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预防机制工作计划实施组织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4270065 上传时间:2022-05-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重预防机制工作计划实施组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双重预防机制工作计划实施组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双重预防机制工作计划实施组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 针,根据云南省金属冶炼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暂行管理办法 (试行) ( 云安监管 201752号) 文件精神,严格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构建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 ( 以下简称“双重 预防机制” ) 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安全管理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观,牢 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安全理念,严格落实我公司安全管理的主题 责任和安全生产监管责任,通过公司双重预防机制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 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制定针对 性的管控标准和措施,达到“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从而实现 公司安全生产,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风险管控标准与措施的执 行,通过危险源监测监控和风险预警,使危险源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有 效消灭和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二、组织机构为加强我公司双重预防机制的组织领导,有效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 故,特成立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领导小组。组 长:邓成瑜副组长:鄢刚 将海东 袁祖全 吕正东成 员:唐达彬 熊铭 龚太荣 龙兴文 李宝华 张昆良 田小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吕正东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相关业务工 作。三、目标任务通过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估、 预控,将风险水平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 使我公司安全生产风险防范提供即时、有效的信息保障,将风险辨识、 风险评价和编制的防控措施和体系,以及建立的人工管理型报警和监控 系统报警结合风险预警模式达到“风险动态预警、实时监控;管理有效、 控制有方”的现代安全预防型管理目标。四、体系和制度(一) 风险管理对象提炼、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 各单位部门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相应的风 险管理对象,并符合下列要求:(1) 风险管理对象的提炼要具体、明确,一般应按照人、机、环、管 四种风险类型来确定;(2) 针对风险管理对象各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并形成程序;(3) 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遵从全面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和全过 程原则;(4) 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技术标准和管理制 度的要求;(5) 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标准和措施进行修订 和完善(二)危险源(因素)监测 各单位部门采取措施对危险源(因素)进行不间断监测,以确定其 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并确保:(1)危险源(因素)监测方法适宜,并在风险管理程序中予以明确;(2)危险源(因素)监测设备灵敏、可靠;(3)危险源(因素)监测信息传递畅通、及时,相关信息能及时录入 管理系统。(三)风险预警 各单位部门采取措施对危险源(因素)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使管 理层和责任人能够及时获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风险预警应:(1)针对不同级别、类别的危险源(因素)和不同程度的风险,制定 相应的预警方法;(2)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使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及时。(四)风险控制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程序以确保风险管理标准、风险管理措施及相 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贯彻与执行,以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并符合:(1)对危险源 (因素)及其风险的控制遵循消除、 预防、减弱、隔离、 联锁、警示的原则;(2)危险源(因素)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 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相关要求;(3)制定年度生产作业计划时应以上年度风险评估报告为依据, 充分 考虑本年度计划实施时潜在风险;(4) 根据危险源(因素)辨识、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规定,编制操 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急预案及其它专项安全技术 措施;(5) 在进行重大以上风险任务时, 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 并明确 安全工作程序。(五) 信息与沟通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并保持程序,以确保员工与相关方能够及时获 取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并可相互沟通、告知,公司应确保:(1) 员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评审;(2) 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制定;(3) 员工了解谁是现场或当班急救人员;(4) 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并留有记录。