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与指导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8729851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与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与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与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幼儿园里,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 在游戏中, 幼儿借助于丰富的想象模仿成人世界的真实情景, 在虚拟或想象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主动交往, 充分表现。游戏是幼儿自主自由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成人或者教育者对游戏中的幼儿可以放任自流,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已成为教育幼儿、发展幼儿的手段或形式,幼儿游戏的过程就是教师给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 教师进入幼儿游戏过程的意义,越来越受到肯定和认同。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合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影响或干预,即指导,以保证游戏发展价值和教育作用的切实实现。教师对幼儿游戏过程的介入和指导,就是对游戏活动本身的现场指导,教师对游戏过程的现场指导是游戏实施计划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一、问题的提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指导方法,发挥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特殊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真正获得发展, 成为游戏的主人。 不同年龄阶段性的儿童都需要我们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自主性游戏活动中的种种表现是有所区别的,因此所采用的游戏指导方法也应该是有所区别的。这就要求教师了解每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出有效的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介入指导方法,以不断提高游戏的行为质量和活动水平,通过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二、对“游戏中教师介入、指导”的理解“介入”并不是教师在幼儿游戏时间内的所有行为, 它既不是教师对游戏的无意“干预”,也不完全等同于对游戏的有意“指导”。“介入”一词在字面上没有一种自上而下的方向性,而是指插入两者之间进行有效的干预,“介入”既要考虑到教育目标,也要考虑到幼儿自身的愿望,教师应明确自身的立足点应是幼儿与幼儿当前游戏。教师介入的方式可分为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 直接介入, 指在不影响幼儿游戏意愿的情况下,教师通过提示一个问题或建议,给出一个鼓励或参照,邀请一个同伴加入或营造一种气氛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间接介入,指教师以同伴身份参与游戏,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无论是直接介入还是间接介入,都要以不干扰幼儿游戏为前提,以不破坏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游戏的发展为原则,以让幼儿获得游戏体验以及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和全面发展为目的,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进行。教师介入的方式也可分为情感性鼓励和技艺性帮助。 情感性鼓励, 即在介入时侧重采用鼓励、欣赏、融入、暗示、启发、建议和引导等方法。如,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声赞美,能鼓起幼儿战胜自我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技艺性帮助主要包括示范、参与、帮助、指导和练习等。如,教师通过动作模仿、操作示范和实物提供等给予幼儿具体的支持,使幼儿破解难题,实现游戏愿望。幼儿游戏既需要教师的情感性鼓励,也需要教师的技艺性帮助。在幼儿游戏过程中, 教师还要合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影响或干预, 即指导,以保证游戏发展价值和教育作用的切实实现。