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开发双侧肢体运动项目的实践研究一 研究背景(一)理论价值21世纪的今天,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竞争更加激励,公司与公司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竞争所依赖的是人才,而人才所依赖的是人的大脑脑力资源。1981年美国科学家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获得者斯佩里对“脑裂人”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左右脑分工理论”。斯佩里的研究证明:右脑虽然是没有语言中枢的“哑脑”,支配左半身的神经和感觉,但是右脑是接受音乐的中枢,主要负责可视的、综合的、几何的、绘画的思考认识和行为。换句话说,也就是右脑负责鉴赏绘画,观赏自然风光,欣赏音乐,凭直觉观察事物,纵观全局,把握整体。因此,右脑具有图形认识、空间认识、绘画认识、形象认识等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形象思维或直觉思维。左脑则支配右半身的神经和感觉,主要完成语言、逻辑、分析、代数的思考认识;左脑所进行的思维是条理化思维,也就是通常所称的逻辑思维。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2-3岁时的小孩子,大脑左侧优势并未建立,大脑的功能是双侧型的;5岁以后由于儿童受到人为强制性右侧肢体活动的激发,大脑左侧优势开始逐渐得到强化;10-12岁时,随着右侧肢体的逐步强化,左脑优势逐渐建立。此时如左侧大脑半球受损后,右侧大脑皮层尚有可能再建立起语言活动中枢,代替左侧大脑工作。但在发育为成年人后,左侧大脑半球的优势则基本形成,左侧肢体的运动技能也相对成动力定型。因此,正处在这一年龄阶段中的中、小学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全脑型体育教育理念,开发学生的潜能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根据近代脑神经科学“大脑不对称性理论”,大脑在控制人体运动时,又是遵循着“交叉控制”的机制,也既左半球大脑皮质与小脑右侧和右侧肢体的骨骼肌相联系,同时也与身体右侧外周感受器相联系。与此相反,大脑右半球皮质是与小脑左侧和左侧肢体肌肉及外周感受器相联系。大脑就是通过左、右脑半球皮质控制着人体的整体运动,在完成前向控制过程的同时,也通过生物反馈控制过程更准确地控制着人体的运动过程。大脑通过外周感受器,感知完成运动的信息后,传递到大脑进行分析,进而发出新的指令,调整自己的运动。在这个前向和反馈双向调控过程中,使双侧大脑都参与了工作。根据“用则进废则退”的原理,通过双侧肢体的强化练习,使双侧大脑因此都得到了锻炼,潜能得到更多的开发。为此,如何通过强化双侧肢体的练习来开发学生的右脑潜能,受到了国内外许多专家的高度重视。随着国内外有关“开发右脑”“右脑教育说”和“全脑革命说”的探讨,国内外一些学者也开始了有关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已取得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我国学者上海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徐本力主持的“九五”全国学校体育卫生重点立项课题-“开发儿童运动和智力潜能的理论与实践”,以幼儿园、小学和初中2622名儿童少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5年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以强化左侧肢体体育训练为主的实验班,在左、右和双侧肢体的运动技能、智力、左右脑功能的改善(采用ET技术进行的脑科学研究)和文化课学习成绩、以及运动技能的提高等,均比以传统右侧肢体体育训练为主的对照班明显要好。表明均衡地发展双侧肢体的运动技能,能提高学校体育教育的效果和文化课学习的成绩。使儿童少年的运动和智力潜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上海市中小学在1988年开始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改革工程,即“素质教育”的第一期改革工程;1999年又启动了“以深化素质教育”为主题的第二期改革工程,明确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课程理念与目标,并进一步指出:“开发右脑,使左右大脑和身体各部分得到平衡与协调发展,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正常发展。” 为此,在学校教育中,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全脑型”的人,不仅仅是当前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当前学校素质教育的要求。(二)实践意义长期以来,在人类的正常生活、学习、体育和各种社会活动中,都是有利于左脑发展(如习惯用右手操作、运动等),大脑左半球往往超负荷运转,传统的应试教育、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更是雪上加霜,左脑的负担越来越重,而右半球却被闲置或未被很好的开发。李岚清副总理在1998年3月17日,教育部召开的“人脑功能开发与素质教育”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材必须根据人脑功能的特点,促进左右脑的协作作用,充分挖掘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美国加州大学的奥恩斯坦教授郑重指出:如果一个人过多地使用左脑或右脑,那么他的大脑的另一半就会显得相对无能。特别那些需要大脑的另一半协作才能很好完成的工作,这种相对无能就会更加明显。他在研究中发现,如果我们对发展较弱的那一半脑给予恰当的刺激,激发它积极配合另一半脑进行工作,那么整个大脑的整体能力和效率就会提高510倍。然而,在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存在许多不够合理的地方,如垒球、标枪的投掷教学,根据农村学校的现状调查发现,都只是强调了单侧肢体的练习(或左或右),这就造成了身体发展的不平衡。在健身项目的开发上也存在不够合理的地方,如保龄球、乒乓球等项目,都要求参与者用单侧肢体进行练习,这就造成了身体发展的不平衡。在学生的学法上,由于缺乏自我潜能开发的意识,在不合理的项目和教法的影响下,忽视了双侧肢体的练习,这就造成了左右脑发展的不平衡。其次,教学的内容老套,缺乏新意,在健身活动中学生往往兴趣不高。作为培养人的主阵地,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窗口的学校体育,作为第一线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如何根据体育学科自身的特点,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把素质教育落在实处,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呢?