(六) 风险财政管理 各单位部门实施风险财政管理,以转移风险、降低风险成本、强化 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并应:(1) 对单位年度事故损失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记录齐全;(2) 按照国家规定,对员工进行投保;( 七 ) 工余安全健康管理各单位部门要了解和掌握员工工余安全健康状况,对员工工余安全 健康进行管理,并应:(1) 定期组织员工开展有关工余安全、健康方面的知识培训和宣传、 教育活动,在员工业余活动集中区域张贴工余安全健康的宣传资料;(2) 组织员工对工余安全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防范措施;(3) 鼓励员工汇报工余安全健康事故,并形成制度。五、保障管理各单位部门要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文化保障等方面建立并保持 程序,以保障公司井双重预防机制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运行。(一) 组织保障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双重预防机制管理组织机构,以组织、协调、 指导、监督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应:(1) 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负责风险管理全过程;(2) 由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人员组成。各单位部门双重预防机制管理的最终责任由公司井最高管理者承 担。各单位部门管理层应为实施、控制和改进双重预防机制提供必要的 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项技能、技术和财力资源 ) 。(二) 制度保障1、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与双重预防机制管理相关的目标、责任、奖 惩、举报、投入保障、风险控制、隐患排查治理、员工行为、文化建设、 安全会议、教育培训、技术审批、安全监测、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应 急救援、监督检查、考核评审、灾害预防、跟班带班、班组建设、卫生 健康、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并确保:(1) 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到全体员工;(2) 有相应机构、部门负责上述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培训、监督检查与考核。2、各单位部门要建立健全并保持程序,以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 标准和相关要求,并确保:(1) 相关活动遵守适时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2) 每年至少评价一次本单位对在用的法律、 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 的遵守情况,并形成评价报告上报公司安全监察部备案;(3) 及时更新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 息传达给员工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4) 资料齐全完善,有目录清单。3、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并保持程序, 以规范体系文件、 记录的管理, 保证在各个场所、岗位都能得到相关有效的文件、记录,并确保:(1) 有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文件收发、传达、归档;(2) 文件收发、归档要有记录,并形成目录清单;(3) 作废文件有标识,销毁文件有记录,无在用的无效、失效文件;(4) 与双重预防机制相关的各种记录应字迹清楚、 标识明确, 并可追 溯相关的活动;(5) 记录保存和管理应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并明确记 录保存期限。(三) 安全文化保障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并保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程序,以发挥安 全文化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功能。安全文化建设应:(1) 明确安全文化内涵、目标、内容、模式、建设流程,并最终形成 实施方案;(2) 以实现员工自我管理为目标;(3)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贯穿于公司井的各项管理。六、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内容 各单位部门要建立健全并保持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程序,对人员不 安全行为进行识别和梳理,并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和控制措施,以实现人 员准入、培训、监督全过程的流程管理。1、人员准入管理 各单位部门应建立健全并保持员工准入管理标准,人员准入管理标 准应:(1) 明确岗位设置要求和岗位需求计划;(2) 明确员工准入条件 (包括员工身体条件、专业技能、文化水平等 )2、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 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梳理,总 结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规律,为不安全行为控制提供依据。人员不安 全行为梳理应:(1) 全面、具体、准确、有针对性;(2) 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分类。3、员工岗位规范 在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的基础上,各公司应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岗位规范应:(1) 种类齐全;(2) 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3) 规定各岗位所需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器具;(4) 明确各岗位安全管理职责;(5) 明确各岗位安全行为标准;(6) 确保在完成预定任务存在多工种交叉作业时, 必须制定书面安全 工作程序。4、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制定 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以确保员工岗位规范的有效执行, 措施应:(1) 结合各公司自身的特点和员工不安全行为特征;(2) 涵盖影响我公司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各类因素;(3) 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安全行为分别制定。5、员工培训教育 建立员工培训教育机制,以提高员工安全知识、意识和技能,员工 培训教育应:(1) 明确员工培训与绩效考核的职能部门及人员,并有绩效考核制 度;(2) 有足够的培训资源;(3) 每年至少对全员进行一次以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估为主的体系培 训。