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高考生物冲刺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张

上传人:牛*** 文档编号:99431066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PPTX 页数:117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高考生物冲刺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张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精高考生物冲刺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张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精高考生物冲刺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张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学1精高考生物冲刺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精高考生物冲刺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张态张稳态的生理意义稳态的生理意义 理解内环境稳态对进行正常生命活理解内环境稳态对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动的重要性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稳态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态中的作用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血糖调节 掌握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掌握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的主要机制及过程节的主要机制及过程 模拟尿糖的检测模拟尿糖的检测 理解尿糖检测的原理,能进行相关理解尿糖检测的原理,能进行相关操作操作第1页/共117页 血糖调节与糖尿病【典例1】(2010江苏高考)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多种因素影响。现有甲、乙、丙三人,甲正常,乙的胰岛B()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破坏,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请回答下列问题:第2页/共117页第3页/共117页(1)甲在某次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bc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_,cd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肾上腺素和_的明显增加引起的。(2)用斐林试剂对甲、乙、丙三人空腹时的尿样进行检测,水浴加热后观察到的颜色分别是_。从激素调节机制分析,乙尿样检测结果产生的原因是_。(3)给丙注射胰岛素_(填“能”或“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原因是_。第4页/共117页【审题视角】解答本题的思路如下:第5页/共117页【精讲精析】(1)开始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细胞经呼吸作用利用血糖产生),且机体不能快速形成血糖,因而血糖浓度会下降,一段时间后,经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由肾上腺髓质产生的肾上腺素和由胰岛A()细胞产生的胰高血糖素两者协同作用,使血糖浓度升高。第6页/共117页(2)(3)甲为正常个体,其尿液中不含葡萄糖,用斐林试剂鉴定后不发生颜色变化,溶液仍呈现蓝色;乙的胰岛B()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破坏,不能产生胰岛素,其尿液中含有葡萄糖,用斐林试剂鉴定后,溶液呈现砖红色;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能产生胰岛素,但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也就是胰岛素不能使靶细胞(肝细胞、肌细胞等)产生效应,其尿液中含有葡萄糖,用斐林试剂鉴定后,溶液呈现砖红色。并且给丙注射胰岛素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第7页/共117页答案:(1)运动初期血糖消耗量多于产生量 胰高血糖素(2)蓝色、砖红色、砖红色 乙的胰岛B()细胞受损,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血糖浓度高(3)不能 胰岛素不能与其受体结合第8页/共117页【命题人揭秘】命题规律:该考点主要考查血糖的平衡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命题时主要以具体的实例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及调节血糖的机制进行考查。预测该考点命题形式应多以非选择题出现,涉及到血糖平衡调节中的神经、体液调节方式。备考策略:解决该考点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1)理清血糖的三个来源和三个去路,可以通过绘制图形的方式帮助记忆。例如:第9页/共117页第10页/共117页(2)明确血糖调节的机制,区分开调节血糖的激素及相应的神经调节。(3)清楚血糖代谢异常所引起的各种疾病,并且结合具体实例构建血糖调节的示意图。第11页/共117页 水盐平衡调节【典例2】(2012新课标全国卷)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第12页/共117页【审题视角】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机体脱水”,并由此推出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2)明确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3)明确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的实质在于减少尿量,降低渗透压。第13页/共117页【精讲精析】选B。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加强,尿量减少。第14页/共117页【命题人揭秘】命题规律:水盐平衡调节进行考查时多数情况下都是围绕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进行,其中下丘脑在水盐调节中的作用是近几年来出现次数最多的,尤其是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的而不是由垂体合成的一直都是命题的热点。预测水盐调节在考查时以选择题出现的几率比较大,一般会结合具体的实验实例,围绕抗利尿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进行考查。第15页/共117页备考策略:备考水盐平衡调节时,首先要把调节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弄清楚,如调节的方式,各种调节方式的具体过程及相互关系,涉及到下丘脑的神经分泌功能,在头脑中形成相关的知识框架。