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一方面需通过创设体现一定教育意图的游戏环境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其对周围事物的兴趣,积极投入游戏;另一方面,还需通过直接参与游戏过程,具体指导幼儿的游戏,引导其深入,不断提高行为质量和活动水平,通过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如果说为幼儿创设游戏的环境条件以及做好游戏开展的组织工作及其计划的制定,是对幼儿游戏活动的外界帮助和支持,是一种场外指导,那么教师对幼儿游戏过程的介入和指导,就是对游戏活动本身的现场指导,教师对游戏过程的现场指导是游戏实施计划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三、大班幼儿自主选择游戏主题,参与规则制订,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教师介入幼儿游戏应秉持“强化主体发展, 彰显游戏精神”的原则。 教师的介入是要为幼儿游戏创设更自由和谐的氛围,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教师要通过介入游戏,支持幼儿按自己的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按自己的意愿设计和生成新的游戏。教师要鼓励幼儿自己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同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自己。同时教师的介入要保证游戏开始的自发自主,游戏过程的自娱自乐,游戏规则的自我制定与自觉遵守,游戏材料的自由选择与自在操作,游戏伙伴的自由组合与相互合作等,最终使游戏主体在自由和谐的活动中得到发展。1、游戏的主体是幼儿,引导幼儿参与规则制定,让游戏真正成为他们自己的游戏角色幼儿是幼儿自由选择的, 自由活动的游戏。 但是每一种游戏都有它自身的规则,以达到游戏本身的教育意义,角色游戏也不例外。为使每个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主动、自由、有序地活动,制订必要的游戏规则就尤为重要。2、大班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的介入,游戏主题得到深化,能够顺利进行的时候,教师就退出了游戏。教师点拨和推动的作用,游戏的主体是幼儿,教师引导、鼓励、帮助幼儿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判断是非,推动游戏的发展。3、 教师也引导幼儿活动中进行充分的讨论, 将解决问题看成是孩子们的一个开放的空间。实际活动中,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规则并非都是神圣不可冒犯且不可改变的;相反地,有些规则是为了某些选定的目的而存在的,当规则不再符合原先构想的目的,或者当情况改变时,规则也应该适时地改变。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幼儿自主性游戏活动, 这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研究。教师是一个有心人、是介入者,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创造有利条件来满足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适时适度地介入幼儿游戏,从而提高游戏的水平,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当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应融合多种形式,发挥互补优势。只有灵活选用不同方法,才能有效提升幼儿游戏水平,使幼儿获得游戏体验,实现游戏目的。让我们真正走进幼儿的游戏世界,支持幼儿,让幼儿真正体验到自主游戏的快乐!自主性游戏是指儿童对游戏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 包含儿童对游戏活动的决定权和参与权。 教师应在了解儿童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引导儿童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 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 让儿童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 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 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 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 促进儿童主动性、 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 开展自主性游戏就是让儿童拥有自由选择游戏的权利和可能, 允许儿童在此时此刻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内容, 而不是由教师安排或指定内容。 我们要深入地了解儿童, 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发展潜能, 为儿童自主性的发挥创设条件和机会,从而达到促使儿童主动学习、主动内化、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目的。 教师在游戏中主要通过语言和行为来指导儿童的游戏,对自主性游戏的指导主要有以下环节:1 计划游戏, 准备游戏的经验教师在考虑组织游戏时, 必须为儿童做好相应的材料、时间、空间、经验等条件准备。 材料准备对儿童游戏有着极大的影响, 是教师指导游戏的重要的、 不可缺少的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对材料的提供,将教育意图及教师期望儿童达到的行为, 通过材料来展现给儿童。 