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马哲第三章练习及答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056198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马哲第三章练习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马哲第三章练习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马哲第三章练习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联系和发展的规律及其核心考试大纲要求1了解联系、发展、矛盾等基本概念。2理解联系的性质与根本内容,发展的实质、形式、道路与根本动力,唯物辩证法诸范畴及其辩证关系。3掌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本章的中心任务是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学习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要理解和掌握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观点:坚持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和方法;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深刻认识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普遍规律,反对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联系和发展观点的展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根本内容和深刻本质,即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阐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唯物辩证的基本范畴是对立统一规律的补充和具体化,从事物的各个侧面揭示了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问题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各个原理之中,是理解和掌握唯物辩证法该原理的基本线索和关键。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这一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则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学习本章,要特别注意:1了解联系、发展、质量度、肯定和否定、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等基本概念;2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辩证的否定观、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等基本原理;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2002年6月修订考试大纲时增加的内容,要掌握好各对范畴的含义和相互关系及意义;4掌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辩证的否定观等基本原理,以及它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练习题一、选择题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B实践第一的观点C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D)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运动发展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A)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4下列命题中不反映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是(D)A森林覆盖面的大小影响气候B人口数量的多少影响社会发展C客观条件的好坏影响人们行动的效果D天空出现彗星预示社会要爆发战争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D)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C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6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B)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的生命力C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7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其理论根据是(D)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8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的原因是(C)A矛盾具有普遍性B矛盾有主次之分C矛盾具有特殊性D矛盾有繁简之别9一个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是同该企业干部队伍的素质、思想政治工作、工人的积极性、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需求直接相关的。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B)A一因多果B一果多因C同因异果D同果异因10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D)A白天过去,黑夜到来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C电闪雷鸣,风来雨至D勤学出智慧,实践出真知11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浮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A)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C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D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化的过程12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D)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B真象是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C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D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13下列说法中揭示了事物发展规律的是(C)A太阳东升西落B水往低处流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D国家是调和阶级矛盾的工具14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B)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15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D)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16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D)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确定事物的质C认识事物的量D把握事物的度17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是说,奢侈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C)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质变会引起新的量变18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C)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规律1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摧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20辩证法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D)A肯定和否定是相互区别的B肯定和否定是相互排斥的C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克服D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2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2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又注意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以及其他工作。这种做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B)A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23下列说法中属于矛盾的同一性含义的有(B)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和否定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转化C矛盾双方相互对立和斗争D矛盾双方相互离异和冲突24矛盾的基本属性是(D)A普遍性和特殊性B绝对性和相对性C变动性和稳定性D斗争性和同一性25金要足赤,人要完人。这是一种(C)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26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B)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7系统是指(A)A诸要素相互联结的统一整体B事物的普遍联系C同事物有关的诸要素的总和D事物前后相继的联系28一切以地点、时间、条件为转移的观点是(B)A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否认主观能动性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29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依据的哲学原理是(C)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B矛盾的同一性原理C矛盾的特殊性原理D矛盾的斗争性原理3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D)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运动和静止的关系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31因果联系所揭示的是(B)A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B前后相继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C一切先后相继现象之间的关系D事物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的关系32偶然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是(C)A可有可无的作用B破坏性的作用C促进或延缓的作用D决定性的支配作用33必然性是由事物的(D)A主要矛盾决定的B次要矛盾决定的C外部矛盾决定的D根本矛盾决定的34可能性是指(C)A主观想象的种种目标B一定会实现的东西C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D已经产生和存在的事物35抽象的可能性是指(D)A永远不能实现的东西B实质上是一种不可能性C在现实中有充分根据的东西D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东西36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B)A内容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B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C形式决定内容,内容反作用于形式D内容相对稳定,形式活跃易变37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A)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B主要矛盾决定的C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的D矛盾的同一性决定的38事物的本质是(C)A构成事物诸要素的总和B事物诸矛盾的总和C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D事物内部的主要矛盾39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是由(B)A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的B矛盾的同一性决定的C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的D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40矛盾斗争的基本形式是(C)A教育和惩罚B民主和专政C对抗和非对抗D同一性和斗争性二、辨析题1新生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1)混淆了新旧事物的本质区别。(2)新生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则是指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而日趋灭亡的事物。(3)区别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是否有强大的生命力及远大前途。不能把是否是新出现的作为衡量标准。有些事物虽然是新出现的。但本质上却是旧事物,是旧事物以新的形式出现了。错误2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理由如下:(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每一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每一事物既包含矛盾的普遍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是从许多特殊矛盾中抽象出来的共性,它只概括了每一特殊矛盾的一部分、本质,而不是矛盾特殊性的全部。