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教学设计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99045711 上传时间:2022-05-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筝》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风筝》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风筝》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筝教学设计【文本简析】鲁迅先生在风筝中以反省“精神的虐 杀”为核心,抒发了无限深沉的感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里,鲁迅十分关注儿童问题。在从孩子的照相说起略论中国人的脸等中,他对中国孩子太过于“向静的一 方面发展,低眉顺眼,唯唯诺诺”而缺乏必需的“兽性”感 慨万端。在鲁迅看来,中国固有文化的弊端之一便是抹杀儿 童好动好奇的天性,他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呼 吁父辈们“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指孩子们编者注)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他对于自己二十年前“虐杀”弟弟天性的行 为如此地自责与懊悔。更让鲁迅忧虑的是,这种不自觉的虐 杀和被虐杀不知何时才能停止,他把更为深邃的目光投向对 整个中国固有文化的反思之中O本文语言含义深刻而凝练,阅读时须联系上下文具体语 境细加揣摩。其中第四自然段的动作神态描写蕴涵着强烈的 感情色彩,两个截然对立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须细加体味。阅读理解的难点是:既然弟弟已全然忘记了那件事,“我”的心为什么依然沉重?对弟弟的“全然忘却”,“我”究竟持怎样的感想?【设计理念】风1、以学生的阅读疑惑作为整个教学设计的基点筝篇幅不长,学生初读一遍后,对大意能有朦胧而粗略的 感受,但因文意蕴藉深沉,语言凝练含蓄,肯定会有不少阅 读难点。鉴于此,不妨以学生的阅读需要为教学的中国,以 几个核心问题的研讨为中心,带动整篇的阅读理解,切实让 学生有一些阅读收获。2、鲁迅思想的深邃相当一部分于他深刻的自省意识。走近鲁迅,走进鲁文,就要袒露自己的心灵,以文本为媒介, 与鲁迅先生进行精神的沟通与对话。如本文写到的“精神虐 杀”,想必师生并不缺少遭受他人“精神虐杀”或者给他人“精神虐杀”的经历,唤醒这些经历,读者(师生) 、文本、 作者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才可能实现。3、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背景,以鲁文解鲁文。阅读 鲁迅先生的作品,如单就一篇孤立地读,难以达到全面而深 入的理解。由一篇联及多篇,由文及人,然后由人及文,有 利于学生在更为广阔的阅读视野中解读鲁文,感受鲁迅。如 学习本文,一件小事略论中国人的脸 从孩子的照相 说起雪希望等文及“我的的确确时时解剖别人,然 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的解剖我自己”等言论均可作为参照。【主要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风筝吗?放过风筝吗?风筝是你自己做的 吗?鲁迅先生曾与风筝有过一段难以释怀的缘分,他于1 92 5年1月2 4日写下风筝一文,那天正是农历正月初 一。此文问世不久,即被选入当时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短文风筝。二、整体感知课文布置预习,让每个同学记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疑难问题, 教师于课前收齐并做初步整理。结合已有的教学实践来看, 学生可能提由的问题会有:1、为什么“我”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一种“惊异和悲哀”?2、“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 这一幕”,这“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为什么 说是“精神”的“虐杀”?3、既然弟弟已全然忘却了那件事,“我”的心为什么依然沉重?4、课文结尾说“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什么是“无可把握的悲哀”?5、“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 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这一句太拗口,应如何解释?6、“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一旦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严冬”?7、“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这句话中运用了 “不 幸” 一词,按正常理解,此处应是很幸运才对,一本书纠正 了他的一种错误思想,为什么说是不幸呢?8、为什么把第五、六自然段分开?9、“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为什么说“浮动”,而不 是“飘着”或“飞着”?1 0、”去讨他的宽恕”,用“讨”好还是用“求”好?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中的“希求”可否改成“奢求”?