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四组教材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8363187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四组教材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四组教材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四组教材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 年 月 日教学课题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第三组教材 10杨氏之子学案编写者 教学用课时学案使用者 第 周星期 用教学目标课(章节)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重点与难点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教学准备与手段集体备课时间年级 科第 周星期 集体备课共性意见1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2本文虽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建议采取以下步骤帮助学生理解短文的意思:(1)学生尝试读文,根据学生读文情况教师示范读文,帮助学生在把短文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2)在读通课文后,请学生根据注释、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加以点拨,如:“为设果”是说谁为谁摆放水果?“家禽”是现在说的“家禽”吗?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3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读中体会九岁孩子的回答妙在什么地方,交流对这个问题的体会。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对比:“孔雀是夫子家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有什么不一样,体会这个孩子回答的委婉和机智。4拓展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其他关于言语表达的小故事。5课文中要求写的字有三个比较容易出错,要格外注意,根据书写的实际情况提醒学生注意:“曰”不能写成“日”,“惠”和“禽”不仅要把结构写匀称,还要注意把笔画写正确;有两个多音字要指导学生读准,一是“为设果”中的“为”读“wi”,二是“应声”的“应”读“yng”。6关于“综合性学习”本课课后编排了综合性学习的提示,目的是提示教师此次综合性学习应从本课教学开始,把综合性学习贯穿全组学习的始终。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课外去发现、搜集精妙的语言,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积累并学习运用有艺术性、有魅力的语言,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美好!组织这次综合性学习,首先要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明确任务与方法,落实小组分工与活动安排等。可以根据学习提示,自主确定某一活动方式:如,搜集熟语、短文;搜集提示语和广告词,写广告词;搜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并演一演等。其次,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掌握信息,适时调控指导。可以通过与学生日常交流、召集小组长汇报活动进程,与课文学习有机结合,适时小结等方法,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活动心态。并且要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与“回顾拓展”中的“展示台”相配合,结合语文课、语文活动积极创造展示的机会,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功感。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一、 出示课题,感受文言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说明:“之”是助词,相当于“的”。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4.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学生可能的回答: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懂;句子很短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1)学习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wi)”、“应(yng)”。(2)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如: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比较困难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师重点指导:“为设果,果有杨梅。”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难点是“夫子”的理解。课文的意思: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吧。”小孩应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2.背诵课文。读读课题学生可能回答大声地朗读课文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 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 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 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一、 想象情境,感情朗读二、 深入理解,体会语言三、 拓展延伸,综合学习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读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出示句子: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一个孩子,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傲慢、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二、深入理解,体会语言1.思考: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1)“应声答曰”说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家的。2.讨论:(1)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2)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三、拓展延伸,综合学习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 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思考: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讨论: 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 年 月 日教学课题 11晏子使楚学案编写者 教学用课时学案使用者 第 周星期 用教学目标课(章节)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规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柑橘、盗贼、取笑、笑嘻嘻、赔不是、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教学准备与手段集体备课时间年级 科第 周星期 集体备课共性意见1本课故事性很强,应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首先,通过自由读书,把课文读通顺,知道课文是写谁与谁之间侮辱与反侮辱的故事,写了几个回合的斗智。