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版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1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72464991 上传时间:2022-04-09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2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X版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1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XXXX版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1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XXXX版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1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总则l.o. 1为指导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统一主要技术要求,加强 施工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技术指南。1. 0. 2本指南适用于新建时速250300km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 施工。时速250km以下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 应参照执行。1.0.3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应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技 术标 准,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使其符合系统功能及性能要求, 保证设计使用年限内正常运行。1.0.4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应从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 场管 理和过程控制等标准化管理,实现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 境保护、技术创新等建设目标。1.0.5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应积极推行机械化、工厂化、专业 化、信息化。1. 0. 6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应提高文明施工水平。1.0.7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邻近运营接触网线路施工、牵引变 压器 运输和安装等,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通过风险监测等程序,做好风 险管理工作,并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1.0.8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设计文物保护时,应根据相关管理 法规 和设计保护措施进行施工。1.0.9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应根据国家节约资源、节约能 源、减少排放等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结合工程特点、施工环境编制并实 施工程施工节能减排技术方案。1.0.10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的各类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合 格后方可上岗。1.0.11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中采用的设备、器材。应符合与高速 铁路设计行车速度相适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有关技术规定,并 有合格证件。1. 0. 12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时,应同步做好资料的收集和 整 理,做到系统、完整、真实、准确,并应按有关规定做好归档管理工 作。1.0. 13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在营业线施工及有可能影响营业 线运行安全的施工时,应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1. 0. 14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除应符合本指南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2.0. 1接触悬挂 接触网中的悬挂部分,主要由承力索、接触线、吊弦、补 偿装置、悬挂零件及中心锚结等组成。2. 0. 2无交叉线岔在道岔处两支接触悬挂不相互交叉,以锚段关节方式来满足弓网关系 的线岔。2. 0. 