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野生动物调查报告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82632418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246.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县野生动物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某县野生动物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某县野生动物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前 言 周至县厚畛子林场位于秦岭北麓中部,总面积51167公顷,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84410857,北纬33463357之间,海拔8003082米,属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西北临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与周至自然保护区接壤,周边与老县城,佛坪等自然保护区相连。区内有野生动物328种,其中二级以上保护动物62种,如:大熊猫,金丝猴,羚牛,血雉,大鲵等;三级以上保护植物26种,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地理位置重要。为各相邻自然保护区物种交流提供了通道,对改善种群基因质量和壮大种群数量做出了贡献。 实施天保工程后,林场加大了保护力度,但随着该区域的旅游开发,大众游客的纷至沓来,该区又面临了新的压力。林场缺少区域内野生动物的本底调查资料,也没有专业的野生动物巡护监测队伍,这些都制约着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发展。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秦岭保护与发展共进项目,致力于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生态旅游项目,以更广阔的视野,谋求与社会各方面尤其是非传统保护力量的合作,实行开放式保护,最终达到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双赢。在这种理念的支持下,该项目与厚畛子林场进行合作,资助林场建立了野生动物巡护监测队伍及其运作机制,并提供资金及相应的技术支持进行本次野生动物及其活动区域的调查。为下一步的野生动物保护,同时也为该项目项下的“秦岭南太白山区域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本次活动采用路线法,对大熊猫及其它重点野生动物的实体和痕迹作以统计分析,在该场走廊带范围及大熊猫可能活动的地域进行了调查,另外对该区的植物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人为干扰状况等影响野生动物活动的其它因子也进行了调查,取得了林场区域内第一手野生动物本底资料, 本次调查是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秦岭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共进项目和基金会项目经理刘晓海先生的大力支持下,由佛坪国家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雍严格先生指导、厚畛子林场野生动物巡护队队长朱东锋负责开展的。在调查初的培训和内业中,得到陕西省林业厅高级工程师金学林先生和西北大学杨兴中教授的大力协助。调查过程中,得到老县城自然保护区李祥丰、王院龙同志和周至自然保护区侯林周、高威、田文勇同志的全力支持。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秦岭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共进项目周至县厚畛子林场2002年12月一五日第一章 调查区基本概况1 自然概况1.1 地理位置国有周至县厚畛子林场位于秦岭北麓、黑河上游,隶属周至县人民政府管辖。本次调查区位于该场西南部,介于东经10743001075800、北纬334830340000之间,面积21400公顷。涉及该场大蟒河天保管理站辖区、厚畛子天保管理站辖区、钓鱼台天保管理站辖区。该区最高海拔2800米,最低海拔1200米。西接周至县老县城大熊猫金丝猴自然保护区。南依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临周至自然保护区,属秦岭大熊猫走廊带规划范围之一。1.2 地形地貌本区地处秦岭腹地,海拔在一三002650米之间,为中山、亚高山地貌。各沟谷海拔2000m以下,地段切割作用强烈,岭高谷狭,地形破碎,多绝壁和锥状山峰,山谷多乱石,土层薄。但在沟谷海拔2000m以上地段地形相对开阔和缓,整体性较强,土层也较厚。1.3 气候(7月),最低气温-19,(1月),年降水量为1001.7mm(周至县双庙子黑沟梁气象站,海拔1975.8m).1.4 水文本区的河流主要有发源于太白山的黑河、红水河以及发源于秦岭山脊(小岭子)的八斗河。这些河流分布于以两河为顶点,面向太白山的扇形区域内,皆为山溪性河流。因降水丰富各河流量均较大。年最大流量出现于79月,次大流量出现于5月(由太白山融雪以及冻结水消融所致)。冬季流量较小但绝无干涸断流现象。1.5 土壤本区海拔在一三002650m之间,在太白山土壤垂直分布带谱中处于中间部分,有山地暗棕壤和山地棕壤等两个土壤类型。山地暗棕壤分布于海拔26502200m之间,土壤厚度2060cm,PH6.0-6.5,其上生长着以红桦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山地棕壤分布于海拔2200一三00m之间,土层一般较薄,PH6.5-7.0,其上生长着以栎类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1.6 植物资源根据吴征镒教授的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林场属于泛北极植物区系的中国日本森林植被亚区。