(4) 每年进行一次基于风险管理和事故分析统计的培训需求调查;(5) 每年对上年度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和培训效果进行评估;(6) 每年根据上述两个报告, 编制下年度培训计划, 并以文件形式下 发;(7) 明确员工分层和分类培训内容与周期;(8) 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培训;(9) 建立员工培训信息档案;(10) 每次培训结束,形成单项培训评估报告;(11) 确保培训机构和师资;(12) 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进行考核或考试, 并有完整的培训台帐;(13)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前对员工进行培训并有记录;(14) 新入职员工要接受不少于 72 小时的安全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6、员工行为监督 建立完善的员工行为监督制度,及时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 控制,并应:(1) 确定监督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监督、考核人员;(2) 明确监督范围、方式、频次;(3) 对监督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制定改进计划。7、员工档案 建立健全员工档案,全面掌握员工信息,以实现分类管理,并确保:(1) 所有在岗员工的档案齐全;(2) 每个员工档案的信息内容完整 ( 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 籍贯、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职业技能等级或职称、参加工作时间、简 历、培训情况、违章情况、受奖情况、受处分情况、职务或工种变动情况记录 ) ;(3) 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评估,明确需重点监控对象。七、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 为规范各单位部门准入、应急与事故、消防、职业健康、环境保护、 手工工具、计量器具、登高作业、起重作业、标识标志、施工单位等方 面管理,使各单位双重预防机制安全管理全方位。(一) 应急与事故管理 各单位部门制订并保持事故应急控制程序,以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 事故的能力, 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 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 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1、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并应:(1)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要求,编 制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2) 严格按程序对预案进行审批,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修订;(3) 确保所有员工都经过应急预案及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 培训;(4) 确保公司安保体系完备, 通讯报警系统有效, 所有人员熟悉事故 汇报程序;(5) 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救灾演习, 有演习计划、演习方案及总结报告;(6) 各单位部门应设立应急救援队伍;(7) 应按相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应急救援管理平台。(8) 每年至少有 10%的员工接受急救培训;2、规范事故管理,作好事故汇报、统计和总结工作,事故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 在事故发生后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相关规定逐级上报,并做好相关记录;(2) 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结束后,应及时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并对现 场抢救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现场抢救工作总结;(3) 根据事故类别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结束 后,形成事故调查报告;(4) 对所有事故进行统计, 建立事故和事件统计数据档案, 并及时向 员工公布;(5) 定期对事故进行回顾,以强化风险意识与预控能力。(二) 消防管理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并保持消防管理控制程序,以提高应对火灾风 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1、根据实际需要配备消防器材及设施,并应确保:(1) 灭火器现场配置与标准相符;(2) 消防器材放置处有标志牌,放置位置不得它用;(3) 消防器材设在明显、便于取用的地点,周围无阻塞;不应设置在 潮湿或强腐蚀性以及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4) 有消防设施分布图和消防器材明细表;(5) 对所有的消防器材进行编号;(6) 建立了消防设施定期检查制度;(7) 灭火器按规定周期经专业部门检验、维护;(8) 建筑物公共场所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等始终保持畅通。 2、定期组织进行消防演练(1) 制定年度消防演习计划,并按计划实施;(2) 有义务消防组织,消防队员名单要张贴公布;(3) 所有专兼职消防队员都按 消防管理条理 规定进行培训和训练。3、定期向员工宣传消防知识(1) 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消防安全宣传;(2) 定期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培训;(3) 确保消防急救电话和消防队员联系方式向全体员工公示。(三) 职业健康管理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并保持员工职业健康控制程序,及时识别和控 制职业健康方面的有害因素,保障员工职业健康。1、为员工创造安全、健康的作业环境,并应确保:(1) 作业人员周围环境 ( 温度、噪声、烟尘等 ) 满足健康要求;(2) 各作业环境卫生符合国家相关标准;(3) 员工个体防护及各作业场所健康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有效, 提示标 志醒目;2、建立员工健康检查监护制度,及时掌握员工安全健康状况,做好 员工职业病预防工作,并应:(1) 对在岗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和健康监护;(2) 有符合 职业病防治法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并按计划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3) 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员工健康档案;(4) 每次体检结束后,对员工提供预防疾病和职业病的医学建议;(5) 对发现患有职业病的员工, 立即通知并提供治疗及康复条件并妥 宀善安置;(6) 员工上岗、转岗、离岗前,进行健康检查;(7) 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宣传、培训。(四) 环境保护管理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并保持环境管理程序,及时识别和控制环境有 害因素,预防环境破坏和污染事故,保持我公司环境良好。