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地理物理上册:4.4“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过关检测练习题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1005938 上传时间:2020-04-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八年级地理物理上册:4.4“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过关检测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科版八年级地理物理上册:4.4“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过关检测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科版八年级地理物理上册:4.4“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过关检测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4“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过关检测练习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题文)如图是张老师戴上眼镜前和戴上眼镜后观察到远处桌面上试卷字母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出张老师视力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戴眼镜的镜片类型是A远视眼凸透镜B近视眼凹透镜C远视眼凹透镜D近视眼凸透镜2 . 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B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行车记录仪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两倍焦距外D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使投影仪靠近屏幕3 .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B夜间行驶时车内不开灯,是为了避免车内景物通过车前玻璃成像,影响视野C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0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4 . 如图所示,表示近视眼成像原因及其矫正方法的示意图是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5 . 太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照射到地面上,形成一个个“光斑”和“树荫”,其中A“树荫”是圆形的,是树叶的影子B“树荫”的形状不规则,它们是太阳的像C“光斑”是圆形的,是太阳的像D“光斑”的形状不规则,它们是太阳的影子6 . 看电影时,人们在电影院各个座位上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在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B光在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C银幕向各个方向都发出了光D银幕对光有发散作用7 . 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商店利用光的反射增大了店内空间C放大镜观察邮票是利用光的反射D变方的太阳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8 . 关于光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五彩缤纷的电视画面是由红、黄、蓝三原色混合而成的B人看到湖面上树木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小孔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D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形成的9 . 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针对如图所示的成像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B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C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D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10 . 下列关于电与磁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根据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可知电源的右端是正极B图乙,将线圈一端的漆全部刮去,另一端刮去一半放入磁场中,通电后线圈能持续转动C图丙,转动风叶,电流表指针偏转,根据此原理可制成电动机D图丁,磁悬浮列车利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达到增大摩擦力的目的11 . 某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 30cm 处向透镜焦点处移动时,则下述凸透镜所成实像的变化情况中,正确的是( )A像始终变大B像始终变小C像先变小后变大D像先变大后变小12 . 我是一支铅笔:(1)将我斜插在水杯中,你会看到我变“弯”了,那是因为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2)我若躺在亮处,大家就都能看见我,那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3)我和圆珠笔是好朋友,都爱在纸上“玩”,不同的是,它在纸上“滚”,我在纸上“滑”;(4)若把我的内芯接入电路,我身体就会发热你认为铅笔的自述中正确的有( )A(1)(2)(3)B(2)(3)(4)C(1)(3)(4)D(1)(2)(4)13 . 小明对下列光学成像实例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实例: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照相机中所成的像A反射成像的有B折射成像的有C属于实像的是D属于虚像的是14 . 对下列物理概念的理解,错误的是( )A速度用于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B光线用于描述光传播的方向和路径C温度用于描述物体所含热量的多少D电阻用于描述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15 . 对下列图示中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乙中,人佩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二、填空题16 . 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想用光屏看到一个缩小的像,应该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_的地方。想透过凸透镜看到一个正立的像,应该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_的地方。如果把蜡烛从离凸透镜40cm的地方移到离凸透镜25cm的地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像的大小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7 . 凸透镜对光有_作用,近视眼需要戴_透镜来矫正。18 . 如图所示,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甲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现小明想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选择_(甲/乙)透镜;小明选择好透镜后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当物体距离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缩小的实像则成放大的像时,像距等于_cm;当物体距离透镜6 cm时,成_像(填写像的性质:倒/正、放大/缩小、实/虚)19 . 王老师在课堂上,看近处课本时要戴上眼镜,观察远处同学又摘下眼镜,这样戴上摘下非常不方便。王老师的眼睛是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可以用_镜来矫正。小军将一种新型眼镜送给了老师,如图所示,镜片A区厚度相同,B区可以矫正视力,现在王老师可以通过_区看书,通过_区看同学,再不需要频繁戴上或摘下眼镜。20 . 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_(填前或后),这就是近视眼矫正的方法是戴一副由_透镜片做的眼镜21 . 如图所示,来自物点A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B点,这就是_眼要使像靠近视网膜,物点A应该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戴一个合适的_透镜制成的眼镜22 . 2010年6月6日是第十五届全国爱眼日,某校为此举办了一场科学用眼知识讲座,其中提到:(1)预防近视眼的措施之一,就是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_cm.(2)矫正近视眼,要配戴近视眼镜,近视眼镜是_透镜.矫正前像离视网膜越远,所配眼镜的“度数”越_.23 . 在甲、乙两幅示意图中,矫正近视眼的是_(填“甲”或“乙”)。24 . 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如图所示,图_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带_透镜制成的眼镜。三、实验题25 . 随着手机用户的增多,伴随近视眼的增加,都是由于长时间用眼,造成用眼过度,眼睛的晶状体变厚,如图所示(提出问题)小明同学为了弄清楚是不是因为晶状体变厚造成近视眼,同时想弄清楚近视眼度数越大,是不是因为晶状体越厚(设计并进行实验)因此利用实验室中的水凸透镜等器材进行探究实验: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收水量来调节)、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当向水凸透镜内注入适量水来模拟近视眼,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凸透镜变厚后,凸透镜的焦距变_,像距_;(分析论证)根据所学的内容知道,近视眼成因之一是由于长时间用眼后,造成晶状体变 _,眼睛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选填“前”或“后”)若光屏不移动,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镜是_透镜(拓展延伸)小明移动凸透镜前的蜡烛,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甲所示,则像距v与t的大致变化关系为下图乙中的(_)26 . 老花镜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以米为单位)的倒数乘100请设计一个测老花镜度数的最简单的方法要求写出所用器材、操作步骤和计算公式27 . 小明的父亲在昆虫博物馆工作,小明在观察一只美丽的蝴蝶标本时,觉得在一个位置只能观察到昆虫的一个侧面,很不方便他想:能否设计一种装置,在一个位置能同时观察到一只蝴蝶几个侧面?请你帮小明解决这个问题请具体说明(或画出)设计方案和道理28 . 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小华在挑选透镜时,把两个透镜甲、乙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所示的光斑你认为他们应该选择_(选填“甲”、“乙”)透镜来进行实验(2)小华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的烛焰像偏上(如图所示),是因为忽略了实验中的一个操作步骤,这一步应是_(3)如下图所示,蜡烛在2倍焦距以外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如果想看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应将蜡烛_(选填“靠近”、“远离”)透镜移动,然后调节光屏找到最清晰的像(4)想验证课本上“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处时,不能成像”的结论,于是将烛焰放在一倍焦距处,却发现仍能透过凸透镜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原因是_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3、4、5、6、7、8、9、10、11、12、13、14、15、二、填空题1、2、3、4、5、6、7、8、9、三、实验题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