3带辅助悬挂的无交叉线岔在道岔处增设第三支接触悬挂,并与两支接触悬挂分别形成锚段关节,来满足弓网关系的线岔。2. 0.4线岔始触区在道岔处,受电弓开始同时接触两条接触线的区域。2. 0. 5精密测量网应用卫星定位技术设立并用于高速铁路上下行线路中心 线三维定位的测量控制网络。分别为:CPI、CPU、CP皿三级。2. 0.6综合接地引线用于牵引变电所、接触网支柱基础预留接地端子或架 空地线与高速铁路贯通地线间接地连接导体。2. 0. 7 SFe全封闭组合电器将各组成元件的高压带电部位密封于接地金属 外壳内,壳内充以缘性能良好的气体、油或固体绝缘介质,各组成元件(一 般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母线、避 雷器、电缆终端等)按接线要求,依次连接和组成一个整体而各电器仍保 持原性能的装置。结构紧凑,外形及安装尺寸小,使用方便,且各电器的性 能可更好的协调配合。2. 0. 28 SFe气体绝缘高压开关柜使用SF6气体绝缘介质,将各组成元件间隔(一般包括断路器、隔 离开关、接地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母线、避雷器、电缆终端 等)按接线要求,依次连接和组成一个整体而各电器仍保持原性能的装 置。2. 0.9综合自动化系统能够实现全所当地监控、当地维护、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预处理、 当地和远程通信功能,以及线路变压器组、接触网馈电线的控制和保护功能 为一体的自动化系统。2. 0. 10供电调度系统用于指挥供电系统运行、事故处理、设备运营维修 管理及集中调度的系统。2.0. 11接触网静态检测在接触网运营前,为检查接触悬挂的某些性能, 运用测量装备检查测量接触网的空间几何参数以及在低速无电条件下受电弓 沿接触网的滑行检测。2.0. 12弹性不均匀度表征同一跨距内,接触悬挂最大弹性与最小弹性差 别的静态特性指标。有U表示:U=(Umax-Umi n)/ (Umax+Umi n) x 100%2.0. 13联调联试完成高速铁路静态验收后,采用试验列车和检测列车, 对高速铁路各系统的工作状态、性能、功能和系统匹配关系进行综合测试、 验证、调整和优化,使高速铁路整体系统达到设计要求。2. 0. 14动态检测动态检测是动态验收的一个环节,通过采用检测车和试验列车,在 规定速度范围内对系统功能和性能进行检测,并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进行评定。2. 0. 15接触网精调在联调联试或动态检测过程中,根据接触网静、动态检测数据及评估结果,进行精确调整,直至达到高速铁路验收标准。3 基本规定3. 1 一般规定3. 1. 1建设各方应制定项目管理计划,明确工程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等 目标和措施。重点加强接触网架设及悬挂调整、电缆敷 设、设备安 装、系统调试等环节控制,注重接口工程、交叉施工等施工细节管 理。3. 1. 2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对工程施 工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管理,强化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制度。3. 1. 3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应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遵照国家 现行有关安全法规和按照铁路通信、信号、电力、电力牵引供电工 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436和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 技术规程TB 10431的有关规定及建设单位相关要求,进行施工 安全管理工作。3. 1.4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应建立并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 系,制 定并实施环境管理计划,有效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3. 1.5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应重视职业健康和劳动卫生保 护,制 定管理计划并进行有效控制,防止发生职业健康安全事故。3. 1. 6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前,应确保各重要工序的施工工艺; 对工程有较大影响的关键工序,进行现场首段定标,统一工艺标准。3. 1. 7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应按照现行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 有关规定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加强关键工序的进度控制和管理。3. 1.8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应根据施工方法、工期要求、工程特 点、地质条件等综合因素,按照“技术先进、安全适用、节能环保” 的原则合理配置使用机械设备,积极推进机械化施 工。3. 1.9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所需的原材料应集中采购,预支电缆 槽、接触网桩基钢筋框架、整体吊弦及腕臂结构等宜采用工厂化施 工。3. 1. 10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应根据工程规模、工序特点和施工 难易程度,组建专业管理结构和专业化的作业队伍进行施工。