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创新人教历史必修第一单元第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99840577 上传时间:2022-06-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创新人教历史必修第一单元第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课标创新人教历史必修第一单元第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课标创新人教历史必修第一单元第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习目标 1明确明太祖加强皇权的措施和影响。2了解明成祖设立内阁的原因及作用。3知道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原因及特点。4认识明清时期君主制度加强的影响。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原因(1)历史:元朝丞相权势过重,内乱屡生。朱元璋认为这种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2)现实:明初丞相胡惟庸权倾朝野,挑战皇权。2经过(1)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2)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3影响: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二、内阁的出现1背景: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他深感力不从心。2过程(1)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这些侍从顾问帮助处理政务,一切大事仍由明太祖亲自主持。(2)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决策,“内阁”出现。(3)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拥有票拟权。(4)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3评价: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它是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三、军机处的设立1清朝初年 (1)设内阁、置六部,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2)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很大限制。2康熙时期: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替皇帝起草谕旨。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3雍正时期设军机处(1)目的:办理西北军务。(2)特点:机构简单;大臣品级不高、钦定。(3)职责:跪受笔录,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4)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点拨宰相制度的废除不意味着相权消失(1)相权泛指辅助皇帝治理国家的权力。(2)相权与皇权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共同体。只要皇权存在一天,相权也必然存在一天。(3)明太祖废丞相后,六部尚书的权力相应扩大,这种权力实际上也是相权的一种表现形式。思考以上图示反映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请说明理由。它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什么特点?提示:朝代:明朝。理由:由图示可直观地看出皇帝直接领导六部,没有宰相一职,与明朝废除丞相的史实相符。特点:君主专制的加强。辨析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的区别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成员来自八旗的亲贵大臣皇帝的亲臣、近臣职能参与、决定军国大事传述缮撰、跪受笔录性质中央决策机关处理国家军政大事的核心机构与皇权关系限制皇权绝对服从皇权阐释军机处的特点军机处的特点可归纳为“简”“勤”“速”“密”四字。“简”就是机构人员十分简单;“勤”就是地近宫廷,便于宣召;“速”就是办事速度快,效率高;“密”就是军机处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主题一宰相制与内阁制的比较核心必记宰相内阁权力来源宰相制度皇帝的信任职责参与决策国家大事皇帝的侍从顾问任免经过皇帝及大臣商议,由皇帝决定直接由皇帝决定权力决策权,参与政治权;权力来自于制度有票拟权,但票拟后须呈给皇帝决定;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对皇权的影响制约皇权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史料印证材料一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丞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明太祖材料一反映出秦朝以来,丞相权力过重,擅专威福。为此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加强了皇权。材料二人尝谓辅臣(内阁大学士)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者,谯让随之矣。众阁臣无不惴惴惧者。皇明大政记材料二说明明朝实际上行使相权的机构是内阁。内阁仅是备皇帝咨询的内侍机构,并无决策权。材料三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明神宗实录思考:根据材料三,你认为内阁与宰相在和皇帝的关系上有何根本不同?提示:对皇权的制约方面:后者可制约皇权,而前者不能。对点巩固1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这段材料的含义是()A明朝的内阁就是宰相B明朝宰相虽有其名却无其实C明朝的内阁承担了宰相的职能D明朝的宰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解析:选C材料的大意是:内阁所处的位置离皇帝较近,也较隐秘,内阁大臣通过票拟的方式为皇帝批复奏章,裁决机要事宜,内阁权力完全和汉、唐宰相的权力一样,只是没有使用丞相的名称而已。据此分析,答案为C。主题二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核心必记1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在中央与地方管理等方面体现了继承,设置内阁和军机处等体现了发展。2专制范围空前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和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3专制程度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废丞相、八股取士和军机处的设置等方面。4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史料印证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材料一反映出军机处最初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为了处理西北兵务,防止泄露军事机密。材料二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与,即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经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材料二说明军机处只是秉承皇帝旨意,传达皇帝命令,无决策权。反映出皇权得到空前加强。材料三 思考:根据材料三军机处的运作流程图,概括军机处的基本职能。提示:备皇帝咨询之用,上传下达,跪受笔录。对点巩固2史学家钱穆指出:“军机处不过是皇帝御用的秘书,实实在在只是皇帝的一个南书房。”其意是指()A中央对地方控制减弱 B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C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D军机处决策重大事务 解析:选C材料的描述意指军机处只起上传下达的作用,是专制皇权加强的表现。随堂达标验收题组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A内阁制度 B宰相制度C宦官集团 D胡惟庸集团解析:选B本题考查明朝政治制度。胡惟庸为明朝初年的宰相,由“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可知朱元璋的真实目的在于借此废除宰相制度、加强皇权,B项正确。