对于调节的内容还要善于归纳总结,如归纳下丘脑的功能如下:(1)作为神经中枢:下丘脑是内分泌的中枢,下丘脑通过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通过控制垂体的功能来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具体有:第16页/共117页下丘脑内有血糖调节中枢,该中枢通过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肾上腺(髓质),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通过神经与体液调节维持体温的恒定。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2)作为感受器: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受内环境中渗透压的改变,从而调节水盐平衡。(3)作为效应器:下丘脑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水盐平衡。第17页/共117页 体温调节【典例3】(2009北京高考)某人在持续几天咳嗽后发热,经诊断是细菌感染引发了肺炎。用药后得以康复。请回答问题:(1)侵入人体的细菌是一种发热激活物,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人体发热。体温过高时,人体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_,耗氧量_;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中_含量增高,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2)人的体温是由位于_的_中枢调控的。(3)从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人体的_系统和_系统参与了调节,最终实现稳态。第18页/共117页【审题视角】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体温过高时身体内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如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2)体温调节主要是由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调控的。第19页/共117页【精讲精析】(1)人体体温过高时,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增多,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供氧不足时,肌肉组织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肌肉组织中的乳酸含量升高,从而使人感觉肌肉酸痛。(2)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第20页/共117页(3)从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是一个体温调节的过程。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变化的刺激体温调节中枢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所以此过程中有神经系统的参与。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病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有利于抵抗入侵的病毒和病菌,是人体发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一个过程,所以此过程也有免疫系统的参与。第21页/共117页答案:(1)增多 增多 乳酸(2)下丘脑 体温调节(3)神经 免疫第22页/共117页【命题人揭秘】命题规律:体温调节在命题时多数情况下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查时通常会结合具体的生活实例,如低温、发烧、抗洪救灾时维持体温的平衡等,在实例的基础上引入神经体液调节的过程,同时考查激素调节的反馈调节以及分级调节。备考策略:复习备考时应该紧紧围绕体温调节的过程进行,从体温升高或降低中热量的来源与去向分析,包括冷环境和热环境下的调节反应,冷环境下下丘脑的神经分泌作用、体液调节中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以及机体所做出的一系列反应等。第23页/共117页 探究血糖的平衡及调节【典例4】(2010天津高考)根据下列实验结果回答问题。实验一:选取同品种、同日龄的健康大鼠若干只,实施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等分成四组,分别注射激素及生理盐水30天,结果如图1。第24页/共117页第25页/共117页(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2)手术应切除_。每次注射各激素的量应按照_来计算。(3)图1表明胰岛素具有_的作用,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共同作用的效应_(小于/等于/大于)它们单独作用之和。实验二:选取健康大鼠,持续电刺激支配其胰岛的副交感神经,测定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浓度,结果如图2。第26页/共117页第27页/共117页(4)开始刺激后,血糖浓度将_,原因是_。(5)图2中胰高血糖素浓度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胰岛素直接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若要证实该结论,可在胰岛组织中注射_,通过检测注射前后周围血液中_的浓度变化来确定。第28页/共117页【审题视角】解答本题关键是读懂图中所给信息,分析过程如下:第29页/共117页【精讲精析】(1)根据题干中图1的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2)因为该实验探究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所以要切除垂体和胰腺,避免其对实验的干扰。注射各激素的量要根据大鼠的体重确定。(3)根据图1中的信息可知,胰岛素有促进大鼠生长的效应,并且和生长激素共同作用的效应大于它们单独作用之和。(4)开始刺激后,胰岛素浓度升高,胰高血糖素浓度降低,促进了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抑制了糖原(元)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所以血糖浓度降低。第30页/共117页(5)此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胰岛素对胰高血糖素分泌量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胰岛素的浓度,因变量是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因此可以向胰岛组织中注射胰岛素,通过检测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变化来确定。第31页/共117页答案:(1)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2)垂体和胰腺 单位体重注射量乘以体重(3)促进大鼠生长(及加强生长激素的促生长) 大于(4)降低 胰岛素浓度升高和胰高血糖素浓度降低,促进了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抑制了糖原(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5)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第32页/共117页【阅卷人点拨】失失分分警警示示 (1)(1)不能正确分析题目信息,导致不能明确探究实验目的,不能正确分析题目信息,导致不能明确探究实验目的,写成写成“探究激素的作用探究激素的作用”。