关键工 序、关键岗位的管理和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作业 组人员相对固定。3. 1. 11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应建立可靠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保证工程施工管理信息及时、畅通。3. 1. 12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应符合铁路建设项目现 场管理规范TB 10441的相关规定。施工现场规划应遵循以人为 本、因地制宜、节约用地、符合施工需要的原则,合理布置生产区、 辅助生产区、办公生活区等,防洪、防火、防爆 等应符合国家现行相 关标准的规定。3. 1. 13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现场应按照现行铁路建设项目现场 安全的有关规定设置安全文明标志。3. 2建设单位3. 2. 1建设单位应认真执行国家和铁路现行有关建设管理办法的规定。3. 2. 2建设单位应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设计技术交底、设计联络工作。3. 2. 3建设单位在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应负责外电源 供电方案报装,联系国家及地方电网公司商洽供用电、调度协议签订 等事项。3.2.4建设单位在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应做 好下列 工程接口管理协调工作:1负责牵引变电所(包括分区所、自耦所、开闭所,下同)征地拆 迁,排除干扰等制约电力牵引供电工程的工作;2负责协调跨铁路局(公司)交叉或支援供电、调度控制、产权归 属、接管维护、计量计费等事项;3审查土建与电力牵引供电接口工程(含接触网与车站雨棚和架柱的 建筑安装)安装质量,提供高速铁路线路精密测量网资料,并负责施 工协调,对预留预埋件工程进行检查确认,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纠 正。3. 2. 5建设单位应加强接触网施工及调 整、设备安装、系统防雷接地及回 流等施工质量检查,根据现场实际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控制措施。3. 3设计单位设计单位应认真执行国家和铁路现行有关建设管理办法的规3. 3. 1设计单位应按照建设单位的节点工期及供图计划,提供电力牵引供电3. 3. 2施工设计文件。设计单位应加强接口设计,与设备基础、隧道洞口、桥台、涵洞、过轨设施、各专业电缆路径、铁路贯 通地线等接口应同步设计、同步出图。设计单位应按规定向相关单位做好施工图技术交底,对电力牵引供电3. 3. 3专业与通信、信号、土建、房屋建筑、给排水及其他专 业之间工程接口等关键设计内容作出详细说明。设计单位应加强现场施工配合、设计变更等工作,及时解决工程建设3. 3. 4中存在的相关技术问题。设计单位应按要求参加工程检查和验收工作。3. 3. 5 34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应认真执行国家和铁路现行有关建设管理办法的规定。施工单位应参加设计交底工作,3.4. 1重点关注接触网预留基础、所亭场坪、电缆沟槽管洞预留及相关专业接口等内容。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调查工作,现场核对设计文件,与3.4.2设计不符时应及时报告。施工单位应编制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明确施工作业标准和工艺要3.4.3求。施工单位应做好进场设备、材料的检查验收。3.4.43.4.53.4.6施工单位应配齐试验检测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和各项管理制度,配备仪器设备,确保试验检测数据真实、准确。3.4.7施工单位应做好已完工程的成品保护,制定冬、雨季施工方案 及防护 措施。3. 4. 8施工单位应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施工质量检查、验收等工作。3. 4. 9施工单位应按规定进行竣工资料的搜集整理,并及时向有关单 位移 交。3. 5监理单位3. 5. 1监理单位应认真执行国家和铁路现行有关建设管理办法的规定。3.5.2监理单位应对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和变压器的运输及就 位,接触 网架设,设备安装、涉及营业线安全的施工方案进行 重点审查。3.5.3监理单位应做好设备、材料等的进场检查验收。3.5.4监理单位应参与建设单位组织的接触网基础、电缆槽道等于相 关专业 接口的现场核对工作。3. 5. 5监理单位应加强对变压器基础、变压器运就位、安装,电缆敷 设及附 件安装,防雷、接地装置设施安装,接触网架设、调整,系统调试等 关键工序的现场监理。3. 5. 6监理单位应加强对施工单位测试工作的监督检查,保证测试数 据真实 可靠。3. 5. 7监理单位应参加工程检查和验收等工作。4 施工准备4. 1施工调查4. 1. 1施工单位应依据获取的设计文件及相关资料,进行施工调查,并编制 施工调查报告。4. 1. 2施工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概况,包括工程环境、气候特征、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 规模数量和特点;2工程的施工条件,包括施工运输、施工用水源、电源、通信、场地 布置、征地、拆迁、青苗补偿情况等;3相关营业线技术设备现状、对施工的制约和要求、行车组织等于施 工有关的资料;4牵引所的进出所道路、场坪土建,房屋建筑、给排水工程进度;电 力牵引外电源方案落实及工程配套建设情况;5施工材料检查,包括供应条件及料源的分部情况。