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735936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215 大小:8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5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5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 学校 燕山小学 班级 三年级 1 2 班 教师 周 艳 时间 2013 年 9 月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1 目录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3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9 第一单元 测量 9 第一课时 毫米的认识 10 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 13 第三课时 毫米 分米的换算 16 第四课时 千米的认识 18 第五课时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22 第六课时 吨的认识 25 第七课时 练习课 28 第八课时 单元综合练习 29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减法 二 31 第一课时 连续进位加法 32 第二课时 进位加法 35 第三课时 进位加法练习 38 第四课时 连续退位减法 40 第五课时 被减数中间 末尾有 0 的退位减法 44 第六课时 加法的验算 48 第七课时 减法的验算 51 第八课时 练习课 53 第九课时 整理和复习 55 第三单元 四边形 57 第一课时 四边形的认识 57 第二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60 第三课时 周长的初步认识 62 第四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64 第五课时 练习课 66 第六课时 估计 68 第四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70 第一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 70 第二课时 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及练习 73 第三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课 76 第四课时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78 第五课时 练习课 80 第五单元 时 分 秒 81 第一课时 秒的认识 83 第二课时 简单的时间计算 86 第三课时 练习课 89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91 第一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 口算乘法 94 第二课时 乘法的估算 97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2 第三课时 口算乘法练习课 103 第四课时 笔算乘法 不进位 104 第五课时 不连续进位笔算乘法 106 第六课时 连续进位笔算乘法 108 第七课时 连续进位乘法练习课 112 第八课时 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 114 第九课时 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 116 第十课时 一个因数末尾有 0 的笔算乘法 练习课 120 第十一课时 整理和复习 121 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23 第一课时 认识几分之一 124 第二课时 认识几分之几 130 第三课时 巩固练习 134 第四课时 分数的简单计算 135 第五课时 分数的简单计算练习 138 第八单元 可能性 140 第一课时 可能性 141 第二课时 比较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 145 第三课时 比较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 148 第四课时 练习课 150 第五课时 活动 掷一掷 151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152 第一课时 简单的组合 154 第二课时 简单的排列 158 第三课时 两两组合 168 第四课时 掷一掷 174 总复习 共 5 课时 181 一 复习课 万以内加减法及有余数的除法 181 二 复习课 四边形 190 三 复习课 多位数乘一位数 193 四 复习课 时 分 秒 毫米 千米 吨 195 五 复习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 201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3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 学情分析 我教这两个班的孩子已经两年了 对孩子们的性格 爱好都比 较了解 针对孩子们的特点制定这个计划 在以后的工作中再相应 地不断调整 二 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 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 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 重视培养学生 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 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 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 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 27 课时 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 内容 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 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 不 仅 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 标准 中还提出 提倡算 法多样化 避免程式化地叙述 算理 等改革理念 本册实验教材 在处理笔算教学内容时 注意体现 标准 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 在内容编排的顺序 例题的安排 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 新的措施 1 精心设计教学顺序 加大教学的步子 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 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 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 实 验教材仍然根据计算教学的基本顺序安排教学内容 但是根据 标 准 中有关计算教学的改革理念和教学目标 复杂性和熟练要求大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4 大降低 重新安排教学的具体步骤 因而减少了教学的课时数和例 题数 笔算加减法教学 从现行教材的 23 课时减少为 9 课时 例题 也从 5 个减少为 2 个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 从现行教材的 17 课 时减少为 13 课时 例题也从 9 个减少为 7 个 这样就明显加大了笔 算教学的步子 节省了教学的时间 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 间 2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 不再出现 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 总结 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 是以往 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 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 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 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 避免机械记忆 因此 在笔算教学中 本 册实验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 