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考试试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1047395 上传时间:2020-04-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2018九上黑河月考)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单(chn)于 亵(xi)渎 佝(gu)偻 骈(png)进B . 鄙(b)夷 脚踝(lu) 褴褛(l) 拮据(j)C . 诓(kung)骗 停滞(zh) 朴(p)刀 娉(png)婷D . 呢(n)喃 冠冕(min) 星宿(xi) 聒(gu)噪2. (2分) (2019九上白云月考)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鲜妍 心无旁骛 赃物 扭捏作态B . 奔弛 戛然而止 猝然 人情世故C . 燥热 藏污纳垢 镌刻 名付其实D . 制裁 长途跋涉 惊骇 穿流不息二、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2分)3. (1分) 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关联词。 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_动物,_观察者自己。从前我曾试过这样喊它,每次它都听话地回到我的身边,_它现在飞得这么高,肯不肯听话就不知道了,_鸟通常不喜欢直直地从上往下飞。4. (11分) (2019七下通州期末) 下面的文段选自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有改动),阅读后,完成各题。 左传说不朽有三种(甲)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行为是这样,思想也是这样。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乙)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1) 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甲)冒号 (乙)破折号B . (甲)逗号 (乙)破折号C . (甲)冒号 (乙)逗号D . (甲)逗号 (乙)逗号(2) 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 (3) 下列文章题目的结构类型与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不同的一项是( ) A . 驿路梨花B . 一棵小桃树C . 泊秦淮D . 已亥杂诗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5. (10分) (2019七上椒江期末)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 遥怜故园菊,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 人烟寒橘柚,_。(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4) 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 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6)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_。(李煜浪淘沙) (7)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_,_”两句蕴含着作者个人的身世之悲以及对一个繁华年代落幕的感慨。 (8) 孔子在论语中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亦有惜时之意的句子是:“_,_。” (9) 我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诗句含有动物名,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请你再写出古代诗歌中含有动物名的诗句(写出连续的两句)。“_,_”。 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6. (1分) (2018七下霍林郭勒期中) 名著阅读 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_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三次买车三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_,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_。祥子来自农村,他原本_,其最大的梦想不过是_。但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变成了_的行尸走肉。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0分)7. (20分) (2019九上平遥月考) 我国是一个诗歌大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到了现当代;诗坛上又出现了一大批新诗人,新诗作。为了让同学们学会诵诗、赏诗、悟诗,九年级(3)班举办了我与诗歌亲密接触”的主题班会,请你一起参加。 (1) 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100字左右) (2) 学习了第一单元后,穆旦诗歌语言的清新秀丽、情感的饱满充实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是一位同学选取的穆旦的一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请你一起来品读这首诗,并写一段赏析性文字。 春穆旦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8. (17分) (2019七上丹徒月考)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昆虫的“鼻子”触角古代流传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秦朝灭亡后,楚汉相争,刘邦节节胜利,项羽步步败退,一直被逼到乌江边,项羽在江边看到由无数蚂蚁麋集而成的六个大字:“霸王自刎乌江”,以为蚂蚁代表了天意,于是拔剑自刎身亡。其实哪有什么天意啊,这只不过是刘邦手下足智多谋的军师张良所施的小计!张良算计着项羽必定要退到乌江,便事先派人用蜜糖水在江边写了六个大字,引来了无数的蚂蚁在字迹上吃糖,鲁莽的项羽果然上了当。蚂蚁怎么会知道江边有蜜糖吃呢?这全凭着它头上长的两个小“犄角”触角!我们知道,昆虫头上都长着触角,只是不同种类的昆虫有着不同形态的触角而已。就拿我们常见的昆虫触角的形态来吧:蟋蟀的触角像一簇小胡子;蝴蝶的触角像两个小鼓槌;白蚁的触角像一串念珠;苍蝇的触角像多芒的小麦穗;而蛾子的触角则像一片小小小的羽毛。形形色色的昆虫触角虽然很不起眼,却在昆虫的生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例如蝴蝶的聚会、蜜蜂的采蜜、蚂蚁的麇集、苍蝇的逐臭等现象,无一不是依靠触角的作用。触角就是昆虫灵敏的“鼻子”。触角为什么能闻到气味呢?原来触角上分布着许许多多能辨别气味的嗅觉器。据动物学家研究,蜂王的每个触角上有2000多个嗅觉器,工蜂有6000多个,雄蜂有3000多个;雄金龟子的每个触角上有40000多个嗅觉器昆虫的嗅觉器如此之多,难怪昆虫的触角要比人的鼻子灵敏亿万倍啊!触角除了有嗅觉功能外,有的还具有触觉、听觉等功能。像蟑螂,如果你在它探头探脑觅食时,轻轻地碰一下它那细长的触角,它便会立即逃掉;雄蚊子凭着触角,能听到雌蚊子发出的营营声,找到雌蚊子在哪里呼唤;水中生活的仰泳蜻蜓用触角来平衡身体;水龟虫则用触角来帮助呼吸仿生学家们也因此受到启迪。他们模拟触角的特点,制造出现代化的精密仪器。如装置在宇宙飞船座舱里的一种仪器,能及时发出警报,以避免事故的发生。看来,昆虫小小的触角里大有学问啊!(1) 本文开头为什么要讲述“霸王自刎乌江”的故事? (2) 文章主要介绍了昆虫触角两个方面的特点: 第小节介绍了昆虫触角_的特点。第小节介绍了昆虫触角_的特点。(3) 第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 本文语言非常的形象生动,请找出两个不同的例子简要分析。 9. (25分) (2019九上南海期末)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为什么我们常说“俗话说得好”人常说:“俗话说得好。”