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导学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063705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0课 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学习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3.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第一学时学习目标1.掌握作家作品,读准字音,熟读课文2.理解1、2章文意,并背过。【自主预习】一、资料阅读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他对于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宋代的朱熹把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3.论语表达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课文所选十二章,有的谈学习方法和态度,有的谈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二、自读课文 1.借助注释,为加点字注音。论语( ) 不亦( )说( )乎 人不知而不愠( ) 吾日三省( )吾身 传( )不习乎 不逾矩(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一箪食( )知之者不如好( )之者 曲肱( )而枕之 逝者如斯夫( )博学而笃( )志2.文学常识填空。(1) 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 家、 家, 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为“ ”。(2) 宋代的朱熹把论语与 合称为“四书”。【合作探究】(1-3则)一、结合课下注释,或联系上下文,运用加字法或换字法,理解词句。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词义:子 曰 而 时习 之 不亦乎 说 朋 自 知 而 愠 君子 译句: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词义: 吾 日 三省 谋 忠 交 信 传 译句: 二、理解内容1.第一章中,第一句“ ”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 ”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 ”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2.第二章,“吾日三省吾身,”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 “传习”之本。 【课后提升】一、填空1论语是_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_的言行,共 篇,分为 、 、 三种体例。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 ”。2孔子,名 ,字_ , 时期 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_ 家。 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尊他为“ ”。 二、解释成语。不亦乐乎: 三、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吾日三省吾身: 5.为人谋而不忠乎?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四、默写。1. ,不亦说乎? 2. ,不亦乐乎? 3. ,不亦君子乎?4.依据提示写出原句(1)阐述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 , ? (2)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 第二学时学习目标 疏通35章文意,理解内容。【合作探究】一、借助注释,小组完成翻译。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有 立 惑 天命 耳顺 逾 矩 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 知新 为 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而 罔 殆 二、背诵这3章。【课后提升】一、解释成语1.三十而立: 2.不惑之年: 3.温故知新: 二、理解内容1.第三章是孔子自述七十岁的人生经历中知识、修养、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 ”,是指主观意识和社会规则达到了高度统一,不管怎么做都能与社会要求相契合了。”2. 第四章讲 ,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3.第五章:“ ”这一章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 和 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三、解释加点词,翻译句子。1.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逾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殆 四、根据提示,写出原句。1. 十二章中用来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的是: , 。2.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第三学时学习目标疏通68章文意,理解积累。【合作探究】一、借助注释,小组完成翻译。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箪 堪 2.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之 好 乐 3.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饭 水 肱 于 【课后提升】一、理解内容 1.第六章 孔子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2.第七章这一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3.第八章 这一章讲孔子极力提倡的“安贫乐道”的思想,与对颜回的赞美是一致的。二、解释加点词语,翻译句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 三、默写1.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第四学时学习目标疏通912章文意,理解积累。【合作探究】1.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行 焉 善者 从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川 逝 斯 舍 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 匹夫 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笃 切 思 仁 【课后提升】一、理解内容1.第九章这一章是讲学习态度的,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老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也有借鉴的意思。 2.第十章 这一章是对时光流逝的慨叹,有劝人珍惜时光的意思。3.第十一章 这一章是讲人要有志气、品格,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4.第十二章这一章讲“仁”,是从学习方法上讲的。二、解释成语1.三人行,必有我师 2.择善而从 3.不舍昼夜 4.逝者如斯 5.匹夫不可夺其志 6.博学笃志 三、解释加点词语,翻译句子。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 3.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笃 四、默写1. 三人行,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 三军可夺帅也, 。3.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第五学时学习目标复习巩固【课后提升】一、文学常识 1.孔子:名 ,字 , 后期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是 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和 家。 2.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3.“四书” 即论语 的总称。 二、解释加点词,并在括号里为加点字注音。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 )乎 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 )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不逾( )矩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饭疏食饮水 逝者如斯夫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博学而笃志 仁在其中矣 三、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吾日三省吾身 5为人谋而不忠乎?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五十而知天命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四、默写句子 按原文填写句子 1 ,不亦说乎?2 ,不亦乐乎?3 ,不亦君子乎?4吾日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5 ,可以为师矣。6学而不思则罔, 。7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三人行, ; ,其不善者而改之。9. ,不舍昼夜。10三军可夺帅也, 。11 , ,仁在其中矣。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2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句子: , 。 3.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 4.用来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的是: , 。5.讲兴趣对于学习重要性的句子是: , 。6. 讲人要有志气、品格,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的句子是: 五、积累成语1请写出自本文的成语 六、理解内容,请将课文的十二章按内容归类。1.学习态度 2.学习方法 3.道德修养、为人处世 七、回答问题学了本文,你得到了哪些教益? 八、中考链接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2009年 河北 ) ,不亦乐乎?(论语学而)2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2009年 杭州 ) , 可以为师矣。3上下句默写。 学而不思则罔, 。(2009年 福建三明 ) 4.三人行, 。(2008年 安徽、江苏芜湖 ) 5.学习与思考是紧密结合的过程,“ ,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同时,学习又是相互联系,从旧知中不断获得新知的过程,这自然使我们联想到从论语选材的课文中学习过的: , 。(2008年 长春)九、积累提升1. 论语名句(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 矣。季氏(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卫灵公(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9)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颜渊2.于丹讲论语于丹感悟是于丹心得的续篇,从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学习之道、诚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仁爱之道等七个方面阐述了论语中所蕴藏的智慧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这七个方面,立足于今天社会需要的核心价值,大到治世,小到家庭和谐、个人成才,是对传统经典在当代社会的又一次激活。全书语言保持了于丹一贯的风格,具有哲理诗的特点,流畅亲切,感性自然,又多格言警句,深入透彻。推荐阅读(1)于丹心得(2)于丹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