有些不大好懂又很关键的词语,可让学生查查字典。接着,启发学生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阅读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或自己的看法。结合学生的自学情况,就课后2、3两个思考题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解决学生阅读中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2本课适合分角色朗读。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重点朗读晏子和楚王三次斗智的部分,要读出楚王的骄横、傲慢、阴险和在失败面前的窘迫;要重点引导读好晏子的话,晏子的语气或义正词严,或嘲弄戏耍,或诙谐反问,语气虽然变化较多,这些多变的语气,却充满了他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3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开头写了事情的起因,中间写了事情的过程,结尾写了事情的结果,教学时要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比如,在了解课文内容时,请学生按着顺序来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4可引导学生把晏子使楚改成课本剧,并在语文活动课上演一演。改编课本剧(节选):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再读课文,走近宴子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1.出示课题“宴子使楚”。理解“使”,出使。2.介绍宴子。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比如:孔子、孟子等。3.说说课题的意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2.课堂交流(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2)读一读难读的句子。3.尝试给课文分段(1)那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2)分段三、再读课文,走近宴子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乘机侮辱宴子,显显楚国的威风。”(2)最高兴的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3.从楚王的变化中,你能说说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1.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让学生自由说理)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怒发冲冲地 心平气和地 冷静地)。(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说说课题的意思。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课堂交流尝试给课文分段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让学生自由说理)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一、深入阅读,体会智慧二、感情朗读,理解宴子三、观照全文,理解结构四、作业一、深入阅读,体会智慧(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读哪句话?为什么?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1)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插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这句话为后文做好伏笔,引诱楚王上当。(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理解这句话的推理,隐含了“楚国是一个下等国家”。体会宴子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他为什么不明说?3.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1.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找出宴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思?2.出示:“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1)理解:水土不服柑橘因为水土不服,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齐国人因为水土不服,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2)这段话中隐含了什么意思?(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3.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二、感情朗读,理解宴子1.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宴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临危不惧 口齿伶俐 热爱祖国 足智多谋 能言善辩2.想象一下,宴子长什么样?面对楚王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让学生充分的说,并能结合课文的有关语言说出理由。3.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三、观照全文,理解结构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抓住重点句:“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宴子,显现楚国的威风。”“从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理解首尾呼应的关系。2.比较课文中间每一次较量中楚王前后态度的对比,理解和开头结尾的关系。四、作业1.摘录宴子反驳楚王的话。2.排练课本剧。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课堂交流,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 理解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让学生充分的说,并能结合课文的有关语言说出理由。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比较课文中间每一次较量中楚王前后态度的对比,理解和开头结尾的关系。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 年 月 日教学课题12*半截蜡烛学案编写者 教学用课时学案使用者 第 周星期 用教学目标课(章节)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解释、负责、无奈、小心翼翼、完好无损、不惜代价、了如指掌”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准备与手段课前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德国人的残酷迫害。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基本情况。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集体备课时间年级 科第 周星期 集体备课共性意见1本课是略读课文。课前可布置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可这样安排:首先,通过自读自悟了解课文大意,知道“半截蜡烛”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方式,理清课文脉络,深入学习课文,可引导围绕“蜡烛里的秘密是怎样被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的”这一问题进行细读、探究,体会人物语言透出的机智勇敢。