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 利用知识的迁移 逐步理解笔算的算理 掌握笔算的方法 而不再 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 只是在适当的时候 如整理和复习 时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 总结笔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这样 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在不完全理解算理 算法的情况下 机械地记忆 计算法则 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 另一方面 也与算法多样化 的理念相吻合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培养学生多样 灵 活的解决问题能力 3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培养学生用数学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 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 所以 应 该把计算与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 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5 成部分 这样才能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计算 知道什么 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 这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 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都是十分有利的 本册实验教材的计算教学 部分 仍然与前几册教材一样 注意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教学计算 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 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4 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 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 估算的学习对培 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 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 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 所以 估算是 标准 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 本册实验教材中大多数计算教学的例题 都展示了笔算和估算两种算法 这样的安排 既适时地教学了估算 体现了 加强估算 提倡算法多样化 的改革理念 又可培养学 生 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 的能力 从而有利于发展学 生的数感 2 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 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量与计 量的各种概念 例如千米 吨 秒等 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 要中产生的 这些概念 如长度 质量 时间 都比较抽象 但它 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 与人们的生活 生产有着十分密切 的联系 所以 这部分知识的教学 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 感受 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 初步发展起长度 质量和时间的观念 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 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上 实验教材注意设计丰富的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6 现实的 具有探索性的活动 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 的知识 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3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 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 加强估测意识和 能力的培养 在本册实验教材中 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 有 四边形和测量的大部分内容 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 把握 描述 现实空间 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 重要的作用 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 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通过实 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 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 得对知识的理解 几何形象直观的探索活动不仅为发展学生的创新 意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奠定了很好 的基础 三 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 使学生 1 会笔算三位数的加 减法 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 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 整百数 会笔算一位数乘二 三位数 并 会进行估算 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 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 分母小于 10 会读 写分数并知道各部 分的名称 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 法 4 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会在方格纸 上画长方形 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知道周长的含义 会计算长方 形 正方形的周长 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并会进行测量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7 5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初步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 1 千米 1000 米 认识质量单位吨 初步建立 1 吨的质量观念 知道 1 吨 1000 千克 认识时间单位秒 初步建立分 秒的时间观念 知道 1 分 60 秒 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 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 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能够列 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 的 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 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 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初步形成观察 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建立学好数学的信 心 9 养成认真作业 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主要教学措施 1 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提供丰富的感性材 