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问题性和交流性.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035557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的问题性和交流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的问题性和交流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的问题性和交流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观课有感教学设计的体现问题性与交流性浆水中学 卢福建通过近一段时间观看老师的展示课,发现老师们在课改方面确实迈出了很大的一步。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再只是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接受学习,而是变成了自主探究,小组研究,合作交流,自我展示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老师由原来的主讲,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老师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角色就是教学全程的设计者。所谓教学全程的设计,是指从教学内容的选定,教学目标的设立,到教学过程的设计,如何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如何评价是否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设的目的等方面进行全面统筹的组织安排。我们学校现在采用学案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如何引导?从老师们的学案来看,有的是填空式的阅读引导;有的是复述概念的什么是什么的复述性问题引导;有的是比较综合性的问题引导。这些问题当然是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能明确学习哪些东西。但对学生如何学好,学会学习,似乎只有这样的问题还是不够的。那么如何设计问题,才能使学生把知识学得更好,又能学会学习呢?这个问题似乎很大。下面我就概念教学谈一下我的看法。如何才能学会一个概念?从概念的命题意义上讲,就要分清概念的条件要求有哪些,结论是什么;从定义概念的方式讲,要明确定义中用到哪些已有的概念;从而形成知识的联系,从条件与结论逻辑关系上讲,要知道概念的条件与结论之间是什么关系;从应用的角度讲,要知道概念的正用就是判定,起到辨别的作用,逆用就是性质,起到明确对象属性的作用。例如: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正用:知道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就可判断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逆用: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就可知道这个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学生学好一个概念,不仅是知道,还要从多方面,多侧面去认识概念,更重要的是还要会用。所以,为了让学生学好概念,作为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从这些方面去学习概念,因此,做为概念课,问题设计应体现如下要求:复习相关知识给学生学习新知识一个支撑点。明确概念要求是学习概念的重点,要突出要素的表达。可以改变条件要素,让学生判断,也可以给出结论让学生列举条件要素,还可以把相似的概念放到一起辨析,只有区分不同的概念,才能真正的应用。总括来说,对概念的要素,要进行变式的训练,加强认知的准确性。既有正用又有逆用既要用概念辨别对象,又要用概念明确对象属性,为解决问题提供充分的条件信息。注意概念的不同语言表达概念可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就数学概念来讲,一个概念可用汉字语言表达,符号语言表达,还有图形语言表达,每一种表达都有它应用的必要性。这类问题,多设计成判断、选择、填空、辨析等题型。学生经常这样学习概念,知道了这样就能学好,自然就知道如何学习概念了。让学生学会学习,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体验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我们知道,定理是已知正确的命题,而概念也是用命题形式来叙述的。类比概念的学习,就可以知道如何学习定理了。不过定理的正确性需要证明,它的逆命题也不一定成立,这是与概念不同的地方。老师在设计问题时,既要看概念与定理的相同之处,做类比指导 又要注意它们的区别,做辨析的分析思维训练。这样,学生不仅能学好定理,也知道在学习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盲从类比,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对学案设计的问题,还有一个思维难度问题,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为帮助学生学好,突破难点,老师应精心设计问题,使问题具有启发性,引起学生思考,又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确实得到思维的训练。最终达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这是设计的一个难点。,也是我们老师专业能力的体现。我们应该通过设计问题的实践, 结合学生学习实践的反馈,不断反思自己的问题设计的合理性,启发性、针对性,不断改进提高问题设计能力。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途径。现代课堂教学,不仅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还是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课改为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学案上的问题,是老师预设的问题,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或发展的交往中,还可能产生一些新问题,即课堂生成性难题。我们不仅要重视预设问题的解决,更应关注学生生成性问题解决。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有时是隐性的,老师应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给学生充分提的出问题的时间和机会。老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错误,正是我们教学的可用资源,也是最有利、最便捷的资源。利用这种资源组织学生学习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这样的教学才是高效的课堂教学。我们学校的课改,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学生展示。展示过程也就是学生之间或小组之间的一个交流的过程,并且应该是多向的交流,否则,很容易变成由教师一言堂变成学生一言堂。在前一段观课,我们看到部分老师的展示课,只是几个比较优秀的学生在展示,而大部分学生不能参与,这与面向全体的课改理念是相违背的。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学生面向全体来交流,为了让学生全员全程来参与,就要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小组人少,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展示的机会。所以,老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给组的展示以充分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与提出自己的疑问,在小组教学交流、讨论,达到解决问题,汇集不同解答,明确遗留问题(包括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的目的。在组内充分展示的基础上,然后进行组间展示,主要起到各小组之间的交流作用。通过组间交流,可以汇集组间不同解疑方法。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一部分问题。我们学校的小组互展,以每组一题、分工同展,学生选组观展的形式为主,还有各组同时展示同一个问题,然后相互比较,辨析对错,弥补不足(展示错的答案写在小黑板上)。各种展示方法,各有长处,视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都可起到交流学习的作用。组间展示的问题,不能太容易,太容易了,缺少思维,达不到交流的目的,所以,组间展示应以中等以上难度的题进行展示为宜。有了一定的难度,才能活跃思维,学习才有深度。对于组间展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到全班展示,有少数优秀学生来展示解决。或有教师引导来解决。由此看来,老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易中难各占一定比例,题过多,时间紧,展示不充分,起不到交流学习的作用。我们学校的展示课,大部分老师以全班展示为主,小组活动不够,没能带动全体学生参与,所以今后要重视小组展示,充分发挥小组这个学习平台的作用。小组能解决的问题,不需要全班展示,只把重点、难点的问题留到全班展示,体现展示的层次性。我在此总结出一个展示的流程图供老师们参考。疑难重点中等以上难度问题中等以下难度 组间展示完善学习报告卡全班展示组内展示展示组间展示在课堂上,学习的交流性体现是同一个问题要由不同学生,或不同组来展示自己的看法。学生在展示完一个问题后,问其他学生还有疑问吗?学生由疑问,有的能说上来,有的不一定说,。这样的问,有时候就是形式,起不到交流的作用。难道学生只有疑问时方可交流吗?不同的看法都可以交流。老师在设计展示流程时,要注意同一问题的不同展示。多抽几个组展示,这样往往能引起认知冲突,形成思维碰撞、思想交锋,学习的热情才会高涨,学习才会深入。还有,学生问到一个问题时,老师不要自己去解,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同上述的方法一样,展开多向交流学习,使学生解决问题的主体。这里体现的是老师处理问题的机智,也体现着老师的教学观,学生观。当你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的时候,当你认为学生存在无穷潜力的时候,当你把解决问题看作是学生要经历的一个过程时,我们的课改,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