森林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带以及寒温带针叶林带。具有植物区系复杂、种类丰富、类型多样、起源古老、过渡性强和垂直分布明显等诸多特点,以华北植物区系成分为主,含有少量华西植物区系成分,同时有横断山脉植物区系成分。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有野生植物1700种,其中国家三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6种,森林覆盖率92%。1.7 动物资源在动物地理区划上,林场管辖区位于古北界华北区西北黄土高原亚区,但东洋界动物种类也占有一定比例,东洋界和古北界的物种在本区相互渗透。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 David)、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Miln-Edwards)、豹(Panthera pardus Meyer)、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 Hilzheimer)、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 Thomas)、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金猫(Aquila chrysaetos daphanea Menzbier Menzbier)7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豺(Cuon alpinus)、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金猫(Felis temminchi)、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斑羚(Naemorhedus goral caudatus)、水獭(Lutra lutra chinensis)、豹猫、血雉(Ithaginis cruentus sinensis)、红腹角雉(Tragopan cruentus sinensis)、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 ruficollis)、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中华虎凤蝶(Ninox scutulata)以及隼类(F. tinnunculus saturatus)等20余种。人口及民族组成调查区涉及周至县厚畛子镇六个行政村,人口1600人,无少数民族。区域内经济发展缓慢,人口呈下降趋势(迁移是主要原因)。流动人口较多,以旅游、采药、商贸为主,居民经济收入依靠传统农业和林副业及牧业,近年还有少量旅游收入,人均年收入300元,生活处于贫困状态。2.2主要土地类型(表一;主要土地类型)调查区属厚畛子林场天然林保护工程公益林实施范围,自1999年已停止天然林采伐。目前主要工作为公益林的管护和建设、西安黑河森林公表一:土 地 类 型分类面积(公顷)农 用 地耕 地370林 地20090非农业用地 居民点 水域940合 计21400园的运营和发展,该场的思路是:不断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建设,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业和其它经济产业,缓解地方落后的经济水平和自身生存给保护工作带来的压力。根据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方案,该场每年造林一五00亩;公园年收入7080万元。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下,2002年10月20日成立了厚畛子林场野生动物巡护队。标志着该场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翻开了新的一页。第二章 调查内容及范围1 调查内容 大熊猫及其它野生动物的分布; 大熊猫的主食竹种类及其分布范围,以及栖息地概况; 调查辖区内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干扰类型和强度。2 调查范围首先对照1:5万地形图,在充分掌握当地地形地貌、植被及竹类分布状况和大熊猫历史分布状况的基础上,勾绘出了调查区域大致范围。为了确保调查到所有的大熊猫,调查区域必须覆盖大熊猫可能分布的全部地域。然后通过查阅资料、走访当地居民和对照地形图、林班图、林相图等,确定了本次调查的范围。根据调查区域内的地形地貌、植被状况、竹类分布状况以及大熊猫的生态习性,参照林班图按平均每300公顷布设一条大熊猫调查路线的标准,提前在1:50000的地形图上预设,一般按水系或山梁分调查小区。实施方案中计划调查范围及面积:调查范围主要设在已列为秦岭大熊猫栖息地走廊带,面积为1.5万公顷,布设55个调查小区。实际调查面积21400公顷,增加了大熊猫可能分布的全部地域。原计划需时20天,因天气状况良好、调查工作得到了各天保管护站的积极配合、部分地区山区人员活动频繁减少了调查区域等原因,最终耗时一三天。作量采用资料查找和走访当地保护部门、社区的方法,对当地的基本概况(行政区划、人口状况、教育状况、交通状况、能源状况)、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林副产品资源)、经济活动(种植业、养殖业、狩猎、采药、木材利用及林、特产品贸易、生态旅游业、财政状况、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等作了较详细的调查。前后共用20天时间。第三章 调查及数据分析方法1大熊猫分布区与种群数量调查1. 1外业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全面调查法,即在所有已知或可能有大熊猫分布的地方预设调查小区,在调查小区内根据生境状况,或在可能有大熊猫分布的地方进行“S”形或“Z”形搜索,以期达到查清调查小区内全部大熊猫数量的目的。1.1.1、分布区的确定首先对照1:5万地形图,在充分掌握当地地形地貌、植被及竹类分布状况和大熊猫历史分布的基础上,勾绘出调查区域范围。为了确保调查到所有的大熊猫,调查区域必须覆盖大熊猫可能分布的全部地域。