最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评价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到旁白语言的作用,以便更好地揣摩人物的语气,把课文读好。在朗读过程中感受剧本的特点,讨论一下剧本和一般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2读懂课文后,可以组织学生演一演剧本,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把前边学过的课文改编成剧本。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3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儿童剧剧本,增加对剧本的了解和阅读兴趣。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一、初读课文,畅谈感受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三、深入阅读,感受形象四、内化形象,感悟语言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一、初读课文,畅谈感受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写法上很特殊的课文半截蜡烛,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2.学生读课文,自由交换意见。3.课堂交流每个人自己的看法。学生的意见会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1)课文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2)整篇课文是对话的形式。(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4.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1.我们今天读的是剧本,读剧本和读课文有点不一样,你能读懂这个剧本吗?轻声地读一读。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2.课堂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意。具体的说法可以有很多种,不要过于强调概括和简练,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转述出来,并能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过,都应该得到鼓励。3.说说读剧本和读课文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从剧本里读懂这个故事的?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回答,教学重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感觉和体验,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不一定能明确的说出)读剧本更要联系上下文,联系具体的情景。三、深入阅读,感受形象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2.想象体验:半截蜡烛被点燃了,正在一点一点的熔化,如果秘密被德国鬼子发现,那会怎样呢?想象的空间很大,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德国鬼子对伯诺德一家的迫害;(2)德国鬼子对地下活动的破坏等。对学生的想象要有引导,要求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而不是用概念化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象。3.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尝试朗读“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4.在这样的情况下,杰克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尝试朗读“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5.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尝试朗读“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6.自由组合成小组,尝试表演这段故事。四、内化形象,感悟语言1.闭上眼睛,想象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脑中的这个人物形象,写一写。2.交流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一说,你的印象来自于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有感情的朗读。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1.阅读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2.说说课文和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读课文,自由交换意见。课堂交流每个人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轻声地读一读。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课堂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意。说说读剧本和读课文有什么不同? 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的?想象体验:尝试朗读“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尝试朗读“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自由组合成小组,尝试表演这段故事。交流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一说,你的印象来自于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有感情的朗读。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 年 月 日教学课题13*打电话学案编写者 教学用课时学案使用者 第 周星期 用教学目标课(章节)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2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与难点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教学准备与手段一个挂钟。事先录制相声打电话片断。集体备课时间年级 科第 周星期 集体备课共性意见1对于相声,学生并不陌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积累,调动起学生读相声的兴趣。本文是略读课文,首先通过引导学生浏览全文,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人物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阅读,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人物语言的特点。2根据课文的体裁特点,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表演式朗读,因为语言比较通俗,讽刺意味比较浓,所以朗读的重点是读出人物语言的生活化,读出讽刺意味。3在学生读懂课文后,可以交流一下这个相声对自己有什么启发。4有条件的,可以找几段经典相声,让学生来听,来看,来读,体会相声的语言特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一、激发兴趣,出示课题二、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三、默读课文,体会相声中人物说话的特点四、熟读课文,尝试表演相声一、激发兴趣,出示课题1.文艺节目可以分成歌舞类、语言类等,其中语言类节目中有一种很受欢迎的艺术形式是相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则相声打电话。2.