准备游戏材料,也是儿童参与游戏的第一步, 这样不仅能更好地满足儿童游戏的愿望, 而且能提供锻炼儿童能力的机会, 省去了教师花大量时间为儿童制作精美玩具的不必要劳动。 游戏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儿童游戏的质量。儿童只有在充足的时间里,才能去寻找伙伴、选择角色、计划游戏的情节等。如果时间过短,儿童不仅玩不出高品质的游戏,而且会慢慢放弃要玩的游戏内容。 游戏空间的大小、密度及游戏场地的结构特征等, 对儿童游戏都会产生影响。 因此, 游戏前教师要考虑空间是否有利于儿童各类游戏的开展。足够的空间可以使儿童在游戏时玩得尽兴,而狭窄的空间会使儿童产生紧张、 压抑的情绪, 且容易引起儿童因相互间的碰撞而产生纠纷。 儿童游戏是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儿童只有具备了某种经验,才可能在游戏中表现出来。 因此, 经验的准备就是要为儿童提供多种途径, 丰富和完善儿童的知识经验, 并在游戏之前以多种方式来刺激、 激活儿童已有的经验,为游戏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这种游戏经验的准备包括已有的经验和预先的经验两个部分。儿童就是通过游戏将已获得的生活经验及简单的知识经验进行实践、尝试, 并进行重新的建构以形成新的经验, 逐渐学习社会规则并掌握与人交往的技能及行为规范。2 观察游戏, 了解游戏进展情况教师只有观察儿童的游戏, 才可能发现儿童游戏的兴趣和需要, 了解儿童游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及时调整游戏的材料,确定何时参与、介入儿童的游戏,作出有效的指导。观察儿童的游戏,有利于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 将儿童游戏的经验与教育教学活动中提供的经验相整合, 帮助儿童形成系统的、 丰富的经验体系, 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 针对不同的情况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观察, 用扫描观察的方法可以了解全班儿童游戏的情况, 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可以了解小组或区域儿童游戏的情况, 用追踪观察的方法可以了解个别儿童游戏的情况。3 参与游戏, 促进游戏发展根据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影响活动的形式, 我们总结出教师参与介入游戏的三种方式: 平行式、 交叉式和垂直式。 平行式的介入法是当儿童只喜欢某一种游戏或对新出现的玩具材料不感兴趣、 不会玩或不喜欢玩时, 教师可以在儿童的附近, 和儿童玩相同的或不同材料的游戏, 以引起儿童模仿, 教师起着暗示的指导作用; 交叉式的介入法是当儿童有要教师参与的需要和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 由儿童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儿童游戏, 通过教师与儿童、 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 起着指导儿童游戏的作用; 当儿童在游戏中出现严重的违反规则反攻击性行为时, 教师则以现实的身份直接进入游戏, 对儿童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 称为垂直式, 这种垂直式的介入法不宜多用,因为它很容易破坏儿童游戏的气氛。4 讲评游戏, 分享游戏体验游戏结束时教师引导儿童就开展游戏情况进行讨论, 帮助儿童整理游戏中零散的经验, 修正错误的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 分享成功的经验, 为下一次游戏的开展做好材料、 经验等方面的准备。 这种游戏讲评是对儿童已有经验的提升, 也是下一次游戏计划的依据。 它不仅可以丰富儿童游戏的内容, 而且有助于促进儿童综合能力的发展, 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儿童在游戏时的真实想法及存在的问题, 是教师指导游戏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情景讲述”、 “点面结合”、 “绘画辅助”等方法来帮助儿童解决问题、 分享经验。教师是引路人, 应多问儿童几个“为什么”、 “怎么办”, 让儿童成为游戏讲评的主人。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与指导都说观念指导行为,的确,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我们的教育行为就会带来偏差。过去的各类活动主要以预设为主, 强调了先确定目标,然后再根据目标 设计整个活动,游戏活动也是如此,无论是所谓的幼儿自主性活动还是游戏式的 学习活动,都不外乎如此,目的性非常的强,但是到了教育过程中,行为往往就 会偏差于目标,目标与过程就偏离了。因此,在每次的活动中老师的主要任务就 是指导幼儿的活动,只要孩子与老师的预设活动有了一些偏差, 老师就会马上千 方百计的引导孩子朝着自己的预设目标走去, 老师的干预是非常多的,影响了幼 儿的自主性发展,控制了幼儿活动的自由度。幼儿的游戏活动主要指他们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 在这种活动中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能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交 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健康的发展。