同时通过查阅资料、走访当地居民和对照地形图、植被图、林相图等,确定本次调查的重点调查区和一般调查区。1.1.2、调查小区的确定根据调查区域内的地形地貌、植被状况、竹类分布状况以及大熊猫的生态习性,参照全国大熊猫调查小区布设标准,在本区按平均300公顷范围布设一个调查小区,经现地核实,在1:50000的地形图上预设,一般按水系或山梁分为调查小区。1.1.3、野外调查方法野外种群调查采用路线法,即在预设的调查小区内,调查队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际行走路线,其总体要求是:每天完成一个调查小区的任务,实际行走路线应穿过大熊猫活动的各种生境(包括沟谷、山坡、山脊等)并能控制整个调查小区。由于野外大熊猫实体很难见到,调查主要是尽可能地采集调查小区内所有大熊猫的粪便,特别是新鲜的、含有咬节的大熊猫粪便。另外,对大熊猫实体和其它活动痕迹(卧穴、足迹、食迹、洞穴、爪痕、标记、尸体)等,也进行了详细记录。调查时,一般每条路线2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名,辅助人员或民工12名。一般于调查的前一天晚上将要调查的小区分配给各个调查小组,调查人员在地形图上对调查区域进行仔细研究,规划出进入小区后的行走路线。进入调查小区后,按“S”形或“Z”形行走,并尽可能通过小区内不同的生境。在前进过程中,仔细观察周围是否有大熊猫遗留的痕迹,如粪便、食迹、卧迹、足迹、树干上的爪印及繁殖期搭的“拱门”等。发现此类痕迹后,随即在周围进行搜索,并进行详细记录,用GPS定位并在地形图上标示。遇到粪便时,进行新鲜程度和是否为同一只大熊猫所排等判断,并根据判断情况对一五天以内的不同个体所排的粪便取样,并填写粪便取样标签,标签内容包括:地点、时间、粪便取样编号、粪便数量、大小、新鲜程度、组成,过旧的粪便一般不取样。粪便取样凭经验判断,若很多粪便被认定是同一只大熊猫所排泄,则只取一团粪便(若咬节不足100节,则多取),若不能认定是同一只所排泄,则要另外取样并编号。一般情况下,在非繁殖季节里,同堆或相隔300米以内的几堆粪便,可以判断为是同一只所排泄,而在繁殖季节时则可能不仅一只,则通过仔细观察甄别,减少遗漏。在进行样线调查中,若遇到其它珍稀或重要大熊猫伴生动物(如羚牛、金丝猴、豹等大中型兽类或大型鸟类)的实体或痕迹,应一并详细记录作为伴生群落生物多样性调查内容。1.1.4、调查季节大熊猫个体生活方式属独栖型,但从内分布型看它们属聚集型的分布,即在一定时间它们都聚集在某一带,分散地进行摄食活动。了解这一点,对什么季节该在什么地带进行调查十分重要。根据秦岭大熊猫的生态习性以及大熊猫分布区的自然条件,本次调查选在10月至11月进行。这一方面可以避开每年春季(34月)和秋季(910月)的大熊猫迁移期,尽量避免调查数据的重复;而且此时秦岭大熊猫绝大多数栖息在低海拔,由于多数乔、灌木已落叶,故能见度较好,便于行进和观察。大熊猫的分布区是指大熊猫所占有的地理空间,在此空间内,其能够充分地进行个体发育,并留下具有生命力的后代。它是一个地理学概念,必须占有一定的地区。其确定方法是: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将发现大熊猫痕迹的点全部标注在地图上,并依据大熊猫地生态习性、当地的植被(尤其是大熊猫食用竹类)和地貌状况适当进行调整,将外围发现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其所包围的区域即是大熊猫的分布区。为了便于今后大熊猫保护管理工作,实际操作中,将确定的栖息地和潜在栖息地全部包括在分布区内。首先根据自然隔离状况,将分布区划分为几个大块,然后再划分分布区;其次,将每块的外围点用线连起来,然后调整到栖息地的边界;由于山脊形成许多脊椎动物的自然阻隔,对大熊猫也不例外,因此分布区的上限或部分外缘以山脊为界。大熊猫地栖息地是指具有维持它们生存所必需的基本条件的地方,是大熊猫实际居住的场所。栖息地是由各种最小类型的生活环境,亦即生物群落中具有相对一致小气候或生物气候的空间所组成。根据这一定义,确定大熊猫的栖息地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在大熊猫的分布区内,即必须有大熊猫分布;第二必须满足大熊猫生存需要的生境,即有其隐蔽、觅食、饮水和繁殖的基本条件,具体来说,就是要有一定郁闭度的乔木层,有大熊猫可食竹林分布,附近有水源,人为干扰较小的场所。根据这个前提条件,首先作出大熊猫分布范围图、植被类型图和竹林分布图,然后将这三个图层叠加,进行相交运算,其相交部分即为大熊猫的栖息地。在实际操作中,考虑到大熊猫调查时发现大熊猫痕迹的随机性以及调查强度限制,不可能将每一个大熊猫痕迹点都找到并进行记录,调查获得的植被和竹林分布图也不十分完全,因此根据对大熊猫日活动距离的研究结果,将发现的每一个痕迹点都视作为一只大熊猫,那么这只熊猫就可能以此点为中心,在日活动距离1公里的范围内活动。在确定栖息地时,根据估计粪便天数距离,从前面获得的栖息地范围再向外扩展相对的距离,以获得新的栖息地。如果新的栖息地已经扩展到了森林、竹林以外,则以森林和竹林的林缘为界。潜在栖息地的确定主要依据是否与现有栖息地相连或相邻,生境条件是否与现有栖息地相似或经过短期(10年)的恢复是否可以达到现有栖息地的生境条件,近十年内是否有过大熊猫分布,是否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地域这四个条件。实际操作中,首先依据划定的栖息地,结合用卫片制作出的植被类型图,将栖息地周围生境类型相近的区域全部化为潜在栖息地,并以河流、山脊以及主要公路为外缘。潜在栖息地的确立主要是为了给现有栖息地创造一个生态缓冲带,并在今后大熊猫保护工作中加强保护和生境恢复建设,已使现有栖息地不断扩大,缓解大熊猫生存的空间压力。大熊猫主要同域动物分析方法在大熊猫分布区里,还存在完全或部分地以竹类为食的竞食动物,或对大熊猫生存有较大威胁的天敌动物。在野外调查时,对这些动物在表一和表四4进行了记录,数据录入时随即录入到伴生动物数据库中。在进行内业处理时,利用GIS系统,将这些数据显示在地图上,并利用Excel对各类动物进行数量统计,根据在调查中的遇见率分析其分布格局、丰富度和对大熊猫的相互关系。为了便于今后大熊猫保护管理工作,我们根据大熊猫分布区各自然保护区和县野生动物管理站提供的巡护监测资料,并结合陕西省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调查报告,将大熊猫分布区的主要陆生脊椎动物全部列出丰富度,并对个别物种进行了分析。2大熊猫栖息地植被状况调查2. 1外业调查方法栖息地状况调查主要由植被调查组承担。