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 专题14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72928565 上传时间:2022-04-10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 专题14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 专题14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 专题14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14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1.生态系统的结构()。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6.全球性的环境问题()。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重温考纲要求内容索引内容索引基础自查排查考点夯实基础热点梳理突破热点梳理关键基础自查排查考点夯实基础自建知识体系答案往往双向全球性单向流动营养负 全球性环境 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的正误判断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的正误判断(1)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2)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4)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5)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6)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7)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自查知识缺漏答案(8)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9)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10)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11)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12)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自我调节能力丧失了()(13)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是: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14)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15)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16)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答案返回热点梳理突破热点梳理关键一、“生命之网”的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返回1.(2016全国乙,5)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解析一、“生命之网”的生态系统 真题回放1解析解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可通过呼吸作用进入无机环境;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二者均具有各自的规律,A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可反复利用,B错误;“退耕还林、还草”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体现了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C正确;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能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保持其相对稳定,D正确。2.(2016全国丙,5)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解析解析解析鹰迁入后,形成了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据此可知,鹰的迁入会使该树林中黄雀的数量减少、螳螂增加、蝉减少等系列变化,故A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即细菌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B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没有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D错误。3.(2015全国,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解析解析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正确;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输出(散失),B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4.(2016全国丙,31)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丰富度是指_。解析解析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_。解析解析由于冻原生态系统中的温度较低,生物体内酶活性较低,不利于土壤中微生物(分解者)对土壤有机物的分解,所以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解析答案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_。解析解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传递的能量过少时,将不足以维系该营养级生命所需,所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解析答案中是逐级递减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解析答案5.(2015全国,31)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 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 000头,回答下列问题:(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解析解析该生态系统乙种动物种群密度为550头/250 km22.2头/km2;当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此时乙种动物种群密度为500头/250 km22头/km2。2.2头/km22头/km2解析答案(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解析解析捕食者数量增加会导致被捕食者数量减少,反之亦然。丙捕食乙,丙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的数量减少;乙捕食甲,乙的数量减少,导致甲的数量增加。(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解析解析乙种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丙种动物属于第三营养级。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大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C由于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加大于6.(2014新课标全国,31)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3.5612.8010.300.48226.50回答下列问题:(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答案答案答案解析解析解析根据生态系统中相邻两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和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理论进行分析。戊含有的能量最多,处于第一营养级;乙和丙含有的能量较多且相差很小,都处于第二营养级;甲含有的能量较少,处于第三营养级;丁含有的能量最少,处于第四营养级。由此可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为: 。解析答案(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_。解析解析根据食物网可以看出: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捕食,戊是生产者,甲、乙、丙和丁都为消费者。(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_、_,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_和_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解析解析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碳在生物群落中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而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捕食消费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群落无机环境悟规律悟规律本考点属于高考热点,考查内容涉及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等,考查题型多样,内容丰富,近年高考对依据情境信息自行构建食物网及能量分流模型考查更多。1.