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总局五禽戏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513863 上传时间:2020-04-1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体育总局五禽戏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国家体育总局五禽戏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国家体育总局五禽戏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体育总局五禽戏一、“五禽戏”功法源流 五禽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远古时代。据史料记载,当时中原大地江河泛滥,湿气弥漫,不少人患了于关节不利的“重膇”之症,为此,“乃制为舞”,“以利导之”。具有“利导”作用的“舞”,正是远古中华气功导引的一种萌芽。吕氏春秋古乐篇也有类似记载。这种“舞”与模仿飞禽走兽动作、神态有关,我们可以在考古文物和历代文献中找到其依据。 “五禽戏”的动作编排按照三国志华佗传的记载,顺序为虎、鹿、熊、猿、鸟;动作简便易学,数量沿用了陶弘景养性延命录的描述,为10个动作,每戏2动,并在功法的开始和结束增加了起势调息和引气归元,体现了形、意、气的合一,符合习练者特别是中老年人运动的规律;动作素材来源于传统,在古代文献的基础上,汲取精华,加以提炼、改进;动作设计考虑与形体美学、现代人体运动学有机结合,体现时代特征和科学健身理念;功法符合中医基础理论、五禽的秉性特点,配合中医脏腑、经络学说,既有整体的健身作用,又有每一戏的特定功效;动作仿效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稳、猿之灵巧、鸟之轻捷,力求蕴含“五禽”的神韵,形神兼备,意气相随,内外合一。二、“五禽戏”功法特点 (一)安全易学,左右对称 “五禽戏”是在对传统五禽戏进行挖掘整理的基础上编创的,便于广大群众习练。因此,动作力求简捷,左右对称,平衡发展,既可全套连贯习练,也可侧重多练某戏,还可只练某戏,运动量较为适中,属有氧训练,各人可根据自身情况调节每势动作的运动幅度和强度,安全可靠。 整套功法虽然动作相对简单,但每一动作无论是动姿或静态,都有细化、精化的余地。如“虎举”,手型的变化,就可细化为撑掌、屈指、拧拳三个过程;两臂的举起和下落,又可分为提、举、拉、按四个阶段,并将内劲贯注于动作的变化之中,眼神要随手而动,带动头部的仰俯变化。待动作熟练后,还可按照起吸落呼的规律以及虎的神韵要求,内外合一地进行锻炼。习练者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和健康状况,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二)引伸肢体,动诸关节 本功法动作体现了身体躯干的全方位运动,包括前俯、后仰、侧屈、拧转、折叠、提落、开合、缩放等各种不同的姿势,对颈椎、胸椎、腰椎等部位进行了有效的锻炼。总的来看,新功法以腰为主轴和枢纽,带动上、下肢向各个方向运动,以增大脊柱的活动幅度,增强健身功效。 本功法特别注意手指、脚趾等关节的运动,以达到加强远端血液微循环的目的。同时,还注意对平时活动较少或为人们所忽视的肌肉群的锻炼。例如,在设计“鹿抵”“鹿奔”“熊晃”“猿提”“鸟伸”等动作时,就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 (三)外导内引,形松意充 古人将导引解释为导气令和,引体令柔。所谓导气令和,主要指疏通调畅体内气血和调顺呼吸之气;所谓引体令柔,就是指活利关节、韧带、肌肉的肢体运动。五禽戏是以模仿动物姿势、以动为主的功法,根据动作的升降开合,以形引气。虽然形显示于外,但为内在的意神所系。