的经典作品,说明它们是如何从不同题材和类型共同叙写我们民族心灵史的。比如看水浒传,我们会感到一种粗犷刚劲的艺术气氛扑面而来,刚性雄风,豪情惊世,不愧与我们民族性格中阳刚之气相称。据我所知,在世界小说史上,还罕有这样倾向鲜明、规模宏大的描写民众抗暴斗争的百万雄文。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吴承恩写了神魔之争,但又绝不严格按照正与邪、善与恶划分阵营。它揶揄了神,也嘲笑了魔;它有时把爱心投向魔,又不时把憎恶抛掷给神,并未偏于任何一方。西游记不是一部金刚怒目式的小说,讽刺和幽默贯串全书,我想,只有心胸开朗、热爱生活的人,才会流露岀这种不可抑制的幽默感。应当说,吴氏是一位温馨的富于人情味的人文主义者。另外,我国古典诗词,从诗三百楚辞到李杜、苏辛;散文从庄周到韩柳;戏曲从十大悲剧到十大喜剧,其中不乏经典名篇,几乎都是一座座永难挖掘尽的精神文化矿藏,其历史深度和文化反思力度,特别是在精神层面的底蕴,值得我们不断品味。在反复阅读中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重读经典与深读经典,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经典名著经过了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因而需要反复阅读;也不仅仅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升而需要重读、深读,以获得新的生命感悟和情感体验。还因为需要从文化历史的发展过程着眼,摒弃种种错误阅读思想的影响,不断抵近经典作品的精神本质。经典作品除具有培养审美力、愉悦心灵的功能以外,还有借鉴、参照、垂范乃至资治的社会文化功能。对于每个公民来说,经典名著在我们以科学的现代意识观照下,其内涵必有启迪当代公民明辨何为真善美、何为假恶丑、何为公正、何为进步与正义的功能,并从中汲取力量,有所追求,有所摒弃。不可否认,经典对一些读者也许只是被知晓的程度,或只限于了解书名和主人公的名字,对作品本身却知之甚少。即使读过,有时也只是浅尝辄止。而重读或深阅读却绝非“再看一遍”。而是意味着把经典名著完全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之中,即对经典进行主动的、参与的、创造性的阅读。而这需要的,是营造一种精神氛围,张扬一种人文情怀,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一种期望之外的心灵激动。今天,我们呼唤深读、反复品读经典,乃是一种文化上的渴望。在商业大潮和浮躁氛围下,我们更需要精神的滋养、心灵的脱俗。文学艺术是最贴近人类灵魂的。在坚持不懈的阅读中我们会逐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把阅读看成生命的一部分。(作者宁宗一 有删改)3 . 作者认为“经典值得反复品读”的原因是什么?4 . 下面名言可以放在文中第几段?请说出理由。“经典,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发现的书;经典,是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5 . 赏析第(3)段加点的词语。不仅仅也不仅仅还跟着父亲读古诗潘向黎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学龄前稚童,父亲便开始让我背诵古诗。听上去平淡无奇如今谁家孩子不从“鹅鹅鹅”开始背诵几十首古诗,好像都不好意思说幼儿园毕业了。但是相信我,在那个年代,这也算是逆时代潮流的举动。我带着一点违禁的提心吊胆,开始读父亲手写在粗糙文稿纸背面的诗词。我背的第一首诗是“白日依山尽”,然后是“床前明月光”和“慈母手中线”。然后,应该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我的心目中,这首诗有的地方好理解,有的地方我完全不明白。什么是“城阙”?什么叫“三秦”?“宦游人”是什么?继续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时我还没有见过海,“海”字让我想到的是父亲所在的上海。既然一年只能在寒暑假见父亲两次,上海一定非常非常远,那是“海内”还是“天涯”?我背诵的第一阕词,对一个小女孩来说,是非常生硬突兀的岳飞的满江红。后来我不止一次想过,如果我有女儿,即使不让她背李清照、柳永,至少也会选晏殊、周邦彦吧?