明确生态系统中三大类生物成分的作用明确生态系统中三大类生物成分的作用(1)生产者:可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是 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2)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 。(3)分解者: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是 的关键环节。2.把握生态系统结构的把握生态系统结构的3个方面个方面(1)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甚至可能不属于同一物种。(2)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 。(3)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狼和狐之间既有 关系,又有 关系。答案 核心提炼2自养物质循环物质循环营养级捕食竞争答案3.能量在各营养级间流动过程分析能量在各营养级间流动过程分析由此可见:(1)摄入量粪便量 。(2)同化量呼吸量 。(3)一个营养级粪便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量,而属于 的同化量中“流入分解者”的一部分。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量上一营养级答案4.信息传递的信息传递的“三种类型三种类型”与与“三类功能三类功能”(1)三种类型:物理信息、 信息、 信息(强调肢体语言)。(2)三类功能:个体生存所必需;种群 所必需;调节 ,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化学行为繁衍种间关系题型一生态系统成分与营养结构的确定题型一生态系统成分与营养结构的确定1.右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1和2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C.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库D.代表光合作用,代表细胞呼吸解析 题型突破3解析解析分析该图,由14的关系可知两者为生产者、非生物环境两种成分,而1、2、3各有箭头指向4,故4代表非生物环境,1为生产者,2为消费者,3为分解者。A选项,1、2、3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才可构成群落。B选项,3(分解者)中有真核生物,如某些真菌和腐生动物。D选项,可代表捕食,代表细胞呼吸,可代表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2.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除生产者外的各种生物中,会因其灭绝而导致另一种生物随之灭绝的最可能是 ()A.乙 B.丙C.丁 D.戊解析解析由图可知,在该食物网的6条食物链“甲乙戊、甲乙丙戊、甲乙丙己戊、甲丁丙戊、甲丁丙己戊、甲丁戊”中,丙是己唯一的食物来源,故若丙灭绝,必然导致己灭绝,故选B。解析3.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甲、乙、丙、丁4个种群的数量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种群在该食物链中是次级消费者,第三 营养级B.ab段甲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乙减少,丙增多C.甲、乙、丙、丁4个种群占据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 水平结构D.由于丁种群在4个种群中相对数量最多,所以其丰富度最大解析解析解析根据种群数量曲线可知,这4个种群构成的食物链为丁乙甲丙,所以甲是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而ab段甲种群数量下降是由于食物来源(乙)减少,天敌(丙)数量增多造成的。群落的空间结构指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与某一种群数量无关。技法提炼技法提炼1.生态系统各生物成分的判断生态系统各生物成分的判断(1)判断生产者时要注意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若为自养型生物,则为生产者。(2)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寄生、捕食、非腐生等关键词,植物、微生物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3)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腐生型”,凡腐生型生物均属于分解者。2.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的分析技巧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的分析技巧(1)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需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2)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的来源减少或中断,则该种群可通过多捕食其他生物而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例如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若食草鸟减少,则兔将更多地被鹰捕食而减少,绿色植物因捕食者减少而增多。题型二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分析题型二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分析4.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解析A.图中甲所固定的能量是乙、丙的能量之和B.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C.乙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丙的个体数量D.若乙的数量越多,则丙获得的能量越少解析解析图中甲所固定的能量大于乙、丙能量之和,因为自身呼吸作用还要消耗一部分能量;据图可知,能量在流动中是逐级递减的;乙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不一定多于丙的个体数量,数量金字塔有倒置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若乙的数量越多,则丙获得的能量越多。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 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5.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解析解析解析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物质循环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6.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代表生产者,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碳元素在甲、 乙、 丙、 丁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甲D.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为乙、丙解析解析由图示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丁为无机环境,代表呼吸作用。在食物链中生产者占有碳元素最多,碳元素在食物链中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在生物和无机环境间以CO2的形式传递。解析易错警示易错警示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3点提醒点提醒(1)10%20%是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不是两个个体之间的传递效率。(2)流经各营养级的总能量对生产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固定”而不能说“照射”。对各级消费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同化”而不能说“摄入”或“储存”。(3)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若以“营养级”为单位,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能量利用率a.通常考虑的是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b.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c.考虑分解者的参与,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2.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3个误区个误区(1)误以为碳循环就是CO2在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碳循环和物质循环中的其他循环一样,指的都是某种元素的循环而不是具体某种物质的循环。(2)误以为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只有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主要的途径,除此之外,化能合成作用也是途径之一。(3)误以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呼吸作用不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其实质也是呼吸作用,因为只有分解者进行呼吸作用才能将粪便、遗体或残枝败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返回1.