所以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出来。答案:正确3偶然性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只起破坏作用。(1)这是对偶然性的一种片面性的认识。(2)偶然性是和必然性相对应的哲学范畴,它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产生于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3)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受必然性的支配和制约,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4)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抓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偶然现象所提供的机遇,揭示其背后的必然规律性。在实践活动中,利用偶然性所提供的有利机遇,促进事物的发展,避免不利的偶然性因素对事物发展的阻碍和破坏作用。错误。4假象是一种错觉。(1)假象与错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能混淆。(2)假象是现象的一种,是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同真象一样也是本质的表现。是本质的一个规定、一个环节、一个方面。(3)假象和错觉有本质的区别:假象是客观事物本身的表现,是客观的;错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错误认识,是主观的。(4)假象同错觉又有联系,即假象容易引起人们的错觉。错误。三、简答题1简述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意义。(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把握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就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如实地反映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反对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客观的真实的联系。(2)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都同其他要素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就要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在了解个别事物时,注意它同其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在分析事物的某一要素时,注意它同其他要素的相互制约。不要孤立地看问题(不能就事论事),不能只见部分,不见整体。2系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怎样?(1)系统是指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有如下主要特征:一是整体性:指系统作为整体具有它的各个要素都不单独具有的性质和功能,这是系统的最本质特性。二是结构性:即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是有组织的,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则,而且趋向优化的特性。三是层次性: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是相对的,任何一个系统可以成为更大系统的要素,作为系统的任何一个要素,相对于它的下一层次来说,又是一个系统。四是开放性:系统总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同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2)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是:第一,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一方面,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离开部分就不存在整体。另一方面,部分离不开整体,离开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其原来的意义。第二,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按一定联系结合在一起的,优化的系统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第三,整体和部分相互作用。一方面,整体对部分起支配、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各个部分也有其相对独立性,反作用于整体。3简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它们的对立主要表现在:第一,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普遍联系的;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第二,唯物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在本质上是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否认事物的质变和飞跃。第三,唯物辩证法用全面的观点看世界,既看到事物的正面也看到事物的反面,既看到事物的过去也看到事物的现在;形而上学则用片面的观点看事物,只看事物的一面而否认另一面。第四,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4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1)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失去了生命力和发展前途,因而必然被新事物所代替。(2)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和成长的,它克服了旧事物中一切消极的因素,吸收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并增添了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因而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3)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它必然战胜旧事物。5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2)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处于实质和核心的地位,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和把握它们的关键;矛盾分析法即对立统一的分析方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和根本分歧。6简述质、量、度的含义以及把握度的意义。(1)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事物的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属性是质的外在表现。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意思是相同质的事物有不同的量。)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它体现着质和量的对立统一。(2)把握事物的度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只有认识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的质。第二,只有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7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1)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和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因一定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和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对立和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区别又相联结的关系。1、二者的区别表现在: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2、二者的联系是:同一性是包含着斗争性的同一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4)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斗争性。失去其中任何一种属性就不成其为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观察和解决问题,必须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8简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1)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第二,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第三,矛盾的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含义:一是,地位的转化;二是,作用的转化;三是,性质的转化;)(3)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为质变做准备。第二,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9简述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1)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如果只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忽略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会陷入片面性而犯一点论的错误。(2)重点论,就是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不分主次轻重,不抓重点,就会犯均衡论的错误。(3)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相互包含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唯物辩证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求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10简述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1)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原因所引起的现象。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2)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在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不能混淆和颠倒,这是二者区别的确定性。(3)原因和结果又是统一的,表现在: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同一种现象在一种联系中是原因,在另一种联系中则是结果,反过来也是一样。这是二者区别的不确定性。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的。原因引起结果,结果反过来作用于原因,引起原因的进一步变化,这就是彼此之间互为因果。(4)掌握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找出某一事物或现象产生的原因,才能认识其本质和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才能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有利于今后的行动取得成功,避免失败。11简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1)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向。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2)二者是对立的,它们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趋向,产生的原因以及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3)二者是统一的,其表现是:第一,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和纯粹必然性;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制约,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4)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指导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有重大意义。12什么是现实性和可能性?如何把握可能性?(1)现实性(或现实)是指一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事物和现象的种种联系的综合。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2)把握可能性应分清以下四种情况:第一,要分清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第二,要分清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第三,要分清两种相反的现实可能性-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第四,要分清可能性的大小,或然率是对可能性大小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13简述量变和质变的复杂多样性。(1)量变和质变的复杂多样性,首先表现为量变形式的复杂多样性,但高度概括起来,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数量的增减与构成事物的成分空间排列次序和结构形式的变化。(2)量变和质变的复杂多样性,还表现为质变形式的多样性,但高度概括起来,也有两种基本形式:即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爆发式飞跃是指这种飞跃是通过激烈的外部冲突而发生的质变;)(非爆发式飞跃是指事物本身旧质要素的不断死亡和新质要素的不断产生而发生质变。)