根据近代脑神经科学的“大脑不对称性理论”,开发一些既科学(强化双侧肢体),学生又感兴趣的健身项目,是目前学校体育教学的当务之急,但由于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很少有人研究,针对农村学校学生的特点,并利用当地乡土的教育资源来开发新型的运动项目更少之又少。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想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再结合农村学校学生的特点,并充分利用农村的教育资源,开发双侧肢体的运动项目,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具有极高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二、概念鉴定双侧肢体运动:根据运动解剖学知识,以矢状面为界限,将人体分成左右两半,左半即左侧肢体,右半即右侧肢体。双侧肢体运动通俗的讲即是人体的左手、右手;左脚、右脚;左手、右脚;右手、左脚参与强化练习的运动。例如:双脚交换跳短绳项目,人体的左手、右手、左脚、右脚都参与了强化练习;又如前抛实心球项目,人体的左手、右手都参与了强化练习。三、过程与方法本课题实施从2002年2月至2005年9月,历时三年半。以实践反思研究法为主,其中贯穿了文献资料研究、调查研究(问卷调查、小组座谈、个别访谈、课堂观察等)、经验总结、案例研究等。(一)准备阶段(2002年2月至2002年7月)主要完成以下几项具体工作:1、前期文献研究前期主要是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重要文献,弄清楚几个相关问题:(1)了解目前有关通过体育手段开发人体潜能的现状如何?方法手段有哪些?有些什么特点?相应的成效如何?(2)找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点。(3)确定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途径来进行研究。2、现状调查研究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和学生访谈等多种方法、手段,了解本校体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双側肢体项目开发为切入点,制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另一方面是解决课题研究中项目开发与教师课堂教学相结合的问题,课题研究内容如何落实在教师课堂教学之中,即备课、上课、如何落实课题研究内容。3、数理统计研究主要把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调查资料加以汇总,并对各调查的结果,运用统计学的原理进行数理统计与分析。4、形成合作计划根据制定的研究计划,细化相应的合作计划,即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以项目开发和实施为龙头,带动相关课题(即音乐的运用研究、安全性研究、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研究)的研究,探索更深层次的内涵。(二)实施阶段(2002年9月2005年6月)本课题的研究紧紧围绕项目开发与应用来展开,并实施二个层面的探究。1、实施第一个层面的探究: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在内化新的教育理念的同时,从2002年2月开始,着手制定研究方案,并确定以子课题项目开发为龙头,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在不同年级的学生中分步、分段实施的策略。具体做了以下几项工作:(1)细致调研,对症施方首先,在课题实施之前,为了能更好的完成制定的研究计划,为此我们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一次细致的调查研究,并根据统计的结果,制定了相对应的策略,由于我们的工作细致、到位,在实施的过程中进展得很顺利;当然,有时也出现一些小问题,如个别项目由于难度较高,激发不起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于是,我们对此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适当的调整,降低项目练习的难度,使练习的项目更贴近学生。(2)强化理论知识传授,引领学生科学锻炼在课题的前期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通过体育锻炼开发自身潜能的作用认识不够明确,观念比较落后,对体育的认识停留在以前的“健体”的层次上,没有充分认识“健脑”的作用;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人的观念制约着人的行为,要改变学生目前对体育的态度,观念的改变是先导。因此,我们首先在每个年级每个班级中进行了大规模的理论知识的传授,通过增加理论课的课时,为学生发放学习资料包,社会调查,调查自己身边“左撇子”人的状况等一系列工作,并结合世界上大量众多“左撇子”的事例,例如达芬奇、爱因斯坦、马其顿皇帝亚历山大马尼奥、美国总统克林顿、古巴总统卡斯特罗、贝多芬、鲍勃迪伦、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毕加索、卓别林、罗伯特德尼罗、梦露等这些世界级的著名人物,运用科学的原理,来分析说明有趣的“左撇子”现象,使学生明白积极参与双側肢体项目的锻炼,不仅能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而且能促进和发展自己的智力潜能,从而首先从思想上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3)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自我完善不断修正针对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特点,首先对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了整合、归类,对项目开发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并开发总结整理了项目集,之后,因不知道这些项目对学生来说是否感兴趣,有没有实用价值,我们就通过课堂教学来加以验证,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过程中,为了避免盲目性,我们首先选择了六年级1班加以试点,并在教学过程中反复修正,逐渐再推开至2班、3班,七年级、八年级;并在实施贯彻过程中,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通过不断的反思,不断的自我完善、修正,使整理的项目集朝“简单、易练、有效、有趣”的方向发展。