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中国古代史通史结构.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159570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中国古代史通史结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中国古代史通史结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中国古代史通史结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中国古代史通史结构总特征: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 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时间前2070年前770年前221年(先秦时期)前221前202220年220年581年581年618年907年960年1271年1368年1368年1644年1840年时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前期阶段特征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奴隶社会时期。政治上,国家产生和完善,以宗法制为核心实行王位世袭制和分封制,国家政权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经济上实行井田制和集体耕作;文化上是青铜文化的繁荣时期,文字逐渐成熟。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大变革时期。政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各诸侯国割据混战,纷纷变法;经济上,铁器和牛耕使用并推广,小农经济形成,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思想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巩固和初步发展时期,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并得到巩固;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以农业为基础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思想上由“百家争鸣”到思想“大一统”,经过改造后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科技文化艺术全面繁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魏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北方长期分裂战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并被封建化;北方经济被战乱破坏,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文学艺术繁荣,儒学受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战并相互吸收借鉴。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完善,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全面繁荣,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全面辉煌,兼容并蓄,领先世界。宋元时期是我国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政治上,封建国家再次由分裂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巩固。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并超过隋唐水平,市坊界限打破,商品经济活跃,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海外贸易有重大发展。文化上,科技文化艺术出现高峰,儒家思想(理学)体系化和思辩化,文学艺术商品化和世俗化,科技有重大突破。明清时期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处于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夜。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对外走向闭关锁国,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经济上,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并得到缓慢发展;在传统科技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总结性的科学著作,思想和文学艺术带有浓厚的反封建色彩。政治一个核心:王位世袭,“家天下”局面形成。两项内容:分封制(内容、特点、作用)和宗法制(内容、作用);三大特征:王位世袭,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分封等级森严;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选官制度:世卿世禄制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割据争霸,分封制破坏;井田制瓦解,诸侯各国纷纷变法,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封建社会形成;选官制度:世卿世禄制秦朝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确立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颁布秦律。汉朝: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地方王国势力逐步做大,严重威胁中央集权。西汉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消除了王国威胁,巩固了中央集权。选官制度:察举制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局部统一出现和民族大融合;北方各族封建化,初步形成三省体制,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隋、唐推行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互相制约,三分相权,强化皇权,对后世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选官制度:科举制宋代中央: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为宰相;设枢密院(使)为最高军政机构;设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和财权,皇帝得以独揽大权。地方:派文臣任地方官,设通判;元代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另有宣政院、枢密院。地方: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中国省制的开端。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明朝中央:废丞相(明太祖);设内阁(明成祖)、内阁获票拟权(明宣宗)。地方:废行省、设三司。清朝:雍正时设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障碍。经济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变化。石器助耕,青铜器在农业很少使用;简单协作;(1)农业: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以石器锄耕为主;(2)手工业:(3)商业: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工商食官;农业: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垄作法;土地制度: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确立;经济政策:商鞅变法确立重农抑商政策;兴修水利:都江堰、郑国渠;商业:私商出现,打破“工商食官”局面;西汉耦犁(犁壁)(二牛抬杠);东汉一人一牛。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冶铁: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提高冶铁水平。制瓷:东汉烧出成熟青瓷。丝织:丝织业发达(丝绸之路)。商业:城市里设有“市”,由市令或市长专职管理贸易活动。专卖制度。重农抑商政策进一步强化。农业:齐民要术;翻车(灌溉工具),北魏均田制、三国屯田制推行;耕耙耱技术形成。江南得到开发,开始赶上北方。手工业:发明灌钢法,并烧制出成熟白瓷;出现草市农业: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手工业:已形成南(越窑)青北(邢窑)白两大制瓷系统。唐朝瓷器远销海外。商业:商业繁荣;长安城设东西二市。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柜坊和飞钱问世;商业:城市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打破市、坊限制并出现晓市、夜市,不受官府直接监视,经济功能增强,商品种类增多;货币四川地区出现世界最早纸币交子;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发展。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手工业:宋朝时,五大名窑,景德镇著名瓷都;元代烧制出青花瓷。商业: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城市专业性增强;商帮涌现;农产品商品化;明中期以后“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重农抑商、“禁海”“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思想文化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诗经;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关键期;夏朝历法夏小正。