料 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 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 概念 2 培养学生估测 估算的意识 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 估算能力 3 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 运用 迁移 法进行教学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合作交流 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恰当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8 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6 重视直观教学 充分发挥教具 学具的作用 7 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使学 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 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 实验 验证的过程 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五 教学进度表及课时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一 测量 4 二 测量 4 单元测试 三 万以内的加法 5 四 万以内的减法 4 单元测试 五 国庆假 六 四边形 5 四边形 1 七 有余数的除法 3 单元测试 有余数的除法 2 八 时 分 秒 3 单元测试 时 分 秒 单元测试 九 期中复习 期中测试 十 多位数乘一位数 5 十一 多位数乘一位数 5 十二 多位数乘一位数 1 单元测试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9 分数的初步认识 3 分数的初步认识 2 十三 可能性 2 单元测试 十四 可能性 3 单元测试 十五 数学广角 4 单元测试 十六到十九 总复习 5 二十 期末测试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10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测量 教学内容 毫米是用来量比较小的物体的长度时用的单位 教学主要是通 过直观和操作 帮助学生简历 1 毫米的长度概念 分米虽然不是常 用的计量单位 但对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间十进关系的认识和后面 学习建立千米的概念是有用的 因此教材中对分米也作了介绍 在实际应用中 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通常用千米 公里 作单 位 计量较重的和大宗物品的重量 通常用吨作单位 这两个计量 单位 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 千米和吨都是较大的 计量单位 学生建立 1 千米长 1 吨重的初步概念很困难 因此 教材中出现的一些单位间的换算 主要是加深学生对千米 吨的认 识 使学生记住进率 重点不是讲复名数和单名数的换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分米和千米 建立 1 毫米 1 分米和 1 千米的长度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 建立 1 吨的质量概念 2 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 质量单位间的关系 会进行简单 的单位换算 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 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 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 量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11 4 在实际操作中 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提高操作技能 发展 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毫米 分米 千米 吨的概念 在教学中注意 通过实践 观察和推理 使学生初步建立千米 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 1 千米长 1 吨重的概念 理解 千米 的实际长 短和 吨 的轻重 课时划分 8 课时 第一课时 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毫米的认识 教材第 2 3 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 1 至第 2 题 教学目标 1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建立 1 毫米的长度概念 会用毫米厘米度量 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 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具准备 情景图 课件 照片 蜡笔 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12 创设让学生测量数学课本的长 宽和厚的情境 在测量中发现它们 的长度都不是整厘米 从中提出问题 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 而测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二 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 估测数学书的长 宽 厚的长度 师 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 宽 厚 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 然 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小组合作学习 估计课本的长 宽 厚 1 采用小组 建议 4 人小组为宜 合作的形式 分别估计一 下数学课本的长 宽 厚 为了确保人人参与 可选专人将估计的 结果填在记录表 教师事先准备好 每组发一张 的 估计 一栏 中 见下表 估计 实际测量 数学书的长 数学书的宽 数学书的厚 2 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 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 宽 厚 其他同学可以提 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 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 提出问 题 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 怎样来验证 2 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 分组测量课本的长 宽和厚 测量时 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13 来 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 宽 厚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 测量的结果 2 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 并由此引出毫米 长 不到 21 厘米 差 2 个小格 宽 不到 15 厘米 差 2 个小格 厚 不到 1 厘米 只有 6 个小格 小结 当测果不是整厘米时 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 位于厘米间的 一个小格的长度是 1 毫米 3 建立 1 毫米的概念 1 认识学生尺上的 1 毫米有多长 2 让学生看尺子 数一数 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 然后汇报小 结 1 厘米里面有多少个 1 毫米 3 闭上眼睛想一想 1 毫米有多长 然后再比一比 1 厘米和 1 毫米 你发现了什么 生 1 把 1 厘米平均分成 10 份 每份就是 1 个小格 长是 1 毫米 1 厘米 10 毫米 生 2 从学生尺中 我能发现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1 厘米 10 毫米 4 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思考 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交流 1 厘米 10 毫米 板书 1 厘米 10 毫米 5 