(2)(2)对于切除的器官考虑不全面,不能准确答出器官名称对于切除的器官考虑不全面,不能准确答出器官名称而笼统地写成而笼统地写成“结构结构”等。等。(4)(4)血糖降低的原因总结不全面,只回答血糖降低的原因总结不全面,只回答“胰岛素胰岛素”或者或者“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的作用,而不能写出具体的作用内容。的作用,而不能写出具体的作用内容。(5)(5)不能准确审题,导致题意不明,导致第二个空回答不能准确审题,导致题意不明,导致第二个空回答“血糖血糖”的比较多。的比较多。 第33页/共117页备备考考策策略略 血糖的调节在历年的高考中基本都会涉及,尤其以非选血糖的调节在历年的高考中基本都会涉及,尤其以非选择题形式的实验题出现,考查时多数会结合实例。复习择题形式的实验题出现,考查时多数会结合实例。复习这部分内容时要理清各种激素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特这部分内容时要理清各种激素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特别要注意胰岛素是惟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解答这类别要注意胰岛素是惟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解答这类实验问题,关键是从所提供的材料中获取与自变量、因实验问题,关键是从所提供的材料中获取与自变量、因变量有关的有效信息,合理地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变量有关的有效信息,合理地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关系,归纳总结实验题目常考点,如单一变量原则、消关系,归纳总结实验题目常考点,如单一变量原则、消除无关变量的措施等。除无关变量的措施等。第34页/共117页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高考指数:1.(2012江苏高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第35页/共117页【解析】选D。毛细淋巴管中的物质均来自组织液,其作用是将由毛细血管渗入组织液中的少量蛋白质和水分等输送回血浆,若毛细淋巴管阻塞,会使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增多,引起渗透压升高,从而使血浆中水分及细胞内液水分更多地渗透到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故A正确。当乙酰胆碱受体受到的刺激传导到肌肉细胞内质网中时,内质网中的钙离子便释放到肌肉细胞质中,帮助肌丝完成收缩。如果肌肉细胞质内的钙离子本来就非常多,那么,乙酰胆碱受体的这种信号作用就被削弱了,从而导致肌丝收缩无力,所以B正确。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会引起过敏反应,因此C正确。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无机盐大量丢失,但不会导致体液中蛋白质的丢失,所以D错误。第36页/共117页2.(2011江苏高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第37页/共117页【解析】选D。A项,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这里的体液就是细胞外液,即内环境。B项,血浆的成分中有CO2和尿素;神经递质通过细胞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这里的细胞间隙的成分就是组织液。C项,大部分组织液能够被毛细血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少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D项,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机体达到稳态。第38页/共117页3.(2011福建高考)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如图表示的是( )第39页/共117页选项选项表示内容表示内容甲甲乙乙丙丙A A碳元素的流向碳元素的流向消费者消费者COCO2 2库库生产者生产者B B内环境成分的内环境成分的关系关系血浆血浆淋巴淋巴组织液组织液C C生态系统的能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向量流向生产者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分解者分解者D D甲状腺激素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泌的分级调节下丘脑下丘脑甲状腺甲状腺垂体垂体第40页/共117页【解析】选A。A项,如果代表碳元素的流向,甲、丙都指向乙,乙为CO2库,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能固定CO2,所以丙为生产者,甲为消费者;B项,内环境成分中,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且淋巴只能进入血浆,所以乙为血浆,丙为组织液,甲为淋巴;C项,能量流动为单向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能量都可流向分解者,所以丙不可能是分解者,也不可能有相互流动;D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中,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释放相应激素,所以丙为甲状腺,乙为垂体。第41页/共117页4.(2010江苏高考)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寒冷时出现寒颤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第42页/共117页【解析】选B。A项中,寒冷时出现寒颤,是由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引起的,使得机体在短时间内产热量增加,有利于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B项中,肺水肿是由组织液含量不能保持平衡,过分增多引起的;C项中,叙述的是免疫调节,有利于清除病原体,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D项中,当饮水不足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第43页/共117页5.(2010海南高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D.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第44页/共117页【解析】选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从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以维持甲状腺激素含量的恒定,A错;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是影响血浆渗透压的主要因素,B正确;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会通过识别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而作用于靶细胞,从而引起靶细胞产生相应的效应,以起到相应的调节作用,C正确;淋巴细胞能够通过淋巴循环回流进入血液,D正确。