(4)专题研讨,提升内涵在三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共举行了9次区级专题研讨活动,着重探讨在体育教学中开发的项目如何与体育学科中基本的教学内容相结合的问题,在活动的过程中,听取了诸多专家的意见与建议,受到许多启示,例如对双手原地交叉拍球这一项目,专家认为可放到篮球教学内容当中,即可作为趣味性的球性练习的内容,也可作为高层次篮球技术内容来教,实践证明,这一想法是正确的,在2002年12月3日盛剑恩老师上的区级公开课中,得到很好的验证,提升了研究的内涵。2、实施第二层面的探究(1)音乐渗透,提高兴趣在实践教学中,为了能够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在项目的练习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大量的音乐素材,如迪士科音乐、兔子舞音乐、健美操音乐等等(见音乐素材库),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对音乐运用于课堂教学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究;以前,课堂上音乐的运用只是为了渲染一下课堂气氛,而我们的研究不仅为了渲染课堂气氛,而且在此基础之上,根据人的气质类型进一步探索运用音乐提高运动能力的时间学问题。使音乐的渗透不仅仅停留在原来的层面,而向更深层的内涵探索,然而,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由于水平有限,再加上学生人数众多较复杂,我们的研究很肤浅,但毕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相信为以后的研究提供诸多有益的启示。(2)重视项目的安全性研究学校的安全性教育一直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每学年在全市范围内总有学生在学校、在体育课上造成伤害,甚至死亡,因此,在我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安全性问题受到高度重视,在实验前,为了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我们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抽样调查(见伤害事故调查汇总表),针对以上产生伤害事故几方面的原因,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加强了这方面的调控,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具体做了以下工作: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常抓不懈学校伤害事故的防止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在体育课中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对我们体育教育工作是责无旁贷的,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一直把安全教育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与学生缺乏安全意识有很大的关系,在工作中,我们要求体育教师在平时的体育课上做到“课前讲,课中提,课后无伤才第一”,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无事故发生,防患于未然。加强课堂常规教育我们发现,伤害事故的发生与学生的运动着装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我们对学生的课堂常规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求运动服装做到大小适中,因为衣服太肥大,会加大阻力,衣服太小、太紧,不能自如地做伸展动作,不利于正常呼吸和血液循环,影响运动成绩;并严禁学生带着小刀、卡等尖锐的物品进行练习等等。对场地、器材等硬件设备进行严格检查和管理场地、器材等硬件设备的安全性也是引起伤害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对硬件设备的使用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求在课前必须对设备的放置、器材的安装进行严格检查;如场地是不是太小,地面有没有凹凸不平,有没有杂物;运动所用的器械摆放位置是不是牢固,有没有损坏等等。努力做到“安全常在心中”。方法合理,并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安全因素在平时项目推广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场地、器材、方法等方面的安全因素,在实施阶段我们不急于一下子就进行大面积的推广,而是先通过一个班级进行实践,并通过实验不断反思、不断修正,之后,再扩大实施的范围,因此,方法的安全性得到有力的保障。重视练习前的准备活动据调查统计资料表明,部分学生对准备活动认识不足,轻视准备活动对预防运动损伤的作用,认为随便活动一下不可能损伤,甚至认为准备活动浪费时间、消耗体力,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一方面在理论课上加强相关知识的传授及学生的思想教育;另一方面,在体育课的准备部分中安排趣味性、节奏性强的内容,迫使学生“动”起来,预防学生肌体伤害。课堂组织严密,指导有方,并充分利用班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严密的课堂教学次序是减少伤害事故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不同情况、不同性质的项目采取不同的教法,并根据过去的学业水平和本课的任务,事先进行严密的组织,并在练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脸色是否过红或苍白(异常的);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失误率等情况及时指导,以免发生伤害事故的,并在实践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班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协助老师参与管理,并采用小干部“轮流制”的形式,调动学生练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3)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体育是人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提高生活质量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又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学校层面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体育发展的问题,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这是新世纪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本学课领域急需解决的一个新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是通过访谈的形式,对部分学生、家长进行调查,并对金路村、万宏村社区的主要领导及社区的场地器材、经费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农村地区受健身观念落后、组织管理网络不完善、经济基础薄弱等因素的影响,在农村地区实施一体化到目前为止,条件还不够成熟,相信随着临港新城大开发的启动,实施一体化进程即将会实现。