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启东市吕四中学2013-2014高一数学学案 第一章 第一课时 任意角 总序41一、教学目标: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2.学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判断象限角,掌握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书写。二、教学重难点:1判断已知角所在象限;2终边相同的角的书写。3会写出某个区间上角的集合。三、教学过程:预习测评:(1)若角的终边在第一象限或第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角的集合是 (2)若角与的终边在一条直线上,则与的关系是 (3).把下列各角写成的形式,并指出它们所在的象限或终边位置。 (1); (2); (3) 典题互动:例1 (1)写出终边在y轴非负半轴上的角的集合; (2)写出终边在y轴非正半轴上的角的集合; (3)写出终边在x轴非负半轴上的角的集合; (4)写出终边在x轴非正半轴上的角的集合变式:(1)写出终边在轴上的角的集合。(2)写出终边在x轴上的角的集合。(3)所有轴线角的集合怎么表示?规律总结:所有与角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例3 (1)用集合的形式表示终边落在第一象限的角(2)写出终边落在所夹区域内的角的集合变题练习:(1):第三象限角的集合N 第四象限角的集合 Q 例4 在0360间,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同的角,并判定它们是第几象限角(1)120 (2)660 (3)-95012变式:写出下列各边相同的角的集合,并把中适合不等式的元素写出来: (1); (2)对应练习:若;变题练习:(1)已知角是第二象限角,求:(1)角是第几象限的角;(2)角终边的位置。巩固练习:(1)1120角所在象限是 _ 。 (2)把1485转化为k360(0360, kZ)的形式是_ (3)下列命题:一个角的终边在第几限,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的角;1400的角是第四象限的角;-300的角与160的角的终边相同;相等的角的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一定相等.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_ (4)写出角的终边在下图中阴影区域内角的集合(这括边界)课后作业:1、写出-720到720之间与-1068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_2、与1991终边相同的最小正角是_,绝对值最小的角是_3、若角的终边为第二象限的角平分线,则的集合为_4、在0到360范围内,与角60的终边在同一条直线上的角为 5、若是第四象限的角,则是 6、求所有与所给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并求出其中的最小正角,最大负角:(1); (2)7、已知0360,且角的7倍角的终边和角终边重合,求.8、设集合, ,求,. 9(1)已知,角的终边与的终边关于对称,求角的集合。(2)设是第一象限角,试探究:(1)一定不是第几象限角?(2)是第几象限角?第一章 第二课时 弧度制 总序42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弧度制的定义;(2)掌握并运用弧度制表示的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3)熟练地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二、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弧度制定义;熟练地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地互化换算;弧度制的运用.三、教学过程:预习测评:1、在与范围内,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同的角,并判断它们是第几象限角?(1)610 (2)250 (3)93025 2、写出终边在直线=x上的角的集合 3、写出与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若,且,求4、已知与210的角终边相同,判断是第几象限角?判断2是第几象限角?概念学习:1、弧度制的定义: ;2、探究学习:如图,半径为的圆的圆心与原点重合,角的终边与轴的正半轴重合,交圆于点,终边与圆交于点.请完成表格.弧的长旋转的方向的弧度数的度数逆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 3、思考:如果一个半径为的圆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那么的弧度数是多少?4、根据探究中填空: 度例1、(1)把下列各角从弧度化为度:; 3.5练习: -2.8(2)把下列各角从度化为弧度:75 练习:-155 24515注意: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主要抓住角的概念推广以后,在弧度制下,角的集合与实数集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即每一个角都有唯一的一个实数(即这个角的弧度数)与它对应;反过来,每一个实数也都有唯一的一个角(即弧度数等于这个实数的角)与它对应. 例2、已知集合Aa2kpa(2kp1)p,kZ,Ba-4a4,则AB为 5、弧长公式:在弧度制下,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又如何表示?6、扇形面积公式:扇形面积公式为: 例3、已知扇形的周长为8cm,圆心角为2rad,求该扇形的面积.练习:在单位圆中,等于周角的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_,含这段弧的扇形的面积是_,含这段弧的弓形的面积是_。