【误区警示】关键词的把握不够,忽视了B选项中的“主要”两字,而理解为影响血浆渗透压的大小除了无机盐和蛋白质外没有其他的物质,而错选B。第45页/共117页6.(2010安徽高考)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42-构成的缓冲体系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解析】选D。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当内环境渗透压下降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将减少,故A项错误;内环境的pH主要由H2CO3和HCO3-来维持,故B项错误;细胞代谢的场所在细胞内,故C项错误。 第46页/共117页 血糖的平衡与调节高考指数:7.(2012四川高考)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第47页/共117页第48页/共117页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B.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C.当胰岛素浓度为40 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D.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第49页/共117页【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明确图中曲线a、曲线b所代表的含义。(2)明确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第50页/共117页【解析】选B。具体分析如下:选项选项具体分析具体分析结论结论A A项项曲线曲线a a表示血糖含量降低,葡萄糖氧化分解及向非表示血糖含量降低,葡萄糖氧化分解及向非糖物质转化速率加快糖物质转化速率加快错误错误B B项项曲线曲线b b表示胰岛素含量增多,在肝脏细胞内使血糖表示胰岛素含量增多,在肝脏细胞内使血糖转化为肝糖原,在肌肉细胞内使血糖转化为肌糖转化为肝糖原,在肌肉细胞内使血糖转化为肌糖原原正确正确第51页/共117页选项选项具体分析具体分析结论结论C C项项胰岛素浓度为胰岛素浓度为40 U/mL40 U/mL时,只是短时间内血糖浓时,只是短时间内血糖浓度可以维持相对稳定度可以维持相对稳定错误错误D D项项胰岛素浓度高,下丘脑中控制胰岛胰岛素浓度高,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 A细胞分泌的神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活跃状态经中枢处于活跃状态错误错误第52页/共117页8.(2012江苏高考)糖耐量受损(IGT)的人表现为空腹血糖浓度正常、负荷(如饮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异常。为了探究运动对IGT的干预情况,受试者于餐后进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30 min,定时采样测定血糖浓度及胰岛素含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多选)( )第53页/共117页第54页/共117页A.餐后60 min时,胰岛素分泌下降导致血糖浓度低于对照组B.餐后适度运动可降低IGT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幅度C.餐后适度运动使IGT人群胰岛素分泌高峰提前,血糖浓度下降D.餐后适度运动可以减轻IGT人群胰岛B细胞的分泌负担【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1)血糖调节的原理和过程。(2)图形的识别能力。第55页/共117页【解析】选B、C、D。从图中看餐后60 min 时,对照组胰岛素高于运动组;餐后15 min 开始时,对照组血糖浓度高于运动组;导致运动组血糖浓度下降的原因是其分泌的胰岛素高于对照组,所以A错误。根据图中运动组的血糖浓度低于正常组,并且胰岛素含量高于对照组可知:餐后适度运动可降低IGT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幅度;餐后适度运动使IGT人群胰岛素分泌高峰提前,血糖浓度下降;餐后适度运动可以减轻IGT人群胰岛B 细胞的分泌负担。因此B、C、D正确。第56页/共117页9.(2011广东高考)小杨同学将部分生物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正确的是(多选)( )第57页/共117页第58页/共117页【解析】选A、B。A项,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其中组织液、血浆是相互渗透的,而组织液只能进入淋巴,淋巴不能逆向变为组织液,只能由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管。B项,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产生的促激素作用于腺体,腺体产生的激素反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C项,在血糖调节中,淀粉经消化可生成葡萄糖,过量的葡萄糖可转化为肝糖原(元)和肌糖原(元),淀粉和肝糖原(元)之间不能相互转化。D项,能量流动不具循环性,能量不可能从分解者再输入生产者。第59页/共117页10(2011四川高考)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元)和肌糖原(元)分解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第60页/共117页【解析】选A。A项,因为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失钠,而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由钠离子决定,因而对其的影响要大于细胞内液;B项,剧烈运动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因有缓冲对的作用可以调节血浆的酸碱度,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不会剧烈变化;C项,剧烈运动,需要大量的葡萄糖分解释放能量,因而是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来促进肝糖原(元)的分解,但肌糖原(元)不能分解成葡萄糖;D项,由于剧烈运动产生大量的CO2,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使呼吸加深加快。第61页/共117页11.(2010上海高考)以下最能反映健康人餐后6小时内血糖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第62页/共117页【解析】选B。健康人餐后由于糖类的消化、吸收等过程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在调节血糖的相关激素的作用下,最终恢复到正常范围内。【方法技巧】关注曲线图的“四点”(1)起点和止点:可直接判定题中某因素在数量上的变化。(2)转折点(拐点):可直接找到影响因素。(3)交叉点:可得出某种特殊数量关系。第63页/共117页12.(2010福建高考)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 )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第64页/共117页【解题指南】注意题目中给的信息:“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导致胰岛素无法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相结合,即胰岛素无法降低血糖,所以血糖水平过高。【解析】选A。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使血糖水平降低。