(三) 总结阶段(2005年2月2005年9月)各子课题组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案例研究等,对课题研究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初步概括研究结果,主要形成研究人员教学案例、教学手册、教案集、研讨记录、项目集等。总课题组依据子课题组提供的各种材料,对我校双侧肢体运动项目开发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进行理性思考,形成课题研究总报告。课题组成员研讨。主要是书面研讨与集中研讨相结合。四、双侧肢体运动项目开发的途径与方法在学校体育中,对于双侧肢体运动项目的开发,我们不仅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更要明确双侧肢体运动项目开发的基本原则、方法和途径。因此,在实验前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将其加以分析、归类、总结。明确了开发的原则、途径和方法,理清了思路。(一)开发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任何带有开发性的研究,都属于创新,双侧肢体运动项目的开发也属于一种创新研究,但是,创新性研究需要有根据地创新 ,也就是说需要科学的理论知识为依据,不是盲目的、主观随意的,如果开发的东西讲不出个所以来,说不定开发的东西是不科学的呢?如果没有实际价值的话,谈什么创新?因此,项目的开发必须要有科学性。2、指导性原则在实际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双侧肢体运动项目的开发,由于范围比较广,在现实生活和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当今教育界提出“终身教育”,那么,如何使学生受到“终身教育”。关键是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和方法上的升华,这就要求我们所开发的项目具有指导意义,使学生学了一项项目,能够感悟到另一项目,能够做到触类旁通,这样的项目才更具有价值。3、健身性原则人作为大自然的杰作,是最珍贵的艺术品,从古至今,人类一直把健康幸福的生活作为一生追求的目标,特别是现代人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了健康对于幸福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在新的世纪中,对学校体育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因此,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体育的运动生理规律,使所开发的项目能够满足现代人的健康需要。4、趣味性原则人类从古代起就没有停止过对自我愉快生活的追求,从原始的舞蹈、游戏运动到现代新兴起的休闲娱乐运动,都是人为了满足自己精神愉快的需要而采用的方式。与此同时,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越来越多的人把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快乐的生活作为一生追求的目标。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只有“授之以趣”满足学生愉悦的需要,才能使学生“乐学”,才能使学生“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被动学”变为“主动学”,才会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5、实效性原则项目的开发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并经得起最后实践的检验,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并对学生的健康水平有显著提高的项目,才是我们开发人员孜孜以求的。(二)开发的基本方法1、上肢强化法上肢强化法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强化上肢左手与右手的练习。如双手拍球项目,参与者双手各拿一个球站于规定的区域内,听到信号后,左右手同时原地拍球,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次数多者为胜。2、下肢强化法下肢强化法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强化下肢左脚与右脚的练习。如双脚夹球跳项目,参与者站于比赛起点线后,用左右脚夹住球,比赛开始,练习者在夹住球的情况下向前跳跃,在规定的距离中,先冲过终点线者为胜。3、上下肢交叉强化法上下肢交叉强化法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强化上肢的左手与下肢的右脚或者上肢的右手与下肢的左脚的练习。如手脚交叉滚球比赛,参与者在起点单脚离地,并用异侧的手持一圈,比赛开始,练习者一面用单脚跳跃向前,同时用异侧的手持圈于地向前滚动,以先冲过终点线者为胜。4、全身强化法全身强化法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强化上肢的左手、右手,下肢的左脚、右脚的练习。如跳圈项目,参与者在规定的区域内双手握圈立于圈中,比赛开始,双手用力使圈从体后经头上向前转动,圈转至双脚前时,双脚立即起跳,使圈在双脚下顺利通过至体后,为1次,如此反复,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次数多者为胜。(三)开发的二条途径1、利用学校已有的教育资源(场地,器材等)进行开发根据教育部的政策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配备的体育设施,至少有一个标准的田径场,篮球场,有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器材。但是由于农村经济的落后,教育投入资金短缺,合格校舍建设与支付教师工资都占用了教育投入的主要部分,用于场地、器材建设的经费微乎其微,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场地、器材存在着客观的问题。