举例说明 1 毫米的长度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14 手比划一下 1 毫米的长度 硬币 电话卡 储蓄卡 医疗保险卡 等 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 1 毫米 三 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1 完成数学课本第 3 页的做一做 2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 1 2 题 3 找出自己周围物品 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四 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 你们又长了什么本领 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 厘米 10 毫米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通过测量活动体验 1 分米的长度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动手能 力 2 采用同桌合作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初步理解分米 厘米 米 之间的关系 3 通过估 量的活动 发展估测能力 教学重 难点 1 体验 1 分米的长度 2 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15 3 建立 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米尺 学生尺 测量记录单 1 分米长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让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 宽 1 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 宽 2 全班交流 3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 厘米 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师 看样子 米和厘米用在这里都不合适 怎么办呢 这时就 需要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来帮忙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认识一个新的 长度单位 二 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 出示小棒 这根小棒有多长呢 你能试着估一估它大约有多长 吗 学生汇报 2 量一量 1 看来同学们的估测结果各不相同 那么这根小棒究竟有多长呢 你能想出有什么好的办法知道它的长度吗 用尺子量 2 动手实践 在你的桌子上就有一根和老师一样长的小棒 赶快 行动量一量吧 3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16 4 让学生观察尺子 尺子上 0 刻度到刻度 10 之间的长度就是 1 分 米 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 1 分米 板书 1 分米 10 厘米 5 让学生找一找 比一比在我们身边 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 度约是 1 分米 6 用手比划 1 分米有多长 7 闭上眼睛想一想 1 分米有多长 8 认识几分米 1 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 出示教具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9 用分米量 量绳子的长度 让学生先估测 然后再测量 量完后学生汇报交流 三 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1 练习一的第 3 题 2 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 一条裤子长 9 分米 2 一张床长 5 分米 3 小明高 14 分米 4 一支毛笔长 2 分米也就是 20 厘米 3 填空 5 分米 厘米 毫米 30 毫米 分米 40 毫米 厘米 分米 2 米 厘米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17 四 课堂作业 1 口算 18 3 3400 300 120 400 21 7 6 7 45 5 2 填空 3 厘米 毫米 厘米 5 分米 6 分米 厘 米 100 毫米 厘米 分米 4 米 60 毫米 厘 米 3 厘米 5 毫米 毫米 五 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分米的认识 1 分米 10 厘米 1 米 10 分米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毫米 分米的换算 教学内容 毫米 分米的换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并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2 通过观察测量和猜测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18 3 结合教学 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 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并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 用线把相对应的左右两边连起来 楼房高 135 厘米 小红身高 60 厘米 小刀长 15 米 黑板长 18 厘米 铅笔长 4 米 二 按要求画线段 1 画一条 35 厘米长的线段 2 画一条比 35 厘米短 10 厘米的线段 3 画一条 1 分米长的线段 三 提问 我们学了哪些长度单位 请大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 米 分米 1 分米 厘米 1 厘米 毫米 教师小结 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四 完成教科书 P6 第 4 题 1 1 米 2 分米 分米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19 提问 米和分米都是什么单位 那 1 米减 2 分米该怎样算呢 2 14 厘米 26 厘米 分米 提问 这一道题又该怎样思考呢 这道题和刚才的题有什么区别呢 五 学生独立练习 24 厘米 56 厘米 毫米 厘米 35 厘米 25 厘米 厘米 分米 78 厘米 38 厘米 厘米 分米 82 厘米 42 厘米 毫米 厘米 1 米 7 分米 分米 1 厘米 6 毫米 毫米 六 完成教科书 P6 第 5 题 第 7 题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集体讲评 板书设计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间的单位换算 1 米 10 分米 1 分米 10 厘米 1 厘米 10 毫米 1 米 10 分米 100 厘米 1000 毫米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 P7 P8 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千米 公里 初步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表象 并学会千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20 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 利用迁移的规律 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 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 和分析问题 3 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会 千米 在生活中的作用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建立 1 千米的长度概念 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知道 1 千米 公里 1000 米 教学难点 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 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课前老师带你们去操场了解相关的信息 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 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交流信息后教师板书 1 走 100 米的路大约需要 200 步 2 沿学校 200 米的操场走一圈大约需要 3 分钟 