外形动作既要仿效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稳、猿之灵巧、鸟之轻捷,还要力求蕴含五禽的神韵,意气相随,内外合一。例如熊运,外形动作为两手在腹前划弧,腰、腹部同步摇晃,实则要求丹田内气也要随之运使,呼吸之气也要按照提吸落呼的规律去做,以达到心息相依的要求。 习练过程在保持功法要求的正确姿势前提下,各部分肌肉应尽量保持放松,做到舒适自然,不僵硬,不拿劲,不软塌。只有肢体松沉自然,才能做到以意引气,气贯全身;以气养神,气血通畅,从而增强体质。 (四)动静结合,练养相兼 “五禽戏”模仿“五禽”的动作和姿势,舒展肢体,活络筋骨,同时在功法的起势、收势以及每一戏结束后,配以短暂的静功站桩,诱导习练者进入相对平稳的状态和“五禽”的意境,以此来调整气息、宁心安神,起到“外静内动”的功效。具体来说,肢体运动时,形显示于外,但意识、神韵贯注于动作中,排除杂念,思想达到相对的“入静”状态;进行静功站桩时,虽然形体处于安静状态,但是必须体会到体内的气息运行以及“五禽”意境的转换。动与静的有机结合,两个阶段相互交替出现,起到练养相兼的互补作用,可进一步提高练功效果。三、“五禽戏”习练要领 习练“五禽戏”,必须把握好“形、神、意、气”四个环节。 (一)形 形,即练功时的姿势。古人说: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神散乱,说明姿势在练功中的重要性。开始练功时,头身正直,含胸垂肩,体态自然,使身体各部位放松、舒适,不仅肌肉放松,而且精神上也要放松,呼吸要调匀,逐步进入练功状态。开始习练每戏时,要根据动作的名称含义,做出与之相适应的动作造型,动作到位,合乎规范,努力做到演虎像虎学熊似熊。特别是对动作的起落、高低、轻重、缓急、虚实要分辨清楚,不僵不滞,柔和灵活,以达到引挽(即牵、拉之意)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的功效。 (二)神 神,即神态、神韵。养生之道在于形神合一。习练健身气功应当做到惟神是守。只有神守于中,而后才能形全于外。所谓戏,有玩耍、游戏之意,这也是五禽戏与其他健身气功功法不同之处。只有掌握五禽的神态,进入玩耍、游戏的意境,神韵方能显现出来,动作形象才可能逼真。虎戏要仿效虎的威猛气势,虎视眈眈;鹿戏要仿效鹿的轻捷舒展,自由奔放;熊戏要仿效熊的憨厚刚直,步履沉稳;猿戏要仿效猿的灵活敏捷,轻松活泼;鸟戏要仿效鹤的昂首挺立,轻盈潇洒。 (三)意 意,即意念、意境。黄帝内经指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动五脏六腑皆摇。这里的心指的是大脑,说明人的思维活动和情绪变化都能影响五脏六腑的功能。因此,在习练中,要尽可能排除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情绪和思想,创造一个美好的内环境。开始练功时,可以通过微想腹部下丹田处,使思想集中,排除杂念,做到心静神凝。习练每戏时,逐步进入五禽的意境,模仿不同动物的不同动作。练虎戏时,要意想自己是深山中的猛虎,伸展肢体,抓捕食物;练鹿戏时,要意想自己是原野上的梅花鹿,众鹿戏抵,伸足迈步;练熊戏时,要意想自己是山林中的黑熊,转腰运腹,自由漫行;练猿戏时,要意想自己是置于花果山中的灵猴,活泼灵巧,摘桃献果;练鸟戏时,要意想自己是江边仙鹤,抻筋拔骨,展翅飞翔。意随形动,气随意行,达到意、气、形合一,以此来疏通经络,调畅气血。 (四)气 气,即指练功时对呼吸的锻炼,也称调息。就是习练者有意识地注意呼吸调整,不断去体会、掌握、运用与自己身体状况或与动作变化相适应的呼吸方法。对于初学者,应先学会动作,明确其含义,使姿势达到舒适准确。待身体放松、情绪安宁后,逐渐注意调整呼吸。古人说:使气则竭,屏气则伤,应引以为戒。习练五禽戏时,呼吸和动作的配合有以下规律:起吸落呼,开吸合呼,先吸后呼,蓄吸发呼。其主要呼吸形式有自然呼吸、腹式呼吸、提肛呼吸等,可根据姿势变化或劲力要求而选用。但是,不管选用何种呼吸形式,都要求松静自然,不能憋气。