现在的我对当年的父亲笑着说:“爸爸,你也太离谱了。”当时因为这阕词生字多,我背得很辛苦。等放暑假,父亲回来了,居然没有抽查这阕词,让我暗暗失望。那时候,因为常年不在一起生活,我有些敬畏父亲,竟不敢自己主动卖弄一下,背给他听。按现在的养育标准看,我还在襁褓中时,父母就被迫分居两地,我的整个童年父亲都不在身边,心理阴影该有多大啊。幸亏父亲不在的时候,有他亲手录的古诗词陪着我。父亲出差给我带回一套唐诗书法书签。“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我很喜欢,但是不太明白杜牧到底想说什么。父亲又不在身边,我没人可问。读着读着,眼前好像出现了一个画面,像在去上海的火车上看到的烟雨朦胧的田野那样,我被一种奇异的感觉笼罩了,觉得整个人在昏暗中闪闪发光。我独自惊喜了一会儿,又有一点隐隐的担忧:怎么读不出要人上进的意思?等到可以天天见到父亲,我已经不需要再问,我自己明白:把千里之外的景色“拘”到读诗人的面前,让人觉得优美,置身其境,这个诗人便可称得上手段了得,这首诗的价值已经足够。诗不一定要用来包裹人生道理,不说“苦寒”,单纯写梅花也是可以的。明白了这一点,我有一种被赦免的轻松感,从此便自由自在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来读了。我十二岁那年,随母亲移居上海,全家团聚。仿佛一下子海阔天空了,我可以很方便地从父亲的书架上接触到许多古典诗词读本,而且编选者都是真正的大家。也就是在这些诗词选里,我第一次看到在书上随手标记、评点的做法父亲在这些书里,用铅笔、红铅笔、蓝色钢笔做了各种记号(估计是每读一遍用一种颜色的笔标记,有三种颜色表示至少读了三遍)。父亲觉得好的地方,会画圈。若是句子好,先画线然后在线的尾巴上加圈;整首好,则在标题处画。好,一个圈;很好,两个圈;极好,三个圈。觉得不好,是一个类似于拉长了的顿号那样的一长点。父亲画三个圈的情况自然不多,所以每次遇到,我都要整理衣裳、清清嗓子,认认真真地读上几遍。有时候我会忍不住对父亲说,某一首诗真是好,我完全同意他的三个圈。父亲大多只是笑笑,并不和我展开讨论。那是20世纪80年代,他忙着准备讲义和伏案著书,我虽然到了他眼皮底下,他却常常没空理我。于是我也只能用在书上点点画画写写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读后感父亲破天荒地允许我在他的书上做记号,当然只能用铅笔。父亲在苦熬他的文章或者讲义,我虽然就坐在他对面,但是不敢打扰他,只能在他读过的书里通过各自的评注和他“聊天”。一天,我捧着一本古诗站到父亲面前,破釜沉舟般地对他说:“这首诗,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惜时如金的父亲有点抵挡不了,想早点溜进书房:“以后再说吧。”我不依不饶:“你给我五分钟。”于是父亲坐了下来,听完我机关枪扫射般的一通话,想了想,说:“虽说诗无达诂,不过你的观点好像比我当年的更有道理。”没等我发出欢呼,他又接着说,“哪天我去看朱先生,带你一起去吧。”朱先生是父亲特别尊敬的老师朱东润先生!我又觉得自己整个人闪闪发光起来。就在那一天,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选自读者2017年5月第10期,有删节)6 . 作者读古诗经历了四个阶段,阅读全文,将表格补充完事。“我”读诗的阶段“我”读诗达到的程度背第一首诗和词_有画面感读带批注的诗词读本完全理解对父亲的观点提出质疑_7 . 第段中,“我”说爸爸“离谱”的原因是什么?8 .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一天,我捧着一本古诗站到父亲面前,破釜沉舟般地对他说:“这首诗,我不同意你的观点。”9 . 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就在那一天,我觉得自己长大了。10 . 文中“我”用多种方法读诗,对你有怎样的启发?请结合原文内容谈一谈。四、句子默写11 . 默写。(1)溪云初起日沉阁,_。(许浑咸阳城东楼)(2)寂寂江山摇落处,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3)海内存知己,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但愿人长久,_。(苏轼水调歌头)(5)_,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非淡泊无以明志,_。