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829203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 社会在向前发展,时代也在不断进步,各行各业的人们都以新的形象展现在新的时代。作为中学生同样也要与时俱进,要以新的形象去面对新的时代,以新的特点去适应新的时代,这对每个中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我认为中学生应具备这样的新形象:敢于创新,重于实践,还要学会为人民服务。创新对一个国家来说显得极其重要。创新惯穿于人类发展的任何时期、任何角落,它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发展的枢纽、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加速了社会的进步,丰富了社会的财富。在新时代中,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发展,如果没有创新精神,是难以适映现代社会的。 除了创新,实践也很重要。有了新方法,不去实践,也只是夸夸其谈,毫无实际意义。学校之所以重视中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就是想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将新的创意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样有利于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同时,创新能力也得到更好的发挥。而且,学生们能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知识,只有亲自做了,体验了,才会有新的感受,“绝知此事要躬行”也就是这个道理。创新和实践,我认为它们最根本在于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当代中学生必须做到的。中学生是能够与时俱进的!实践能力是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做事的能力。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实践能力就是更好地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是学会交往学会做事情的能力,是掌握生存本领的能力。首先,知识是催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知识只有当通过实践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意义和价值。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应用课本上的知识,即所谓的“授之以渔”。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其次,实践也是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的良好平台。从小生活在校园和家庭中的学生,与社会总是保持了一段相对大的距离,在这样的一段距离外观望社会好比“坐井观天”,难免会产生许多错误的认知。只有走到社会中来亲身感受感知,中小学生们才能更好地对环境、对他人、对自己做好定位,同时这也有利于他们更好的认清学习的目的,选择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找到自己的方向。结合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的调查问卷谈中小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的现状。为了更好的了解宁波市中小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现状,关注中小学生对社会实践和学生创新能力的看法,切合我国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提高中小学生的实践和创新的热情,我们社会实践小分队特地开展了关于“探索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问卷调查。此次调研活动从宁波市江口中学09级高一新生中取样,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一方面寻找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社会实践以及创新能力存在的不足之处与盲点,另一方面也向学生宣传了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我们针对本次问卷调查进行分析,集合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广泛统筹资源,进行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分析,积极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献计献策,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提供一些我们的见解,帮助中小学生以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做努力。关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问卷调查一、样本构成本次调查共发问卷450份,回收368份,回收率81.8%。其中,男性206人,占56.0%,女性244,占44%。二、基本数据1你有没有假期在社会上打工的经历:有(37.3%)、没有(62.7%)2你认为中学生有必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吗: 非常有必要,要主动去找(33.1%)、有就参加,没有就算了(57.8%)、.没有必要(9.1%)。3.你曾经有过小发明或小创作的经历吗?有(28.9%)、没有,但想去试 (61.0%)、没有,也不想试(10.1%)4.你认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什么有最大关系?学生的成绩(1.8%)、学生的性格 (13.6%)、学生的兴趣 (80.1%)、老师和学校的引导(4.5%)5请你评价创新和实践的重要性?创新重要 (11.8%)、实践重要 (10.5%)、两个同样重要 (75.9%)、两个都不重要(1.8%)6.上课时,你们老师有没有引导你们从创新思路解决问题?.有,老师做得很好(26.3%)、有,但做得还不够(54.8%)、没有(18.9%)7.你认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应该由谁发起和主动?学生自己 (56.6%)、老师或学校 (23.7%)、家长 (6.6%)、社会 (11.0%)、.其他(2.1%)8.你所在的学校是否有学生实践活动?有,而且很多 (12.3%)、有,但是不多 (73.7%)、没有(14.0%)9.你认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应从哪一个阶段开始?学前(45.6%)、小学(36.4%)、中学 (9.6%)、大学(5.3%)、到社会工作(3.1%)10.你所在学校是否具备一个完整系统让学生创新和实践?是 (16.2%)、否,不完整(64.0%)、完全没有系统(19.8%)11.