刚才同学们汇报的时候用到了一个长度单位 米 如果我们 想要测量从遂宁到成都的距离 该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 引出千 米 师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 千米 板书课题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21 二 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 初步建立 1 千米的概念 引导 对于 千米 这位新朋友 你想知道些什么 千米有 什么用 1 千米到底有多长 什么地方用到千米 探索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千米的这些知识 同学们 在你 的印象里 你认为 1 千米有多长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 千米 公里 1000 米 2 进一步建立 1 千米的表象 联系实际 1 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 1 千 米的长度 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它们与 1 千米之间的 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 先自己独立思考 再在小组 内说一说 学生能说几种就几种 3 估计 1 千米的距离 1 初步估计 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 1 千米 学生估计 师生共同评价 2 引导 从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 1 千米 1 千米究竟有 多长 4 体会感受 如果让我们步行 1 千米的路 你会有什么感觉 5 进一步估计 出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 师 老师还准备了一张学校周围的交通图 你们的桌上也有一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22 张 请你画一画 从学校出发走 1 千米 还可以到哪些地方 学生独立操作后交流汇报 学生能汇报几种就几种 6 了解用途 体会价值 1 引导学生举例 师 千米也称公里 用字母 Km 来表示 板书 公里 KM 它 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想想看 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千米 公路上 摩托车表盘上等 2 欣赏生活中的 千米 师 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细心人 老师也从生活中收集了一些 千米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A 电脑出示珠穆朗玛峰山峰图 珠穆朗玛峰 高度约 9 千米 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师问 你又看到了什么 9 千米是多少米啊 你能说说你思考的 过程吗 板书 9 千米 9000 米 B 电脑出示 汽车速度表 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 80 千米 C 电脑出示自行车行驶图 自行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 15 千米 D 电脑出示温州至杭州高速图 温州到杭州高速公路连线全 长约 410 千米 E 电脑出示万里长城图 我国的万里长城 是世界上最伟大 的建筑之一 大约长 6700 千米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23 小结 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 时行驶的路程 还可以表示比较长的物体长度 三 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 1 题和第 4 题 四 课堂作业 填上正确的长度单位 飞机每小时行 1800 自行车每小时行 15 学校操场的跑道长 400 北京到南京的铁路长 1157 武汉长江大桥长 1670 李林每小时走 5 汽车每小时行 60 五 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感觉如何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 千米 Km 1000 米 1 千米 1 公里 Km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教材 P8 例 5 及练习二的第三题 第五题 第六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千米与米 米与千米的进率及换算 2 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24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观察 明确米与千米的关系 会进行长度单位间换 算及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明确米与千米的关系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 课本第 10 页练习二第 4 5 题的多媒体课件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 回忆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 有哪些 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1 千米 米 3 米 分米 7 分米 厘米 60 毫米 厘米 300 厘米 米 1000 米 千 米 并让学生说说 7 分米 70 厘米 60 毫米 6 厘米是怎么想的 二 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 出示题目 3 千米 米 1 教师问 3 千米等于多少米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小组协作共同完成 2 汇报讨论结果 3 千米 3000 米 1 千米是 1000 米 3 千米是 3 个 1000 米 就是 3000 米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25 教师在这里可以多让几名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只要说 对了其它方法也可以 接着 教师可以出示下列练习题 以便学生 巩固新学的知识 9 千米 米 4 千米 米 2 千米 米 5 千米 米 以上这些题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以培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 2 出示题目 5000 米 千米 1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口答 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 引导观察 两个小题中等号二边的长度单位起了什么变化 数 字是怎么样变化的 3 反馈练习 完成课本第 8 页 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三 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1 完成练习二第 3 题 提醒学生看清单位名称 2 完成练习二第 4 题 先让学生认真看图 然后小组讨论 对学 生提出的出行方式及所需的时间的不同答案 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3 作业 练习二第 5 题 这题可以有不同的路线 引导学生仔细 看图 课后交流 4 第 6 题为完成作业的同学准备 提示学生早上 8 时出发到中午 12 点一共有几个小时 汽车就行驶了几个小时 共行驶了 4 个小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26 时 汽车一小时行 80 千米 四个 80 千米是 320 千米 所以中午 12 点可以到达 四 课堂作业 1 9 千米 米 1000 米 千米 7 米 分米 20 分米 米 8000 米 千米 300 毫米 厘米 3 米 厘米 400 厘米 米 2 21 千米 9 千米 千米 18 千米 8 千米 千米 2 千米 5 千米 千米 6000 米 2000 米 千米 五 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板书设计 1000 米 1 千米 公里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 P11 页的例 6 和 P12 页的例 7 教学目标 1 知道 1 吨 1000 千克 能进行吨和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2 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 