同时,呼吸的量和劲都不能太过、太大,以不疾不徐为宜,逐步达到缓慢、细匀、深长的程度,以利身体健康。 另外,在习练中特别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由浅入深 “五禽戏”包括起势、收功,共12个动作。虽然动作相对简单,容易学会,但要练得纯熟,动作细化、精化,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习练。因此,初学者必须先掌握动作的姿势变化和运行路线,搞清来龙去脉,跟随他人一起边模仿边练习,尽快融入集体习练中,初步做到“摇筋骨,动肢节”即可。随后,在习练中要注意动作的细节,可采取上、下肢分解练习,再过渡到以腰为轴的完整动作习练,最后进行逐动、逐戏和完整功法的习练,使动作符合规范,并达到熟练的程度。此时,就要注意动作和呼吸、意识、神韵的结合,充分理解动作的内涵和意境,真正达到“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不要动作还没真正搞清,就想追求内在的体验,这是不可能的,甚至会出现不良后果。练功必须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掌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把基础打好,防止出现偏差。 2因人而异习练时,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需要根据自身体质状况来进行。动作的速度、步姿的高低、幅度的大小、锻炼的时间、习练的遍数。运动量的大小都应很好把握。其原则是练功后感到精神愉快,心情舒畅,肌肉略感酸胀,但不感到太疲劳,不妨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切忌急于求成,贪多求快。四、“五禽戏”动作说明(一)手型、步型和平衡1基本手型(1)虎爪五指张开,虎口撑圆,第一、二指关节弯曲内扣(图1)。 (2)鹿角拇指伸直外张,食指、小指伸直,中指、无名指弯曲内扣(图2)。 (3)熊掌拇指压在食指指端上,其余四指并拢弯曲,虎口撑圆(图3)。 (4)猿钩五指指腹捏拢,屈腕(图4)。 (5)鸟翅五指伸直,拇指、食指、小指向上翘起,无名指、中指并拢向下(图5)。 (6)握固拇指抵掐无名指根节内侧,其余四指屈拢收于掌心(图6)。 2基本步型(1)弓步两腿前后分开一大步,横向之间保持一定宽度,右(左)腿屈膝前弓,大腿斜向地面,膝与脚尖上下相对,脚尖微内扣;左(右)腿自然伸直,脚跟蹬地,脚尖稍内扣,全脚掌着地(图7)。 (2)虚步右(左)脚向前迈出,脚跟着地,脚尖上翘,膝微屈;左(右)腿屈膝下蹲,全脚掌着地,脚尖斜向前方,臀部与脚跟上下相对。身体重心落于左(右)腿(图8)。 (3)丁步两脚左右分开,间距约1020厘米,两腿屈膝下蹲,左(右)脚脚跟提起,脚尖着地,虚点地面,置于右(左)脚脚弓处,右(左)腿全脚掌着地踏实(图9)。 3平衡(1)提膝平衡左(右)腿直立站稳,上体正直;右(左)腿在体前屈膝上提,小腿自然下垂,脚尖向下(图10)。 (2)后举腿平衡右(左)腿蹬直站稳,左(右)腿伸直,向体后举起,脚面绷平,脚尖向下(图11)。 二、动作图解预备势:起势调息动作一:两脚并拢,自然伸直;两手自然垂于体侧;胸腹放松,头项正直,下颌微收,舌抵上腭;目视前方(图12)。动作二:左脚向左平开一步,稍宽于肩,两膝微屈,松静站立;调息数次,意守丹田(图13)。动作三:肘微屈,两臂在体前向上、向前平托,与胸同高(图14)。动作四:两肘下垂外展,两掌向内翻转,并缓慢下按于腹前;目视前方(图15)。重复三、四动两遍后,两手自然垂于体侧(图16)。 动作要点1两臂上提下按,意在两掌劳宫穴,动作柔和、均匀、连贯。2动作也可配合呼吸,两臂上提时吸气,下按时呼气。易犯错误1向左开步时,两膝过分挺直,身体左右摇晃。2两掌上提下按时,运行路线直来直去,两肘尖外扬,肩膀上耸。纠正方法1开步前,两膝先微屈;开步时,身体重心先落于右脚,左脚提起后,再缓缓向左移动,左脚掌先着地,使重心保持平稳。