调查组由2人组成,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名,林场工人1名。调查内容包括栖息地面积,植被类型及其分布,乔灌木组成,可食竹的种类、分布及生长状况,大熊猫的活动情况等。对植被样线的调查,主要是随动物调查人员一起进行,除必须记载的样线基本情况数据外,重点记录竹种及其分布、群系名称、分布及各自的主要乔木树种构成,主要伴生动物的状况等。对植物群落样方的调查,应记录部位、坡形、坡向、坡度、乔木层总郁闭度、乔木树种、株数、平均胸径、平均高度、灌木层总盖度和树种组成、竹林盖度和竹子生长状况,大熊猫活动情况、干扰情况等。对竹子小样方的调查,应记录竹种、构成(竹笋、幼竹、成竹、枯死竹和开花竹的株数)、大熊猫取食情况和10株有代表性的成竹的基径和株高。调查结果分别填入“大熊猫生境调查表”、并将调查样线和样地清绘在地形图上。使用植被分析方法植被分类是地植物学研究中争论较多的问题之一,这次调查根据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的实际情况,采用中国植被的分类原则,即植物群落学生态学原则,主要依据有:植物种类组成:是植被最基本的特征,植物群落的许多特征取决于植物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及物种组合等形式。本次调查中主要考虑植物群落的建群种和优势种。在划分群系时,种类组成作为最重要的依据和标准。外貌和结构:即生态外貌原则,植物群落的外貌和结构是植物对综合生境条件长期适应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植物与环境的统一,植被的外貌和结构主要取决于优势种的生活型。在本次工作中用于划分群系以上的分类等级。生态地理特征:任何植物群落的存在都与一定的生态环境密切联系,有时生活型和外貌不一定完全反映环境条件,外貌相似的群落可以分布于完全不同的环境中,所以要考虑建群种、共建种对水热因子的需求和适应。在划分群系时参考了生态地理特征。动态特征:由于条件的限制,本次调查以群落的现状为重点,主要对大熊猫栖息地的植被现状进行了调查,野外调查中对群落的起源进行了观察记载,将植被的起源划分为天然林、次生林和人工林三类,本次调查没有采用原生植被与原始森林的概念,主要考虑到原生植被包括的类型很多,判断也较困难,原始森林在秦岭是否存在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等原因,而采用了天然林的概念,这里的天然林并非指真正意义的天然植被,考虑到秦岭植被的现状和大熊猫对栖息地的利用以及栖息地评价等方面因素,我们把受人为干扰较少,林龄较长,群落结构比较稳定的森林统称为天然林,其中既包括了大量的原生植被,也包括部分自然因素导致的次生植被。同时,在建立秦岭大熊猫栖息地分类系统时参考了这些数据。但由于受调查员水平的限制,加之秦岭植被的动态特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许多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所划分的类型可能并非植被实际起源,但这种划分对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的分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建议今后对秦岭大熊猫栖息地植被的动态特征开展深入的研究,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按照中国植被的分类方法,我们采用的主要分类单位有两级,即植被型、群系,并建立辅助单位三个,即植被型组、植被亚型和群系组。植被型:植被分类系统主要的高级分类单位。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在植被型之上设植被型组,凡是建群种生活型相近而且群落的形态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组。为了植被制图的需要,在植被型内根据由气候、地貌或基质条件的差异而引起的优势层片或指示层片的差异划分植被亚型。群系:植被分类最重要的中级单位。把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为了植被制图和栖息地分析的需要在植被型或亚型内,根据建群种亲源关系、生活型或生境等建立群系组。由于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一个群系的结构、区系组成、生物生产力以及动态特点都是相似的。这对于大熊猫栖息地状况分析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植被分类系统还有较低的分类单位群丛,由于这次调查的区域较大,秦岭地区的植被又十分复杂、人力、资金和技术都很难保证进行细致调查,加之群丛一级只在深入细致的研究中才有意义,故本次调查中未采用。3社会经济状况、干扰状况、保护管理状况调查社会经济状况调查,主要是利用本场已有的天然林保护工程调查资料,本次未进行专门的调查。第四章 调查结果1大熊猫分布区与种群数量1. 1大熊猫分布区经此次调查确定本次调查区范围内均为大熊猫分布区。并列入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2001)陕西省调查报告中,同时又被列入秦岭大熊猫栖息地走廊带建设计划之中。本次调查区位于该场西南部,介于东经10743001075800、北纬334830340000之间,面积21400公顷。涉及该场大蟒河天保管理站辖区、厚畛子天保管理站辖区、钓鱼台天保管理站辖区。调查区最高海拔2800米,最低海拔1200米。西接周至县老县城大熊猫金丝猴自然保护区,南依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临周至自然保护区,属秦岭大熊猫走廊带规划范围之一。据当地群众反映,在60年代本地区上部常有人见到大熊猫及其粪便与取食痕迹。1999年8月大蟒河营林站巡山时在八斗河兵站后边见到一只大熊猫。2000年2月该站职工管经亚、程小洲和村民李长生、孟良等5人在八斗河村王正中家门前路边见到一只大熊猫,由河边向山坡上走去。此次调查,仅在八斗河上部玉皇庵(海拔2500米)收集到一处大熊猫粪便,粪便由华桔竹茎组成,表层变黑,内面为灰白色,估计排粪时间大约在2002年春季。以上可以说明,该区域在历史上曾是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后因人类生产活动的开展,尤其采伐、挖药等活动对栖息地内大熊猫活动造成了严重干扰。