体育毕竟是通过运动来实现的,光有满腹的理论,而不去进行身体练习,怎能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面对现实问题,我们不能一味的感叹,感叹解决不了问题,而要集思广益,因地制宜,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利用本校一切可用的教育资源,来挖掘,来开发一些新的运动项目,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健身渴望。如我校有一些迪斯高健身车,练的时间一长,学生对其失去了兴趣,在一边无人问津,于是,在课上我组织学生打破常规,用双手进行迪斯高健身车的比赛,结果在练习的时候,学生特别的兴奋,课堂气氛很活跃,效果很好。2、利用本土易得的教育资源进行开发每一个地域都有其本土特有的教育资源,对体育健康的教育资源来说更容易利用。如:在农村竹子是比较普遍的,那么,如何来利用竹杆开发一些有趣的项目呢?经过反复思索,我开发了几个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如跳杆比快项目,把一小段竹杆(3050cm)置于地上,人站于竹杆的一侧,比赛开始,练习者双脚同时快速跳至另一侧为1次,再跳回原侧又算1次,这样反复练习,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次数多者为胜。这种看似简单的练习,对学生来说,一方面易行有趣;另一方面对发展身体的协调能力、速度等素质特别有效。五、利用学校已有的场地器材与本土易得的教育资源开发的项目(一)项目分类 项 目 分 类 汇 总 表(具体见附表)分类编号项目名称开发的途径球1双手原地交叉拍球途径一2双手运球往返赛途径一3双手交叉抛接球途径一4双手抛接球途径一5双手曲线滚球赛途径一6双脚夹球跳途径一7双手直线滚球赛途径一8双手曲线滚球往返接力赛途径一9双手直线滚球往返赛途径一10双手原地拍球途径一11双手运球比赛途径一12双手运球往返接力途径一13双手直线滚球往返接力赛途径一14双手曲线滚球往返赛途径一15双脚夹球跳比快途径一16双脚夹球跳接龙途径一17双腿交叉击球途径一18单足运球赛途径一19双脚往返夹球跳比赛途径一圈20双手滚圈途径一 途径二21三角跳圈途径一 途径二22跳圈途径一 途径二23往返双手滚圈途径一 途径二24跑圈途径一 途径二25双手滚圈往返接力赛途径一 途径二26钻圈途径一 途径二健身车27健身车赛途径一28健身车接力赛途径一29手动车赛途径一30手动车接力赛途径一石块31老鼠偷食途径二竹竿32跳杆比快途径二空地33穿越封锁线途径二健身操34自编校园健身操途径二(二)项目的特点1、项目的安全性由于所开发的项目需要的器材比较简单,再加上项目比较易练,难度不高,并在开发的过程中,对项目的安全性问题考虑比较周全,因此,在实践的练习过程中,没出现过伤害事故,安全性能得到充分的保障。2、项目的简易性对所开发的项目,由于对器材要求不高(如只需球、圈等),场地要求低(只要有23的平坦空地就行),具体操作简单(如钻圈,只要把圈拿起人钻过后放回原置就行),因次,开发的项目具有简易性的特点。3、项目的可推广性由于项目具有安全性及简易性的特点,再加上项目比较科学、合理,能开发人的右脑潜能,对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来说,通过练习,对其身体的全面发展极其有利,因此,其具有可推广性的特点。4、项目的接受性从项目的开发到实施的情况来看,学生练习的兴趣较浓,特别是一些集体性的项目,气氛更为热烈,如开发的穿越封锁线等,学生乐于去参与,乐于到阳光下,到大自然中,顶着烈日,在阳光下发出一阵阵的欢笑声,这充分说明,学生是乐于接受的,其具有可接受性的特点。5、项目的实效性在实验推广过程中,我们对学生的肢体发展状况,也作了跟踪调查研究,从50m、立定跳远、握力三项成绩的调查统计资料来看,对学生肢体素质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效果,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不难理解,以前学生由于对体育课上的内容兴趣不高,因此,练习的积极性不高,时常“偷懒”,从而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而现在,由于改变了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练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气氛热烈了,学生争着去参与、去实践,在学生的欢笑声中不经意的增加了练习的量与强度,从而带动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六、项目的实施与应用(一)实施与应用途径在实施与推广应用过程中,主要围绕学校这个层面来展开。1、作为校本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施与应用,并逐步扩大试点在推广过程中,为了避免盲目性,我们首先选择了六年级1班加以试点,并在教学过程中反复修正,待成熟以后才作为校本教材,逐渐推开至2班、3班,七年级、八年级,逐步扩大试点,在历时三年的实践研究过程中,共举行了区、校级研讨活动九次(见公开课教案集),虚心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通过不断的反思,不断的自我修正,使项目更趋完善、合理。使学生更乐于接受。2、提升为运动会项目,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对所开发的项目,除了在课堂中加以推广外,我们把其中学生感兴趣,又有很高健身价值的项目如双手拍球及迪士高健身车赛,作为特色项目列为我校第九届运动会项目,这不仅丰富学生的练习内容,满足学生个体的健身需要,而且把它作为一种校园文化加以提升,使学生感悟体育的魅力与精神内涵,使学生的身、心、群得到协调发展。(二)项目实施与应用的认可度1、学生的认可度(1)学生表白实录我喜欢穿越封锁线、老鼠偷食,因为它刺激、激烈,非常好玩,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发展、提高我们的反映能力,它也是一种愉悦的方式,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乐趣,能让我们体验团结的力量,能让我们尽情的玩,忘记一切的烦恼,更能让我们享受这快乐的时光。 -王佳丽我喜欢穿越封锁线、老鼠偷食,因为这些游戏不仅能提高我们的体育成绩,还能让我们从中得到乐趣,所以我喜欢他们。 -周铭嘉我喜欢穿越封锁线、老鼠偷食等项目,特别是穿越封锁线这个游戏,因为它快乐、健康、刺激,让我们在奔跑中获得欢乐,在游戏里体验集体的力量。在进攻时,每个人都想以微弱的优势冲过去,虽然对游戏的规则已不再陌生,但是,忍不住要违反规则,有时偶尔冲了过去,心里一股喜悦涌上心头,像打了胜仗一样,在防守时,却总要为对方冲过去一个而气得咬牙切齿,可自己如果拍到了对方,就会觉得自己是多么高兴、兴奋,像得到了最珍贵的宝物一样。 -奚 丽我喜欢穿越封锁线,因为他能提高我们的记忆力、敏捷力和反应力 -乔一帆我喜欢体育课,因为体育课上有一种好玩的游戏穿越封锁线,这个项目能让我们反应更快,脑子更聪明,所以我喜欢它。 -朱敏茈我喜欢穿越封锁线、老鼠偷食,因为它们不仅好玩,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训练和敏捷度,还可以积累经验,丰富我们的课外活动,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句话:穿越封锁线、老鼠偷食太好玩了,我们喜欢它们! -陈思怡“我喜欢体育课,因为体育课能让我的心情变轻松,每当我们在考试的时候,心情总是会很紧张,如果下节是体育课,大家的心情也会高兴许多。