说说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要求或希望。二、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1.边浏览课文,边听相声打电话的录音。2.说说各自听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来自于相声本身的特点,更多的可能是来自于这则相声的内容,教师都要充分的肯定。3.边看课文边思考:相声有什么特点?教学中不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标准的答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随机引导概括,比如:相声是两个人说的(其实还有一个人说的单口相声和多个人说的群口相声);相声的语言很幽默,引人发笑;相声不仅是说,还要唱三、默读课文,体会相声中人物说话的特点1.默读课文,相声中的那个人是怎样打电话的?找出“打电话”的句子。2.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读,有什么感受,举例说明?(1)你贵姓呀?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不是老刘。是耗子呀。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说话绕圈子。(2)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他是女的呀。明知故说。(3)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没话找话。(4)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是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我三块四。东拉西扯。3.联系生活的具体情境,思考如果生活中说话啰嗦,会有什么后果。四、熟读课文,尝试表演相声1.选择课文中的某一段,练习朗读。2.自由组合,学说相声。3.听听其他的相声选段。说说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要求或希望。边浏览课文,边听相声打电话的录音说说各自听后的感受。 边看课文边思考:相声有什么特点?默读课文,相声中的那个人是怎样打电话的?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读,有什么感受, 联系生活的具体情境,思考如果生活中说话啰嗦,会有什么后果。选择课文中的某一段,练习朗读。自由组合,学说相声。听听其他的相声选段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 年 月 日教学课题口语交际习作三学案编写者 教学用课时学案使用者 第 周星期 用教学目标课(章节)教学目标口语交际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劝说”,这里有规劝的意思,劝说别人改掉不良的习惯。安排这次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怎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别人,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习作本次习作是写常用应用文发言稿。发言稿是参加会议者为了在会议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安排此次习作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学会写发言稿,体会发言稿在生活中的作用;二是继续引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具体清楚,把句子写通顺。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学会根据具体情景、具体需要写发言稿。教学准备与手段1.收集与水资源有关的资料。2.校内师生浪费水资源的镜头捕捉图片。3.写字板若干。集体备课时间年级 科第 周星期 集体备课共性意见1劝说是为达到某种目的的语言行为,所以怎样达到劝说的目的是这次交际的关键。教学时,要充分创设情境,让学生练习劝说,了解劝说时所使用的语言的特点,在互相交流中学会劝说。首先要激发学生说的欲望。例如,可以出示这样一个劝说例子(请学生表演),体会为什么劝说不成功:然后围绕这个模拟表演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颖没有说服爷爷?使学生明白,在劝说别人时,以理压人、说软话求人都不大可能奏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对方心服口服。另外,劝说还要注意对象、场合、方式方法。2可以根据一个话题,请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劝说。把每个小组的方法进行交流,比较,说说哪种说法更容易奏效,体会劝说的艺术。3劝说别人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可以把这个交际话题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根据家庭和班级的实际,真正去尝试劝说别人,在语言实践中,学会劝说。当然,学生也常常遇到被人劝说的事情,可以请他们留意自己是怎样接受别人意见的,体会别人劝说的艺术。4教学伊始,可以给学生读几篇发言稿,如,开学典礼上校长的发言,新生入队时新生代表的发言,教师节表彰的先进教师的发言,厂长任职时的任职演说。以此调动起学生的经验积累,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发言稿,体会到发言稿的作用。5可以结合习作提示,使学生明白,发言稿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风格和内容要有所区别。6由于习作时还需想象当时情境,所以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现场来写发言稿。写完后,组织学生交流和修改,不必拘泥于字数多少,以符合当时的发言要求为评价标准,以发言稿内容是否具体、语言是否通顺为评价重点。7要在生活中积极创设写发言稿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实际运用中学会写情真意切、言辞恰当的发言稿。第一课时(口语交际)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一、创设情景、激发劝说欲望二、交流、体会劝说语言特点。三、拓展、运用。一、创设情景、激发劝说欲望1学生表演爷:坐在椅子上,抽出一支烟点着)饭后一支烟,胜过活神仙! (吸了一口,咳嗽。)颖:爷爷,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爷:什么日子?颖: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这一天,全世界的人都不能吸烟。爷:谁规定的?谁能管了全世界?颖:联合国规定的。爷:联合国能管了咱们中国?颖:爷爷,抽烟的害处很大,我求您别抽了!爷:没事! 我抽了几十年了,身体不照样好好的?咳,咳就是有点小咳嗽。颖:反正抽烟没一点好处。爷:颖颖,天不早了,你该上学了;我呢,到公园溜达溜达。2提出问题:这个模拟表演为什么颖没有说服爷爷?3让学生回忆被别人劝说的事情,思考自己是怎样接受别人意见的。4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总结:在劝说别人时,以理压人、说软话求人都不大可能奏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对方心服口服。另外,劝说还要注意对象、场合、方式方法。二、交流、体会劝说语言特点。1小组交流。假如你是颖,你会怎么劝说爷爷?在小组内讨论、表演。2全班交流。把每个小组的方法进行交流,比较,说说哪种说法更容易奏效,体会劝说的艺术。三、拓展、运用。1小组交流。师:刚才大家帮颖解决了难题,可是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如:爸爸烟瘾很大、妈妈多次劝爸爸戒烟,可他就是不听;走在大街上,好朋友把果皮随手乱丢,其实不远处就有果皮箱;剧院里,大家都在静静地看戏,可身旁的两个人就是说个没完没了;邻居的大哥哥一放学就玩电子游戏,顾不上吃饭,既影响学习,又伤身体。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应该劝说别人。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先说说你打算针对什么事进行劝说,再商量一下怎样劝说会更有效。2模拟表演。请若干小组上讲台进行模拟表演。3全班评议。让学生评一评谁的劝说效果好,为什么好?学生表演提出问题:这个模拟表演为什么颖没有说服爷爷?让学生回忆被别人劝说的事情,思考自己是怎样接受别人意见的。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总结小组交流。