此次调查仅在八斗河上部玉皇庵见到一处陈旧的大熊猫粪便,估计是2002年春天排放的,又在红水河上部见到大熊猫的爪痕,故推算种群数量为两只。表二:大熊猫痕迹地点海拔(米)粪便玉皇庵2500爪痕红水河一八002大熊猫主要伴生(同域)动物表三 直观动物和痕迹统计表(1)物种次数直观次数痕迹次数海拔范围植被类型黑熊9181760-2400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羚牛312291210-2350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青羊355301一八0-2140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青鼬7251200-2140针阔混交林阔叶林苏门羚303一八00-2080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野猪10010一三40-2一三0针阔混交林阔叶林表四 野生动物栖息地利用统计表(2)植被类型样点数海拔范围针叶林样点10一八00-2500055针叶混交林样点1001200-2500106225阔叶林样点781210-2270125114其它类型样点8一三00-1750总样点数1961200-2500在本次调查中还了解到,本区分布有其他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金丝猴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金猫、水獭、白冠长尾雉、勺鸡、红腹锦鳮、灰斑角雉、细鳞鲑、大鲵等。由于时间短,这些动物未能直接发现和统计。3大熊猫及其它野生动物栖息地植被状况位于东经10743001075800、北纬334830340000之间,面积21400公顷。涉及该场大蟒河天保管理站辖区、厚畛子天保管理站辖区、钓鱼台天保管理站辖区。该区最高海拔2800米,最低海拔1200米。本区在我国植被区划系统中属于:III、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IIIi、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IIIib、暖温带落叶栎林亚地带IIIib-4、晋南、关中平原山地栽培植被、油松、栓皮栎、锐齿槲栎林区其地带性植被是以槲栎、锐齿槲栎、辽东栎、栓皮栎等落叶栎类为建群中或优势种的落叶阔叶林和以油松、华山松为优势种或建群种的温性松林或由上述树种组成的针阔叶混交林。本区的亚高山地段热量条件降低,气候凉润,分布着红桦林、寒温性针叶林冷杉林。沟谷因水分条件较好,气流稳定而湿润,分布着由水曲柳(华北成分)、钝翅象蜡树、华西枫杨、珊瑚朴、千金榆、野核桃、水青树、连香树、杈叶槭、五裂槭(华中或华西成分)等形成的杂木林。本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2.4%,但历史上及现代曾经受不同程度的砍伐,因而多为次生性质。秦岭,其适当的位置和走向,绵长高大的地貌、复杂的地形,不仅为各种各样的生物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境,使其各得其所,而且在第四纪冰川期充当过多种生物的庇护所。它不仅是我国华北、华中、华西植物区系成分的交汇之所,而且本身也孕育了许多特有植物,本区即位于秦岭的核心区,故植物种类繁多。在不大的范围内仅种子植物即有110科,其裸子植物有5科10属一三种(含变种);被子植物105科445属958种(含变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水青树、连香树等一八种(详见附表);属于秦岭和太白山特有的植物有太白杨、陕西小檗、秦岭藤、长柱玄参等43种。3.3 栖息地大熊猫可食竹种分布及其栖息地本次调查本区域内共采集样点196个,其中有竹林63个,占32%。在竹林分布点中生长好的(即质量好的)占9.6%;质量中等的占31.7%;质量差的占58.7%.表五 栖息竹林分布统计表项目样点数海拔范围占总数(%)总样点数1961200-2500有竹样点数631420-250032竹林质量好61960-2420竹林质量中201700-2500竹林质量差371420-2300本区自然分布的竹类有二属二种,即华桔竹属的华桔竹(Thamnocalamus spathaceus)和箭竹属的秦岭箭竹(sinarundinaria nitida)。华桔竹分布于海拔2500米以上,而本场辖区海拔多在此限以下,因而仅有少量分布,其大面积分布处于与本区毗邻的太白自然保护区内。箭竹分布于海拔一三002500米之间,但在海拔2000米以上分布面积大、密度大、旺盛。在此限以下仅零散分布且长势弱。本区箭竹少见纯林,绝大多数出现于辽东栎林(Form Quercus Liaotungensis)、红桦林(Form Betula albo-sinensis)和巴山冷杉林(Form Abies fargesii)中。在这三个群系的灌木层中占据绝对优势,形成箭竹辽东栎林、箭竹红桦林和箭竹巴山冷杉林等群丛组。分述如下:(一)箭竹辽东栎林该群丛组分布于海拔20002250米间阴坡或半阴坡,地形和缓,土层厚3050厘米,湿润。群落外貌整齐,结构分明。乔木层以辽东栎占绝对优势,混生少量华山松、地锦槭(Acer mono)、湖北花楸(Sorbus hupehensis)、太白杨(Populus purdomii),高度一五0.7。灌木层箭竹占绝对优势,混生少数桦叶荚迷(Viburnum betulifolium)、太白六道木(Abelia dielsii)、凹叶瑞香(Daphne retusa)、棣棠花(Kerria japonica)、光叶珍珠梅(Sorbaria arborea var glabrata)等,高度23米,覆盖度0.5-0.8。草本层较稀疏,有捆仙绳(Pachysandra terminalis)、索骨丹(Rodgersia aesculifolia)、亚柄状苔草(Carex lanceolatl var subpedifomis)等。层间植物有细绒忍冬(lonicera similes)、膜叶茜草(Rubia membra nacea)。(二)箭竹红桦林该群丛组分布于海拔22002500米间的山坡山谷。土层较厚,呈酸性反应。乔木层全为红桦或红桦占绝对优势而混入少量华山松、巴山冷杉、青扦、太白槭(Acer caesium)、太白杨等,高度1420米,胸径160.7。