环境保护应:(1) 制订完备的环境综合治理计划和目标,有专门机构检查;(2) 对公司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管理,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和人员进 行处理;(3) 严格落实我公司粉尘物质监测和控制措施;(4) 确保污水通过管路排放到市政排水管网;(5) 确保公司噪声防护完善, 对作业场所噪声进行监测, 噪音超标地 点应有降噪措施;( 五) 工具管理有工具完好标准、管理制度。并符合下列要求:(1) 有工具检查清单;(2) 自制工具、非标制作的工具要预先制定标准,并经批准;(3) 不使用时, 要将工具整齐摆放在指定的工具箱或库内, 利刃工具有专门的护套;(4) 工具由专人管理;(5) 有工具使用管理台帐,损坏的工具应及时更换;(6) 在高架平台使用手工工具时,工具必须加装固定;(7) 对气动工具使用前进行风险评估;(8) 有使用的气动工具的登记台帐、管理办法和定期检查记录。(六) 登高作业管理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登高作业管理制度,并符合下列要求:(1) 登高或高空作业防护设施符合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 范;(2) 高架作业平台的设计、制作和安装符合固定式工业钢平台的 要求;(3) 梯子的制作和安装符合移动式轻金属折梯安全标准、 固定 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的要求;(4) 行人台阶的设计和施工符合行人台阶设计要求规定;(5) 爬梯有编号,并有爬梯使用管理台帐;(6) 固定梯至少每季度检查一次, 移动式爬梯、 脚手架除使用前要检 查外,至少每旬检查一次;(7) 高空作业人员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七) 起重作业管理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起重管理制度和起重设备操作规程,并符合下列要求:(1) 新购或维修的所有起吊机具均经检验,有出厂合格证;(2) 所有起吊机具均应编号,建档登记;(3) 按国家相关规定定期对起重机械进行检验;(4) 所有起吊机具上均标明了最大起重载荷;(5) 吊钩安全栓应完好;(6) 定期对起重设备及吊具按 起重机具和吊具完好标准 进行检查;(7) 起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8) 高空起重作业时,安全通道畅通,无非作业人员进入现场;(9) 固定起重作业场所张贴了起重指挥手势示意图。(八) 标识标志管理 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并保持标识标志管理程序,以规范标识标志的 使用、设置、检查与维护。标识标志的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 对全体员工培训标识标志的含义,并建立标识标志公示牌板;(2) 标识牌板的安装不应妨碍人车通行;(3) 工作和作业场所标识标志的设置应便于作业人员观看;(4) 消防器材和急救设施存放点有明显的指示标志;(5) 危险区域有警示标识,并保持完好;(6) 所有管路均有介质色标和介质流向标识;(7) 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车辆和储存场所有符合标准要求的标志;(8) 固定管路和有害介质管路上的阀门有标签, 并在管路布置图上有 识别标识;(9) 地面公共场所和井下巷道有避灾路线指示标志;(10) 仓库、车间、道路、露天场地按功能要求进行划线分区管理, 并有功能分区标识;(11) 设备有标有最大载荷 ( 负荷 )的标签,大容量的储罐要加标签说 明介质和危险性。(九) 施工单位管理1、各单位部门对施工单位进行管理,规范施工单位准入,预防施工 单位生产事故,并应:(1) 制订施工单位管理制度和办法;(2) 在选择和确定施工单位时, 须确认其符合安全健康管理要求, 具 备相关施工资质;(3) 要求施工单位对可能发生的赔偿责任进行投保,并实行风险抵 押;(4) 在承包合同中明确安全健康管理方面的条款;(5) 确保施工单位有安全管理负责人,并具有相应的资质;(6) 确保施工单位有内部安全健康管理制度, 并有针对具体项目的作 业规程;(7) 保证开工前所有施工人员接受安全健康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 后,持证上岗;(8) 每年至少对施工单位进行一次安全评价。2、各单位部门对施工单位现场施工进行安全监督和管理,并应:(1) 对施工单位进场人员、 材料、施工机具、 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2) 确保现场有具备安全资质的管理人员跟班作业;(3) 定期、不定期对施工单位施工现场进行检查;(4) 确保施工单位每班召开班前会, 组织员工进行班前、 作业前风险 评估。八、检查、审核与评审(一) 检查1、制定反映公司全面风险预控管理绩效的考核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应:(1) 涵盖并满足本规范的要求;(2) 结合公司自身特点;(3) 符合促进风险预控管理的方针和目标的实现;2、定期或不定期对照评价标准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应:(1) 系统、全面;(2) 重点关注可能产生不可承受风险的危险源;(3) 记录真实、准确、可追溯;3、对检查发现的不符合项:(1)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2) 按照不符合的处理程序予以纠正;(3) 重新审核或制定相应防范措施,防止再次发生。(二) 审核 制定并保持体系审核程序,定期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审核。以审核实 施情况与体系的符合性,评价是否能有效满足公司井的方针和目标。体 系审核应:(1) 覆盖体系范围内的所有运行活动;(2) 由能够胜任审核工作的人员进行;(3) 对审核结果进行记录, 并定期向管理者报告, 管理者应对审核结 果进行评审,必要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4) 及时将审核结果反馈给所有相关方,以便采取纠正措施;(5) 对已批准的纠正措施制定行动计划, 并作出跟踪监测安排, 以确 保各项建议的有效落实。(三) 管理评审 各单位部门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 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应:(1) 确保收集到必要的信息以供管理者进行评价;(2) 根据双重预防机制审核的结果,环境的变化和对持续改进的承 诺,指出可能需要修改的双重预防机制方针、目标和其它要素;(3) 评审结果应予公布,并应跟踪监测其改进情况;(4) 将评审结果形成文件。十、工作要求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单位要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作为“一把手”工程,明确职责分工,统筹推进各项工作。2、做好本次试点,提升示范引领。充分发挥试点带动作用,促使 我公司尽快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做法,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 全面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3、引导投入,做好资金保障。充分发挥财务资金的作用,确保试点建设资金投入有保障4、营造氛围,强化舆论宣传。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试点成效扩 大影响,引导本公司其他兄弟单位积极参与到工作中来,在本公司、本 行业中形成良好的氛围。5、严格考核,推动工作落实。由公司及上级相关部门对我公司推 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情况开展督导、检查,并将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度 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