2意念沉肩,再两臂起动,肘尖有下垂感觉,两掌上提、内合、下按,运行路线成弧线,圆活自然。功理与作用1排除杂念,诱导入静,调和气息,宁心安神。2吐故纳新,升清降浊,调理气机。 第一戏 虎戏“虎戏”要体现虎的威猛。神发于目,虎视眈眈;威生于爪,伸缩有力;神威并重,气势凌人。动作变化要做到刚中有柔、柔中生刚、外刚内柔、刚柔相济,具有动如雷霆无阻挡、静如泰山不可摇的气势。第一式 虎举动作一:接上式。两手掌心向下,十指撑开,再弯曲成虎爪状;目视两掌(图17)。动作二:随后,两手外旋,由小指先弯曲,其余四指依次弯曲握拳,两拳沿体前缓慢上提(图18)。至肩前时,十指撑开,举至头上方再弯曲成虎爪状;目视两掌(图19)。动作三:两掌外旋握拳,拳心相对;目视两拳。动作四:两拳下拉至肩前时,变掌下按(图20)。沿体前下落至腹前,十指撑开,掌心向下;目视两掌(图21)。重复一至四动三遍后,两手自然垂于体侧;目视前方(图22)。 动作要点1十指撑开、弯曲成“虎爪”和外旋握拳,三个环节均要贯注劲力。2两掌向上如托举重物,提胸收腹,充分拔长躯体;两掌下落如拉双环,含胸松腹,气沉丹田。3眼随手动。4动作可配合呼吸,两掌上举时吸气,下落时呼气。易犯错误1手直接由掌变拳,虎爪状不明显。2两掌上举时,身体后仰,成反弓状。纠正方法1手指撑开后,先依次屈扣第一、二节指关节,再紧握成拳。2两掌向头部正上方托举,身体与地面保持垂直。功理与作用1两掌举起,吸入清气;两掌下按,呼出浊气。一升一降,疏通三焦气机,调理三焦功能。2手成“虎爪”变拳,可增强握力,改善上肢远端关节的血液循环。 第二式 虎扑动作一:接上式。两手握空拳,沿身体两侧上提至肩前上方(图23)。动作二:两手向上、向前划弧,十指弯曲成“虎爪”,掌心向下;同时上体前俯,挺胸塌腰;目视前方(图24、图24侧)。动作三:两腿屈膝下蹲,收腹含胸;同时,两手向下划弧至两膝侧,掌心向下;目视前下方(图25)。随后,两腿伸膝,送髋,挺腹,后仰;同时,两掌握空拳,沿体侧向上提至胸侧;目视前上方(图26、图26侧)。动作四:左腿屈膝提起,两手上举(图27)。左脚向前迈出一步,脚跟着地,右腿屈膝下蹲,成左虚步;同时上体前倾,两拳变“虎爪”向前、向下扑至膝前两侧,掌心向下;目视前下方(图28)。随后上体抬起,左脚收回,开步站立;两手自然下落于体侧;目视前方(图29)。 动作五至动作八:同动作一至动作四,惟左右相反(图30、图31、图32、图33、图34、图35、图36)。重复一至八动一遍后,两掌向身体侧前方举起,与胸同高,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图37)。两臂屈肘,两掌内合下按,自然垂于体侧;目视前方(图38)。 动作要点1上体前俯,两手尽力向前伸,而臀部向后引,充分伸展脊柱。2屈膝下蹲、收腹含胸要与伸膝、送髋、挺腹、后仰动作过程连贯,使脊柱形成由折叠到展开的蠕动,两掌下按上提要与之配合协调。3虚步下扑时,速度可加快,先柔后刚,配合快速深呼气,气由丹田发出,以气催力,力达指尖,表现出虎的威猛。4中老年习练者和体弱者,可根据情况适当减小动作幅度。易犯错误1“虎爪”和握拳两种手型的变化过程掌握不当。2身体由折弯到展开不够充分,两手配合不够协调。3向前迈步成虚步时,重心不稳,左右摇晃。纠正方法1两手前伸抓扑时,拳变“虎爪”,力达指尖,由柔转刚;两掌向里划弧回收时,“虎爪”屈拢,轻握空拳,由刚转柔。2身体前挺展开时,两手要注意后伸,运行路线要成弧形,协助身体完成屈伸蠕动。3迈步时,两脚横向间距要保持一定宽度,适当增大稳定角度。功理与作用1虎扑动作形成了脊柱的前后伸展折叠运动,尤其是引腰前伸,增加了脊柱各关节的柔韧性和伸展度,可使脊柱保持正常的生理弧度。2脊柱运动能增强腰部肌肉力量,对常见的腰部疾病,如腰肌劳损、习惯性腰扭伤等症有防治作用。3督脉行于背部正中,任脉行于腹部正中。脊柱的前后伸展折叠,牵动任、督两脉,起到调理阴阳、流通经络、活跃气血的作用。 第二戏 鹿戏鹿喜挺身眺望,好角抵,运转尾闾,善奔走,通任、督两脉。习练“鹿戏”时,动作要轻盈舒展,神态要安闲雅静,意想自己置身于群鹿中,在山坡、草原上自由快乐地活动。