巩固练习:1、度化弧度:-2230_15_ 弧度化度:_;-_2、12弧度角是在第_象限角。 3、一扇形的圆心角为弧度,其弧长为,则这个扇形的面积是_。 4、已知扇形的周长为6 cm,面积是2 cm2,则扇形的圆心角的弧度数。课后练习 1、填写下表角度72510840165弧度10pp2、将分针拨慢10分钟,则分针转过的弧度数是 。 3、已知扇形AOB的圆心角为120,半径R6,则该扇形的面积为_4、若 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 ,则此圆的半径为_ 5、已知2弧度的圆心角所对的弦长为2,那么这个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 。6、扇形 的面积为 ,它的周长为 ,求扇形圆心角的弧度数及弦长 7、钟表的时针和分针在3点到5点40分这段时间里各转过多少弧度8、已知圆上的一段弧长等于该圆的内接正方形的边长,求这段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9、已知:扇形AOB的周长为8 cm.(1)若这个扇形的面积为3 cm2,求圆心角的大小;(2)求这个扇形的面积取得最大值时圆心角的大小和弦长AB.第一章 第三课时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总序43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和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内的符号;会求已知终边上一点的角的三角函数值.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能确定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内的符号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设a是一个任意角,在a的终边上任取(异于原点的)一点P(x,y)则P与原点的距离 比值叫做a的正弦, 记作: 比值叫做a的余弦, 记作: 比值叫做a的正切, 记作: 说明:(1)三角函数值与点的选择无关.(2)由于r2=x2+y2,r|x|,且r|y|, 故 |sina|1且 |cosa|12.三角函数的定义域三角函数定义域sinacosatana3.三角函数值在各个象限内的符号(1)图示符号规律:(2)注意点: 凡是终边相同的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如果终边在坐标轴上,上述定义同样适用;三角函数是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r0,而x,y的正负是随象限的变化而不同,故三角函数的符号应由角所在的象限确定.例1. 已知a的终边经过点P(2,-3),分别求a的正弦、余弦、正切值.变式 已知角a的终边经过P(4,-3),求2sina+cosa的值.变式 已知角a的终边经过P(4a,-3a),(a0) 求2sina+cosa的值.例2. 求下列各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 0 例3确定下列三角函数值的符号:(1)cos; (2)sin(-465) ; (3) tan例4.若sina0且tana0,试确定a为第几象限角.课后作业:1.课本15页练习1,2,3,4,5,62.课本22页习题1.2/1,23、已知costan0,那么角是第 三、四 象限角.4、在区间(0,2)内,使sinxcosx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是。5、角终边上有一点(a,a)则sin= 。6、若,则与之间的关系是 。7、填表:a030456090120135150180270360弧度0010-1010-10101无-1-0无08已知角的终边经过点P,试判断角所在的象限,并求的值第一章 第四课时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 总序44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用单位圆中的线段表示三角函数值,从而使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定义域有更深的理解.教学重点:三角函数线的定义;利用三角函数线求三角函数的定义域.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复习三角函数的定义 “定义”从 的角度揭示了三角函数是一个 的函数.2.能否从几何的观点来揭示三角函数的定义?二、建构数学1.有向线段2. “单位圆”3.三角函数线的定义 设任意角a的顶点在原点,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角a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P,x轴正半轴与单位圆交于A点. 过P(x, y)作PMx轴于M,过点A(1,0)作单位圆切线,与a角的终边或其反向延长线交于T.此时有向线段MP的数量为sina , 即sinaMP ; 有向线段OM的数量为cosa,即cosa=OM; 有向线段AT的数量为tana,即tanaAT.(注意数量与长度的区别!不能理解成如sina|MP|)OxA1yT(1,y)atanaOxP(x,y)cosasinayMa有向线段MP,OM,AT分别称为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 它们统称为三角函数线. 特别地,当角a的终边在x轴上时,正弦线、正切线分别变成一个点;当角a的终边在y轴上时,余弦线变成一个点,而正切线不存在。从三角函数线也可知道, |sina|1;|cosa|1.练习:在右边作出终边在不同象限时的三角函数线典题互动例1 在单位圆中作出下列各角的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 变式训练1:例2.利用三角函数线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 与 2 tan与tan 例3.利用单位圆寻找适合下列条件的0到360的角a的范围。1 sina 2 tana 变式:在单位圆中画出适合下列条件的角的终边的范围,并由此写出角的集合:(1)sin; (2)cos.