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II)卷(练习)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1011855 上传时间:2020-04-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II)卷(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20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II)卷(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20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II)卷(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制焦炭B石油加热分馏出多种产品C天然气生火做饭D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2 . 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B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C4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60 时,将80 g甲物质放入100 g 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比是 453 . 杨梅中含有丰富的叶酸(Cl9Hl9N7O6),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叶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 gB叶酸中氮元素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质量分数C叶酸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和氧原子构成D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19:19:7:64 . 某无色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如图所示,其中X可能是ABCD5 . 蓬溪县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的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创卫”工作其中一项措施就是提倡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 你认为下列措施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一次性木筷等B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C将麦秸、油菜杆等全部露天焚烧D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减少资源浪费6 . 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某单质与某化合物之间的化合反应B某化合物与另一化合物之间复分解反应C某单质与某化合物之间的置换反应D没有发生化学反应7 . 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碱: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生石灰B纯净物:生铁、蒸馏水、干冰C人体所需营养素:纤维素、油脂、蛋白质D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氮、PM2.58 .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不断运动B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D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9 . 各种植物都有适宜自己生长的pH范围几种作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如下:作物水稻茶树薄荷马铃薯pH6.07.05.05.57.08.04.85.5取某地土壤的浸出液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略显红色,则该土壤最不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A茶树B薄荷C马铃薯D水稻10 . 学好化学,就要学会归纳和总结,下列总结有错误的一组是A安全知识B生活知识瓦斯爆炸天然气引起煤气中毒CO引起用洗涤剂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洗涤剂有乳化功能蜂窝煤易燃烧与空气充分接触C物质的性质与用途D物质分类H2作高能燃料可燃性CO炼铁还原性(剂)空气混合物高锰酸钾氧化物AABBCCDD11 .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镁在氧气中燃烧B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C用氯酸钾制取氧气D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1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进入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后继续前进B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是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C“二氧化碳制取”实验中,洗净后的试管,放置时应管口向下,并倒扣在试管架上D“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中,点燃的红磷缓慢的伸入装有空气的集气瓶13 . 有X、Y、Z三种金属,将X、Y浸入稀盐酸中,Y表面有气泡、X无明显现象;将X浸入Z的硫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附着Z金属,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Z、Y、XBY、Z、XCZ、X、YDY、X、Z二、填空题14 . 用化学用语按照要求填空(1)写出次磷酸H3PO2中磷元素的化合价_;(2)铝离子为:Al3+,写出氢氧化铝的化学式_;写出Zn(ClO3)2的名称_。(3)硝酸银(化学式:AgNO3)受热分解时产生三种物质,分别是银单质、氧气和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X,气体X可能是_ (填字母)ANH3BSO2CN2DNO2要得到46g气体X,需要加热_ g硝酸银三、实验题15 . 某同学利用“多米诺骨牌”效应,设计了如图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很快看到E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溶液由紫色变红色。请据图回答问题:(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B中白磷不燃烧,原因是_。(2)C、D中看到的现象分别是_、_,其中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_。(4)用F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_,用方程式表示验证F装置中的气体_。四、简答题16 . 碳及其化合物都是宝贵的资源,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1)“碳海绵”如图所示浙江大学最新研制的最轻的固体材料,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正确的是_。A 可代替活性炭用于净水B 不可以重复使用C 可以处理海上石油泄漏D 属于有机合成材料(2)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和CO两“兄弟”。量变引起质变。例如:能与碱反应,CO则不能与碱反应,原因是_。功过相对论。