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练习)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1046957 上传时间:2020-04-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2019八下揭西期末)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杨绛先生心怀恬淡 , 一生与世无争,醉心于读书、写作、翻译。B . 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反腐力度,“打老虎”“拍苍蝇”,让腐败分子无处遁形。C . 今年的中华经典诵读文化艺术节,我县多个作品以别具匠心的构思和鲜活的内容获奖。D . 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2000亿元,这耸人听闻的的浪费让人们开始反思“中国式盛宴”。2. (2分) 列各句中意思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周谷城先生早年投身“五四”运动,所以最终成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历史学家。B . 我们一定要上好语文课,因为语文课是人们用以交流思想的不可缺少的工具。C . 金秋八月,丹桂飘香,美丽的北戴河海滨张开她热情的臂膀,迎来了宇航夏令营的少年朋友。D . “春兰杯”第十届亚洲象棋锦标赛昨日在江苏泰州落幕,中国男队笑捧金杯,夺得十连冠。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 (5分) 补充完整下面的诗句。 (1) 采菊东篱下,_。 (2) 山气日夕佳,_。 (3) _,恨别鸟惊心。 (4) _,提携玉龙为君死。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4. (4分) (2019七下余杭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人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情是作品表达的重点。代父从军、不畏胡骑_(q j)、征战沙场的木兰,为世人传颂;为祖国国防事业_(j n jn cu)、死而后已的邓稼先,精神长存。面对老王在生命最后时刻送上谢礼时,杨绛先生的无心之举令其愿望落空,也让自己深感_(ku zu);面对原本被憎恶_(w )的保姆阿长买来的山海经时,鲁迅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5. (10分) (2019江西模拟) 某班开展“走近兰州太平鼓”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 请阅读为专题板报准备的三则材料,概括材料的主要信息。 【材料一】相传,明朝大将徐达西征,久攻兰州城不下,使制造了3尺长鼓,内藏兵器,趁正月十五闹元宵之际,让军士扮作“社火”队员入城内,一举破城,赢得太平。从此,百姓年年擂鼓闹喜,祈求太平,并把所擂之鼓称为“太平鼓”。【材料二】兰州太平鼓舞是群舞,表演时,众多鼓手前纵后跃,左旋右转,时而跳打、时而举打,起落有序,配合默契,犹如万马奔腾。鼓、钹、锣齐响,如春雷滚滚,声声震天。【材料三】在兰州本地的社火活动中,人们常常看到,太平鼓的鼓手走到哪里,鼓声和掌声就跟到哪里。“打得好”“真带劲”的赞扬声和“再来一次”的呐喊声此起被伏。更有外地来的游客感慨:“这场面,这气势,太震撼了,相机拍不出来,下次带家人一起来看!”(2) 下面是“兰州太平鼓”问卷调查表的内容,请用一句话表述你读到的信息。 年龄段1229岁(100人)3045岁(100人)45岁以上(100人)了解太平鼓的人数比23%49%81%(3) 学校将组织学生到北山广场观看兰州太平鼓表演。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写一段话告诉同学们怎样从学校前往目的地。 五、 课内阅读 (共1题;共8分)6. (8分) (2019七上龙湖期末)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身亡所寄_因往晓之_其人舍然大喜_(2) 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子。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3)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申成“杞人忧天”这个成语。B . 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C .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题目是原来就有的。D . “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表明,杞人的担心是无根据的。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7. (12分) (2019七下建平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 , 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 , 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畜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 , 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注】陈谏(jin)议:北宋陈省华(939年1006年),字善则,北宋阆州阆中人,官至左谏议大夫,故称之。驭:驾驭,控制。厩:马棚。贾(g)人:商人。遽:急忙,马上。直:通“值”,价值,这里指钱。戒:通“诫”,告诚。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蹄啮伤人多矣_因诘仆_(2) 翻译句子。 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3)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一处)。 家中左右尚不能制(4) 用自己的话说说陈谏议具备怎样的“古仁人之风”。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8. (9分) (2019九上咸阳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丝路“糖史”中国人食用及制作蔗糖的历史十分悠久,其发展历程同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甘蔗原产热带,公元前传播、种植于印度及南洋地区。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就已开始种植及食用甘蔗,常见的食用方法为生啖或榨取“柘(zh)浆”直接饮用。后来,人们也尝试对蔗浆粗加工,即以曝晒煎煮去掉蔗浆中的部分水分,制成浓度较高的“蔗饧(tng)”。“蔗饧”乃是一种稠厚的糖浆,若是进一步冷凝,可以固结为赤褐色的糖块,因其形色似石,味甜如蜜,得名“石蜜”。不过,这种粗制糖块水分含量大,极易溶解,不易运输。而在不产甘蔗的北方,人们要想品尝石蜜的滋味,就得依靠沿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外国使团和西域胡商。他们带来的“西极石蜜”产于西域,因经过高超的脱水处理而呈干燥的饼块状,不但易携带,易储存,而且滋味品质都优于南方粗制的蔗饧。公元661年,唐高宗命人从印度请来10位制糖专家,利用印度的“竹甑(zng)法”制出了颜色较浅亮的精沙粒糖“煞割令”。自此,天竺制糖法在中华神州落地生根,而印度的制糖技术也在新的环境、新的理念下获得富有想象力的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蔗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北宋时期,四川一带的匠人凭借“窨制法”,造出了一种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结晶糖霜。苏轼有诗云“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黄庭坚也以“我舌犹能及鼻尖”的俏皮诗句,极言糖霜的美味。到了南宋绍兴年间,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制作技术的推广,糖霜在满足南方本地用糖需求的同时尚有富余。于是,产于南方的糖霜不但乘船北上,而且也漂洋过海,向南销往占城、真腊、三佛齐、单马令等南洋国家,甚至到达波斯、罗马等地。