变式训练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y=;(2)y=lg(3-4sin2x)学效自测1利用余弦线比较的大小;2若,则比较、的大小;3分别根据下列条件,写出角的取值范围:(1) ; (2) ; (3)课后作业:1、已知,则满足条件的角的取值范围是_ _.2、写出使的角的集合是_ _.3、设和分别是角的正弦线和余弦线,则给出以下不等式:;。其中正确的是_ _。4、从小到大的顺序是_ _。5、利用单位圆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角的范围。(1); (2); (3)且;(4); (5)且6、已知q是第三象限角且,问是第几象限角?7、求函数的定义域。8、已知,则q为第几象限角?第一章 第五课时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1) 总序45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导出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OxA1yP(cosa,sina)M角a的终边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及三角恒等式的证明。教学重点:公式的灵活运用(求值、化简及证明)教学过程:问题:复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你能否找到sina、cosa、tana之间的关系?(1)称为平方关系 ; (2)称为商数关系 注意:1“同角”的概念与角的表达形式无关,可以用角得任意结构代换公式中的角a;2 上述公式都必须在定义域允许的范围内成立;3 根据上述公式,由一个角的任一三角函数值可求出这个角的其余各三角函数值;4注意公式的变形应用: 1-sin2a=cos2a;1-cos2a=sin2a;sina=tanacosa ; cosa=例1.(1) 已知sina= ,且a是第二象限角,求cosa,tana的值.(2) 已知tana= ,求sina,cosa的值.(3) 已知tana=2,求下列各式的值: 3sin2a-cos2a练习:1.已知,且,则的值是 . 2. 已知,求下列各式的值:(1); (2) ; (3) .例2:化简下列各式: tana,其中a是第二象限角。+(a为锐角)练习:已知是第三象限角,化简例3. 求证:=课后作业:1已知tana= - 则cosa= .2.已知=2sin2q,log2b=cos2q,则ab= .3.若角a终边落在直线x+y=0上,则+= .4.已知sinqcosq,则tanq+_.5.已知tana=,则=_.6.已知sin2q-2cosq=2,则sinqcosq+3 sinq +cosq= .7已知,则= 8若,则a的值 9若,且,则的取值范围为 .10.已知cosq+cos2q=1, 求sin2q+ sin6q+ sin8q的值.第一章 第六课时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2) 总序46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及三角恒等式的证明.教学重点:公式的灵活运用(求值、化简及证明)教学过程:预习测评:1. 已知,则 . 2. 化简:= 3. 若是方程的两根,求实数m的值.二、例题选讲:例1.已知sinacosa,求下列各三角函数式的值: sinacosa sin3acos3a sin4acos4a例2. 已知sinacosa,0ap,求tana.变:已知sinqcosq,(q为锐角),求sinqcosq的值.例3. 已知关于x的方程2x2-(+1)x+m=0的两根为sinq,cosq,q(0,2p),求 + 的值; m的值; 方程的两根及此时的q值.例4. 化简下列各式: tana(cosa-sina) + 例5 求证:变式练习:证明: 课后作业:1.若cos+2sin=-,则tan= . 2.设02,若sincos,则的取值范围是 . 3.已知,则= 4若,则 5.已知A为三角形的内角,若sinA+cosA=,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为 .6.化简:.7. 求证:.8. 设方程式,试求的值9若sincos,则tan的值是 10已知关于x的方程2x2(1)xm0的两根为sin和cos,(0,2),求: (1)m的值;(2)方程的两根及此时的值第一章 第六课时 诱导公式(1) 总序47一、教学目标:1.理解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二、三的推导过程;2.掌握公式二、三,并会正确运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化简;3.了解、领会把为知问题化归为已知问题的数学思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重点难点:1诱导公式二、三的推导、记忆及符号的判断;2应用诱导公式二、三的推导。三、教学过程预习测评1. sin2(+)-cos(+)cos(-)+1的值为 .2.sin210= .3、则 。4、= 。5、已知cos(+)=-,且是第四象限角,计算:(1)sin(2-);(2) (nZ).例1 求下列三角函数值:(1); (2)变式1、已知求:的值例2 化简变式2、已知,求的值。例3、若函数,(1)求证:是偶函数;(2)求f ()的值学效自测1、tan600的值是 。2、如果sin=,(0,),那么cos()= 3、化简sin(2)+cos(2)tan(24)所得的结果是 。4、已知f()=;(1)化简f();(2)若是第三象限角,且cos,求f()的值.课后作业:1、已知角的顶点在原点,始边与轴的正半轴重合,终边为射线,则的值为 。2、tan3000+tan2250的值为 。3、已知,则的值为 。4、若,其中是第二象限角,则;5、已知,则的值是_6、化简:7、求下式的值:2sin(1110) sin960+8、设f(x)=, 求f ()的值9、,若则 。第一章 第七课时 诱导公式(2) 总序48一、教学目标:1.借助单位圆,推导出正弦、余弦第五、六组的诱导公式,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并解决有关三角函数求值、化简和恒等式证明问题2.