第三式 鹿抵动作一:接上式。两腿微屈,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经右脚内侧向左前方迈步,脚跟着地;同时,身体稍右转;两掌握空拳,向右侧摆起,拳心向下,高与肩平;目随手动,视右拳(图39)。动作二:身体重心前移;左腿屈膝,脚尖外展踏实;右腿伸直蹬实;同时,身体左转,两掌成“鹿角”,向上、向左、向后划弧,掌心向外,指尖朝后,左臂弯曲外展平伸,肘抵靠左腰侧;右臂举至头前,向左后方伸抵,掌心向外,指尖朝后;目视右脚跟(图40、图40侧)。随后,身体右转,左脚收回,开步站立;同时两手向上、向右、向下划弧,两掌握空拳下落于体前;目视前下方(图41)。动作三、四:同动作一、二,惟左右相反(图42、图43、图44)。动作五至动作八:同动作一至动作四。重复一至八动一遍。 动作要点1腰部侧屈拧转,侧屈的一侧腰部要压紧,另一侧腰部则借助上举手臂后伸,得到充分牵拉。2后脚脚跟要蹬实,固定下肢位置,加大腰、腹部的拧转幅度,运转尾闾。3动作可配合呼吸,两掌向上划弧摆动时吸气,向后伸抵时呼气。易犯错误1腰部侧屈拧转时,身体过于前倾。2身体侧屈幅度不够,眼看不到后脚跟。纠正方法1后腿沉髋,有助于上体正直,可加大腰部拧转幅度。2重心前移,增加前腿膝关节弯曲度,同时加大上举手臂向后下方伸展的幅度。功理与作用1腰部的侧屈拧转,使整个脊椎充分旋转,可增强腰部的肌肉力量,也可防治腰部的脂肪沉积。2目视后脚脚跟,加大腰部在拧转时的侧屈程度,可防治腰椎小关节紊乱等症。3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尾闾运转,可起到强腰补肾、强筋健骨的功效。 第四式 鹿奔动作一:接上式。左脚向前跨一步,屈膝,右腿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两手握空拳,向上、向前划弧至体前,屈腕,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拳心向下;目视前方(图45)。动作二:身体重心后移;左膝伸直,全脚掌着地;右腿屈膝;低头,弓背,收腹;同时,两臂内旋,两掌前伸,掌背相对,拳变“鹿角”(图46、图46侧)。动作三:身体重心前移,上体抬起;右腿伸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松肩沉肘,两臂外旋,“鹿角”变空拳,高与肩平,拳心向下;目视前方(图47)。动作四:左脚收回,开步直立;两拳变掌,回落于体侧;目视前方(图48)。动作五至动作八:同动作一至动作四,惟左右相反(图49、图50、图51、图52)。重复一至八动一遍后,两掌向身体侧前方举起,与胸同高,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图53)。屈肘,两掌内合下按,自然垂于体侧;目视前方(图54)。 动作要点1提腿前跨要有弧度,落步轻灵,体现鹿的安舒神态。2身体后坐时,两臂前伸,胸部内含,背部形成“横弓”状;头前伸,背后拱,腹收缩,臀内敛,形成“竖弓”状,使腰、背部得到充分伸展和拔长。3动作可配合呼吸。身体后坐时,配合吸气。重心前移时,配合呼气。易犯错误1落步后两脚成一直线,重心不稳,上体紧张歪扭。2背部“横弓”与躯干“竖弓”不够明显。纠正方法1脚提起后,向同侧肩部正前方跨步,保持两脚横向宽度。2加大两肩内旋幅度,可增大收胸程度;头、髋前伸,收腹后顶,可增大躯干的后弯幅度。功理与作用l两臂内旋前伸,肩、背部肌肉得到牵拉,对颈肩综合症。肩关节周围炎等症有防治作用;躯干弓背收腹,能矫正脊柱畸形,增强腰、背部肌肉力量。2向前落步时,气充丹田。身体重心后坐时,气运命门,加强了人的先天与后天之气的交流。尤其是重心后坐,整条脊柱后弯,内夹尾闾,后凸命门,打开大椎,意在疏通督脉经气,具有振奋全身阳气的作用。 第三戏 熊戏“熊戏”要表现出熊憨厚沉稳、松静自然的神态。运势外阴内阳,外动内静,外刚内柔,以意领气,气沉丹田;行步外观笨重拖沓,其实笨中生灵,蕴含内劲,沉稳之中显灵敏。第五式 熊运动作一:接上式。