同学们在体育课上追逐着,欢笑着,呼吸着大自然的新鲜空气。我爱体育课,爱同学们的欢快声,爱同学们呼吸大自然的声音。” 康 婷“上体育课时,我十分开心,因为我们能尽情地锻炼,把一切烦恼丢在脑后,把不开心的事和上正课时的拘谨都忘掉,开开心心地练一场,我们每次都欢歌笑语不断,那笑声永留在我那记忆中,我喜欢体育,因为它是那么令人向往” 陈 慧“我喜欢体育课,因为它可以锻炼我的身体,让我有健康的一天,让我在生活里充满了自由和快乐。 潘 慧 “我喜欢体育课,因为体育课非常有趣,还能使我们强身健体。虽然有时我跑步跑不快,但我觉得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乔晶晶我喜欢体育课,因为体育课上非常有趣,在这体育课上不仅能学到本领,还让我们在欢乐中学到有用的知识。 薛丹雯从学生天真的话语中,我们深深感悟到:我们努力的价值和意义。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学生的肯定。这是给我们的最好的报答。(2)学生的心理反应在实验前、后对238名学生抽样进行的兴趣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实验后学生对体育运动和体育课的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是学生通过重新认识体育的作用和意义及开发的项目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后最直接的反应。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调查对照表内 容实 验 前实 验 后人 数频 率人 数频 率喜 欢14751.94%17260.77%有点喜欢5419.08%6121.55%一 般 性4917.31%3512.36%不太喜欢3110.95%155.3%不 喜 欢20.71%/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调查对照表内 容实 验 前实 验 后人 数频 率人 数频 率喜 欢/16859.36%有点喜欢176.01%7325.79%一 般 性7225.44%2910.24%不太喜欢10737.81%134.59%不 喜 欢8730.74%/2、专家的认可度在2002年12月3日,举行的研讨活动中,得到区教育局李伟民、张晓林、王大中;进修学院陆新全、陆爱桢、诸国仙、王亚平;体育局曹伟昌以及兄弟学校专家的肯定。在区级中、小学体育教学评选活动中,我校的唐春芳老师、朱正芳老师、沈兰兰老师由于在传统体育教学内容中结合了校本的内容,富有特色和创意,得到了评委专家的一致肯定,在评选活动中分别获得中学组与小学组三等奖。在上海市举行的“美年达”游戏大奖赛中,我校唐春芳老师结合课题研究开发的穿过封锁线获得市级三等奖、区级一等奖;我校盛剑恩老师结合课题研究开发的老鼠偷食获得区级一等奖。七、双侧肢体项目开发的典型案例典型案例1意外的收获由于我们是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缘故吧,课间休息时间比其他学校要长一些(约15分钟),学生在体育课前,总要在操场上自由组合在一起玩游戏。一天,我发现学生玩得有点“与众不同”,于是,我好奇的走了过去问站在旁边的学生:“这叫啥游戏。”“老大窝”旁边的学生答道,“老大窝,奥!”我好奇的站在一边看着,看着学生很投入的样子,我想:既然学生喜欢,何不在课上推广推广,但又一想,这项目练习人数太少,假如把他修改一下,改变一些规则,增加一点人数,其不更好,于是,我把它修改了一下,变成了如下方法与规则:1、名称:穿越封锁线2、学习目标通过练习锻炼学生的速度及反应;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做事团结、协调;通过锻炼,使学生双侧肢体运动能力均衡发展。3、对象及人数适合初中、小学各个年级学生,完成此游戏人数不少于12人。4、方法及规则方法(以十二人为例)将12人分成二组,每组6人,每组推举一人为组长,一组为防守队员守“阵地”,一组为穿越者过“封锁线”。防守队员各司其职,坚守自己的“阵地”,不能逾越“战壕”,只有组长能在各个“战壕”内通行,但不能停站在最后面的“战壕”里。穿越“封锁线”的队员要想方设法避开防守队员,跨越战壕冲到“空白区”里,穿越者可在空白区停留,但穿越时不能接触防守队员身体的任何部位,如穿越者在穿越时碰到防守队员,就算光荣“牺牲”;冲过最后一道“封锁线”后,必须再按原路返回才能算赢。步骤A.整队分组,并确定组内角色;B.进入岗位,明确规则;C.组内商量,拟定行动策略和方案;D.进行游戏,“牺牲者”出列;E.胜负既定,变换角色,继续游戏;F.循环往复,尽情游戏。规则(1)两组队员均不能踩线,防守队员不能离开“战壕”,如离开“战壕”就算“牺牲”。(2)穿越的队员可以在站“空白区”内偷袭防守队员,把防守队员推出战壕,或用手圈定防守队员,被推出者视作“牺牲”,被圈定者暂时失去“自由”,待穿越队员离开后方可继续投入“战斗”。(3)在外面穿越的队员用手圈定防守队员时不能碰到防守队员。只有防守组长有权接触对方队员身体,被防守组长碰到者就算“牺牲”。(4)防守队员可以采用各种方法阻拦穿越队员。(5)如组长“英勇就义”,就在尚未“牺牲”者中产生一名替补组长,带领大家继续“战斗”。(6)以冲过封锁线所需时间“短”者为胜。场地要求器材要求本游戏只需一块60M2左右的场地,除此之外无其它要求。5、亮点本项目综合了农村孩子爱玩的“造房子”、“拍犯人”等游戏特点,融入军事的刺激因素,并渗透品德教育内容,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要求。同时,该游戏是在我校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开发双侧肢体运动项目的实践研究基础上产生的,对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实现课题的目标有帮助。6、图示真没有想到,一经推广,学生兴趣极高,上体育课时,学生时不时得来找老师。“老师,让我们练穿越封锁线”,“老师求求你了”看着学生迫切的眼神,我感到很欣慰。更没有想到的是,在上海市“肯德基”杯大奖赛上,我们把这一项目摄制制作了光盘参加了比赛,由于该项目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方法易练,安全系数高,经过层层筛选,获得了市级三等奖,区级一等奖。典型案例2冲动的“惩罚”一次,我偶然发现在操场上,一位男同学手里拿着一样“东西”,在追一群女学生,女生边逃边不时发出“啊!啊!”的尖叫声,于是,我忙叫那位男生过来,在逃的女生也停止了逃跑,看到老师叫男生,也都围了过来。“你拿的什么?”“死老鼠。”一位女生答道。“那儿搞来的死老鼠?”我问男生。“路旁看到的。”那位男生答道,于是,我对那位男生教育了一番,那位男生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你们很怕老鼠吗?”我问女生。“我不怕!”“我怕”。“我很怕。”女生你一句,我一句的答道。我想:老鼠是害虫,能不能通过体育锻炼的手段,来增强学生消灭“害虫”的意识?说赶就赶,通过反复的思考,开发了老鼠偷“食”这个项目,具体方法与规则如下:1、名称:老鼠偷“食”2、目的:发展学生的灵敏及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消灭“害虫”的意识及小组合作的精神。