通过公式的应用,了解未知到已知、复杂到简单的转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以及信息加工能力、运算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角的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及其探求思路难点:角的正弦、余弦诱导公式的推导.一预习测评:1. 已知,则用可表示为 2. 设,则= 3. 已知、是关于的方程的两实根,且求的值. 例1.求证:,变题1.若,则等于例2 .已知,且,求的值。变题2.已知,求的值例3. 若,求证:其中。变题3. 若已知,问是否存在角使得等式:,同时成立? 三学效自测:1. 如果,且是第四象限的角,那么2. 若,且为第二象限角,则的值为_3. 计算的值是_4.化简:课后作业:1若是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且,则=2.已知,且,则3. 若,则_4. 已知,且,则= 5.如果6.化解函数,并判断该函数的奇偶性: 7. 已知是方程的根,求的值8.已知为第三象限角,且f()(1)化简f(); (2)若cos(),求f()的值; (3)若1860,求f()的值 9. 已知 求的值10. 若,求值: 第一章 第十一课时 函数yAsin(x)的图象(1)总序49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五点法作出函数y=Asin(x+)的图象 2.明确函数y=Asin(x+)的图象与函数y=sinx的图象之间的关系二、重点难点:1.函数y=Asin(x+)的简图的作法 2.函数y=Asin(x+)的图象变换三、 教学过程:1、将函数y=sin的图象先向左平移,然后将所得图象上所有的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则所得到的图象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 .2、f(x)=cos(x-)最小正周期为,其中0,则= .3、为了得到函数y=2sin,xR的图象,只需把函数y=2sinx,xR的图象上所有的点向 平移 单位,再把所有各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 倍.4、某三角函数图象的一部分如右图所示,则该三角函数为 .例1 已知函数y=2sin,(1)用“五点法”作出它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2)说明y=2sin的图象可由y=sinx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变换而得到.解 :变式1.已知函数y=3sin(1)用五点法作出函数的图象;(2)说明此图象是由y=sinx的图象经过怎么样的变化得到的;例2 如图为y=Asin(x+)的图象的一段,求其解析式. 解:变式2.函数y=Asin(x+)(0,| ,xR)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表达式为 .学效自测1、为得到函数y=cos的图象,只需将函数y=sin2x的图象向 平移 个单位长度.2、已知曲线上最高点为(2,),由此最高点到相邻的最低点间曲线与x轴交于一点(6,0),求函数解析式,并求函数取最小值x的值及单调区间。课后作业:1. 函数y=sin(2x+)的图像的一条对轴方程是 。2 .满足sin(x-)的x的集合是 。3 要得到函数y=cos()的图象,只需将y=sin的图象向左平移 个单位。4若函数y=f(x)的图象上每一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再将整个图象沿x轴向左平移个单位,沿y轴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函数y=sinx的图象则y=f(x)是 。5、关于函数,有下列命题:(1)其最小正周期是;(2)其图像可由的图像向左平移个单位得到;(3)其表达式可改写为;(4)在上为增函数。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6、已知函数。(1)画出函数的简图; (2)指出它可由函数的图像经过哪些变换而得到,并画出图像变换流程图; (3)写出函数的单调减区间。7、作y2sin()、ysin(2x)的图象,并说明与ysinx图象关系.8、画出y=图象的示意图9 试判断方程sinx=实数解的个数第一章 第十二课时 函数yAsin(x)的图象(2)总序50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对y=sin的图像与的图像之间的变换关系及对的图像的影响的理解,掌握参数的影响。二、重点、难点:理解对的图像的影响。图像按参数的变化规律。三、教学过程预习测评:1、把函数的图像向右平移个单位,所得到图像的函数解析式为_,再将图像上的所有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则所得到的图像的函数解析式为_。2、已知函数的图像与直线的交点中,距离最近的两点间的距离为,那么此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_。3、函数的图像的一条对称轴的方程是_。4、曲线的一个对称中心是_。例1、设函数 0,0,0,0,0,0,)在一个周期内,当时,取最小值1;,取最大值3,求此函数的解析式。课后作业:1、设点P是函数的图像C的一个对称中心,若点P到图像C的对称轴的距离的最小值是,则的最小正周期是_。2、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则的最小正角为_。3、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各交点中,离原点最近的一点是_。5、已知函数,则方程的实根的个数为_。7、已知函数 (A0,0,)图像的一个最高点为(2,),由这个最高点到相邻最低点间的曲线与x轴交于点(6,0)。(1)求这个函数的表达式;(2)求该函数的频率、初相。8、已知函数,且。(1)求函数的解析式;(2)讨论函数的性质(定义域、值域、奇偶性、最小正周期、单调性)。 9、已知函数 (0,)是R上的偶函数,其图像关于点(,0)对称,且在区间上是单调函数,求和的值。【教学后记】: 第37页 第38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