(诸葛亮诫子书)(7)_,_,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范仲淹岳阳楼记)(9)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既展现乐观、自信的品格,又表现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_,_。”五、对比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乙)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2 . 上述语段的作者同属于_(朝代),语段甲的体裁是_,语段乙节选自课文_。13 . 上述语段都写到了“月”,下列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语段甲两次“问月”,写出了作者厌恶人间向往仙境的情感B语段乙写明月千里,表达了作者赏美景而忘宠辱的酒脱之情。C语段具体写“婵娟”“沉璧”,以抒发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D语段中的“咏月”“绘月”,能引发读者对人生世事的思考。14 . 语段乙中“迁客骚人”在“登斯楼”时的心境是_。15 . 说说你对语段甲中画线句的理解。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16 . 从这首诗可看出诗人当时是从清溪驿出发,沿着_行进,路过渝州,到_去。17 .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名著阅读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小题。(一)智真长老便唤首座、维那,商议剃度这人;分付监寺,都寺,安排斋食。只见首座与众僧自去商议道:“这个人不似出家的模样。一双眼却恁凶险!”众僧道:“知客,你去邀请客人坐地,我们与长老计较。”知客出来请赵员外、鲁达,到客馆里坐地。首座、众僧禀长老说道:“却才这个要出家的人,形容丑恶,相貌凶顽,不可剃度他,恐久后累及山门。”长老道:“他是赵员外檀越的兄弟。如何撇得他的面皮?你等众人且休疑心,待我看一看。”焚起一柱信香,长老上禅椅盘膝而坐,口诵咒语,入定去了;一炷香过,却好回来,对众僧说道:“只顾剃度他。此人上应天星,心地刚直。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可记吾言,勿得推阻。”首座道:“长老只是护短,我等只得从他。不谏不是,谏他不从便了!”(二)话说当日智真长老道:“智深,你此间不可住了。我有一个师弟,现在东京大相国寺住持,唤做智清禅师。我与你这封书,去投他那里,讨个职事僧做。我夜来看了,赠汝四句言,你可终身受用,记取今日之言。”智深跪下道:“洒家愿听偈言。”长老道:“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迁,遇江而止。”鲁智深听了四句偈言,拜了长老九拜,背了包裹,腰包,肚包,藏了书信,辞了长老并众僧人,离了五台山,迳到铁匠间壁客店里歇了,等候打了禅杖,戒刀,完备就行。寺内众僧得鲁智深去了,无一个不欢喜。长老教火工、道人自来收拾打坏了的金刚、亭子。过不得数日,赵员外自将若干钱来五台山,再塑起金刚,重修起半山亭子,不在话下。18 . 结合原著简述鲁智深到五台山出家的原因。后来鲁智深又为什么要离开五台山?19 . 结合选文或原著对鲁智深在五台山所作所为的叙述,简要分析鲁智深的形象特点。20 . 梁山好汉,为义相聚,为忠散亡,“忠”与“义”的道德观始终贯穿在轰轰烈烈的起义经过之中。请根据原著分别概述一个表现梁山好汉“忠”与“义”的故事。八、作文21 . 题目:你是我最好的遇见最好是什么?小时候,“最好”是一样东西,得到了,就是最好;长大了,“最好”是一个目标,达到了,就是最好;成熟后,“最好”是一种心态,领悟了,就是最好。要求:以“你是我最好的遇见”为题目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个人身份的信息。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综合1、二、字词书写1、三、现代文阅读1、2、四、句子默写1、五、对比阅读1、六、诗歌鉴赏1、七、名著阅读1、八、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