6施工生活保障调查,包括生活供应、医疗、卫生、防疫、民俗及工 地周边社会治安情况等;7 土建工程中接触网预留基础、沟、槽、管、线、人孔(井)手孔等 预留情况;施工范围内既有地下管、线、缆等设备径路。8相关防雷设施和综合接地条件。4. 1.3施工前应对电缆线路路径走向及过轨、桥、涵、隧、站台、公 路、水沟、路基等具体数量、长度和防护方式进行定测。定测完毕应做好记录4. 2施工图核对4. 2. 1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批准的施工图进行现场核对,确保无误后方可使用。4. 2. 2施工图核对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图纸的组成内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2施工图纸是否齐全,有无遗漏或错误,与现场实际是否一致。3设计说明书、工程数量表及主要设备和器材的规格、数量表是否与 图纸相符。4设计文件中选用的主要设备的生产落实,新设备图纸及安装、检 查验收技术标准。5各设计专业的接口及相关衔接。6施工方案、方法和技术措施,对设计响应性的优化。7牵引供电外部电源供电方案。4. 2. 3施工单位应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并会同设计、监理单位进行现场核 对,核对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与建设、设计、监理单位进行现场核 对,核对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与建设、设计、监理单位联系解决。4. 2. 4施工图核对完毕应留存完整记录。4. 3施工方案选择及资源配置4. 3. 1施工方案的选择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施工方案符合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切实可行、好中选优的原则;2施工单位应根据土建、房屋等相关工程进度和设备到达等情况合理 选择施工方案,安排进度计划。4. 3. 2施工机具、仪器仪表和主要材料、设备等资源配置,应与施工方案和 进度匹配。4. 3. 3施工机具、仪器仪表配置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施工机具、仪器仪表的配置应符合施工内容、工期及质量控制需要,以及经济、高效的原则;2各种施工机具、仪器仪表应状态完好,仪器仪表应处于检定有效期 内;3施工单位应设专人维护施工机具、仪器仪表。4. 3. 4设备、材料的配置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按照甲供、甲控、自购的相关规定,以及设备、材料的规格、数量 和施工进度要求进行采购或进货。对特殊设备材料应提供较准确的供 应计划,如有变化及时通知供应方调整,确保施工需要。2按相关规定核查设备、材料供应方出具的产品质量证明文件,设 备和材料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3应设置足够空间的设备、材料仓库,防盗、防火、防潮、防晒、防 雨等应符合相关规定。4建立健全设备、材料管理制度,并配备相应管理人员。4.3.5人力资源的配置应符合工程规模、进度安排、专业技术等要求。4. 3. 6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人员的技术和安全培训。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应按相关规定持证上岗。4. 4施工作业指导书4. 4. 1高速铁路牵引供电工程的各专业关键工序应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1牵引变电所1)基础施工; 2)隔离开关、断路器、组合电器等设备安装;3)主变压器、自耦变压器安装;4)电缆敷设、接续、测试及防护;5)接地装置及回流安装;6)综合自动化及交直流电源设备安装;7)系统调试。2接触网1)施工测量;2)支持结构安装;3)下锚补偿装置安装;4)承力索及接触线架设;5)弹性吊索等安装与调试;6)接触悬挂调整;7)接触网检测及受电;8)接触网精调。4. 4. 2关键工序施工作业指导书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适用范围;2作业准备;3技术要求;4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5施工要求;6劳动组织;7材料要求; 8设备机具配置;9质量控制及检验;10安全及环保要求。4. 4. 3施工作业指导书得编制应符合下列原则:1工艺工法先进成熟、生产组织科学合理;2质量目标、安全要求明确;3符合工程实际,可操作性强;4图文并茂,简明易懂;5符合首段定标要求。4. 4. 4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应通过组织现场作业交底和人员培训,确保施工人员全面掌握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和要求。4. 5施工技术交底4. 5. 1施工单位应逐级组织管理层、技术层、作业层施工技术交底。4. 5. 2施工技术交底应根据施工进度分阶段进行,并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质量目标和要求;2安全目标和要求;3环境保护目标和要求;4施工部位;5工艺流程及工艺标准;6验收标准;7施工材料、机具、仪器仪表; 8操作要点;9施工质量控制点。4. 5. 