从“导致温室效应”的事实分析,“过”: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功”:_(举一例)。CO同样有“功”,也有“过”。(3)化石燃料是自然界不可再生的含碳资源。化石燃料主要指的是煤、_和天然气,它们的主要组成元素中共同的是_。从下表数据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有_。1g物质完全燃烧产生的质量/g产生的质量/g放出的热量/kJ天然气2.7556煤3.6732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流程示意如图所示。流程中第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煤的气化和煤的液化生产流程的优点是_。(4)含碳元素的石头纸是将碳酸钙粉末加上15%的聚乙烯和5%的胶合剂,经特殊工艺处理后制成的一种新型环保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聚乙烯是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B石头纸的应用可减少对树木的砍伐C利用稀盐酸可以区别石头纸和木浆纸D石头纸极易溶于水,可以回收利用(5)浑身都是宝的玉米含有多种含碳有机物据测定,每100g玉米含蛋白质4.0g、脂肪1.2g、多糖22.8g,另含矿物质(钙、镁、硒等)和维生素A等。其中丰富的钙对人体的_有益,维生素A对人的_十分有益。玉米不仅是长寿食品,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可加工成的工业产品达3000多种。同济大学从玉米中提取乳酸,用“一步法”合成了可降解的聚乳酸塑料(又叫“玉米塑料”),成本接近化工塑料,可全面取而代之,不仅可以解决_问题,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聚乳酸的化学式为,它与氧气能在微生物条件下发生降解反应,生成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可水解为葡萄糖( ),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乙醇( ),这种乙醇俗称“草油”,葡萄糖转化为“草油”的化学方程式是_,生产“草油”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是_。五、流程题17 . 最近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空气吹入饱和碳酸钾溶液中生成KHCO3,然后利用KHCO3受热易分解产生CO2的性质,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再经化学反应使之变为可再生燃料甲醇(CH4O)。“绿色自由”构想的技术流程如下:(1)写出分解池发生的主要反应_;可通入吸收池再利用的X是_;(2)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的目的是_。六、科学探究题18 . 为了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实质,提高实验探究能力,A、B、C三组同学根据三个特殊的复分解反应设计了实验方案并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A组:探究中和反应在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钾溶液后,滴几滴酚酞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最后溶液为无色。小金认为溶液显中性,小东认为不对。小东同学按以下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_。有气泡产生稀盐酸过量B组:探究两种显碱性的溶液是可以反应的在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后过滤。滤液中溶质是什么?小方认为溶质是NaOH;小欢认为溶质是NaOH、Ca(OH)2;小华认为还有一种可能是_。小华同学思考后用以下方案验证了他的猜想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_。_恭喜你!你的猜想正确C组:探究两种盐溶液是可以反应的小迎在烧杯中加入硫酸钠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钡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小妮得出结论:两种盐溶液是可以反应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延伸与拓展:最后,A、B、C三个小组的同学把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在一起,结果发现:先有大量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最终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最终所得的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有:_。反思与总结: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两种离子接触后,生成了沉淀、气体或水。19 . 实验中,小红误将氢氧化钠溶液当成酸滴加到金属锌的试管中,结果发现也有气泡产生,为了解该气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提出猜想)小红猜想是氧气;小敏猜想是氢气;小雨猜想是二氧化碳。其他同学认为小雨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进行实验)利用图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实验。(1)小红: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观察到_,则她的猜想错误。(2)小敏:用图所示装置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将管口a与_(填“b”或“c”)端管口连接。反应一段时间,点燃干燥的气体,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他的猜想正确。(得出结论)锌和氢氧化钠反应生产氢气和偏锌酸钠(Na2Z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交流讨论)有同学认为,小敏的实验方案有欠缺,步骤中存在安全隐患,理由是_。20 . 某化学研究小组对蜡烛(主要由碳、氢元素组成)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1)设计图1所示实验,靠近三通管_(填“上口”或“下口”)的火柴先熄灭,理由是_。(2)某同学用大烧杯将高低不同的两支燃烧的蜡烛罩住(如图2),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提出问题)导致高的蜡烛先熄灭的原因是什么?(猜想假设)假设1:可能是高蜡烛火焰附近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大导致其先熄灭;假设2:可能是高蜡烛火焰附近的氧气浓度过低导致其先熄灭。(设计实验)甲同学按图2装置进行实验,点燃蜡烛,用大烧杯罩住。一段时间后,发现贴在烧杯内上部的滤纸先褪色(提示:能使蘸有酚酞和石灰水的滤纸条褪色),说明此时高蜡烛附近的二氧化碳浓度比低蜡烛附近的浓度_(填“高”或“低”)。(3)为进一步验证假设1,乙同学收集一瓶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瓶中并密封,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慢慢熄灭,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假设1_(填“合理”或“不合理”)(4)丙同学使用传感器测得密闭装置内蜡烛从燃烧到熄灭后的过程中(80s时蜡烛熄灭),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3,根据曲线可得出蜡烛燃烧的条件是_。(5)综合已有知识和上述实验分析,乙同学实验中,蜡烛完全熄灭后瓶内含有的气体为二氧化碳、_、_和_。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3、4、5、6、7、8、9、10、11、12、13、二、填空题1、三、实验题1、四、简答题1、五、流程题1、六、科学探究题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