灌木层全为箭竹或箭竹占绝对优势,高度23米,覆盖度0.50.8,茂密旺盛,其它灌木有臭樱(Maddenia hypoleuca)、粉背溲疏(Deutzia hypoglauca)、川西茶簏子(Ribes acuminatum)、卯叶绣线菊(Spiraea ovalis)等。草本层稀疏,有毛状苔草(Carex capilliformis)、山柞酱草(Oxalis griffithii)、糙苏(Phlomis umbrosa)、侧蒿(Artemisia deversa)等。(三)箭竹巴山冷杉林该群丛组多分布于海拔23002650米之间的山脊或山谷中。通常位于桦木林带之上,但下限者也有嵌入桦木林带的。因巴山冷杉叶背面气孔带带蓝色,故林冠呈暗绿蓝色,生于其下的箭竹林则为亮绿色,十分醒目。其乔木层以巴山冷杉占绝对优势,混入的其它乔木树种有红桦、铁杉(Juniperus formosana)、刺松(Juniperusformosana)、太白槭等。高度一五25米,胸径2040厘米,覆盖度约0.7。灌木层仍以箭竹占绝对优势,其它灌木有栓翅卫矛(Euonymus phellomanus)、粉背溲疏(Deutzia hupoglauca)、峨嵋蔷薇(Rosa omeiensis)等,高度10.8。草本层有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毛细辛(Asarum himalaicum)、杨叶风毛菊(Saussurea populifolia)、长果升麻(Souliea vaginata)、等。上述三个群丛组占据着本区中上部,地形条件明显优于下部,多为起伏和平缓的坡、谷、土层厚而湿润,箭竹茂盛。3.4 潜在栖息地植被状况根据本区大熊猫分布状况分析,该区应划分大熊猫潜在栖息地而加以保护。从地理位置上又处在太白山、周至、老县城三个保护区之间,构成了大熊猫走廊带,通过加强巡护管理,减少人为干扰、促进竹林更新,将会成为大熊猫未来的栖息地。4栖息地受干扰状况本次调查对自然干扰未获得信息。仅采集了人为干扰数据,干扰类型及强度统计如下:表六:干扰类型出现频次正在进行已经结束采伐66+公路19+割竹4+采药61+放牧72+旅游5+本区在1998年以前为采育林场,每年还进行森工采伐,因此至今在林区还保留有采伐迹地,集材便道,1999年天保工程实施之后,停止了采伐。目前在林区对野生动物及栖息地干扰最大的是放牧,其次是采药。本次调查中未发现盗猎现象,但走访当地群众,盗猎现象仍有发生,主要是外地人员入区安夹放套。5 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管理状况管护现状周至县厚畛子林场共设立八个管护站,负责森林资源管护和野生动物管护工作。每个站有10名管护人员,由站长和站员组成。对野生动物的管护主要是口头宣传、发放宣传资料,巡查等。多年来林业执法部门工作重点多在森林“三防”,调查区内居民对森林植被保护有较高认识,但却对野生动物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认识不足,加之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也对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动物保护体系建设急需加强。做为该区林权所有者、主要保护者的厚畛子林场没有被授予林政执法权,因此,依法保护受到较大限制,保护工作较难开展。6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区属周至县厚畛子镇辖区,林地多属国有厚畛子林场管理,集体林在天保工程实施后也由厚畛子林场管护。该区有人口1600人,由于山区生活条件艰苦,有男未婚,有女外嫁现象严重,致当地青年人居多,老龄人口和儿童比例显小,男女比例3:2。加之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少量的山外移民,该区的人口呈下降趋势。山区森林资源丰富,在此区采药、旅游、商贸及从事旅游基础建设的外来流动人员日益增多,占到居民固定人口的十分之一。这部分人员数量不多,但对林区经济的发展和森林资源的保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区的企事业单位共有工作人员一五0余人,也是该区重要活动人员。医疗卫生状况因地理人口因素所限,条件较差。总而言之,该区人烟稀少,海拔1600米以上无定居人口,大部分耕地已落实了退耕还林政策。人员多活动在一三00米以下。表七 调查区居民分布情况村 名户 数人口(人)大 蟒 河42223殷 家 坪94461厚 畛 子62312花 耳 坪67330钓 鱼 台53266合 计3一八一五926.该区教育事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建设,现有小学学校5所,分别在厚畛子、花耳坪、殷家坪、钓鱼台、大蟒河,以厚畛子希望小学最大,有六个年级、在校生120余名,其余各学校最多设三个年级,在校生1020名,且这些学校校舍破旧,仅有坐凳、黑板等教学设施。一般而言,三年级以上学生要到厚畛子上学,路途最远者达20公里山路,大部分成为住校生。山区经济落后,学生家长负担较重,失学率较高,还有少量家庭经济状况较好者送学生到山外条件较好的学校求学,初中以上学生须到板房子中学或平原读书。因此,山区学校在校生数量较少。山区居民高小文化居多,男性接受教育程度优于女性,年轻人优于老年人。这已成为制约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该区主干道为沙厚路,即沙梁子厚畛子,已铺柏油,全长25千米,其延长部分为可通汽车的林区沙石道路,从厚畛子可至铁甲树、钓鱼台、花耳坪,这些道路总长一五千米左右。从沙厚路的两河口到老场、八斗河、殷家坪等地也可通汽车,这些道路总长17千米左右。林间小道纵横交错盘旋,居民区密集而林区稀少。总之,该区交通条件较差,但基本能满足当地群众生活需要。该区河流比降大,水力资源丰富,各村均能断断续续用水电照明,平均日通电12小时以上。燃料主要是栎类矮小杂木,用于取暖、做饭。随着近年经济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力度的加大,厚畛子的商业如部分餐馆已使用了燃煤,但山区的大部分群众多年来养成的冬天不间断取暖的生活习惯仍根深蒂固,因此对燃料需求量仍很大,破坏资源严重。表八:土地利用类型林业用地旅游用地农业用地水域、居民点面积(ha)20090230020460460本区只有父子岭基性杂岩体中的紫苏辉长岩,抛光面墨青带紫,如墨似玉,工艺名称为“周变彩”,其出荒率和储量值得勘查评价。有中药材、漆、蜂糖、木耳、香菇、银耳等有少量生产,其它如纤维植物、淀粉植物、香料植物、油料植物等基本未开发。