两掌握空拳成“熊掌”,拳眼相对,垂手下腹部;目视两拳(图55)。动作二:以腰、腹为轴,上体做顺时针摇晃;同时,两拳随之沿右肋部、上腹部、左肋部、下腹部划圆;目随上体摇晃环视(图56、图57、图58、图59)。动作三、四:同动作一、二。动作五至动作八:同动作一至动作四,惟左右相反,上体做逆时针摇晃,两拳随之划圆(图60、图61、图62、图63)。做完最后一动,两拳变掌下落,自然垂于体侧;目视前方(图64)。 动作要点1两掌划圆应随腰、腹部的摇晃而被动牵动,要协调自然。2两掌划圆是外导,腰、腹摇晃为内引,意念内气在腹部丹田运行。3动作可配合呼吸,身体上提时吸气,身体前俯时呼气。易犯错误1两掌贴腹太紧或主动划圆形成摩腹动作,没有随腰、腹部的转动协调地进行划圆摆动。2以腰、胯为轴进行转动,或身体摇晃幅度过大。纠正方法1肩肘放松,两掌轻附于腰、腹,体会用腰、腹的摇晃来带动两手运行。2相对固定腰、胯位置,身体摇晃时,在意念上是做立圆摇转。因此,当向上摇晃时,做提胸收腹,充分伸展腰、腹;向下摇晃时,做含胸松腹,挤压脾、胃、肝等中焦区域的内脏器官。功理与作用1活动腰部关节和肌肉,可防治腰肌劳损及软组织损伤。2腰腹转动,两掌划圆,引导内气运行,可加强脾、胃的运化功能。3运用腰、腹摇晃,对消化器官进行体内按摩,可防治消化不良、腹胀纳呆、便秘腹泻等症。 第六式 熊晃动作一:接上式。身体重心右移;左髋上提,牵动左脚离地,再微屈左膝;两掌握空拳成“熊掌”;目视左前方(图65)。动作二:身体重心前移;左脚向左前方落地,全脚掌踏实,脚尖朝前,右腿伸直;身体右转,左臂内旋前靠,左拳摆至左膝前上方,拳心朝左;右掌摆至体后,拳心朝后;目视左前方(图66)。动作三:身体左转,重心后坐;右腿屈膝,左腿伸直;拧腰晃肩,带动两臂前后弧形摆动;右拳摆至左膝前上方,拳心朝右;左拳摆至体后,拳心朝后;目视左前方(图67)。动作四:身体右转,重心前移;左腿屈膝,右腿伸直;同时,左臂内旋前靠,左拳摆至左膝前上方,拳心朝左;右掌摆至体后,拳心朝后;目视左前方(图68)。动作五至动作八:同动作一至动作四,惟左右相反(图69、图70、图71、图72)。重复一至八动一遍后,左脚上步,开步站立;同时,两手自然垂于体侧(图73)。两掌向身体侧前方举起,与胸同高,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图74)。屈肘,两掌内合下按,自然垂于体侧;目视前方(图75)。 动作要点1用腰侧肌群收缩来牵动大腿上提,按提髋、起腿、屈膝的先后顺序提腿。2两脚前移,横向间距稍宽于肩,随身体重心前移,全脚掌踏实,使震动感传至髋关节处,体现熊步的沉稳厚实。易犯错误1没有提髋动作,直接屈膝提腿,向前迈步。2落步时,脚用力前踏,髋关节处没有震动感。纠正方法1可先练习左右提髋。方法是:两肩保持水平,重心移向右脚,上提左髋,牵动左腿提起,再原处落下;然后重心左移,上提右髋。以此体会腰侧肌群收缩状态。2提髋,屈膝,身体重心前移,脚自然落地,体重落于全脚掌。同时踝、膝关节放松,使震动感传至髋部。功理与作用1身体左右晃动,意在两胁,调理肝脾。2提髋行走,加上落步的微震,可增强髋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提高平衡能力,有助于防治老年人下肢无力、髋关节损伤、膝痛等症。 第四戏 猿戏猿生性好动,机智灵敏,善于纵跳,折枝攀树,躲躲闪闪,永不疲倦。习练“猿戏”时,外练肢体的轻灵敏捷,欲动则如疾风闪电,迅敏机警;内练精神的宁静,欲静则似静月凌空,万籁无声,从而达到“外动内静”“动静结合”的境界。 第七式 猿提动作一:接上式。两掌在体前,手指伸直分开(图76),再屈腕撮拢捏紧成“猿钩”(图77)。动作二:两掌上提至胸,两肩上耸,收腹提肛;同时,脚跟提起,头向左转;目随头动,视身体左侧(图78、图78侧)。动作三:头转正,两肩下沉,松腹落肛,脚跟着地;“猿钩”变掌,掌心向下;目视前方(图79)。动作四:两掌沿体前下按落于体侧;目视前方(图80)。动作五至动作八:同动作一至动作四,惟头向右转(图81、图82、图83、图84、图85)。重复一至八动一遍。 