3施工技术交底可采用会议、书面、班前讲话等形式。通过施工技术交 底,应使施工人员明确和掌握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安全技术要求等 内容。4. 5. 4施工单位应做好技术交底的文件管理工作。技术交底双方应认 真履行签字手续。5施工测量5.0. 1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时,应充分利用精测网资料(CPU、CP皿), 宜采用全站仪、无接触接触网激光静态测量仪,长度测量应使用钢尺 等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进行设计布点与实地测点对应,三维标定。5. 0. 2根据CPH精测网核定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矩形ABCD四电三 维坐标,测量核实相对铁路线路里程、标高、与上行或下行线路中心线距 离。同一轴线的基坑应一次测定,各类标桩设置齐全、稳固。5. 0. 3根据CPU精测网数据,测量核定高速铁路接触网车站、区间分 段测 量起点,桩基一次准确定位。5. 0.4根据CPH精测网数据,测量核实隧道预留槽道、后植锚栓、下 锚端 面位置,路基、桥梁接触网支柱及拉线基础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5.0.5根据CP皿精测网数据,测量核定接触网支柱垂直线路中心线偏 差及 上部孔位准确性、隧道内的吊柱及锚栓安装偏差,对支柱,吊柱(含各种安装底座)统一编号。5. 0. 6根据CP皿精测网数据,测量计算吊弦长度。5.0.7在联调联试过程中,根据CP皿精测网数据和线路拟合参数,进一步 分析判定轨道与接触网耦合符合相关标准要求。6牵引变电所7 接触网7. 1 一般规定7. 1. 1接触网工程应包括下列施工用设计文件:1接触网施工设计说明说;2接触网平面图、接触悬挂安装图及安装曲线;3基础设计图、支柱设计图、装配图及零配件图;4接触网供电分段示意图;5附加导线安装图及安装曲线;6特殊设计图;7概算或施工图预算;8线路轨面高程、曲线数据、坡度表。7. 1. 2接触网施工单位应按下列要求对高速铁路线路进行调查:1与铁路线路交叉跨越或接近的通信、信号、电力线路、其他建筑物及设备的拆迁、改建工程应有妥善安排或有协议;2桥梁预制场数量、位置及铺架方向;3无咋轨道作业面位置及数量,铺轨基地位置及数量;4施工便道起止里程、上桥通道的位置及数量;5 土建单位施工的接触网支柱基础和拉线基础现场浇注进度,对预埋(留)件进行核查。7. 1. 3设备、器材的运输、储存和保管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7. 1. 4运到工地的设备及零部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进场验收:1确认外包装完好;2装箱单,图纸、说明书等技术资料,合格证、检验单等质量 证明文 件齐全;3设备及附件、备品备件的数量、信号、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和订货合同的要求;4外观检查无缺损,无变形;5作好进场验收记录。7. 1. 5接触网施工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施工测量应采用激光测量仪、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仪器设 备;2腕臂支持结构及吊弦施工应采用电脑计算软件计算和工厂化集中预 制;3预配件、零部件中螺栓应采用力矩扳手紧固,紧固力矩符合产品技 术文件要求。7. 1.6高速铁路接触网邻近运营接触网线路施工时,应及时将与营运接触网 平行的附加线、电力电缆、承力索、接触线临时接地。7. 1. 7接触网施工工序流程图如图7. 1. 7所示。7. 2预埋件7. 2. 1预埋件施工主要包括:对土建施工单位施工的桥梁或路基上接触网基 础、隧道滑型槽道、隧道及桥梁后植锚栓、桥梁上预留电缆槽与上桥 电缆锯齿孔、贯通地线接地端子等施工质量的检查确认。7.2.2施工进场后,接触网施工单位应在建设单位组织下,与监理单位、土建施工单位共同对预留预埋件进行检查确认,并把存在的问题 及时提报相关单位进行修正。7. 2. 3桥梁和路基上预留的接触网支柱基础和拉线基础应按下列要求 检查确 认:1跨距(设计里程)。2基础型号、规格。3基础方向性偏斜。4基础顶面与轨面高差或基础顶面与路肩面高差。5基础距线路中心线侧面限界。6基础螺栓的材质、直径、螺纹长度、外露长度及防腐。7螺栓间距及配套螺母垫片。8拉线环朝向。9基础预留接地端子。10桥梁和路基区段预留支柱基础及拉线基础型号、位置应符合设计 要求。桥上H型钢柱基础预埋钢板应符合下列要求:11预留基础螺栓顺线路放线中心线应与线路中心线平行,垂直线路 方向中心线应与线路中心线垂直,两个方向的允许偏差均不大于1. 5。螺栓应呈竖直状态,螺栓外露长度、螺栓间距、基础位置及尺 寸等应符合下列要求:7. 2. 4隧道预留滑槽应按下列要求检查确认:1隧道预留滑槽型号、位置、埋入深度、垂直度及间距符合设计要 求;2滑槽位置:(1) 顺线路方向的施工允许偏差为土 0.5m;(2) 垂直线路方向的施工允许偏差为土 30mm;3同组滑槽应平行,同组滑槽间距施工允许偏差为土 5mm;4滑槽嵌入隧道二次衬砌深度的施工允许偏差不大于5mm;5滑槽中心线与隧道中心线的垂直度、平行度偏差为槽道长度的士 5%o;6滑槽内泡沫填充物完好,不得被混凝土覆盖;7滑槽不得出现扭曲变形,滑槽本体倾斜不大于3mm;8接触悬挂下锚的隧道侧壁滑槽应铅垂,水平滑槽应水平。7.2.5在桥墩、梁端预留的供电及回流电缆上桥滑槽、锯齿孔应无遗漏,并 符合设计规定。7. 2. 6隧道及桥梁后植锚栓施工质量应符合设计规定。7.2.7为接触网接地预留的贯通地线接地端子位置、型号、数量等应 符合设 计规定。7. 3基础7. 3. 1基础施工包括基础定位测量、基坑开挖、钢筋框架预制安装、基础浇 筑等。7. 3. 