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B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038602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9题;共28分)1. (2分)下列关联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实验的过程_消极的观察,_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_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_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真理,_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A . 不是 而是不但 而且也B . 不是 而是不管 还并且C . 不是 就是不但 而且也D . 不是 而是如果 那么也2. (2分)下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丁肇( zho )中 埋没( m ) 没(mi)有B . 彷徨(png)(hung) 中庸(yng) 测量(ling)C . 相濡( r )以沫 儒( r )家 孺( r )子D . 华裔( y ) 论(ln)语 议论(ln)3.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丁肇中(zho) 华裔(y) 论语(ln)B . 中庸(yng) 儒家(r) 彷徨(png)C . 测量(ling) 埋没(m) 袖手旁观(xi)D . 诺言(nu) 朱熹(x) 不知所措(cu)4.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 哲理彷徨不知所措B . 细致抽象袖手旁观C . 灵感尊照肓目接受D . 毅力激变一帆风顺5. (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B . 我国儒家的经典“四书”指的是礼记大学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C . 大学中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成为南宋以后理学家基本纲领的一部分。D . 本文的题目已体现了文章的中心论点。6. (2分)在班级展开的“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的综合性活动中,同学们为“金钱不是万能的”这一观点寻找到了下列道理论据,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有了金钱就能在这个世界上做很多事,唯有青春却无法用金钱来购买。B . 金钱能让你买到一条最好的狗,但是只有爱才能让它摇尾巴。C . 金钱是能让我们去除了天堂以外的任何地区的一份护照;同时,它也能向我们提供除了幸福以外的任何东西。D . 金钱是慢慢流向那些愿意储蓄的人。每月至少存入收入的十分之一的钱,久而久之可以累积成一笔可观的资产。7. (8分)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彷徨 _ _ 接触 _ 中庸 _ 埋没 _ 8. (4分)如果你是皮埃尔先生,在下面情景中,你将怎样得体而幽默地要回自己的大衣?饭厅内,皮埃尔发现一个客人错穿了他的大衣,于是异常谦恭地碰了碰这位顾客:“对不起,请问您是不是皮埃尔先生?”“不,我不是。”那人回答。“啊,”皮埃尔舒了一口气,“_。”二人相视一笑,客人愉快地脱下了大衣。9. (4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_最使找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的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彷徨:_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激变:_新的知识不可能由自我探讨或哲理的清谈而求得。清谈:_二、 综合题 (共1题;共6分)10. (6分)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可能由自我探讨或哲理的清谈而_得。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的过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_就可以得到知识的。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具体细致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_。至于这一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1)在句的横线处选填合适的词语。_A求B寻C获_A随随便便B轻而易举C袖手旁观_A引路者B向导C希望(2)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大意。 (3)下列能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 ) A . B . C . D . (4)文中划线词的作用是什么? 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1分)11. (20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 , 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节选自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美 罗迦费因格)(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2)划线词“如此”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3)“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什么?(4)你能为本段举一个事实论据支持作者的观点吗? 12. (21分)阅读文段。回答闯题。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一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1)作者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的? (2)作者以自己起初在美国的经历为例,主要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3)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4)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培养格物致知的精神? (5)结合文段内容思考,有些学生高分低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怎样学习才能适应现在的社会环境? 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13. (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一)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死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未久,厚葬之风休矣。【注解】布帛:泛指织物。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戮:侮辱。(二)郑板桥,乾隆间知山东潍县。值岁连歉,板桥乃大兴工役,招远近饥民,修城凿池,以工代赈,复劝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饲之。尽封积粟之家,责其平粜,有讼事,则右窭子而左富商。监生以事上谒,辄坐大堂,召之入,瞋目大骂曰:“驼钱骡有何陈乞?”或命皂卒脱其帽,足踏之,或捽头黥面,逐之出。一时豪富咸惮之,而贫民赖以存活者则无算。【注解】平粜(tio):平价出卖粮食。右窭(j)子而左富商:保护贫苦人而压抑豪富人。监生:此指儒生。驼钱骡:只看重钱财的畜牲。这是骂人的话。皂卒:穿黑衣的官府差役。捽(zu):揪住。黥(qng)面:本是古代的一种刑罚,用刀刻额颊,再涂上墨。此指用墨笔在监生脸上乱涂。(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齐国好厚葬 (崇尚,喜欢)B . 齐桓公患之(祸患)C . 监生以事上谒(拜见)D . 乾隆间知山东潍县(掌管)(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 . 齐桓公患之,以告管仲 徒以有先生也B . 未久,厚葬之风休矣 复立楚国之社稷C . 而贫民赖以存活者则无算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D . 板桥乃大兴工役 凡三往,乃见(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一时豪富咸惮之,而贫民赖以存活者则无算(4)在政务管理上,管仲和郑板桥各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文意作简要评析。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9题;共28分)1-1、2-1、3-1、4-1、5-1、6-1、7-1、8-1、9-1、二、 综合题 (共1题;共6分)10-1、10-2、10-3、10-4、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1分)11-1、11-2、11-3、11-4、12-1、12-2、12-3、12-4、12-5、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13-1、13-2、13-3、1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