(经典高考题)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 就越强解析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 真题回放1解析解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通过其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来实现的,其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受到破坏后越难以恢复,故恢复力稳定性越差,所以A、B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每种物种都维系着它们所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维持着其所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选项正确。答案2.(2013大纲全国,33)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回答下列问题:(1)为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捞小型野杂鱼等措施,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提高_的种群数量。捕捞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对_、_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浮游植物B食物氧气(或溶解氧)解析解析解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要清楚三个优势种群的营养关系,并写出食物链,即浮游植物B 浮游动物A 鳙鱼。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才能利用肥料分解后产生的无机物,因此施肥会使浮游植物B种群数量增加。野杂鱼中有许多是次级消费者,与鳙鱼属于同一营养级,在食物、溶解氧、生存空间上存在竞争关系。解析答案(2)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会导致_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解析解析从营养关系上看,大量捕捞鳙鱼会使浮游动物A的天敌减少,浮游动物A种群数量增加,捕食大量的浮游植物B,导致短时间内浮游植物B种群数量下降。浮游植物B(3)若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池塘内上述三个优势种群消失了两个,它们是_,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_。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仅存的一个优势种群也基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解析解析施肥过量,肥料中的有机物会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的O2,造成水体中溶解氧量下降,浮游动物A和鳙鱼因缺氧而死亡,它们的尸体又会造成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体变黑发臭。浮游动物A和鳙鱼氧气(或溶解氧)分解者解析答案悟规律高考对本知识点的考查多渗透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中进行综合性考查,内容涉及生态系统稳定性原理、两种稳定性内涵及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防范等。悟规律1.两种稳定性的分析两种稳定性的分析(1)抵抗力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关系正相关答案 核心提炼2(2)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相关。(3)特例:极地苔原(冻原),由于物种组成单一、结构简单,极易被破坏,又由于温度极低,一旦破坏也极难恢复原状,故两种稳定性都较低。负简单复杂弱强弱强答案2.环境污染的成因及后果归纳环境污染的成因及后果归纳温室效应水体富营养化酸雨答案3.生物多样性三个层面、三种价值与四类保护生物多样性三个层面、三种价值与四类保护(1)三个层面: 多样性、 多样性、 多样性。基因物种生态系统注: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其直接价值。(3)四类保护:就地保护、易地保护、生物技术保护、法制保护。直接间接潜在题型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题型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下图表示甲、乙两个相邻的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在遭受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其稳定性发生明显波动后,再恢复到原有的结构状态所需时间的图像。关于这两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乙强B.乙的恢复力稳定性较甲强C.甲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而恢复力 稳定性较强D.甲为森林生态系统,乙为草原生态系统解析 题型突破3解析解析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据此分析坐标图,可找出随时间(横轴)推移,甲、乙两条曲线的变化情况,甲偏离稳态的幅度大,表明抵抗力稳定性差,乙恢复稳态所需时间长,表明恢复力稳定性弱,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应强于草原生态系统,故只有C选项正确。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负反馈调节的是()A.草原鼠的数量上升引起蛇的数量上升,使得鼠的增加受到抑制B.草原被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增强再生能力,减缓植物种群数量的下降C.森林局部着火破坏了部分植被,但形成的空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 幸存植物能更迅速地萌发生长D.池塘被倾倒入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引起水质变差解析解析解析负反馈调节作用的结果是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引起的变化,使生态系统达到或保持稳定。草原鼠的数量上升引起蛇的数量上升,使得鼠的增加受到抑制,属于生态系统负反馈调节;草原被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增强再生能力,减缓植物种群数量的下降,属于生态系统负反馈调节;森林局部着火破坏了部分植被,但形成的空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幸存植物能更迅速地萌发生长,也属于生态系统负反馈调节;池塘被倾倒入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引起水质变差,属于生态系统正反馈调节。技法提炼技法提炼“三看三看”判断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判断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项目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看实质 保持自身结构、功能相 对稳定恢复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看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恢复原状看影响因素 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 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 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一般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小, 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 越强题型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题型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与生物多样性保护3.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主要措施依次是()A.煤、石油、天然气等的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B.SO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SO2的植物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解析解析解析首先明确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而CO2的含量在大气中增加的原因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的大量燃烧。要想缓解全球温室效应的危机,需采取措施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而降低CO2浓度的最有效措施是营造森林绿地,这样不仅可缓解温室效应,而且还可改善环境中的其他方面。4.生态护坡是利用植被对斜坡或边坡进行保护的一项综合护坡技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营养结构,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B.生态坡地不同地段中植物种类的分布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把裸露的坡地建成生态坡地,说明人类活动可改变演替的速度D.植被覆盖可有效防止坡地水土流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解析返回解析解析生产者是食物链的起点,是第一营养级,A正确;生态坡地不同地段中植物类群的分布是水平方向的差异,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人工把裸露坡地建成生态坡地缩短了演替时间,加速了演替进程,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演替速度,C正确;植被覆盖可有效防止坡地水土流失,属于生态价值,即间接价值,D正确。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