2基础定位测量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现场交桩时,会同土建施工单位,现场共同办理线路基础交 接手续。交桩资料包括:直线和曲线,水准基点,里程表,直 线转点桩,缓和曲线始、终点桩,圆曲线终点桩,岔心桩和线 间距等。2纵向测量以土建施工单位提供的线路控制网(CPU )基桩及 其对应 数据为依据,并符合设计要求。3站场横向测量中,同组硬横跨支柱两基坑中心的连线与正线中心线 垂直。4基础位置满足信号机显示距离的要求。5施工测量宜采用全站仪。7. 3. 3基坑开挖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基坑开挖前,复核基础位置、侧面限界、基础型号等;2桩基开挖应采用旋挖钻机作业方式,且每个基础钻孔应连续进行;3开挖的弃土宜装袋,搬运至指定地点;4基坑限界、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限界施工允许偏差为o+5 mm;5基坑达到设计深度后,应采取加盖等保护措施。7. 3. 4基础钢筋框架预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温度低于-20C时不得对钢筋进行冷弯,防止撞击钢筋,以避免钢 筋脆断;2钢筋连接可采用点焊,拉线基础的拉环锚筋应与基础钢筋框架点焊 连接;3地脚螺栓材质、规格、型号及防腐符合设计要求;4基础外形尺寸、地脚螺栓外露长度、间距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 2. 3-2的规定;5钢筋框架宜采用锥形锲片在四面卡紧固定;6钢筋框架距坑壁的距离不小于50m m,钢筋框架中心应与基坑中心重合;7钢筋框架的基地符合设计要求。7. 3. 5基础浇筑应按下列要求要求进行:1符合现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的规定。2宜选用商品混凝土。现场搅拌混凝土应采用混凝土搅拌机。3杯形基础浇筑:(1) 基础内模应采用钢板制作,形状尺寸符合设计要求;(2) 内模放置前,其外表面宜脱模剂;(3) 内模、骨架的中心线应与基坑中心线重合;(4) 内模、骨架定位后,复核内模外沿与坑壁的距离符合设计要求, 不得有负偏差;基础内受力钢筋与内模外沿及坑壁的距离应保 证设计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5) 杯形基础的杯口平整、直径施工允许偏差o+5 mm;(6) 腕臂柱杯形基础中心线与线路中心垂直,施工允许偏差2,基 础顶面高出路肩面得施工允许偏差为土 20mm。4硬横跨基础浇筑:(1) 同一组硬横跨的两基础中心间距施工允许偏差为土20mm,两基础中心连线与铁路正线中心线垂直,施工允许偏差2 ;2)同一组硬横跨的两杯形基础杯底高程宜相等,施工允许偏差不大于50mm。当位于不同地形、地貌的情况下应符合设计要求。5拉线基础:(1)模型板采用钢模或内衬钢板的木模,两对边长度应相等,施工允许偏差J mm;两对角线长度应相等,施工允许偏差为+100 mm(2) 模型板高出地面100mm,施工允许偏差为士 20mm;(3) 下锚拉线环相对支柱的朝向符合设计规定;(4) 拉线基础的位置、排水面及基础螺栓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5) 拉线基础距锚柱的距离施工允许偏差士 200mm,轨面处拉线基+100础距线路中心的施工允许偏差为omm;(6) 基础中心至线路中心的距离应符合设计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50施工允许偏差o mm;(7) 基础横线路方向的中心线应与线路中心线垂直,偏差不大于 2 ;(8) 基础中心与相应下锚支柱基础中心的连线应与线路中心线平 行。6基础外形尺寸、地脚螺栓外露长度、间距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 2. 3-2的规定,基础螺栓外露部分涂黄油包扎保护。7. 3. 6杯形基础施工完成后如不能及时立杆,应采用混凝土盖板将杯口封严。7. 4支柱7. 4. 1支柱施工主要包括支柱的外观质量检查、吊装及运输、安装及 整正、支柱法兰底板下方填充混凝土及浇制基础帽等。7.4.2支柱施工流程如图7. 4.2所示。7. 4.3钢柱应按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钢支柱TB/T 2921进行外观质量检查,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应按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预应力 混凝土支柱TB/T 2286进行质量检查。7. 4. 4支柱装卸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支柱起吊米用两点支承法,装卸、起吊时轻起轻放;2支柱装卸,一次起吊数量不应该超过2根;3支柱严禁由高处自由滚向低处。7. 4. 5支柱安装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基础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70%以上方可安装;2安装前应先清理基础面,复查预埋螺栓状态及相互位置尺寸;3安装时应先确认支柱容量、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4在施工便道上利用汽车吊车安装支柱应事先把支柱撒到位;在桥上利用专用吊车安装支柱应制定吊车倾覆措施;5在支柱安装前应安装下部螺母,用水平尺调整水平,再戴好垫片;6 H型钢柱安装宜采用尼龙吊装带;7支柱吊装对位时严禁碰装基础螺栓,每个螺栓都戴上主螺母并预紧后方可收吊臂;8杯形基础的环形等径混凝土支柱安装后及时固定。7. 4. 