(3)量变和质变的复杂性,还表现为量变和质变的相互渗透,即在总的量变过程中,虽然事物整体的根本性没有发生变化,但发生了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而在质变、过程中又包含着新质要素的量的扩张。14简述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1)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不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而且是相互作用的关系。(2)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的统一。内容和形式是现实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二者是对立的,对特定事物来说,内容和形式不能混淆和颠倒。同时,内容和形式又是相互依存的,离开了内容没有形式,离开了形式也没有内容。另外,内容和形式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相互转化。(3)内容和形式又是相互作用的。第一,内容决定形式。有什么样的内容就要求有什么样的形式与之相适应;内容发生了变化,形式迟早要发生相应的变化。第二,形式对内容有重大的反作用。当形式适合于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形式不适合于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第三,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之间的矛盾运动。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形式与内容之间是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过程。(4)掌握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内容决定形式,我们在观察处理问题时,必须特别注意事物的内容,根据内容的需要保持或改变形式。要反对脱离内容片面追求形式的形式主义。其次,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我们不能忽视形式,要选择、利用和创造适当的形式,促进内容的发展。要反对否认形式作用的形式虚无主义。15简述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1)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统一关系。二者的区别和对立主要表现在:现象暴露于事物外部,可以为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则深藏于事物内部,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多种多样的,而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而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二者的统一主要表现在: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赤裸裸的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方面表现本质,真相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则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2)掌握本质和现象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本质和现象的区别和对立表明,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我们决不能使认识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更不能被假象所迷惑,而是要通过科学研究揭示事物的本质。本质和现象的统一表明,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从一定方面表现着本质,我们只能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研究,才能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决不能脱离现象凭空想象事物的本质。所以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须通过对大量现象的分析研究,去揭示事物的本质。16为什么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规定着事物的特殊本质而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这是因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是科学的认识事物的基础,是区别事物的前提。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其事物的特殊本质和规律,才能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只有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具体矛盾的正确方法。四、论述题1试述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1)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2)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现代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国经济技术联系非常密切,在这种情况下,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不可能实现现代化。(4)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地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2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阐明我国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每一过程的矛盾及其各方面都有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包括个性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个性总有许多自己独有的特点,是共性包括不了的,个性比共性丰富得多。所以二者不能互相代替。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基本思想原则的理论基础。我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的理论成果。(3)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注意中国的特点。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又是一个穷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即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就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走自己的路,我们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胜利。3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阐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两手抓的重要意义。(1)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有一种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实际工作中应首先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不忽略次要矛盾。(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为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顺利解决创造有利条件。(3)我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还要注意解决好其他社会矛盾,坚持一系列两手抓: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进步。4阐明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1)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的统一。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就是通过量变和质变表现出来的。(2)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把我国建设成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国搞建设,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实干苦干,稳步前进,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等方面进行长期的量的积累。而当事物经过量变的准备而面临质的飞跃时,要敢于并善于抓住机遇,推动事物走向新的阶段、跃向新的台阶。急躁冒进,会欲速则不达;过于保守,又会坐失良机,推迟发展进程。只有二者辩证结合起来,才能早日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5试述辩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并说明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1)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进行的自我否定,而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否定不是事物的我否定,而是外力强加于事物的。(2)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第一,否定是发展的环节。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否定实现的。没有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就没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就没有发展。第二,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中生长起来的,它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保留了其中积极的因素,辩证的否定又把新旧事物联系起来。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消灭,是发展的中断。(3)作为发展环节与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新事物既克服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又保留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辩证的否定是包含着肯定的否定,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否定一切,全盘抛弃。(4)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反对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具有重要意义。对待历史文化遗产,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封建主义的糟粕,吸取其精华,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必须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同时也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对待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在对外开放中,要积极吸收外国文化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又要批判和抵制外国资产阶级腐朽的、没落的东西。必须反对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的狭隘民族主义,同时也要反对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错误倾向。6运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阐明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1)由于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否定,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阶段克服了前两个阶段的片面性,保留了前两个阶段的积极因素,并增加了更高级的新内容,因而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否定之否定阶段重复肯定阶段的某些特征,仿佛又回到出发点,使事物发展过程呈现出周期性,因而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这一原理对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我们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社会主义必然最后战胜资本主义,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定会取得成功。要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要被一时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因暂时的挫折而动摇。(3)我们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有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准备。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种困难,遭受各种挫折。我们要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反对看不到我们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准备的盲目乐观的倾向,在曲折的斗争中开辟前进的道路。文章来源:http:/www.yichedu.com/p/ck.html 更多成考资源资料下载 完全免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