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1.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原则2.熟悉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与3.了解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与学习方....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Z考试辅导资料(2013-01-0818。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客观题共15分)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小题。
中医诊断学章节答案Tag内容描述:
1、中医诊断学,刘晓伟 48249 ,由南方课件网()友情提供,欢迎上传, QQ1894255,投稿邮箱:,教学目的 1. 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原则 2.熟悉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与 3.了解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与学习方法,教学重点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 鉴别要点 中医“症”、“证”、“病”的含义,绪 论,诊 - 诊察、了解 断 - 分析、判断 地位。
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Z考试辅导资料 (2013-01-08 18:47:51)转载 标签: 中医诊断学z考试资料 教育 分类: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 中医诊断学Z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A型题 1、心烦失眠,咽干欲饮,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应诊为何证? E心阴虚 2、关于虚里部位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位于左胁下 3、下列哪项属于察舌形。
3、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客观题共15分)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小题,对的用“”,错的用“”,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5分)1、望神,就是诊察患者精神意识活动,以了解病情轻重,推测预后的吉凶。 ()2、面、目、身俱黄且黄色晦暗如烟熏者,为阴黄。 ()3、外感热病中,斑疹色淡红或淡紫者,提示病情轻浅,预后较好。 ()4、一般。
4、2020/8/10,中医诊断学,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草茶伏苛佯受狈侣处乱柔泡弊废桌桂蔬沸漳唆册懊守狞敢皂舷姑慈哇象鞠中医诊断学-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思路中医诊断学-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思路,2020/8/10,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是论述中医诊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的一门课程,是中医专业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 因此,中医诊断学学习的好坏,不仅是能否顺利通。
5、中诊一、舌诊(1)舌诊的内容望舌质(舌体);望舌神、舌色、舌形、舌态望舌苔;望苔质、苔色。(2)正常舌象:舌淡红,苔薄白,舌体柔软,活动自如,位置正中,台揩之不去,其下有根。(3)望舌质(体)1、舌神:主要表现在舌质的荣枯和灵动方面。有神:舌色鲜明,舌质滋润,舌体活动自如主病轻,预后良好。失神:舌色晦暗,舌质柘涩,舌体活动欠灵主病理,预后较差。2、舌色。
6、中医诊断学,绪 论,概念:根据中医学理论体系,运用一定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再加以分析判断从而对疾病进行辨证、诊断的一种方法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含义、内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2、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明确学习方法,第一节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1、公元前五世纪扁鹊 “切脉、望色、听声、写形” 2、公元前三世纪黄帝内经 从理论上奠定了中医诊断学的基础 3、西汉 淳如意 创“诊籍。
7、中医诊断学第一章、绪论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从整体观念出发,运用辨证的理论与方法,以识别病证,推断病情,给防治疾病提供依据的一门学科。第一节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01、公元前五世纪,扁鹊通过“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而“言病之所在”。02、公元前三世纪黄帝内经: 一是在诊断方法上涉及望神、察色、闻声、问病、切脉等内容;二是认为诊断疾病必须结合病者的内、外。
8、下篇 诊断综合运用,总 目 录,中篇 辨 证,上篇 诊 法,绪 论, 思考题,病案书写,绪 论 Introduction,关键性问题 了解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掌握中医诊断的原理和原则 熟悉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思考题,绪论 目录,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第二节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生物全。
9、中医诊断学表格 问寒热 一、恶寒发热 1.恶寒重发热轻 感觉明显怕冷,轻微发热 风寒表证 2.发热轻而恶风 自觉轻微发热,遇风觉冷、避之可缓 伤风表证 3.发热重恶寒轻 自觉发热较重,轻微怕冷 风热表证 二、但寒不热 1.新病恶寒 突然感觉怕冷,体温不高 里实寒证 2.久病恶寒 经常怕冷,四肢凉,得温可缓 里虚寒证 三、但热不寒 1.壮热 高热(39以上)持续不退,不恶寒只恶热 (1)里实。
10、1.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2身热不扬:形容受湿邪阻遏的一种热象,其特点是体表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则觉灼手。 3. 司外揣内:通过观察外表的病理现象,可以推测内在的病理变化,认识内在的病理本质,从而可解释显现于外的征象。 4. 见微知著:是指机体的某些局部,常包含着整体的生理,病理信息,通过微小的变化,可以测知整体。
11、中医诊断学 绪论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中医诊断学内容,望闻问切与辩证, 望诊观察四方面,全身局部舌排物。 闻诊切记两方面,听声音和嗅气味, 问诊症状及病史,脉诊按诊属切诊。 二、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 诊病要知三原理,司外揣内表知里, 见微知著局把体,以常达变标衡异。 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 诊断遵循三原则,整体观念要考虑, 四诊合参免误诊,辨病辨证相结合。 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12、中医诊断学综合试题一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最佳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何项对表证的诊断最有意义( ) A发热 B恶寒 C苔薄 D脉浮 【答案】B 2下列何项与发热性疾病无关( ) A恶风 B恶寒 C寒战 D畏寒 【答案】D 3冷汗淋漓见于。
13、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客观题 共15分)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小题,对的用“”,错的用“”,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5分) 1、望神,就是诊察患者精神意识活动,以了解病情轻重,推测预后的吉凶。 ( ) 2、面、目、身俱黄且黄色晦暗如烟熏者,为阴黄。 ( ) 3、外感热病中,斑疹色淡红或淡紫者,提示病情轻浅,预后较好。 ( ) 4、一般地说,察。
14、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1 各论 一、内科症状 一全身症状 1畏恶风寒 概念 畏恶风寒即指怕冷的感觉,此症在外感及内伤疾病中皆较常见。历代文献有恶寒、恶风、畏寒之称。有认为恶风与恶寒不同,恶寒者不受风吹即有怕冷之感,虽居于密室之中,甚至覆被向火,仍全身觉。
15、实验一 中医问诊【实验目的与要求】1、 掌握问诊的基本方法、操作规范、注意事项;2、 掌握问诊的基本内容;3、 掌握主诉的含义及书写主诉的要求;4、 掌握常见现在症的鉴别要点及临床意义;【实验内容与方法】一、问诊的意义问诊是了解病人病情,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在四诊中占有重要位置。1. 问诊所获得的与疾病有关的资料,是医生分析病情、判断病位、掌握病性、辨证。
16、1.女,32岁,3天前出现呕吐清水,夹有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畏寒肢冷,舌淡,苔少,脉沉细。宜诊断为A.寒饮停胃证B.胃阳虚证C.胃气虚证D.寒滞胃肠证E.胃阴虚证答案:1.B2.女,40岁。失眠3年余,面唇淡白无华;入睡困难,多梦健忘,心烦心悸,月经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临床辨证是A.心阴虚证B.肝阴虚证C.心。
17、中医诊断学 望诊图谱,病后阳虚,畏寒肢冷,蜷卧喜暖,神疲乏力,嗜睡懒言。病例:上呼吸道感染退烧后,外感风寒伤阳,气虚低热。,病危假神,面色苍白沉浊,忽然微有红润; 周身大肉已脱,腹大青筋气喘, 突然目光有神,言语响亮。 鼻出血血迹未干臌胀。 病例:癥积日久,精气衰竭, 虚阳浮越。(肝硬变并发肝癌),癫狂,自言自语,喜笑怒骂,有如讲演, 比比划划,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不分时间场合,完全丧失理智。(狂证) 病例:狂证。气郁化火, 痰火扰心。(精神分裂证,狂躁型),目暗睛迷无神,目不欲睁,暗淡无光,神志不清, 面色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