请以5分制为奉化滕头村实践基地对你自身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程度给予评价5分(32.0%) 4分 (36.0%) 3分 (14.9%) 2分 (6.1%) 1分 (7.0%) 不确定(4.0%)三、综合以上的调查,我们可以分两方面来分析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1、首先是从作为实践主体和培养对象的中学生本身出发分析。从头三个问题我们不难看出现今的中学生的实践活动还是比较缺乏,很少有接触社会的机会,动手能力十分薄弱。他们对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非常低,大部分同学还是抱着有就参加没有就算了的的态度,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大多数同学还是只生活在书本知识所构造的世界中,没有走出学校的象牙塔关注外面的世界。古人云:思变则变,思立则新。由此可见从根本上改变中学生思想上对实践的认识才是解决现阶段实践活动匮乏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又深入分析了中学生对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看法。我们可喜的发现,很多同学们都重视能力的培养甚至超过了对学科成绩的重视,说明现在的学生已经认识到了社会不仅仅看重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是看中能力的,并且在很多情况下能力甚至比学习成绩更加重要。由问卷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如果学业压力没有那么大,如果学校和家长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实践平台,他们都愿意更多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小发明小创作的活动,由此可见他们对参加实践活动的欲望还是很强烈的但是即使如以上问卷所说的很多学生了解了教育存在弊端,自己也有欲望参加实践创新活动,他们却很少真正拿出实际行动来,多也只是纸上谈兵。沉重的课业压力让他们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经营自己的学业。实践和创新是需要投入很多但产出很慢的一件事,需要耐心细致并持之以恒地去做,这些对于早起晚归已经忙得不可开交的学生们来说是很难以坚持的一件事情。而且父母和学校也更多的关注他们的学业,他们所能够接触到的机会和得到的指导实在很难满足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和要求。所以很多的学生都觉得没有比一张重点大学的如取通知书来的更加明确的目标了。2、其次是从社会、学校和家长这主要承担了培养任务的三方面出发分析。我国的素质教育虽然提出已有几年,理论研究也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首先,从社会的层面上来说,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开始多元化,不仅仅是对文化素养的需求,也同时讲求一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管理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社会的这种需求对于教育有着很有效的导向作用。但是社会其本身仍然存在很难克服的问题,一是对人才的需求虽然已经更新,但是对于人才的评价体系仍然滞后。在很多的岗位进行招聘的时候,单位还是很简单和片面的关注应聘者的个人简历,上面的学习成绩,学校排名往往更加吸引招聘单位,并且影响他们对应聘者的主观评判。二是社会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平台供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体验实践。社会需要学生具备的熟悉社会,掌握实践知识的能力与实际能够教授给学生的实践知识上存在着矛盾。很多学生都发现同样的一个问题,社会能够为学生提供的实习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很多单位拒绝学生的实践,也有些单位接收了实践的学生却没有切实的提供足够的指导给学生,社会实践在很大的程度上只是一层空壳。虽然我们可以理解单位接收实践学生的困难,但是在学生缺乏实践这个问题上社会的责任不能逃避。作为社会主体就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适合他们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其次,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学校没有建立足够完整的锻炼能力的培养体系。我们首先肯定,近几年来学校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上以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宁波的很多学校都开始对学生进行“通用技术”的课程培训,也对其列出了一系列的评判标准,和之后的结业考核相挂钩。学校虽然有所重视,也有所强调,但这仍然是比较轻描淡写的一笔。纠之原因,我们便不难明白,不仅仅是学生承受着很重的升学考的压力,学校也一样。所以加大力度攻克文化课是很多学校提高升学率,提升自身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学生和家长的眼球的唯一的方法。虽然这样的说法难免功利化,也不够具有长远的眼光,但却是如今教育制度下不可避免无法谴责的生存法则。最后,从家长的因素分析。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为孩子们与外界搭建起了一堵厚厚的城墙,这对他们即使保护,但同时也隔绝了他们与社会之间的双向的了解。父母为孩子包办了许多事情,使得很多孩子在年满十八岁之际甚至没有独立买过东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高分低能”的种种现象在当今的社会并不少见。这部分的孩子一旦有一天需要脱离学校脱离家庭走上社会,就会发现社会于自己而言是这么的陌生和难以适应,而此时再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便已有些为之过晚。综上所述,我国当今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现状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要改变它需要社会所有力量的共同动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四、中小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方案(一)加强具有针对性的课程结构的设置、实践大纲的制定、完备的测评体系。以往学校的学科建设主要以文化课为主,在加强实践性课程和创新创造性课程上有待提高。如今很多中小学已经开设劳技课程,教授学生很多实用的生活常识和科学技术。但是在学科内容以及其实践性上还是略显单薄,而且课时的安排往往较少,考试或者测验的形式也很简单,作为一种“副课”出现的劳技课在教师和学生的心中重视程度都比较低。