3、对象:15年级的学生4、人数:12人5、方法与规则:由12名同学站于一个半径为5M(中圈)的圆圈外,其中6名学生做“猫”,6名学生做“老鼠”,且在半径为1M(小圈)的圆圈里放6只小海绵球(或小石块等物)当做“食物”。游戏开始,扮做“老鼠”的同学快速冲进半径为1M(小圈)的圆圈里“偷”食物,然而在规定的20秒时间内想方设法避开“猫”的“阻击”,冲出半径为6.5M(大圈)的圆圈。若被抓到,则该学生退出比赛,若没被抓住,则把“食物”放回原处,继续第二次“偷食”,若“老鼠”在规定时间里由于“猫”的“阻击”而无法冲出大圈,规定时间一到,“猫”可以冲进中圈内抓“老鼠”,也可以继续在外“阻击”,直至“老鼠”被全部消灭;然后,两组学生轮换角色。指记时发令员;指老鼠;指猫 (图1)6、注意事项: (1)“猫”触及“老鼠”身体的任何部位,算抓到。(2)在游戏过程中,若学生没有拿到“食物”或中途失误等原因,空手冲出大圈者算违例,淘汰出局。(3)“猫”在规定的20秒时间内,不能冲进中圈抓“老鼠”,否则算犯规淘汰出局。(4)以全部消灭“老鼠”所需时间“短”者为胜。真想不到,当时一时的冲动而开发的项目,在上海市“肯德基”杯大奖赛上,由于该项目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方法易练,安全系数高,并具有教育意义,经过层层筛选,获得了区级一等奖。典型个案1基本信息学生姓名 沈某某 性别 男 跟踪起止年月 2002、9 2005、6 (46年级) 类 别课目学年度2002学年度2003学年度2004学年度第1学期第2学期第1学期第2学期第1学期第2学期期中期末期中期末期中期末期中期末期中期末期中期末文化成绩语文878590868987898892939092数学939792999399959797989998英语868387939795939695939799体育成绩50M10.810.510.4210.410.2310.210.01109.99.99.89.6定远136136137138140143142146153154160161握力14.215.615.816.417.618.318.518.719.019.220.120.6简述该生属瘦小群体中的典型个案,由于身材矮小,上体育课的热情不高,有自卑心理。通过对学生进行生长发育规律的传授,开导及对学生营养摄入的指导,使该生在各个方面有较显著的提高。典型个案2基本信息学生姓名 乔某某 性别 男 跟踪起止年月 2002、9 2005、6 (35年级) 类 别课目学年度2002学年度2003学年度2004学年度第1学期第2学期第1学期第2学期第1学期第2学期期中期末期中期末期中期末期中期末期中期末期中期末文化成绩语文727473717577737778787679数学858284838487898587908891英语717375808382878682898587体育成绩50M10.610.510.310.19.99.69.49.28.98.88.68.5定远156162164168170171174176187188190195握力19.620.921.621.722.623.124.225.525.726.026.226.4简述该生属肥胖群体中的典型个案,由于身体的原因,体育成绩一般,常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自尊心受到伤害,对体育锻炼的信心和兴趣不高。通过交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对学生采用目标分层教学等手段,适时指导学生的饮食,使该生在各方面有了教大幅度的提高。八、典型案例分析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开发的项目之所以学生能够接受并受到学生的欢迎,以及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有较大的提高,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项目简单、易练、安全、有趣对所开发的项目,场地、器材要求都不高,且方法易练,安全系数高,在练习过程中,能够给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较多,具有较高的灵活性,集体性,自主性,因此,学生乐于接受。(二)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好“动”是中小学学生的天性,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是他们的共性,因此,新,奇,异的刺激是引起兴趣的有效方法。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才能使教育过程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而新项目丰富了体育课的内容,这些教材的趣味性、娱乐性,极大地调动学生兴趣,如提供给学生的教材穿越封锁线、老鼠偷食等,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一直很高,以前那种学生“喜欢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和“夏天躲阴凉,冬天晒太阳”不爱锻炼的现象,逐渐的消失了。同时,在实施与应用过程中我们按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给学生需要的“菜单”,不搞“一刀切”,体育教学只有改变“一刀切、一把尺”的统一练习、统一要求,学生的学练积极性才能真正得到激发,个性才能真正的发展。教师的教学目标只有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尝试,调整和完善为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之后,自主学练的态度才能真正形成。因此,在实践工作中,我们首先考虑学生的学法,在一个内容中,设计若干个学练手段、学练顺序及不同的负荷,作为“菜单”引导学生进行选择。实践证明,选择性学习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因为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最基本来源是“可选择性”。学生只有在面临多种选择时,他才有主动性而后创造性,如果没有选择,就无主动性可言了。选择性练习通过学生的学练信心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保证了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过去的教学,过于强调技术动作的系统性。如篮球教学,很长一个阶段要学传球练运球,不给学生投篮和比赛,学生怎么会有兴趣。是否可以换一种思维方法:先比赛(当然先设定简单规则),再穿插基本技术练习呢?答案是肯定的,在教学中,我们把开发的新型练习内容(如双手运球等)与传统的内容有机结合,先让学生在比赛中找失败的原因,然后在教师的激励声中练基本功,从“趣”字入手,串插一些开发的新型的练习内容,如双手运球等,引导高层次篮球技术的练习,吸引了大片学生参与这项活动,喜欢这项活动。(三)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前提条件。