该区种植业以农作物为主,兼有经济林木,少量药材等。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一熟,主要有玉米、小麦、黄豆、土豆等。经济林木主要有板栗、核桃、花椒、山茱萸等,仅山茱萸有成片分布,其余皆零星分布。其它种植种类有少量木耳、香菇等食用菌。近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后,农作物面积大量减少,经济林和部分药材种植面积增加,近期将有利于野生动物保护。种植种类如下表:表九: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荞麦、大麦等经济作物芝麻、油葵、豆类等蔬菜萝卜、白菜、韭菜、大葱、大蒜等一类蔬菜;二类主要有苜蓿等;野生的有小蒜等经济树木苹果、梨、李、桃、核桃、山楂、板栗、花椒、山茱萸、柿子、杏、漆树、杜仲等其它木耳、香菇、天麻、乌药等该区无专门养殖户,养殖种类主要是家畜和家禽,有猪、牛、羊、鸡、狗等,数量较少,品种低劣,管理粗放,大多为放养,自用。土蜂养殖是该区一大特色,目前虽规模和产量不大,但已作为旅游产品销售,深受游客亲睐。由于交通不便和消息闭塞,该区无工业生产。本区域狩猎的方式主要是下套子,但本次调查未发现野外下套现象。本区域春、夏、秋季节,在荒山、林区部分地方有采药现象,主要种类有川地龙、丹皮、芍药、猪苓。6.3.6木材利用及林、特产品贸易天保工程实施后,天然林禁止采伐,但林区仍有少量食用菌和天麻生产现象,主要利用对象为栎类杂木。其它林特产品生产活动有:挖药、割扫把、割漆、割竹子等。和当地的山茱萸等一起销往外地,客商多来自四川、陕南等地。西安黑河森林公园是厚畛子林场适应天保工程实施而安排下岗职工而开展的生态旅游产业,2000年开始营业,该公园每年接待游客40005000人次,主要线路是:狐狸沟厚畛子铁甲山庄;狐狸沟厚畛子钓鱼台。游客活动范围在沿河而上的公路上。和调查区相邻的老县城、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刚刚起步,参观人数较少,此地游客一般在厚畛子稍作停留,才沿公路至目的地。这些旅游活动对野生动物栖息的影响不大,但对动物在夏秋季交流构成一定障碍。厚畛子镇政府组织的农家乐旅游项目在本区也吸引了一部分游客,这些游客活动范围一般类同村民,对野生动物栖息的影响较大,主要影响范围集中在花耳坪、大树沟等地。厚畛子镇属贫困山区,财政收入不能满足支出,不足部分由周至县财政补充。其地方财政收入分为工商税收和农业费。工商税收一三3000元,农业费96000元。地方财政分类支出分为卫生、农业、教育、经费四方面。卫生支出8000元,农业27000元,教育支出192000元,经费支出500000元。6.3.9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居民收入途径有农业收入、小商业收入。人均居民收入为一三00元左右。居民支出的主要是生产生活支出和其它支出。生活水平较低。第五章 分析评价1大熊猫分布区分析评价厚畛子林场大熊猫分布区,历史上曾与太白山、周至、老县城保护区联成一片,由于过去为采育林场,为非专门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单位,只注重森工采伐、抚育更新,人为干扰特别严重。加之当地社区的生产生活活动和发生在80年代的竹林开花(1983年左右)使海拔1700米至2200米之间的竹林开花枯死,致使这一区域大熊猫活动较少,仅偶尔有太白山保护区和老县城保护区下移至此的大熊猫。本区处在太白山、周至、老县城保护区之间,已确立该区域为大熊猫走廊带。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林场野生动物巡护队的建立,进一步强化了该地区的保护管理,我们坚信这一地区将改变现在的潜在大熊猫栖息地为大熊猫优良的栖息地。2大熊猫栖息地受干扰状况分析评价通过调查结果显示,栖息地受干扰的主要因素是放牧、采药,其次是割竹和旅游。放牧主要是家畜对新营造的林木幼树危害较大,只要加强管理,局部地区实行封山育林即可减少这一威胁因素;采药一方面会使该区域的药用植物遭到严重破坏,另一方面外来人员入区对野生动物形成干扰,甚至因其在林区生活,将带来火灾的隐患。旅游目前还未形成规模,但通过项目的实施,编制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严格控制旅游区域,加强宣传教育,强化保护管理,这一干扰会减少到最低程度;割竹对大熊猫的影响最大,既破坏了大熊猫的食物资源,又延缓了竹林基地的恢复。3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管理状况分析评价3.1 周边社区活动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在厚畛子林场地区,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干扰主要来之南部边缘的社区,如社区的林副业生产、火灾的隐患、盗猎、采药和放牧。在党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宏图中,如何避免经济开发给动物生存栖息地带来的危机和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所带来的机遇保护野生动物,是本区野生动物保护者的首要认识。通过调查结果分析,本区域的野生动保护管理现状已不能适应本区的经济发展需要,保护和发展的矛盾将日益突出,经济开发中的修路、建筑、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外来商业文化的冲击、外来人员数量的增多等因素,必然会影响本区社会生活文化变革,也为偷猎、破坏森林资源等行为提供了先进工具,因此,在重视发展的同时,更要重视发展和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那么,这一区域必会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可喜的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在该区实施了秦岭保护与发展共进项目,得到了林场及所在地政府的积极配合,相信该项目的实施,必会对该区野生动物的保护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目前尚未建立社区共管机制,要达到资源的有效保护,单靠林场本身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同当地社区建立共管体系,积极发展替代性产业,促进当地社区经济持续发展,以减轻人们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生态旅游有多种定义,但它的内容总体为以下几点: 