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因此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那么胰岛素的作用将受到影响,会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使血糖水平过高。 第65页/共117页 体温平衡及调节高考指数:13(2011海南高考)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 B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C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D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第66页/共117页【解析】选D。A项,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因此具有内分泌的功能;B项,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可以调节机体体温,维持体温相对恒定;C项,下丘脑有渗透压感受器,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水盐平衡;D项,下丘脑分泌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第67页/共117页14.(2010四川高考)某同学感冒发热39,伴有轻度腹泻。与病前相比,此时该同学的生理状况是 ( )A.呼吸、心跳加快,心肌细胞中ATP大量积累B.汗液分泌增多,尿量减少,血浆Na+浓度降低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D.糖原合成增强,脂肪分解加快,尿素合成增多第68页/共117页【解析】选C。心跳加快时耗能较多,心肌细胞不可能大量积累ATP,A错误;感冒发烧时,为增加散热,汗液分泌增多,部分水分随汗液排出体外,导致尿量减少,但Na+未大量排出,因此Na+浓度增加,B错误;感冒发烧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C正确;由于甲状腺活动加强,而甲状腺激素能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所以糖原分解加快,脂肪分解加快,甚至分解蛋白质而使尿素含量增加,D错误。 第69页/共117页 水盐平衡调节高考指数:15.(2011山东高考部分)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第70页/共117页草原干旱时,兔摄取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_,引起_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_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第71页/共117页【解析】兔摄取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对水的重吸收的场所主要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答案:升高 下丘脑 肾小管和集合管第72页/共117页16.(2011安徽高考)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请据图回答:(1)某人一次性饮1 000 mL清水,1 h 内尿量显著增加,这是由于_降低,对相关感受器刺激减弱导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减少,其轴突末梢释放的_,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_,使水重吸收减少。饮水1 h后,通过图中a所示的_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第73页/共117页(2)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体内会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其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内脏神经兴奋增强,其末梢内_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的_结合,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_分解,抑制_分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满足运动时能量需要。第74页/共117页【解析】本题考查水平衡和血糖平衡的调节。(1)人大量饮水,会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减弱,从而导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轴突末梢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大量排尿后,血浆渗透压升高,通过反馈调节,使尿量恢复正常。(2)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的,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腺体细胞膜,与其上的受体蛋白结合,导致腺体分泌。肾上腺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抑制胰岛素分泌,从而升高血糖。第75页/共117页答案:(1)细胞外液(血浆)渗透压 抗利尿激素减少通透性 负反馈(2)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肝糖原 胰岛素第76页/共117页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与内环境的关系(1)体液与细胞外液的关系:体液:人体内的全部液体,统称为体液,其组成如下: 血浆(约 ) 细胞外液(约占 ) 组织液(约 )体液 淋巴(很少) 细胞内液(约占 ):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器内的基质、 核液等13231545内环境第77页/共117页(2)内环境三种成分之间的关系:第78页/共117页(3)常见的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和生理反应过程:常见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血浆蛋白、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二氧化碳、尿素等。生理反应:乳酸和碳酸氢钠的反应过程、兴奋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免疫过程中抗原与抗体的结合等。第79页/共117页2.血浆pH稳态的调节机制(1)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2)维持酸碱平衡的因素:存在缓冲对,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第80页/共117页(3)血浆pH调节的过程:第81页/共117页3内环境的功能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第82页/共117页4.