动作要点1掌指撮拢变钩,速度稍快。2按耸肩、收腹、提肛、脚跟离地、转头的顺序,上提重心。耸肩、缩胸、屈肘、提腕要充分。3动作可配合提肛呼吸。两掌上提吸气时,稍用意提起会阴部;下按呼气时,放下会阴部。易犯错误1脚跟离地后,重心不稳,前后晃动。2耸肩不够充分,胸、背部和上肢不能充分团紧。纠正方法1头部百会穴上领,牵动整个身体垂直向上,起到稳定重心的作用。2以胸部膻中穴为中心,缩项、夹肘、团胸、收腹,可加强胸、背部和上肢的团紧程度。功理与作用1“猿钩”的快速变化,意在增强神经肌肉反应的灵敏性。2两掌上提时,缩项,耸肩,团胸吸气,挤压胸腔和颈部血管;两掌下按时,伸颈,沉肩,松腹,扩大胸腔体积,可增强呼吸,按摩心脏,改善脑部供血。3提踵直立,可增强腿部力量,提高平衡能力。 第八式 猿摘动作一:接上式。左脚向左后方退步,脚尖点地,右腿屈膝,重心落于右腿;同时,左臂屈肘,左掌成“猿钩”收至左腰侧;右掌向右前方自然摆起,掌心向下(图86)。动作二:身体重心后移;左脚踏实,屈膝下蹲,右脚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成右丁步;同时,右掌向下经腹前向左上方划弧至头左侧,掌心对太阳穴;目先随右掌动,再转头注视右前上方(图87)。动作三:右掌内旋,掌心向下,沿体侧下按至左髋侧;目视右掌(图88)。右脚向右前方迈出一大步,左腿蹬伸,身体重心前移;右腿伸直,左脚脚尖点地;同时,右掌经体前向右上方划弧,举至右上侧变“猿钩”,稍高于肩;左掌向前、向上伸举,屈腕撮钩,成采摘势;目视左掌(图89)。动作四:身体重心后移;左掌由“猿钩”变为“握固”;右手变掌,自然回落于体前,虎口朝前(图90)。随后,左腿屈膝下蹲,右脚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成右丁步;同时,左臂屈肘收至左耳旁,掌指分开,掌心向上,成托桃状;右掌经体前向左划弧至左肘下捧托;目视左掌(图91)。动作五至动作八:同动作一至动作四,惟左右相反(图92、图93、图94、图95、图96、图97)。重复一至八动一遍后,左脚向左横开一步,两腿直立;同时,两手自然垂于体侧(图98)。两掌向身体侧前方举起,与胸同高,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图99)。屈肘,两掌内合下按,自然垂于体侧;目视前方(图100)。 动作要点1眼要随上肢动作变化左顾右盼,表现出猿猴眼神的灵敏。2屈膝下蹲时,全身呈收缩状。蹬腿迈步,向上采摘,肢体要充分展开。采摘时变“猿钩”,手指撮拢快而敏捷;变握固后,成托桃状时,掌指要及时分开。3动作以神似为主,重在体会其意境,不可太夸张。易犯错误1上、下肢动作配合不够协调。2摘桃时,手臂向上直线推出,“猿钩”变化的时机掌握不准。纠正方法1下蹲时,手臂屈肘,上臂靠近身体;蹬伸时,手臂充分展开;2向上采摘,手的运行路线呈向上弧形,动作到位时,手掌才变猿钩状。功理与作用1眼神的左顾右盼,有利于颈部运动,促进脑部的血液循环。2动作的多样性体现了神经系统和肢体运动的协调性,模拟猿猴在采摘桃果时愉悦的心情,可减轻大脑神经系统的紧张度,对神经紧张、精神忧郁等症有防治作用。 第五戏 鸟戏鸟戏取形于鹤。鹤是轻盈安详的鸟类,人们对它进行描述时往往寓意它的健康长寿。习练时,要表现出鹤的昂然挺拔、悠然自得的神韵。仿效鹤翅飞翔,抑扬开合。两臂上提,伸颈运腰,真气上引;两臂下合,含胸松腹,气沉丹田。活跃周身经络,灵活四肢关节。 第九式 鸟伸动作一:接上式。两腿微屈下蹲,两掌在腹前相叠(图101)。动作二:两掌向上举至头前上方,掌心向下,指尖向前;身体微前倾,提肩,缩项,挺胸,塌腰;目视前下方(图102、图102侧)。动作三:两腿微屈下蹲;同时,两掌相叠下按至腹前;目视两掌(图103)。动作四:身体重心右移;右腿蹬直,左腿伸直向后抬起;同时,两掌左右分开,掌成“鸟翅”,向体侧后方摆起,掌心向上;抬头,伸颈,挺胸,塌腰;目视前方(图104、图104侧)。动作五至动作八:同动作一至动作四,惟左右相反(图105、图106、图107、图108)。