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促进当地居民的福利事业 解说和学习的过程 对旅游者的行为后果负责 由小型旅行社接送小型团队 对不可再生资源消费量尽可能最低 强调地方的所有权和尤其为当地乡村居民提供商业机会在调查区内的旅游业正在朝以上方向发展,必须要说的是,在该区世界自然界基金会资助南太白山(周至)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大纲(已通过评审)中所体现的规划精神与上述内容所体现的思想有诸多一致点,如: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区发展、在接受自然教育、负责任的旅游行为、游客容量限制措施及“只带走照片、只留下脚印”的旅游原则等。该规划将在调查取得大部分地方实施,规划划定了足够大面积的绝对保护区,进入这部分区域的只能科考人员;严加保护和这里营造影响野生动物生存、繁育的生物环境;规划要求建立珍稀动物的监测、救助、繁育、放养中心;设计了生物通廊,对野生动物的交流将十分有利;对建立珍稀野生动物活动档案及相关的跟踪信息系统及综合保护管理等均作了规划。厚畛子林场领导层对该规划的成果非常信服,只要能坚持按规划实施,该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将给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带来新的契机。第六章野生动物保护体系建设1、基础设施建设:1.1边界界定(埋设界桩、界牌)理由:为加强本场管辖范围大熊猫走廊带的保护管理,需要确立法律地位,对游客和其他入区人员起到警示作用,需要沿区域周边标界立桩和在交通要道处设置界牌。行动1:埋设界桩C 描述:沿周边每1Km埋设界桩1个,边界线共112公里,西北部与太白山国家级保护区毗邻的边界,以该保护区的界桩为准,不再设立界桩,本计划只规划本区南部边界的标桩,共45公里,需埋设界桩45个,用水泥和钢筋制作(10012一五cm);C 预算:每个界桩制做费50元,埋设费100元,共需资金0.68万元;C 资金来源:天然林保护工程经费;C 完成时间:2003年12月;C 执行单位:天保办和各管护站;C 项目负责人:朱东锋。行动2:设立界牌:C 描述:在八斗河、大蟒河、殷家坪、钩鱼台、花耳坪、铁甲树等处交通要道口和沟谷交汇处建立界牌(120140cm)一五个;C 预算:每个界牌600元,需经费0.9万元;C 资金来源:天保办;C 完成时间:2003年12月;C 项目负责人:朱东锋。C 理由:为保证游客安全和发挥导游作用,以及加强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需在规划的旅游登山线路沿途设置登山线路标牌;C 描述:就地取材,制作木质或石刻线路标示牌30个;C 预算:每个路标牌制作费50元。共需经费0.一五万元;C 资金来源:WWF项目;C 完成时间:2003年8月;C 项目负责人:白平安。1.3站点、哨所建设行动1:新建巡护哨卡C 理由:为了使巡护监测更为深入、有效,严格控制重点保护区域内的人为干扰;C 描述:在八斗河兵站、钓鱼台村新建两个50M哨卡;C 预算:设计费:2000元;环境评估费:5000元;建筑安装费:10,50M/座,计11.37万元;C 资金来源:WWF项目资助60%,天保工程配套40%;C 完成时间:2003年6月到9月;C 执行负责人:朱东锋。行动2:站点扩建C 理由:现有大蟒河天保管护站用房面积狭小,缺乏职工生活和站办公、宣传用房,需要扩建;C 描述:在大蟒河天保管护站西侧新建瓦房一五0M;C 预算:每平方米工程造价按900元预算,共需一三.5万元;C 资金来源:WWF项目资助80%,天保工程配套20%;C 完成时间:2004年10月;C 执行负责人:朱东锋。行动3:旧站维修:C 理由:厚畛子管护站站房建于七十年代,现已破旧不堪,已成危房,不能使用,急需改造;C 描述:改建危房600m;C 预算:每平方米工程造价900元,需投资54万元;C 资金来源:天保工程资助20万元,WWF项目资助34万元;C 完成时间:2004年11月;C 执行负责人:朱东锋。C 理由:减轻巡护队员工作难度,提高保护工作效率和执法能力;C 描述:购买越野车2辆;C 预算:每部越野车5万元,共需10万元;C 资金来源:WWF项目和天保工程;C 完成时间:2003年和2005年各购1辆;C 执行负责人:邢小宇。C 理由:钓鱼台天保管护站长期无电,严重制约工作正常开展,也给保护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C 描述:建一个10千瓦的发电站;C 预算:电房建设:20000元;电机:一五000元;管道:3000元;土建:5000元;设计费:5000元,计4.8万元;C 资金来源:天然林保护工程;C 完成时间:2003年6月到9月;C 执行负责人:白平安。理由:厚畛子林场基层通讯条件十分落后,除厚畛子、板房子、沙梁子、铁甲树4个管护站可通电话外,其他4个站既无电话,又无电台。每当发生森林火警、野生动物抢救、执法行动、人员伤亡等突发事件时,仅只能靠步行或摩托车到场部报告,经常贻误时机,制约了保护管理的有效实施。行动1:安装程控电话C 描述:给4个边远管护站安装程控电话,电话线路一八公里;C 预算:每50米一杆,每杆400元,共计14.4万元;C 资金来源:天保工程;C 完成时间:2004年4月;C 项目负责人:朱东锋。行动2:手执对讲机C 描述:为便于巡护监测人员野外通讯方便,需给各管护站配备手持对讲机20对;C 预算:每对对讲机3000元,需投资6万元;C 资金来源:天保工程和西安市森防指挥部;C 完成时间:2004年9月;C 项目负责人:朱东锋。2、组织机构建设C 理由:有利于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使保护工作落到实处;C 描述:野生动物管理办公室,在天保办公室领导下开展工作,设主任一名,工作人员两名,负责巡护、监测、统计和数据管理工作及社区共管工作;C 预算:磋商费1000元,办公用品:桌椅3套2000/套=6000元、文件柜1台1000/台=1000元、制图工具1套500元=500元、其它费用2000元,共计1.05万元;C 资金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