6支柱整正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利用经纬仪测量支柱倾斜度;2支柱倾斜度调整时应先松动主螺母,再利用专用调整工具调整支柱;3紧固螺母时应对角循环紧固,紧固力矩值符合设计要求后再依次紧 固锁紧螺母;4支柱横、顺线路方向均应中心直立,顺线路方向支柱倾斜施 工允许 偏差土 0. 5%,锚柱顶部向拉线侧倾斜不应大于1%;横 线路方向曲 线外侧和直线上的腕臂柱柱顶应向受力反侧倾斜,施工允许偏差00. 5%;锚段关节中心柱、曲线内侧支柱及转换柱均应直立,柱顶向受力反侧倾斜,施工允许偏差0 0. 5%;5硬横梁支柱顺、横线路方向均应直立,施工允许偏差00.5%;支柱顶端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100mm;6隔离开关支柱应直立,施工允许偏差00. 5%;7 H型钢柱端面应垂直与线路中心线,施工允许偏差土 2 ;+508支柱的侧面限界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mm。7.4.7支柱承受全部荷载后,应按设计要求在支柱法兰底板下方填充 混凝土或浇制基础帽。H型钢柱法兰底板下方填充C40细石混凝土,并从 法兰底板边缘抹制混凝土防水坡。7. 5隧道吊柱7. 5. 1隧道吊柱施工包括后植锚栓及后植滑槽的定位测量,接触悬挂、附加悬挂所使用的吊柱及固定件安装7.5.2隧道吊柱施工流程如图7. 5.2所示。7. 5. 3后植锚栓或后植滑槽的定位测量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隧道口顶部水平线与线路中心线的交点为隧道口起测点。2从测量点开始,根据设计平面布置图对悬挂点跨距进行测量, 悬挂点跨距可在士 0.5m的范围内调整,但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值,且相邻跨距差不得大于10m。3 一个隧道纵向测量完成后,应把实际跨距与设计跨距相校核,如有 施工允许偏差可在整个隧道内进行调整。4定位测量应避开隧道伸缩缝,不同端面接缝、石缝或明显渗水、漏 水的地方,避开距离符合设计要求。7.5.4隧道内的悬挂、中心锚结、补偿下锚等的后植锚栓施工应按下列要求 进行:1锚栓的类型、规格符合设计要求;2应按产品技术要求进行钻孔和清理孔内杂物、积水;3各埋入杆之间的距离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为士20mm;4埋入杆横向中心线应与线路中心垂直,纵向中心线与线路中线先平行,顺线路方向的施工允许偏差为士 0.5m;5锚固抗拔力检验:(1)检验前,隧道衬砌应达到规定的设计强度等级,衬砌表面应平 整,必要时进行磨平处理;(2)检验化学粘结锚栓时,其粘结材料(剂)的养护(固化)时间 应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3)锚固抗拔力不应小于设计值。7. 5. 5隧道吊柱安装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1吊柱型号、规格、防腐措施符合设计要求;2吊柱表面光滑、无裂纹、伤痕、砂眼、气泡等缺陷;3吊柱焊接处无裂纹,焊缝处无虚焊;4吊柱镀锌层均匀,无锌层剥落、漏渡、锈蚀现象;5吊柱法兰盘符合设计要求,螺栓孔间距允许偏差土 2mm;6螺杆与螺母的配合良好。7. 5. 6隧道吊柱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安装和调整:1吊柱安装前,使用吊柱底座检查模板及水平尺测量调整垫片的厚度,调整垫片宜采用镀锌闭环垫片。2调整垫片每片厚度宜为3mm、5mm、10mm,调整时不得超 过2片,总 厚度不超过20mm。若使用U型垫片,应从高向低 插入,确保震动下不 脱落。3吊柱安装应垂直,宜向受力反方向倾斜1 o4吊柱固定螺栓应配带双螺母,拧紧螺母后螺栓外露长度不得大于30mm。5吊柱侧面限界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mm,但不得侵入邻 线基本建筑限界。6吊柱斜撑连接螺栓、销钉与开口销应安装正确,符合设计及产品技 术文件要求。7滑槽的T型螺栓距槽道端部距离不小于25mm。8吊柱法兰盘与隧道壁应结合密贴,连接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 设计要 求。76硬横跨及其吊柱7. 6. 1硬横跨及其吊柱施工包括硬横梁组装、吊装,吊柱安装与调整7. 6.2硬横跨及其吊柱施工流程如图7. 6.2所示。7. 6. 3硬横梁安装前应确认其容量、型号符合设计要求,硬横梁长度满足现 场安装要求。7. 6. 4硬横梁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安装:1硬横梁在地面组装后存放时,在硬横梁下面垫以垫木或临时支架, 不应使横梁的弦杆承受硬横梁的重力;2硬横梁承载前的预拱度符合设计要求;3硬横梁吊装宜采用尼龙吊带;4硬横梁应一次吊起安放在支柱临时托架上;5硬横梁与支柱、硬横梁各梁段间结合密贴,连接牢固可靠,螺栓紧 固力矩符合设计要求;6硬横梁承受全部荷载后,不得有正拱度;+1007硬横梁安装高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为。 mm。7. 6. 5硬横跨吊柱的安装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吊柱长度以测量计算值为准;2吊柱底座与硬横梁间的钢垫片应镀锌,垫片面积不应小于50mmx 100mm,片数不超过2片;3吊柱垂直安装,施工允许偏差不得大于1 ;4吊柱与硬横梁的连接牢固可靠,螺栓紧固力矩符合设计要求;5吊柱限界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得侵入邻线建筑限界。7. 6. 6硬横跨支柱承载后顺、横线路方向均应直立,施工允许偏差为00. 5%;侧面限界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为020mm。7. 7拉线7. 7. 1拉线施工包括拉线现场测量、预制和安装。