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卷(模拟)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912836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卷(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卷(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卷(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每个历史名人都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自己的一生,以下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庄子道德经记录其言行B荀子主张“礼治”C孟子倡导“民贵君轻”D墨子提出“兼爱”“非攻”2 . 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封建制度渐渐建立起来.其中变法成效最大的是秦国的( )A李冰B商鞅C孔子D老子3 . 2019年是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甲骨文使用多种造字方法,最为进步的是A象形B形声C会意D指事4 . 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是在A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结束B公元220年,曹玉称帝,建立魏C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D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建立吴5 .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是因为商鞅变法A奖励生产B奖励军功C推行县制D承认土地私有6 . 某同学利用下边的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由此可推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A七国之乱B春秋五霸C战国七雄D秦灭六国7 . 历史活动中,老师列出“官渡之战”“十六国”“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这样一些历史资料进行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D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8 . 早在一千多年前,第一个在世界上将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 ( )A司马睿B贾思勰C祖冲之D王羲之9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北京人特征的是( )A使用磨制石器B过着群居生活C会使用火D能直立行走10 . 禅让制是传说中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办法。禅让的依据是( )A财产B武力C才能D出身11 .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政权,加强思想控制的是( )A建立皇帝制度B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C地方推行郡县制D焚书坑儒12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历史特征是A社会动荡不安和民族仇杀B政权分裂和社会的倒退C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D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与国家走向分裂13 . 2019网络流行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下列发生在西汉时期的哪一事件最能体现这流行语的意思A秦始皇修建阿房宫B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C管仲改革D王猛改革14 . 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有( )巨鹿之战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ABCD15 . 小明为某单元设计示意图,请你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A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交融D繁荣与开放并存的时代二、判断题16 . 下图是北京人生活的想象图,七年级某班同学据此想象图完成了一份家庭作业:描述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其中有5处错误,请你指出来,并简单说明理由在距今约170万年前的某一天,当黎明降临北京西南龙骨山的时候,北京人便开始了一天的生活。一大早,我们的主人公小毛,穿着兽皮缝制的衣服,佩戴着用海蚶壳和小石珠做成的装饰品,走出小木屋,和其他同伴一起采集果实和狩猎。傍晚,他用人工取火的方法获得火种,烧烤食物。错误1:_;原因:_。错误2:_;原因_。错误3:_;原因_。错误4:_;原因_。错误5:_;原因_。三、综合题1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为政以德”。材料二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1)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学派?(2)请用最简练的语言指出材料一中“他”的被后世尊崇的原因。并列出三条与“他”有关的教育方面的成就或主张。(3)材料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有何不同?试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治国问题的认识。18 . 和谐是人类社会的追求,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君臣关系的和谐)(1)两幅图片中的政治家在君臣同心之下,都进行了社会改革,其中,“管仲相桓公”的结果如何?在图二进行的改革中,一个普通人要想获得爵位,可以通过什么办法?一个农民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来减轻或免除劳役?这次变法有什么作用?(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它”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中国水利史(2)战国时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就是材料中的“它”,它指的是哪一水利工程?其修建者是谁?从材料看,此水利工程一直发挥着怎样的作用?(精神文明的和谐)(3)思想的包容是人类超越物质文明,追求精神文明的和谐跨越。如图为战国时期反映思想活跃局面的“百家争鸣”,请完成如图。(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能得到什么认识?第 7 页 共 7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二、判断题1、三、综合题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