可见,作为幼儿的自发性游戏, 是幼儿的一种内在动机行为,游戏本身就是目的,因此没有外在目标。但是游戏 具有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功能,这不是我们为游戏提出的目标,而是游戏本身 就有这样的价值存在。它与我们所说的学习性游戏的最大的区别在于: 一个是老 师预设的活动,而另一个是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游戏中应该细心观察和适时的介入,因为如果不是细心 的观察,我们很容易从以前的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由以往过多的干预转变成现在的放羊式的活动,孩子走到哪里是哪里,似乎这样就能体现出尊重孩子, 殊不知这样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而如果不恰当的介入活动, 也会抑制孩子的发展,如果过早的介入孩子的活动,他们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的 挖掘,而如果介入的晚了可能就会引起一些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或使孩子形成一种 在遇到困难时退缩的习惯等等。因此在游戏中我们应该细心的观察幼儿的各种行为表现,应该适时、适度的介入孩子的活动之中,而且还应该注意 介入幼儿游戏活动的方法。课程指南中指出了: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和游戏的 顺利开展,老师应该适时、适度的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之中。比如:当孩子在游戏 中遇到困难、挫折,难以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的时候;当幼儿在游戏中有不安全 的倾向时;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求帮助时;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过激行为时; 当幼儿在游戏中反映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消极内容时等等,老师都可以适度的介 入。当然,游戏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 因素。大家都知道自主性游戏活动中,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互动来进行探 索和学习的,因此在创设环境时我们应该了解哪些环境因素会影响幼儿的游戏行 为,怎样的环境能吸引幼儿游戏,并在游戏中激发多种经验的产生等等, 在投放 游戏材料时数量应该充足、种类要丰富全面,以满足每个幼儿的游戏需要,而且 应该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并且能及时的更新和添置,游戏空间的划分也是 不可忽视的,以免造成各个区域之间的相互干扰。总之,老师在游戏活动中角色和作用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者: 满足幼儿游戏需要,体现选择的自由度,创设一种可选的环境;游戏开展的支持 者:主要指老师介入游戏的时机,出发点是幼儿自己游戏的内在需要, 而不是教 师处于教育的意图,即幼儿需要的时候介入,老师的介入使他们更好的实现其游 戏的愿望;游戏过程的观察者:游戏提供了教师了解幼儿的窗口,观察是重要的, 观察是教师介入游戏的前提,通过观察得到的信息也能成为教师预设教育活动的依据,更是评价幼儿发展水平的机会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与指导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角色游戏则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各种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它能积极 反映幼儿的直接社会经验,掌握幼儿熟悉的社会角色和角色之间的行为规范。 角 色游戏为幼儿彰显才能、提高能力创造了舞台。然而,小班幼儿随意性强,生活 经验少,扮演角色能力较差;中班幼儿在熟悉游戏的基础上相对积累了一些游戏 经验,但是交往能力差、问题处理能力差;大班幼儿重复着游戏情节,游戏平淡 缺乏新意。纲要指出:“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 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索式的师生互动。”那么,在角色 游戏时,根据角色游戏的内容创设、幼儿游戏能力的要求等方面,教师可以尝试 怎么样的介入指导呢一、关注幼儿的兴趣度,及时引导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小、中、大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专注一样东西或者一件 事情的时间是有明显差异的。随着孩子很长时间地玩一个游戏,就会对角色失去 兴趣,就会出现一会儿跑到这个游戏角看看,一会儿又跑到那个游戏角玩玩。当 幼儿不能专注持续的游戏而在各个游戏角转悠时, 教师要适当介入指导,以帮助 幼儿提高专注力。对于一些比较模式化的角色,譬如超市的收银员、某某游戏的购票员等,这 类角色在游戏时间中,一般都是重复着一种简单的行为, 时间一久,孩子们就会 觉得枯燥,不能专注于自己的角色,幼儿参与的兴趣度不高,时不时就会出现“离 岗”现象。