思想百家争鸣,以儒、墨、道、法为代表诸子百家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法家思想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成为各国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私学兴起;天文、历法、医学等科学技术和文艺有了发展。如:战国司南;楚辞;大篆秦朝“焚书坑儒”;汉初“无为而治”。汉武帝时形成以“大一统”、“天人感应”为核心的新儒学,并确立正统地位,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科技文化:西汉有了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汉赋;秦统一文字(小篆)佛教盛行、道教广为传播,儒学面临严峻挑战 。科技文艺: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书法进入自觉发展阶段;绘画理论精辟,顾恺之“以形写神”,士大夫画家活跃;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三教并行”;科技:雕版印刷、火药发明应用于军事;文艺:唐诗发展繁荣;通俗文学体裁“传奇”出现。书法;绘画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思想: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形成新儒学即理学。科技: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用于航海和火药广泛应用在军事上。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王祯的农书文艺:宋词、元散曲、元杂剧绘画艺术全面发展,两宋宫廷画活跃;风俗画为最大亮点,代表作清明上河图。思想:理学发展到新阶段王阳明心学;出现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批判封建理学,否定君主专制,并主张个性自由,提倡“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科技:本草纲目农政全书文艺:小说蓬勃发展,四大名著出现;京剧的产生与发展;绘画艺术最突出的是士大夫文人画。平民化和世俗化。二、中国古代史核心知识突破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历程阶段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情况两对矛盾和演变趋势建立秦朝中央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趋势:(1)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皇权不断加强,直至顶峰。 (2)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地方权力被分割、削弱并日益集中到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巩固汉朝中央地方完善隋唐中央地方加强发展宋朝中央地方元朝中央地方强化顶峰明清中央地方2、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比较比较点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不同点盛行时间奴隶社会的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确立于元,行至今。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长官的权力可世袭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县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行省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产生积极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不仅在当时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影响。认识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官吏的任免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世袭到皇帝任免,这是历史的进步;由郡县制到行省制的变化,主要反映行政区划的发展,反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的原因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封建的小农经济。这种经济模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社会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吸取诸侯割据混战的教训,维护国家统一。 思想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地理原因中国属于大河文明,以农业生产为主,而领土面积广阔,需要统一的管理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归纳特点前精心整理古代耕作方式、土地制度的演变以及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概况)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以铁犁牛耕为主要的耕作方式(农耕方式的演进:刀耕火种“耜耕”或“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以耕作技术的日益进步、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和水利工程的兴修为保障,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中国古代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具有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特点。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这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的基础,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统治地位,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又一特点。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5、梳理中国古代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精讲必修二P19【学习延伸】)6“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观点以及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学派时代人物主要思想观点历程儒家春秋孔子创立战国孟子大宗荀子西汉董仲舒正统北宋程颐程颢理学发展南宋朱熹南宋陆九渊心学明朝王阳明明朝李贽批判式继承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道家春秋老子战国庄子法家战国韩非子墨家战国墨子7、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造纸术的发明,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印刷术连同造纸术对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兴起起了关键性作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以及欧洲社会的进步与世界文明的发展。指南针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火药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作用,也推动了欧洲采矿业和冶金业的发展。四大发明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与实践精神,对世界文明的演进尤其是对人类社会由古代到近代社会转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8、明清时期的中国和当时西方的政治状况:(1)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加强,农业文明逐步走向衰落。明太祖废丞相、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专制主义皇权达到顶峰。另外,中央和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相互牵制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对官吏的任免、考察、监督权,地方必须服从中央。(2)同一时期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革命蓬勃发展。在欧洲中世纪晚期以前,西方经历了由等级君主制到有限君主制的演变,君主权力受到教会和一些地方割据势力的控制。当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兴起以后,西方的主要强国相继建立起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作为国家元首的国王或总统的权力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法律的限制。同时,中央在巩固统治的同时,给予地方一定的自治权。(3)中国与西方政治制度的影响不同。中国皇帝是最高的立法者、行政者、司法者,其决策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地方对中央惟命是从,难免会出现人浮于事,缺乏创造性的局面,这一切都极大地阻碍了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步落后于西方。西方逐步建立起资产阶级统治,实行行政、司法、立法三权分立以及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有利于防止君主或总统的权力滥用,有效地防止了专制独裁的出现。地方拥有一定的自治权,有利于地方创造性的发挥,从而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