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 通过想像和推 理初步建立 1 吨的质量概念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想像能力 推理能力和估计重量的能力 3 学生能在数学实践活动中 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合作交流 体会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27 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并通过学习渗透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 1 吨的质量概念 知道 1 吨 1000 千克 会对吨和千克 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若干只装有 10 千克水的塑料桶 可容纳 50 千克左 右水的大塑料桶 1 只 课前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体重 并组织每个学生提一提装有 10 千克水的塑料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熊老弟 马大哥 牛大伯 鹿妹妹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 走 到一座小桥前发现一块牌子 上面写着 限重 1 吨 这是什么意 思 它们能过桥吗 该怎样过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吨的认识 出示课题 板书 二 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 直观感受一吨水的重量 1 估计 刚才每个同学都提了这样的一桶水 你估计这桶水有多 重 为什么 10 千克 2 经历 现在我把这样的 4 桶水倒入这只桶内 这只桶中的水大 约有多少千克 谁认为自己能提起这 40 千克的水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28 3 学生排队尝试 4 这样的一桶水是 10 千克 4 桶这样的水是 40 千克 100 桶这 样的水是 1000 千克 也就是 1 吨 5 谁听清楚了 1 吨就是 千克 板书 1 吨 1000 千克 6 想象一下 如果装了 1 吨的一桶水让你提 你能提得起来吗 2 直观感受学生体重 加深对 1 吨的印象 1 找个喜欢的同学相互做背一背的游戏 了解对方有多重 2 汇报 你背的是谁 有多重 3 如果按每个同学 25 千克计算 4 个同学有 千克 个同学就有 1000 千克重 也就是 1 吨 4 让 40 个学生站立 相互观望 感受 40 名学生的群体 3 联系生活 强化对 吨 的认识 1 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重量用 吨 作单位 下面这些物体的重 量都是 1 吨 你能用吨来说一句话吗 一头牛重 500 千克 2 头牛重 1000 千克 也就是 1 吨 一袋水泥重 50 千克 20 袋水泥重 1000 千克 也就是 1 吨 一桶油重 200 千克 5 桶油重 1000 千克 就是 1 吨 一头猪重 100 千克 10 头猪重 1000 千克 也就是 1 吨 2 想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吨来作单位 3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用吨作单位的东西 课件出示 蓝鲸 大象 大型机床 万吨货轮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29 一车皮的煤 一大堆木材 出示 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 一般用吨来作单位名称 4 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 7 2 汇报交流 3 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 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1 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 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 1 一题和第 2 题 3 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 2 题和练习三中的第 3 题和第 4 题 四 课堂作业 1 把合适的体重和相对应的动物连起来 熊猫 狗 大象 鲸鱼 50 吨 80 千克 6 千克 4 吨 2 在一辆载重 2 吨的货车上 装 6 台重 300 千克的机器 超载了吗 为什么 3 用两辆载重 2 吨的货车运这些机器 怎样装车能一次运走 五 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 千克 克 1 吨 千克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30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 14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千米和质量单位吨 牢记单位 之间的进率 2 能联系生活 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知识 3 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 难点 能联系生活 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 复习长度单位 1 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 举例子说一说 1 毫米 1 厘米 1 分米 1 米 1 千米的长度 2 复习质量单位 1 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 举例子说一说 1 克 1 千克 1 吨有多重 二 联系生活 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 自学课本第 14 页的内容 1 学生自学 2 各学习小组交流 你看到了什么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31 3 全班交流 师 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生 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 8 吨 二 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师 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 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 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生 1 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 40 千米 我家到学校的路 程大约是 2 千米 三 全课总结 课后反思 第八课时 单元综合练习 一 想一想 填一填 1 在 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树高约 10 马拉松长跑比赛全长约 42 一块橡皮长约 4 一壶色拉油重 5 一只曲别针重约 2 一头牛的体重约 250 2 在 里填上 或 6 厘米 60 毫米 50 千米 400 厘米 800 克 1 千克 2 米 19 分米 3 吨 3000 千克 6 吨 7 千克 3 我估计我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32 我估计音乐老师的体重大约是 二 判断对错 我能行 1 如果每个学生的体重是 25 千克 40 个学生的体重就是 1 吨 2 丽丽的身高是 136 分米 3 1200 千克 200 千克 1000 吨 4 3000 米 8000 米 11 千米 5 1 千克棉花比 1 千克盐重 三 选一选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1 一辆汽车每小时大约行驶 A 90 千米 B 90 米 C 90 分米 2 一张课桌高约 A 70 毫米 B 70 厘米 C 70 分米 3 一个西瓜重约 5 A 克 B 千克 C 吨 4 小红走 1 千米大约需要 A 50 秒 B 12 分钟 C 1 小时 四 解决问题 聪聪家到学校的距离是 3 千米 聪聪早晨从家到学校 中午放学回 到家 这两次一共要走多少千米 课后反思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33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减法 二 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加法 减法和加减法的验算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的基础上教学 学 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 