这不仅仅是引用或生发某一句俗话时所使用的语辞和套话,同时也是对俗话本身的一种价值判断与中肯评价。俗话亦称俗谚、谚语。它该是传統文化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言简意深,直指人心,是民间智慧的结晶。俗话说得好,好就好在它的真。韩非子有言:“古无虚谚。”由于谚语是我们的先民通过口耳相传源远流长传承下来的,真实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不然,進会将一句套话、假话抑或虚与委蛇的话,一代又一代“义务”地接力传递下来呢?谚语之天然本真,诚如唐诗所谓“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完全是通过不加修饰地自然呈现出来的。俗谚是真言,也是箴言,但箴言首先必须是真言。俗话说得好,好就好在它的善,有道是,“知行合一是善”善是人心的指归。谚语的善,在于它的益世功能和实用价值。千百年来,谚语保留着许多对生产生活颇有用处,对世道人心颇有教益的东西。譬如,“惊蛰百虫动,走马快耕田”(生产),“凡人败德坏名,钱财占了八分”(警世),等等。谚语虽是黎民百姓的家常话,但在家长里短中却包含着生活哲理与人生哲学。谚语的内容内涵,几乎都是向上向善的;纵使伤时骂世,也是从反面来隐喻劝善的。古往今来,谚语始终“自觉地”承担着一种社会教化功能,如知时节的春雨,润物细无声。即使是从未上过学的人之父母,亦可用谚语来教育子女,引导他们知行合一,崇善向上,长大成人。谚语是人世间最宝贵的“经验之谈”。俗话说得好,好就好在它的美。俗话说:“养儿不用屙金尿银,但能见景生情。”生活中常见的这种其乐融融的骨肉亲情,体现的即是天伦之乐,人伦之美。俗话又说:“人是正月正,景是九月九。”老百姓讲究,宁穷一年,不穷一天,“正月正乃大年初一,这一天,每一个人都有钱有闲有精神!“九月九”已入深秋时节,天高云淡,凉爽宜人,橙黄橘绿,美景无限。此类俗谚,既是景语,亦是情语,情景交融,美美与共。可以说,所有的谚语都似比喻,所有的比喻都是诗文。诗意是美,隽永是美,幽默是美, 思想是美,物我交融、情景合一是真美,朴素自然、俗中见雅是大美。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俗话所关注的从来是大地和人民,所深入的永远是生活与心灵。它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朴实,深刻,精辟!形式上的大白话、大实话,内容上的乡土气、泥土味,正是它深入人心、流布广远的真谛所在;也是它称之为文化、融心化人的根本所在。(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门见山,先提出“俗话说得好”的观点,接着先后从俗语具有的“真”、“善”“美”等特点来说理,结尾重述观点,结构严谨。B . 文章善于运用引用材料的方法来论证观点,如名人名言、诗文诗句、日常的俗语,这样,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加强了论述的力度。C . 因为俗语通俗易懂,父母可以用来教育子女,引导他们知行合一,崇善向上,长大成人,故而,很多俗语都可以作为人性向善的向导。D . 文章告诉我们,俗语(俗谚)是民间智慧的结晶。所以,俗语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文化。(2) 根据文意,下列对俗语(谚话)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舌尖儿上挂着上帝,心窝儿里藏着魔鬼”(西谚)说的口是心非、言清行浊的恶人恶行,这俗语不能证明俗话“好在它的善”。B . 俗话“千两纹银万两金,难抵父母在世恩”说的人生事也是世俗事,是俗语真诚与真实的体现,所以俗语是真言,也是箴言。C . “粗布衣裳家常饭,吃不俗,穿不烂”这句俗语,可谓是俗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名副其实的活的哲学。D . “春捂秋冻”、“吃饭先喝汤,到老不受伤”、“花开在春天,人学在少年”等谚语对生活、对世道人心起到教益之用。(3) 为什么俗语(谚语)能够“深入人心、流布广远”?结合选文,说说你的理解。 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10. (16分) (2019八下兴义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 , 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注】进:继续学(新内容)。益:增加、加深。数:技法、技巧。为人作曲的人。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1)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虽有佳肴(_)不知其旨也(_)然后能自强也(_)孔子学琴于师襄子(_)(2)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 A . 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B . 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C . 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D . 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师襄子辟席再拜。(4) 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B . 甲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本文出自礼记,礼记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C . 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融入曲子的过程。D . 乙文中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容易学的曲子。(5) 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内容具体分析。 八、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1. (10分) (2019八下洛南期末)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 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九、 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 (2015七上开县期中) 作文:(1)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感谢的人物、事件和情感,体贴入微的家人,循循善诱的老师,朝夕相处的同学,幸福愉快的生活、学习经历请以“感谢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填上“父母”、“那次比赛”、“老师鼓励我的目光”、“那次失败的经历”等,然后选择具体的事例写,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表达真情实感。(2)请以“崭新的生活”为题,自选角度,写出对初中生活的点滴感受。写作要求: 字数不少于600字。 书写工整,语句通顺。内容丰富,有真情实感。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2分)3-1、4-1、4-2、4-3、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5-1、5-2、5-3、5-4、5-5、5-6、5-7、5-8、5-9、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6-1、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0分)7-1、7-2、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8-1、8-2、8-3、8-4、9-1、9-2、9-3、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10-1、10-2、10-3、10-4、10-5、八、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1-1、11-2、九、 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