重复一至八动一遍后,左脚下落,两脚开步站立,两手自然垂于体侧;目视前方(图109)。 动作要点1两掌在体前相叠,上下位置可任选,以舒适自然为宜。2注意动作的松紧变化。掌上举时,颈、肩、臀部紧缩;下落时,两腿微屈,颈、肩、臀部松沉。3两臂后摆时,身体向上拔伸,并形成向后反弓状。易犯错误1松紧变化掌握不好。2单腿支撑时,身体重心不稳。纠正方法1先练习两掌相叠,在体前做上举下落动作,上举时收紧,下落时放松,逐步过渡到完整动作。2身体重心移到支撑腿后,另腿再向后抬起,支撑腿的膝关节挺直,有助于提高动作的稳定性。功理与作用1两掌上举吸气,扩大胸腔;两手下按,气沉丹田,呼出浊气,可加强肺的吐故纳新功能,增加肺活量,改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病的症状。2两掌上举,作用于大椎和尾闾,督脉得到牵动;两掌后摆,身体成反弓状,任脉得到拉伸。这种松紧交替的练习方法,可增强疏通任、督两脉经气的作用。第十式 鸟飞接上式。两腿微屈;两掌成“鸟翅”合于腹前,掌心相对;目视前下方(图110)。动作一:右腿伸直独立,左腿屈膝提起,小腿自然下垂,脚尖朝下;同时,两掌成展翅状,在体侧平举向上,稍高于肩,掌心向下;目视前方(图111)。动作二:左脚下落在右脚旁,脚尖着地,两腿微屈;同时,两掌合于腹前,掌心相对;目视前下方(图112)。动作三:右腿伸直独立,左腿屈膝提起,小腿自然下垂,脚尖朝下;同时,两掌经体侧,向上举至头顶上方,掌背相对,指尖向上;目视前方(图113)。动作四:左脚下落在右脚旁,全脚掌着地,两腿微屈;同时,两掌合于腹前,掌心相对;目视前下方(图114)。动作五至动作八:同动作一至动作四,惟左右相反(图115、图116、图117、图118)。重复一至八动一遍后,两掌向身体侧前方举起,与胸同高,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图119)。屈肘,两掌内合下按,自然垂于体侧;目视前方(图120)。 动作要点1两臂侧举,动作舒展,幅度要大,尽量展开胸部两侧;两臂下落内合,尽量挤压胸部两侧。2手脚变化配合协调,同起同落。3动作可配合呼吸,两掌上提时吸气,下落时呼气。易犯错误1两臂伸直摆动,动作僵硬。2身体紧张,直立不稳,呼吸不畅。纠正方法1两臂上举时,力从肩发,先沉肩,再松肘,最后提腕,形成手臂举起的蠕动过程;下落时,先松肩,再沉肘,最后按掌合于腹前。2两臂上举吸气,头部百会穴上领,提胸收腹;下落呼气,松腰松腹,气沉丹田。功理与作用1两臂的上下运动可改变胸腔容积,若配合呼吸运动可起到按摩心肺作用,增强血氧交换能力。2拇指、食指的上翘紧绷,意在刺激手太阴肺经,加强肺经经气的流通,提高心肺功能。3提膝独立,可提高人体平衡能力。收势 引气归无动作一:两掌经体侧上举至头顶上方,掌心向下(图121)。动作二:两掌指尖相对,沿体前缓慢下按至腹前;目视前方(图122)。重复一、二动两遍。动作三:两手缓慢在体前划平弧,掌心相对,高与脐平;目观前方(图123)。动作四:两手在腹前合拢,虎口交叉,叠掌;眼微闭静养,调匀呼吸,意守丹田(图124)。动作五:数分钟后,两眼慢慢睁开,两手合掌,在胸前搓擦至热(图125)。动作六:掌贴面部,上、下擦摩,浴面35遍(图126)。动作七:两掌向后沿头顶、耳后、胸前下落,自然垂于体侧;目现前方(图127)。动作八:左脚提起向右脚并拢,前脚掌先着地,随之全脚踏实,恢复成预备势;目视前方(图128)。 动作要点1两掌由上向下按时,身体各部位要随之放松,直达脚底涌泉穴。2两掌腹前划平弧动作,衔接要自然、圆活,有向前收拢物体之势;意将气息合抱引入丹田。易犯错误1两掌上举带动两肩上抬,胸廓上提。2两掌运行路线不清。纠正方法1身体重心相对固定,两掌上举时,注意肩部下沉放松。2两掌在体侧向上做立圆和在腹前向前划平弧时,意念要放在掌心。功理与作用1引气归元就是使气息逐渐平和,意将练功时所得体内、外之气,导引归入丹田,起到和气血、通经脉、理脏腑的功效。2通过搓手、浴面,恢复常态,收功。本文由www.4k9k.com整理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