内环境图表的识别与分析图图 表表 类类 型型简简 要要 分分 析析(1)(1)是体内外进行物质交换是体内外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并能为内环境提供的系统,并能为内环境提供O O2 2,这说明这说明是呼吸系统是呼吸系统,内环,内环境与境与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泡壁和毛细血管壁;(2)(2)是消化系统是消化系统,其内的葡,其内的葡萄糖只能通过进入血液;萄糖只能通过进入血液;第83页/共117页图图 表表 类类 型型简简 要要 分分 析析(3)(3)是泌尿系统是泌尿系统,表示重,表示重吸收作用;吸收作用;(4)(4)皮肤有保护作用,皮肤中皮肤有保护作用,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排出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排出代谢废物,代谢废物,表示的器官是表示的器官是皮肤皮肤 第84页/共117页图图 表表 类类 型型简简 要要 分分 析析(1)(1)A A为血浆为血浆,B B为组织液为组织液,C C为细胞内液为细胞内液,D D为淋巴为淋巴;(2)(2)消化道吸收水是以自由消化道吸收水是以自由扩散扩散( (或渗透或渗透) )方式进行的,方式进行的,小肠吸收的脂质有一部分小肠吸收的脂质有一部分未直接进入毛细血管;未直接进入毛细血管;第85页/共117页图图 表表 类类 型型简简 要要 分分 析析(3)(3)血浆血浆(A)(A)、组织液、组织液(B)(B)、淋巴淋巴(D)(D)构成了内环境,血构成了内环境,血浆中的水以消化液形式进浆中的水以消化液形式进入消化道,代谢终产物的入消化道,代谢终产物的排出途径主要是经肾脏,排出途径主要是经肾脏,另外肺和皮肤也可排出部另外肺和皮肤也可排出部分废物分废物第86页/共117页【名师点睛】1.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及生理过程(1)物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部的大分子和外界环境(如肠道)的大分子是不会出现在内环境中的:如血红蛋白、绝大多数的酶、结构蛋白、DNA、纤维素、淀粉等。(2)生理过程: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物质合成与分解)基本上都发生在细胞内,一般不能在细胞外进行。只有少数情况例外,如消化道内进行的细胞外消化。第87页/共117页2.组织液、淋巴和血浆成分的比较(1)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2)淋巴循环有回收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的作用。3.生物体内的常见缓冲对H2CO3/NaHCO3和NaH2PO4/Na2HPO4,常见的酸性物质为剧烈运动后产生的乳酸,常见的碱性物质为水果中的Na2CO3。第88页/共117页【状元心得】1.内环境成分的判断(1)要分清它是否为液体环境中的物质;(2)要看这种物质是否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所处的液体环境不属于细胞外液,而是细胞内液,因而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2.区别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的方法毛细淋巴管具有盲端,毛细血管没有盲端。第89页/共117页 血糖的平衡及调节1.血糖平衡的调节激素名称名称胰岛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分泌分泌部位部位胰岛胰岛B()B()细胞细胞胰岛胰岛A()A()细胞细胞肾上腺肾上腺作用作用部位部位肝脏、肌肉、脂肪等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组织肝脏肝脏肝脏肝脏第90页/共117页名称名称胰岛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生理生理作用作用促进促进糖原糖原的合成的合成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血糖转化为促进血糖转化为脂肪脂肪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促进肝糖促进肝糖原分解原分解促进促进非糖非糖物质物质转化为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 促进促进肝糖原肝糖原的的分解分解(还能增强还能增强心脏活动,使心脏活动,使血管收缩、血血管收缩、血压上升,与机压上升,与机体的应激反应体的应激反应有关有关) 第91页/共117页名称名称胰岛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作用作用方向方向及结及结果果 增加血糖去路增加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减少血糖来源 增加血糖来源增加血糖来源 增加血糖来源增加血糖来源 降低降低血糖血糖升高升高血糖血糖升高升高血糖血糖第92页/共117页名称名称胰岛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联系联系 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协同作用协同作用使血糖浓度升高;使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拮抗作用使血糖维持相对稳使血糖维持相对稳定;定;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促进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抑制抑制胰高血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糖素的分泌;血糖平衡是多种激素血糖平衡是多种激素共同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以胰岛素的结果,但以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为主和胰高血糖素作用为主 第93页/共117页名称名称胰岛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曲线曲线表示表示 第94页/共117页2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第95页/共117页3.血糖平衡失调及糖尿病(1)血糖平衡失调:血糖浓度血糖浓度( (正常值:正常值:0.8 g/L0.8 g/L1.2 g/L1.2 g/L) )异常症状异常症状0.5 g/L0.5 g/L0.6 g/L0.6 g/L低血糖早期症状低血糖早期症状( (四肢发冷、面色苍白、四肢发冷、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心慌等出冷汗、头晕、心慌等) )0.450.45 g/L g/L低血糖晚期症状低血糖晚期症状( (除早期症状外还出现除早期症状外还出现惊厥及昏迷等惊厥及昏迷等) )1.31.3 g/L g/L高血糖症高血糖症1.6 g/L1.6 g/L1.81.8 g/L g/L糖尿病糖尿病第96页/共117页(2)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和症状: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胰岛素的缺乏是相对的,即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而血液中的胰岛素降低并不明显。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第97页/共117页【名师点睛】1.激素协同作用的理解在升高血糖方面,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有协同作用;在加快代谢方面,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有协同作用。2.只能注射不能口服的激素高中阶段我们接触过的激素,如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的激素(促激素)和胰岛分泌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其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多肽类),此类激素因易被胃肠道消化酶分解而破坏,故补充途径只能注射,不能口服。