法 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 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 二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 减三位数 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 的基本方法 增强估算意识 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 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 初步养 成检验的好习惯 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教学难点 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四 教学时间安排 加法 课时 减法 课时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 课时 整理和复习 课时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34 五 讨论交流 1 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增强应用 意识 巩固笔算加减法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 本节课要让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进一步领会加减 法估算的基本方法 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3 在学生进行加法和减法计算的时候 提醒学生注意速度不能太慢 要有竞争意识 并学会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好习惯 第一课时 连续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连续进位加法 教科书 P15 P16 的例 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 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教学重难点 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 列竖式计算 63 29 34 58 师 你是怎样算的 让学生把自己思考的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 2 师 两位数加两位数应该怎样计算 让学生口述两位数加两位 数的计算法则 二 探究新知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35 1 出示 15 页挂图 师 图中画了哪些动物 师 这些是我国部分动物 东北虎属于哺乳动物 丹顶鹤属于 鸟类 蜥蜴属于爬行类动物 青蛙属于两栖类动物 到现在为止 我国有哪些动物受到认为和自然界的影响濒临灭绝的威胁 我们要 大力倡导同学们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我们唯一的家园 请看下表就 是我国部分动物种类 以及濒临灭绝的动物种类 中国部分动物种类统计表 类群 已知种数 中国特有种数 濒危和受威胁种数 哺乳类 581 110 134 鸟类 1244 98 182 爬行类 376 25 17 两栖类 284 30 7 师 看了这个表 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2 学习例 1 1 师 中国特有的爬行动物和鸟类一共有多少种 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 师板书 98 25 师 谁会列竖式计算出结果 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 在讲解 9 8 2 5 9 8 2 5 1 2 3 个位 8 加 5 得 13 在个位上写 3 向十位进 1 十位 9 加 2 得 11 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 1 得 12 这时十位上写 2 向百位进 1 百位 因为十位满了一个十 所以向百位进 1 此时百位就写 1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36 2 师 与复习题 63 29 比较 有什么区别 6 3 9 8 2 9 2 5 9 2 1 2 3 区别 复习题是个位满十向十位进 1 而十位上的数相加再加 上个位进上来的 1 个十 并没有满十个十 例题 1 个位满十向十 位进 1 而十位上的数相加 再加上个位上进上来的 1 个十 又满 了十个十 这时要再向百位进 1 也就是说 复习题不是连续进位加 法 而例题 1 是连续进位加法 3 练习 1 完成 P17 做一做 的第 1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 再说说自 己是怎样算的 四道题有什么共同特征 2 完成 P16 做一做 的第 2 题 生先独立完成 再讲评 并说 说两位数加两位数应该怎么算 三 自主练习 1 完成 P17 练习四的第 1 题 2 完成 P17 练习四的第 2 题 追问 还可以求什么 3 完成 P17 练习四第 3 题 四 课堂作业 1 列竖式计算 43 69 42 87 95 39 62 48 37 59 63 59 75 87 92 37 2 计算 4 7 6 9 4 3 2 9 3 6 5 4 8 8 9 2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37 板书设计 连续进位加法 6 3 9 8 2 9 2 5 9 2 1 2 3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进位加法 教科书 P18 例 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 并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 能熟练 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 让学生认真细心地进行万以内的计算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例 2 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 计算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9 8 6 4 1 2 5 3 7 5 9 3 9 6 2 估算 说出你是根据什么进行估算的 49 51 64 32 78 45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38 二 探究学习 1 学习例 2 1 出示 中国部分动物种类统计表 类群 已知种数 中国特有种数 濒危和受威胁种数 哺乳类 581 110 134 鸟类 1244 98 182 爬行类 376 25 17 两栖类 284 30 7 师 我国部分动物已知种数中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生独立列式 师板书 376 284 师 我们不用笔算 先来估一估 它们的和大概是多少 估算的根 据是什么 2 笔算 376 284 的结果 学生独立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76 284 660 种 3 7 6 2 8 4 6 6 0 个位 6 加 4 得 10 个位写 0 向十位进 1 十位 7 加 8 得 15 再加上十位进上来的 1 得 16 十位上写 6 向百位进 1 百位 3 加 2 得 5 再加上十位进上来的 1 得 6 百位上就写 6 2 总结加法计算法则 师 两数相加 列竖式应该注意什么 个位与个位对齐 十位与 十位对齐 百位与百位对齐 一句话 相同数位对齐 从哪一位算 起 如果个位满十应该怎么办 十位呢 谁能用一句话概括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39 小结 两数相加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 满十 要向前一位进 1 3 反馈练习 完成第 18 页 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 交流计算结果 教师就巡视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三 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1 完成练习五第 1 2 题 在同样方框内填入同样数字 设计新颖多样的练习 给学生一 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 培养学生肯钻研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同 时也是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得发展 四 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有什么收获呢 五 课堂作业 1 2 7 8 