所谓“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只有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的民主气氛,才能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更主动。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他们需要从老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特别重视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架起了师生间感情的桥梁,在情感上为学生“减负”,使学生在平等、民主、宽松的气氛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每一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点”,在工作中,我们始终把发现、搜索、肯定学生的长处,并适时的加以鼓励,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十全十美,有时候偶尔犯错误,假如教师采用严厉的手段,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失去对教师的亲和力与对该门课程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尤其对性格内向的学生,不搞“一棍子打死”,而是适时的通过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引导和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乐学”的态度。(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体育与健身”课程以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为特征,多维目标和体育健身项目为主的教材内容,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改变了简单模仿、机械重复、测验考查等这种学生离开教师就不会锻炼的模式,采用友伴分组,自由结伴的组织形式,比如友情组合、能力组合、互助组合、兴趣组合等。形成共同的、开放的,包括学习目标和资源共享的相互依靠的关系(不是依赖),这种合作不仅能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而且有利于目标分享、信任与责任感等方面的社会学习体验,有利于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如在进行穿越封锁线的练习过程中,为了摆脱学生的害怕、畏难、意志力不强等消极的情绪,我让学生进行了兴趣组合的合作式学习。这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受到学生的欢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五)强调“理”的传授,引导“法”的尝试,让学生知其所以,“乐”在其中在10多年的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在体育健身的每一项练习当中,只有当学生真正明白其道理时,体育学练的积极性才会油然而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给学生讲清、讲透体育健身的作用,使学生从新认识体育的作用和意义。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激发了学生的学练热情。(六)运用多元的评价方式稳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我们采用较多激励的语言进行口头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进步,有波动,有成功也有失败,面对这些状况,我们及时采用“寓情于教,循循善诱”的多元评价方式。当学生有进步时,及时的给予表扬,遇到困难时,耐心地引导、启发学生超越自己,获得成功时及时的给予赞赏与肯定。并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在体能、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变化,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进步,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使学生以更稳定、浓厚的兴趣投入学习。(七)给学生自主发展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发现:在每一节课后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自主发展,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更高。假如体育课上统得过死,会扼杀学生自主学练的积极性。我认为学生有一定的表现欲和好奇心,这是好事,教师应满足他们,才能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和不同的智能特长,他们才会对体育兴趣倍增,如若不然的话,学生会逐渐失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可以说这也是造成学生不爱上体育课的原因之一。体育教学中,应为学生的自主发展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什么是时间,容易理解;什么是空间,我认为就是,学生自主发展的余地。教师的话不讲死,不讲全,留有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到实践中去体验、去探索。这符合了二期课改的基本要求。九、几点启示扩大试点的设想:从实践的工作中,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年龄,提炼研究成果,主要有项目集、教案、教学案例分析、论文、研究报告等。并根据课题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我区东西部地区学校的差异,形成今后一段时期内扩大试点的一些设想。(一)第一种设想:校校联合,资源共享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校校联合,逐渐扩大试验范围,群策群力,充分利用不同学校的特点,综合利用“智力”资源来开发新的项目,并通过交流。优势互补,资源互享,共同发展、繁荣体育事业的新局面。(二)第二种设想:分片试点,区域联动由于受到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硬件设施等条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对项目的进一步推广存在着一定的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