假如你是颖,你会怎么劝说爷爷?在小组内讨论、表演。全班交流小组交流。模拟表演全班评议 第二课时 (习作)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一、了解发言稿二、明确发言稿的写作特点。三、尝试习作。四、评改、交流一、了解发言稿1课前让学生收集发言稿,如:班委竞选发言稿、班队会发言稿等,课堂上让学生在全班朗诵自己所收集的发言稿。2师在全班朗诵课前搜集到的发言稿。如:开学典礼上校长的发言、值周老师的发言新生入队时新生代表的发言,教师节表彰的先进教师的发言,厂长任职时的任职演说。以此调动起学生的经验积累,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发言稿,体会到发言稿的作用。二、明确发言稿的写作特点。1请写过发言稿的学生讲一讲他们在写某一发言稿的时候要写进哪些内容?(如:为竞选准备的发言稿,要讲清楚为什么竞选这个岗位,自己有哪些优势,如果竞选成功怎样为同学服务)2师举例讲一讲在写某一发言稿的时候要写进哪些内容。3请学生根据以上例子归纳总结发言稿的写作特点:发言稿的内容要根据具体需要、具体环境而定。(师予以帮助)三、尝试习作。1让学生根据习作提示自己选择写作情景。2明确习作要求:内容具体、适合当时需要;感情真实;语句通顺。3学生根据自选情景写作。四、评改、交流1全班学生互评互改。评价方向:不必拘泥于字数多少,以符合当时的发言要求为评价标准,以发言稿内容是否具体、语言是否通顺为评价重点。2教师根据巡视观察指名几个学生读习作草稿,让学生结合评改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自己修改作文草稿。3小组交流评改。4教师评改后小结作文情况。课前让学生收集发言稿师在全班朗诵课前搜集到的发言稿请写过发言稿的学生讲一讲他们在写某一发言稿的时候要写进哪些内容?请学生根据以上例子归纳总结发言稿的写作特点:发言稿的内容要根据具体需要、具体环境而定。让学生根据习作提示自己选择写作情景。全班学生互评互改。 小组交流评改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 年 月 日教学课题回顾拓展三学案编写者 教学用课时学案使用者 第 周星期 用教学目标课(章节)教学目标交流平台本次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学了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和感受,引导学生读书后要乐于和善于跟别人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互相启发、相互学习的目的。交流的具体内容是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在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比如,语言的精练简洁,语言的幽默诙谐,语言的生动得体。还要引导学生交流对剧本和相声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认识和了解。展示台“展示台”作为综合性学习的组成部分,是为学生提供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的舞台。教材中从展示方式方面提供了三个例子:说快板、说相声、写提示语。这些仅仅是例子。教师教学中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展示活动,同时还要根据综合性学习的实际情况,除了教材中说的三种形式,还应启发学生采用其他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比如,朗诵、表演、办手抄报、办主题板报、讲故事。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成果应给予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在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教学准备与手段整理在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各类语言材料;小组合作演一演语言类节目。集体备课时间年级 科第 周星期 集体备课共性意见教学时,结合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激发学生交流兴趣,让学生畅所欲言。根据学生交流的话题,教师相机引导,使话题展开;并就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深入交流。要鼓励学生把课内和课外的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仅仅拘泥于几篇课文。“日积月累”安排的内容是积累对联。目的是使学生积累形式不同的对联,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反复读一读,说说读“回文联”“数字联”“叠字联”“顶针联”时的发现。鼓励学生搜集更多的对联。第一课时(交流平台)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一、激情导入二、读对话,交流感受一、激情导入师: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机智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小林和小东两位小朋友学完课文后很有自己的感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二、读对话,交流感受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想想是否也有同感,或者还有自己的独特的体会与感受。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教师巡视课堂,使小组内的交流能围绕“说话”这个话题展开。)3.全班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1)指名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谈感受,其余同学进行质疑、补充。例1:我觉得晏子使楚一课中“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这句话把齐国人口众多说得很形象生动。例2:我觉得相声特别有意思,因为里面有很多语言很幽默,它不是直接地告诉我们说话不要罗嗦,而是通过有趣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2)指名结合课外的知识与资料谈感受,其余同学进行质疑、补充。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或见闻谈怎样说话。如同学之间有时因为一句话不中听而闹矛盾;有时因为话说得委婉巧妙而化干戈为玉帛。结合课外阅读知识谈怎样说话。如:有一次周恩来总理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外国记者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人走路时总昂着头,而中国人走路时总是低着头?这个记者的本意是想贬低中国人,给周总理难堪,可是周总理略一思索,说:因为西方人走的是下坡路,而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那位西方记者对周总理的敏捷才思和机智从容十分佩服。(3)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继续关注、学习语言,在交流中有意识地练习用得体、精当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想想是否也有同感,或者还有自己的独特的体会与感受。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全班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指名结合课外的知识与资料谈感受,其余同学进行质疑、补充。 希望同学们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继续关注、学习语言,在交流中有意识地练习用得体、精当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展示台)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一、导入二、感悟对联特点三、背诵积累四、展示台一、导入同学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那就是对联。(请学生谈谈对对联的了解。)1.读对子,读准字音,想想意思。2.出示文中的四句对联,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3.指名读,正音。二、感悟对联特点教师点拨:你们再认真读读这几句对联,看你有什么发现。