2某边疆地区出现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代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以备部队急用。幕僚根据皇帝的旨意,草拟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位执行。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A秦朝B唐朝C宋朝 D明朝解析:选D由材料信息可知,诏令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位执行,可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这符合明朝的运行机制,故答案为D。题组二内阁的出现3某学者描述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虽有相职,实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这种制度是()A汉代内外朝制B唐代三省制C元代行省制度D明代内阁制解析:选D从材料“无相名”“无相权”“有相责”的描述,可推知该制度是明朝的内阁制度。4“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A协理奏章 B参与决策C执行政令 D监察百官解析:选A从“洪武皇帝独自处理国家大事”可以判断材料讲的是明初废除宰相制度,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特别的政府部门”指的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的殿阁大学士,他们不参与决策,也不负责执行政令和监察百官,只是协助皇帝处理奏章,没有实际权力,故选A。5纵观明代,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朝政,甚至长年不上朝的事情。但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是因为 ()A宦官专权 B内阁的作用 C六部掌握实权D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选B首先排除D项,因为军机处是清朝时出现的;明朝时,六部不掌实权,排除C项;明朝时,宦官专权严重,但是题干强调的是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它体现的是内阁的作用,故排除A项,B项符合题意。题组三军机处的设立6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B“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C选调翰林等官入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檩、上所亲信者不得入”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解析:选D清朝中央机构最大的变化是军机处的设置,符合军机处的设置的材料为D项。7“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因军事需要而设置降低了行政效率参与国事决策由皇帝的亲信组成ABC D解析:选C根据题干材料信息“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可知,符合题意;依据题干材料信息“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可知,符合题意。8明朝废除丞相并设立内阁,清朝设置了军机处,二者体现出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A皇权不可僭越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相权逐渐削弱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解析:选B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清朝设置军机处,使皇权达到顶峰,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项正确。 必清线索导引线索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夏、商、周时期处在中华早期政治文明形成的阶段,是中国传统政治体制形成的阶段。国之大事在于宗教祭祀和军事征伐,即所谓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线索2:君主专制的演变:皇帝制度三公九卿中外朝三省六部二府三司内阁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主要的政治制度,至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明代罢中书省、废丞相,内阁为中央辅政机构;清代以内阁及军机处为中央辅政机构,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线索3:中央集权的演变:郡县制郡国并行节度使知州通判行省制。在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主要有两对矛盾彼此消长和变化,分别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君权和相权的矛盾。这两对矛盾的发展和演变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两条主线。此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官制、法制、选官制度等方面都有重要建树。必记精要盘点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3贵族政治:各级贵族按血缘获取官职,在各自的封地上有很大的自主权,最高统治者还没有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4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王权借助神权巩固自己的统治,巫在政治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二、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变化及影响朝代官制影响秦朝以皇权为中心,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之下设有诸卿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强化了皇权汉朝汉武帝重用侍从做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家大事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长官都是宰相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宋朝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削弱了相权,皇帝总揽大权元朝设中书省,取代三省中书省是最高的行政机关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导致后期宰相权势扩大,有时左右皇位继承明朝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明成祖时内阁出现使君主专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清朝雍正时期设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三、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盛行的时代奴隶社会的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社会确立并盛行于元朝和中央政府的关系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并且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行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其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作用和影响分封制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一些积极作用,但长期推行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 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认识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了官吏的任免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行政任命官员的变化,这是政治制度进步的表现;由郡县制到行省制的变化,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发展,反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9 / 9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