3 9 2 7 0 9 4 3 7 6 5 3 5 4 9 3 9 5 5 9 6 2 果园里有桃树 458 棵 梨树比桃树多 69 棵 梨树有多少棵 板书设计 进位加法 3 7 6 两数相加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哪一位 2 8 4 上的数相加满十 要向前一位进 1 6 6 0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进位加法练习 教学内容 进位加法练习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40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巩固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 让学生养成认真细心 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计算熟练 准确 教学准备 精心选取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口算 90 560 68 23 7 8 4 37 26 280 500 45 19 150 60 620 80 3 9 5 2 笔算 2 6 3 3 5 4 7 4 8 6 0 5 7 6 2 5 2 二 自主练习 1 完成第 20 页练习五的第 5 题 师 你想怎样做 提醒学生先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 再把相同得数的两个算式 用线连起来 学生先独立做 再讲评 2 完成第 20 页练习五第 6 题 学生先独立做 再讲评 3 完成第 20 页练习五第 7 题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41 1 3 5 错误的原因 两个数相加时 相同数位要对齐 6 9 也就是说 1 3 5 8 2 5 6 9 2 0 4 4 2 7 错误的原因 两个数相加 哪个数位上的两个数相 5 4 3 加满十 要向前一位进 1 也就是说 个位上的 7 9 6 0 加 3 得 10 满十了 要再个位上写 0 向十位进 1 十位上的 2 加 4 得 6 要加上个位上进上来的 1 1 6 2 错误的原因 两个数相加 哪一位上的两个数相加 9 5 9 满十要向前一位进 1 这道题个位上的 2 加 9 得 11 1 0 1 1 个位上写 1 向十位进 1 十位上的 6 加 5 得 11 要再加上个位上进上来的 1 得 12 这时要在十位 上写 2 向百位进 1 百位上的 1 加 9 得 10 要再 加上十位上进上来的 1 是 11 这时要在百位上写 1 向千位进 1 而这道题十位和百位都没有加上进 位上来的 1 4 完成第 20 页练习五第 8 题 师 那两个数相加得 100 你想怎样做 请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 然后把讨论的方案告诉大家 完成这道题时 要采用估算的方法 563 600 915 900 464 500 646 600 873 900 792 800 351 400 85 100 208 200 127 100 师 估一估 那两个数相加等于 1000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 多动脑筋 多思考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42 5 完成第 20 页练习五第 9 题 师 要认真审题 星期天的早晨 小君要去哪几个地方 学生合 作学习 小君有几种走法可供选择 走哪条路最近 三 综合练习 1 计算并说说两个数相加应该怎样算 4 1 9 3 6 8 3 4 3 0 9 6 2 3 8 5 0 6 6 7 9 1 6 9 1 2 0 7 9 2 一艘客船有乘客 278 人 到了一个港口上来 56 人 这时船上有 乘客多少人 3 新华书店运来一批 十万个为什么 卖了 247 本 还剩 103 本 运来了多少本 板书设计 2 6 3 3 5 4 7 4 8 6 0 5 7 6 2 5 2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连续退位减法 教科书 P22 P23 页的例 1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的数据 发现数学问题 2 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 0 的连 续退位减法 3 使学生掌握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是 0 的连续退位的减法的计算方 法 4 提倡算法的多样性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43 5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 检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难点 1 减法的计算法则 连续退位减法 2 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是 0 的连续退位减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掌握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连续退位的笔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 口算 20 17 12 8 17 9 15 9 23 18 33 14 14 7 19 8 19 11 63 24 35 17 43 18 2 计算 4 8 5 2 9 8 3 7 6 9 8 3 师 万以内的两个数相加应该怎样计算 3 列式计算 148 39 263 13 师 计算时 我们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要对齐 个位不够减 要向十位退 1 当 10 与个位的数合起来继续减 二 探究学习 1 出示第 22 页彩图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44 师 这是美丽的云南 云南省有许多的自然风光 如昆明 有 大理有 丽江有 介绍完后剩下示意图 从昆明到丽江有 517 千米 师 348 千米表示什么 昆明到大理的路程 517 千米表示 什么 从昆明到丽江的路程 那我们从昆明出发 已经走了 348 千米 我们现在到哪里了 到大理 要到丽江还有多远 请个同 学上来指一下这段路程 2 学习例 2 1 师 我们从昆明到丽江的路程用下面这一线段来表示 昆明 大理 丽江 师 从昆明到丽江途中要经过哪里 路程又是多少 师 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要求从大理道丽江的路 程该怎样求 谁会列式 我们可以用总的路程减去第一站所走的路程 就可以知道大理 到丽江的距离了 2 请你们观察 22 页的图与 23 页的图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 通常我们可以用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路程或者工程等问题 图 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被拉成了一条直线 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解决 问题 反而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 识图能力的培养不是容易的 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图意 需要直观 与抽象相结合 让学生明白如何解决两地间的距离问题 请你估算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 你又什么办法 和同桌说一 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然后找几个同学汇报方法 你觉得哪位同学的 方法好 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燕山小学 教学计划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45 517 348 应该怎么计算的 一边板演 一边说竖式计算的步骤 全班一起做到下图的步骤 接下来给 2 分钟时间 请你和同桌或者小组内的同学说说 接 下来该怎么做 讨论结束后 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填空 同时指明学生到黑板演 示 然后集体讨论 依照法则进行评讲 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最 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 由于学生已有相关的知识做铺垫 我放心 的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感悟 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讲给同学们听 在 学生中产生共鸣 效果更好 个位 7 减 8 不够减 向被减数的十位退 1 当十 与个位上的 7 相加得 17 17 8 9 十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