第98页/共117页3.血糖的三个来源和三个去向(1)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元)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2)三个去向:氧化分解、转化成肝糖原(元)和肌糖原(元)、转变成非糖物质。第99页/共117页【状元心得】糖尿病的鉴定方法(1)鉴定原理:取患者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加热后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尿中有还原糖。(2)尿液中偶尔检测出还原糖,不一定患糖尿病,若尿液中长期出现糖,一般可确定为糖尿病。第100页/共117页 体温平衡及调节1.正常数值37.2左右(口腔)、36.8左右(腋窝)、37.5左右(直肠)。2.意义是保证酶的活性,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3.体温维持机制: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温度感受器(分为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分布于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第101页/共117页 (2)体温调节的过程:第102页/共117页【名师点睛】1.产热的主要器官(1)安静时:主要由内脏器官产热,其中肝脏产热量最大;(2)运动时: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2.正反馈与负反馈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是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有正反馈、负反馈之分,一旦正反馈过程启动,就会逐步增强,不可逆地进行,直至反应完成,如排尿反射、分娩过程等。负反馈因为它在生理活动中数量大、涉及面广,更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不断地“纠正”控制信息,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第103页/共117页 水盐平衡调节1.水盐平衡调节的激素名称名称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醛固酮醛固酮成分成分多肽类多肽类物质物质固醇类固醇类分泌分泌部位部位当当细胞外液渗透压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后,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后,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经经垂体垂体( (后叶后叶) )释放入血液释放入血液属肾上腺皮质激素,属肾上腺皮质激素,当当血钾血钾含量升高或含量升高或血血钠钠含量降低时,可以含量降低时,可以直接刺激肾上腺,使直接刺激肾上腺,使醛固酮醛固酮分泌增加分泌增加第104页/共117页名称名称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醛固酮醛固酮作用作用促进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的排出,的重吸收、减少尿的排出,保留体内水分,使细胞外液保留体内水分,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渗透压恢复正常( (降低降低)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对NaNa+ +的重吸收和的重吸收和K K+ +的分泌,维持血钾和的分泌,维持血钾和血钠含量的平衡血钠含量的平衡 第105页/共117页2.水盐平衡调节过程第106页/共117页3.下丘脑在水盐平衡调节中的作用(1)感受刺激:含渗透压感受器。(2)分泌功能: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3)神经中枢:调节水盐平衡。(4)传导兴奋:能够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第107页/共117页【名师点睛】1.血糖、体温、水盐平衡的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参与,又有激素调节参与。2.下丘脑部分神经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能分泌激素。第108页/共117页易错易混点1 汗液、尿液、唾液与内环境的关系不清内环境指的是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而汗液、尿液、唾液都有专门的结构与外界相通,严格来说,属于体外环境,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易错易混点2 抗利尿激素不是由垂体合成的在水盐调节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而不是由垂体合成的。【易错易混辨析】第109页/共117页易错易混点3 糖尿病、高血糖症和糖尿的关系(1)高血糖并不一定会出现糖尿,因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具有重吸收功能,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在血糖浓度不高于1.6 g/L时,其中的葡萄糖被完全重吸收回到血液。(2)出现糖尿也不一定就是糖尿病,因为一次性食糖过多或肾小管病变都可引起糖尿,引起糖尿病的根本原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第110页/共117页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可直接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也可接受有关神经的控制,分泌相应的激素;而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只接受有关神经的刺激(肾上腺皮质也是内分泌腺,其分泌的醛固酮具有保钠、排钾、保水的作用)。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以及肾上腺髓质都不受垂体分泌促激素的控制,即无促胰岛素激素和促肾上腺素激素。胰岛素的靶细胞是全身组织细胞,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靶细胞是肝细胞。第111页/共117页易错易混点4 几组容易混淆的概念(1)血液和血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2)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血浆蛋白是血浆中200多种蛋白质的总称,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固体成分。第112页/共117页(3)细胞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大液泡中存在的物质。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特指多细胞动物中的两个概念,细胞内液是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之为内环境。第113页/共117页上述关系可表示为:第114页/共117页第115页/共117页第116页/共11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