所以,在课程的设置上要体现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必须突破思维,创新开拓形式和类型都丰富多样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及手脑协调的能力;提高学生设计、实践、制作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发明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和科学素养。如何保证课程的有效性,就要在加强课程设置的同时,同步配备完备的测评体系。讲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作为学生整体能力评价体系的一部分。教育部应在升学考中渗透对学生能力的考核,设立专门的机构,力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学生能力培养的成果也可作为学校以及教师考核的评判标准。(二)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进行实践和创新的内容的渗透,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从课堂内容延伸到生活实际。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从生活实际入手开展教学启发。多增加应用题的练习,多增加实际问题的讨论与研究。也就是说,教师也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为问题中去。既通过课堂的教学加强学生理论实践的能力,也通过理论实践反向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当然,实践创新内容的渗透要根据不同课程的不同的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另一方面,学生应该多对生活进行观察,多思考,多提问,和老师进行积极地交流。有了创新的想法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并亲自去尝试,敢于从课堂走向实际生活。譬如以物理课为例,教师在完整的讲授了关于电路的理论知识之后就应该让学生有机会动手接触一下一块完整的电路板,让他们有机会参与一些组装和修理个过程。这样的一个将理论应于实践并进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并增加学习的兴趣。(三)建立配备完善的社会实践基地。社会实践基地是可以让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一起进行互动的地点。在社会实践基地里,同学们可以一起为一项实践任务努力,一起开动脑筋,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锻炼大家的团结合作意识。在基地里,也可以模拟进行一些社会场景和工作场景的演练,让学生更加生活化的理解所学习到的知识。所以,实践基地对学生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因而建立设施完备的实践基地是非常需要的,有完备的设施,有专业的指导,学生便可以在更多的项目上进行实践,便于大家有扩充知识面,有更强的能力。设施完备的基地也便于学生进行科技小发明,科技小制作。更重要的是在建立设备完善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同时,我们还要定期安排学生进入基地实践,将理论和实践结合才能真正将教育的作用最大化。(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广泛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有兴趣才会成功。所以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提高实践的兴趣,提高实践的效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走出校园,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学校可利用节假日或者寒暑假,密切联系各个单位或者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或者动手劳动。形式内容可更加丰富多彩,根据每个年龄段学生的不同的认知能力和学习需求来组织。(五)从中小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出发,加强学生个性化培养。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培养一个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实践创新的欲望,对于教学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提倡和鼓励学生应用多种模式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并从中找到最适合自己,并最适用于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求得更好的发展。而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需求是不同的。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的教学是最好的,同时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也是最困难的。要注意发现以及保护学生的灵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兴趣以及努力去完成自己的想法。能够引导学生找到其自身发展的最好的突破点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这是需要教师们去创造并且保护的一个为学生更全面发展所提供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所有的思维都应该是自由的。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科勒斯涅克认为:“创造性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件事情或表达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要求人们有敢于打破常规的精神,有能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它也是潜在的人的精神品质和思维方式。人类每次科技的进步都是创新精神的结果,有了创新的精神我们才会发明汽车、飞机等,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为大家带来的幸福方便的生活。2002年9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出席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庆典大会时也指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培养大批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不断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这段论述深刻阐明了创新在国家发展和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意义。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