这时老师可以以“顾客”的身份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询问幼儿“有么 有特价活动,有什么新的游戏内容”。通过老师的介入,激发幼儿创新游戏的内 容,这样幼儿的游戏就更丰富了,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也更积极了。二、关注幼儿的参与度,及时疏导角色游戏的内容有很多:理发店、小医院、银行、超市、娃娃家等,而在众 多游戏之中,最受小班幼儿青睐的是娃娃家游戏了。 在娃娃家游戏中孩子按照自 己的意愿,扮演他所熟悉和喜爱的妈妈、爸爸、爷爷、奶奶等角色。3岁前的幼儿由于独立性差,他们的社交活动往往只限于父母、亲人、家庭范围之内,在这 种“一二四”的家庭模式中,幼儿和别的儿童接触很少,即使在一起也是各玩各 的,彼此很少交往,没有交往的意识。例如娃娃家的“妈妈” 一味的抱着娃娃, 而“奶奶”就一天到晚烧菜,娃娃家的每一个人都是各司其职,互不干涉,处于 几条平行线上。当幼儿出现这类现象的时候,教师应适当介入暗示幼儿,帮助幼 儿提高认知水平。比如老师可以以做客的形式启发娃娃家的小朋友:一直抱娃娃 手一定很累的;家里的东西好像有点乱。通过类似的疏导引导幼儿与同伴交往, 激发幼儿思考:娃娃还可以有谁来抱,家里的东西谁整理等。长此以往幼儿之间 的交往逐渐增多,认知水平也会慢慢提高。三、关注幼儿的挫折感,及时暗示由于幼儿能力水平的限制,在游戏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感受到失败体验。当 幼儿面临此类困惑时,教师可以介入指导支持和鼓励幼儿解决困难。 教师可以利 用表情、眼神、动作、手势等非语言的手段进行暗示介入指导。例如:某幼儿在 “游戏天地”这个游戏中,对于新的游戏材料不会使用,摆弄材料之后,还是没 有想出合适的玩法,他用求助的眼神看着老师,老师用手势对他指指另一个小朋 友,幼儿一下子领悟了老师的意思,跑过去询问同伴了,在同伴的讲解、演示之 下,她开心的尝试了新的游戏材料。四、关注幼儿的合作度,及时干预幼儿园使幼儿生活周围的人增加,每天能接触到许多同伴,他们会从不认识 到认识,直到熟悉。在幼儿的交往过程中,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交往的场合, 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由于角色和角色的关联,角色和主题的关联,幼儿尝试着 交往的多种方法。幼儿在游戏中难免会与同伴发生矛盾, 这时教师则应以现实的 身份加以直接干预。例如幼儿在活动室里奔跑;同伴之间争抢玩具、角色;排队 等待中出现推揉情况等。这时,教师要及时制止。但是,这种方式往往会破坏气 氛而且会使幼儿有挫折感,尽量少用。因此老师可以尝试让幼儿进行协商、 讨论 游戏规则,让幼儿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围绕主题分工、 合作、协商分配角色后再 开展游戏。也可以定规则,当合作中意见无法统一时,要教幼儿采取少数服从多 数、或是猜拳等方法解决。让幼儿明白自己生活在集体中,要考虑到他人的想法, 体会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快乐。 在点滴的积累中,幼儿就会逐步学会与同伴 合作。在角色游戏中要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 光凭说教就能达到目的的,而是需要我们老师做一个有心人,为孩子创设角色游 戏交往的环境的同时细心指导,通过积极的干预,帮助幼儿学习建立了良好的伙 伴关系,增强了幼儿的角色心理,让幼儿体验到了交往的乐趣,学习了交往的技 能。五、关注幼儿的表现度,及时点评学会观察,善于分析,是游戏讲评的关键。角色游戏的评价,使幼儿在每一 次游戏中有所收获能促进幼儿互相间的交流,体现游戏的教育功能。教师在游戏指导中,耐心观察幼儿的行为是很重要的,幼儿游戏的行为有时 是无声的,但从无声的动作中可以看到幼儿的内在思想、情感的流露,从而发现幼儿游戏的能力。因此在讲评的时候,老师最好作为一名游戏者,以角色的身份 参加讲评,引导幼儿讨论并解决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师讲评的基础上结合幼儿讲评。大班幼儿由于思维、口语的发展,以及 经验的丰富,完全有能力参与游戏的评价。教师可让他们谈谈游戏中给他们带来 的快乐或不愉快的经历,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此时,我们应肯定、依循幼儿 的评价内容,选取幼儿提及的问题组织讨论,鼓励幼儿交流自己的看法,从而强 化体现于游戏中的良好品行诱导幼儿分析其间主要问题的产生原因,设法解决。在评价过程中即要看清自己和同伴的优点又要发现自己的不足,自我评价的培养有益于增长幼儿的自信心。游戏的讲评正是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好机会。在讲评的同时,结合 星级宝贝的评选,不断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总之,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时要用心观察, 发现孩子在游戏中的兴 趣点,从各个方面激发他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有意识的提高他们游戏的水平, 让他们的游戏更加丰富、更加有趣、更加精彩。并且,牢牢把握住“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这一主旨,丰富游戏的材料、主题和内容等,让孩子们在自主、快 乐的游戏中得到全面发展,真正发挥角色游戏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