学生所提问题肯定还有很多,但涉及全文主旨的要害问 题(整体性的而非细节性的)无非是前三个问题,弄懂这几 个问题,其他的也就迎刃而解了。 教学不可能穷尽所有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研讨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是最重要的。上课时,请同学们再次速读一遍课文,整理自己的读后 感受,看有没有新发现。在学生所提问题的基础上,师生商 讨后确定几个需要共同研究的关键问题,即上述前三个问题。三、深入理解与探讨围绕三个关键问题依次展开研讨,逐层深入,理解全篇O1、“悲”从何来,是否仅仅因为“我”不喜欢风筝?这个问题意在引导学生着眼于全篇来寻求答案,树立阅读的整体意识。明确:眼前的风筝勾起了我沉重的心事, 二十年前“我” 曾粗暴地阻止弟弟制作和放飞风筝, “我”为自己犯下的过 失而“悲哀”。2、“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是“精神”的“虐杀”?这是课堂研讨的核心部分,宜逐步展开。紧承上一问题的探讨,得由结论:”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指二十年前“我”粗暴地阻止弟弟制作和放飞风筝, 具体指的第三、四自然段。放声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作者 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回忆当年的这一幕。明确:忏悔自责。为什么把这一幕称为“精神的虐杀”?不就是毁掉一 个风筝吗?从哪些词可以感受到“我”实施的“虐杀”之“虐” ?哪些词可以感受到“小兄弟”遭受到的无情的“虐杀”?读书、圈点,师生讨论明确:遭到粗暴践踏的不只是一 只风筝,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我”:折断、掷、踏扁、傲然;“小兄弟”:惊惶地站、失了色瑟缩着、绝望。根据文中提供的材料,发挥你的想象,如果小兄弟的 那只风筝能完工,那将是怎样的一件工艺品?请你描绘一番。(意在通过想象,进一步体验这种精神虐杀的残酷。)你自己有没有这种虐杀他人精神或遭受他人精神虐杀的经历?请描述一番。(打开“文本语文”与“生活语文”的通道,使它们互 相丰富和支持。)以上四步不应机械进行,宜视具体情况而定。3、既然弟弟已全然忘却那件事,“我”的心为什么依然沉重?对弟弟的“全然忘却”,“我”究竟持怎样的态度?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允许发表不 同观点。不过,依照本文的具体语境,及鲁迅先生一以贯之 的观念(国人的劣性精神的健忘及其可怕的遗传)来看,“我”的悲哀显然是典型的 “鲁迅式的悲哀”,这种“悲哀” 既是为当年的“精神的虐杀”而悲哀,更是为被虐杀者的健 忘而深深地悲哀。“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 和冷气”,给“我”寒威和冷气的不仅是“严冬”,更是那种可怕的精神健忘,那种难以拔除的集体无意识。教学时应相 机阐发,不可硬性灌输。四、联想与扩展推荐鲁迅先生1 9 1 9年创作的我的兄弟一文,与 课文做比较阅读。我的兄弟全文如下:我是不喜欢放风筝的,我的一个小兄弟是喜欢放风筝的。我的父亲死去之后。家里没有钱了。我的兄弟无论怎么 热心,也得不到一个风筝了。一天午后。我走到一间从来不用的屋子里,看见我的兄 弟,正躲在里面糊风筝,有几支竹丝,是自己削的,几张皮 纸,是自己买的,有四个风轮,已经糊好了。我是不喜欢放风筝的,也最讨厌他放风筝,我便生气, 踏碎了风轮,拆了竹丝,将纸也撕了。我的兄弟哭着由去了,悄然的在廊下坐着,以后怎样, 我那时没有理会,都不知道了。我后来悟到我的错处。我的兄弟却将我这错处全忘了, 他总是很要好的叫我“哥哥”。我很抱歉,将这事说给他听,他却连影子都记不起了。 他仍是很要好的叫“哥哥”。阿!我的兄弟。你没有记得我的错处,我能请你原谅么?然而还是请你原谅罢!对于我的兄弟与风筝的关系,唐强先生形容得 好:“正如色彩鲜艳的油画先画一个简朴的素描草稿。”与我的兄弟相比,风筝一文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故事情节 更加细致,更重要的是突生强调了 “我”自知过失后的懊悔 和无法得以赎罪的“悲哀”,主题更加深刻了。【相关资料】1、更为可悲的是,作为受害者的小兄弟,却对往事毫 无记忆,“全然忘却,毫无怨恨”,这又使我们想到狂人日 记,被吃者和吃人者都处于不自觉状态中。当“我”已经 意识到了 “我”当初行为的虐杀性时,被虐杀者却毫无痛苦, 历史之错从何处去改正?因此, 风筝文末“我”的悲哀, 并不仅仅是个人没有求得宽恕的“难过” ,而更是对历史中“精神虐杀”事件的无影无踪,不得求证,也就无所谓改过 的悲哀。再说远一点,狂人日记写于1 9 1 8年, 我们 现在怎样做父亲写于19 19年,六七年过去了,“长者” 和“儿童”错位,不自觉地虐杀和被虐杀的事件似乎仍在重 演,作者当初的呼号似乎落空了,于是本该飘在故乡春天的 风筝,却在北京的冬季“浮动”,错位的悲哀将持续下去。(姚 丹鲁迅的“儿童本位”观和“文化原罪”感对(风筝) 的一种解读,语文建设2 0 0 2年第8期。)2、本文具有几个主题线索发展的特征。一个主题线索 是“我”对于幼年的弟弟的“精神的虐杀”的自悔的心境, 以现代科学的思想批判了封建的“家长式”的吃人的道德观 念和行为。二是回忆中的故乡的温暖的春天和现实生活中的 “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的环境的对立,暗示作者对于严 酷的现实的不满与反抗的情绪。三是“我”请求弟弟原谅自 己的过失,而弟弟却全然忘却,以至于自己无法忏悔,包含 了对于忘却别人错处的美德的一种肯定和赞誉。三种主题线 索中,以第一种为核心。(孙玉石现实的与哲学的鲁迅(野草)重释,上海书店由版社2 0 0 1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