1.生自读,反复吟诵,感悟特点。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3.全班交流讨论。回文联:由前往后读,由后往前读都可以数字联:中有数字,并且对仗整齐。叠字联:联中有叠词出现,并且对仗整齐。顶针联:前一句的尾字为后一句的首字。4.全班再读这些对联,体会特点,大致了解对联的内容。5.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6.课外拓展:(1)教师提供对联,学生诵读,感悟特点。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2)交流课外收集的对联。师:你还见过类似这样的对联吗?有积累这样的对联吗?顶针联:“松叶竹叶叶叶翠,秋声雁声声声寒。” “开口便笑,笑古今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地难容之事。”数字联:“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回文联:“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秀秀明明处处山山水水。”叠字联:“重重喜事,重重喜,喜年年获风收;盈盈笑语,盈盈笑,笑频频传报捷。”(3)说说你喜欢这些对联吗?为什么?可以从内容上说,对联的内容包罗万象,有写景、有说理可以从语言形式上说,对联短小精悍,对仗工整,富有音乐感,读来朗朗上口三、背诵积累1.学生读课文中的对联,试着背诵。2.同桌互相背诵。3.指名背诵。4.自由选择老师提供或同学交流的对联抄写背诵。四、展示台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可以1.表演课文中剧本或故事中的片断。2.相声表演。3.展示自己收集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等等,并交流看法。4.播放收集的相声或小品、电视剧的精彩片断,观看并交流。5.动手设计广告词、提示语等。发挥资源共享的作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中、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调动探究感悟语言的兴趣、热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拓眼界。读对子,读准字音,想想意思指名读,正音全班再读这些对联,体会特点,大致了解对联的内容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交流课外收集的对联 说说你喜欢这些对联吗?为什么?学生读课文中的对联,试着背诵。同桌互相背诵。指名背诵。自由选择老师提供或同学交流的对联抄写背诵表演课文中剧本或故事中的片断。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 年 月 日教学课题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第四组教材 14再见了,亲人学案编写者 教学用课时学案使用者 第 周星期 用教学目标课(章节)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教学准备与手段了解抗美援朝战争,搜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发生的故事。集体备课时间年级 科第 周星期 集体备课共性意见1课前如果有条件,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图片、故事等资料,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等,以使学生对抗美援朝有更多的了解,更好地体会中朝人民的深厚友谊。教学时,可让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为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作好铺垫。2教师可以参考以下思路展开教学。(1)抓住“亲人”,理解课文。上课伊始,可从题目入手,请学生谈一谈对“亲人”的理解和认识。然后初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为什么要称为“亲人”。细读课文,进一步思考,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2)品读课文,读出感情。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的感受表达出来。对于学生的朗读指导,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交流汇报进行。要让学生先谈一谈哪些段落或语句最令自己感动,原因是什么,然后再读一读令自己感动的段落或语句,讲一讲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逐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情怀,对用鲜血和生命培育的中朝友谊引起心灵上的震撼。课文最后3个自然段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的难舍难分,也表达了他们对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的眷恋之情,应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必要的时候,教师可示范朗读。(3)研读课文,体会写法。在学生准确地理解和体会到课文表达的内容和感情后,可设问:想一想课文在表达方法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把你的发现告诉小组内的同学们,然后小组派代表在全班公布“新发现”。(4)大胆想象,学习表达。课文通篇都是志愿军说的话。在依依惜别之时,在志愿军战士追述往事的时候,朝鲜人民一定也会回忆起志愿军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例,讲述起志愿军对朝鲜人民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请同学们大胆想象,然后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以大娘、小金花或大嫂的口气描写送别的场面。3课文中抒发强烈感情的语句,应引导学生抄一抄,掌握句式。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以丰富语言积累。课下还可以安排学生阅读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4教学生字时,应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用适合自己的方法独立识字,教师可对个别生字的学习进行指导。本课的生字中,“谊”读,要注意读准字音。“嫂”字右上半部分是“臼”中间加一竖,书写时要注意“竖”要通到下边,与下边的“又”相接。“噩”字笔画较多,要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要注意疏密匀称,将字写美观。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一、引入课题二、介绍背景,导入新课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五、评读课文,加深理解六、小结一、引入课题1我们每个同学都是在爱的海洋里成长,谁能说说最关心你、与你最亲的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2出示图片,志愿军赴朝鲜图出示图片,火车站分别图1958年3月15日那天,在最后一批志愿军胜利返回祖国的前一刻,千万朝鲜人民噙着泪花前来送行,志愿军们也含泪告别,大家都深情地说着这样一句话出示课题图片,板书课题:再见了亲人(不打标点)3读课题 指名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加标点(板书:,)再读:再见了,亲人 体会:哪一句的感情更强烈些?(齐读)4提问:”亲人”一般指哪些人?”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板书:志愿军 课文中的“亲人”指的是哪些人?板书:朝鲜人民 他们是亲人吗?不是。板书:不是亲人T:可是 (出示课题:再见了,亲人)二、介绍背景,导入新课1诗配乐朗诵,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2同学们课前也查找了相关的资料,对这段历史,你们还了解到些什么?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是什么让不是亲人的人却比亲人还亲呢?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最使你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