“中国糖”由此开始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元朝崛起后,中外文化交流达到新的高峰。一些阿拉伯制糖人来到中国,将他们较为先进的“树灰炼糖法”传授给了福州糖工,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白糖的质量。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福州人能大量炼制“非常白的糖”。这种大规模、高效率的白糖生产,对于提升中国糖的国际竞争力、激发进一步技术革新,是很有帮助的。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人在以往制糖技术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发明出“黄泥水淋脱色法”,生产出洁白如雪、颗粒晶莹的精制蔗糖,其中最为雪白细腻的被称为“西洋糖”。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西洋糖”出口的目的地也较以往更多,航线距离更长,不仅包含占城、暹罗等“老主顾”,还覆盖了日本、波斯湾及欧洲多个国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制造的白糖与脱色技术在明代传入印度孟加拉,此后在印地语、孟加拉语等几种印度语言中,白糖均被称为“继尼(c n)”,意为“中国的”。“继尼”与唐代的“西极石蜜”“煞割令”遥相呼应,分别在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上,见证了千百年来中外各国因蔗糖结下的缘分,以及彼此间互通有无、愿结友好的恒久心意;也见证了中国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中国古人于蔗糖制作历程中展现出的开阔胸怀与精进精神,在古老丝路重焕新生的今天,仍可成为烛照文化传承的一盏明灯。(1) 选文主体部分以_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_。 (2) 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蔗饧”与“西极石蜜”相比,在干燥程度、运输方便性、滋味品质方面都有较大差距。B . 唐代引进的印度制糖技术在中国获得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C . “竹甑法”“树灰炼糖法”是从国外引进的制糖技术,“窨制法”“黄泥水淋脱色法”是中国人发明的制糖技术。D . 石蜜、糖霜、“煞割令”是中国生产的蔗糖品种,“西极石蜜”“西洋糖”是外国生产的蔗糖品种。(3) 第段引用苏轼和黄庭坚的诗句,有何作用? (4) 第段画线句中划线词语“主要”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5) 请简要分析第段画线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9. (16分) (2019扬州)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流浪地球恒星的挽歌冯小宝流浪地球是2019年备受关注的电影,它引发了无数观众对电影中科学设定的热烈讨论。有的说行星发动机不可能实现;有的说要引爆木星推走地球,有更好的办法回头想想,到底什么才是地球不得不流浪的原因呢?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氢核聚变,产生氦,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一方面,太阳的巨大质量产生引力,令其自身向中心坍缩;另一方面,核反应产生的高热,导致它膨胀。这两种趋势形成一种平衡,让太阳能保持稳定的形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核心中的氢会越来越少,氦越来越多,核心密度越来越大,于是核心就会收缩。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张,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地球也许不会被吞噬,但必然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现实中,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201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就观测到,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正在吞噬与它相距约300多万千米的行星。在恒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这颗行星被拉伸成橄榄状,其表面的平均温度超过1500摄氏度。预计在之后的1000万年内,这颗行星就会被完全吞啦。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给予的能量来维持的。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必然崩溃。此时,地球不得不流浪。因此,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带领观众进行了各种基于已有科学发现的假设和推定。流浪的地球,离开了生命之光太阳,唱着恒星的挽歌,满含对旧爱的眷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当电影中的人类用各种语言说着“太阳系,再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选自中学科技,2019年第4期,有删改)(1) 文章开头从电影流浪地球说起,有什么作用? (2) 第段侧重于科学推理太阳膨胀、烤焦地球的过程。请梳理这一过程,完成填空。 太阳氢核聚变失衡,核心因密度增大而收缩_太阳烤焦地球(3) 文章第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4) 联系文章和下列材料,谈谈你对“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的认识。 材料: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它的运动也是无穷无尽的。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今天,载人的宇宙飞船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登上月球的飞行,将来一定会揭示更多的宇宙秘密。(选自宇宙里有些什么,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版)八、 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 (2019九下昆明会考) 请以“遗憾也是一种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九、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1分)11. (11分) (2019八下余姚月考)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这些,我在留学的时代是极注意的;否则,我对你们也不会从小就管这管那,在各种manners(礼节,仪态)方面跟你们烦了。但望你不要嫌我繁琐,而要想到一切都是要使你更完满、更受人欢喜!(1) 选文中的“你”是指_,“我”又是指_,选段出自名著_,试用一句话评论该名著_。 (2) 原著中对选段中的“你”谈到了多方面的内容,下列选项不符合原著的是( ) A . 为人处世方面B . 恋爱相处方面C . 艺术修养方面D . 政治经济方面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1、3-2、3-3、3-4、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4-1、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5-1、5-2、5-3、五、 课内阅读 (共1题;共8分)6-1、6-2、6-3、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7-1、7-2、7-3、7-4、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8-1、8-2、8-3、8-4、8-5、9-1、9-2、9-3、9-4、八、 作文 (共1题;共5分)10-1、九、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1分)11-1、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