7. 7. 2拉线长度宜在现场测量并计算考虑拉线回头长度。7. 7. 3拉线预制应先安装支柱下锚底座连接处的双耳楔形线夹并制作 拉线回 头。7. 7. 4拉线安装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安装下锚拉线底座或角钢应与支柱密贴;2将安装好的下端双耳楔形线夹与下锚拉线板连接,调整UT型连接螺 栓,使拉线处于受力状态;3应用紧线器等工具对拉线进行紧线,测出下端双耳楔形线夹回头位 置,并做好回头;4拉线板底部应和拉线基础密贴,拉线基础螺栓应用力矩力矩扳手进行紧固,力矩值符合设计要求;5 UT型楔形线夹在受力后,螺扣应外露,其长度不应小于20m m,其最大不得大于螺纹全长的1/2;6拉线不得有断股、松股、接头和锈蚀;7拉线应绷紧,两条拉线松紧度应一致;8拉线在楔形线夹内回头长度为500mm 50mm ;端部用1.6 2. 0mm,绑扎丝绑扎3圈;拉线回头与本线用16 2. 0mm绑扎密实整齐地绑扎100m m,施工允许偏差士 10mm; 9连接螺栓由线路侧穿向田野侧,连接螺栓装好后,应穿开口销,开口销 双向扳开角度不应小于120 o7. 8附加悬挂7. 8. 1附加悬挂施工包括肩架安装、导线展放、导线下锚、接头制作等。7. 8. 2附加悬挂应按设计位置安装,肩架呈水平状态,施工允许偏差+50mm。7. 8. 3附加导线展放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附加导线宜配盘供应。2附加导线架设宜先于承力索、接触线架设,并宜采用展放机进行施 工。3导线展放区段的各悬挂点应采用专用放线滑轮,铝包钢铝绞线及钢芯 铝绞线应采用铝滑轮。4导线在展放过程中不得发生摩擦、断股、背扣等现象。5放线时应注意外观检查,发现缺陷和损伤时及时作出明显标志,以便 处理。7. 8. 4附加导线下锚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紧线时,下锚侧加挂拉力计,张力达到设计额定张力的110时,方可正式下锚;如不加挂张力计,其导线驰度应符合设计安装曲 线规定,施工允许偏差为0 5%;2驰度测量应在距下锚处大于1/2锚段的跨距测量,测量跨距数不 少于2个,也可取几个不同处所跨距驰度的平均值;3停止紧线时,预留岀打开展放机制动后导线回窜的余量;4下锚连接零件的螺栓由田野侧穿向线路侧。7. 8. 5附加导线的接头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制方向的导线不得直接进行接 头;2跨越铁路,一、二级公路,重要的通航河流时,导线不得有接头;3 一个锚段内接头数量不超过一个;4锚段长度不超过150m时,严禁接头;锚段长度超过500m时,接头位置距导线悬挂点应大于0. 5m。7. 8. 6附加导线在接头、下锚和补强保护处采用预绞丝时应按下列要 求进 行:7. 8. 7附加导线断股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处理:1铝导线断三股及以下时,可用预绞丝接续条或用铝绑线绑扎补强, 预绞丝接续条缠绕方向应与导线外层绞向一致,绑扎长度应超岀缺陷 部分3050mm;断3股以上时应剪断重接;2钢芯铝绞线钢芯断股时应剪断重接,有背扣、破股等不易复原的永 久变形者,应剪断重接;3导线钳压示意图及压口尺寸见附录B7. 8. 8钢芯铝绞线与绝缘子或金具的固定处缠绕铝包带时,铝包带绑扎长度为200mm,铝包带规格为lmm x 10mm,应一道道密贴 缠绕,不 得重叠,绕向应同导线绕向一致。7.8.9附加导线对地面及相关距离应符合表7.8.9的要求。7. 8. 10作为电气连接的并沟线夹及电连接线夹施工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并沟线夹、电气连接线夹内的导线不得包缠铝包带;2并沟线夹、电气连接线夹与导线连接面应平整、光洁;3应使用汽油清洗连接面及导线表面污垢,用细钢丝刷清除表面氧化 膜,并在连接面涂一层电力脂;4螺栓的紧固力矩符合产品技术要求。7. 9腕臂7. 9. 1腕臂施工包括腕臂现场测量、计算、预配和安装等。7. 9. 2腕臂施工工序流程如图7. 9. 2所示。7. 9. 3腕臂现场测量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支柱倾斜率宜采用经纬仪测量,精确到毫米。2现场实测线路曲线外轨超高,精确到毫米。3支柱限界及基础顶面标高测量:(1) 轨道未铺设前利用轨道工程基桩控制网(CP皿)测量;(2) 轨道铺设完成达标后,根据轨道直接测量。4测量腕臂上下底座中心距最低轨的高度。7. 9. 4腕臂各部尺寸应采用腕臂预配软件计算,计算精确到毫米。7. 9. 5腕臂预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腕臂实行工厂化预配。2腕臂利用专用预配平台具预配,预配完毕后应复测预配的各项长度 尺寸偏差不大于5mm3零部件的连接螺栓,使用力矩力矩扳手进行紧固,力矩值符合产品 技术要求。4放松止动垫片的的长片弯折与零部件本体侧面贴紧,短片弯折在螺 母六方侧平面并贴紧。5零部件连接销钉与开口销与开口销穿向正确,开口销双向夹角扳成120 ,8型开口销应正确安装。6定位管吊弦预制:(1) 压接应使用专用压接嵌及配套的模具,压接力符合产品技术要 求;(2) 心形环与压接管距离应小于6mm,线索重叠距离不得小于10m m,滑动荷载符合设计要求。7防风拉线制作采用专用预制平台及配套的专用工具。8需现场安装的线夹螺母应预拧紧。7. 9. 6腕臂安装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螺栓应使用力矩扳手进行紧固,力矩值符合产品技术要求;2连接销钉与开口销穿向正确,开口销双向夹角扳成不小于120 ,8型开口销应正确安装;3定位管吊线套入拉线固定钩环时,宜先把线环顺绞制方向旋转90后套入钩环里,再回复到正常位置;4腕臂棒式绝缘子排水孔朝下;5抬头的平腕臂和定位管应安装管帽,低头的平腕臂和定位管不宜安 装管帽;6腕臂安装完成后,应复测腕臂上、下底座间距及下底座至轨面间距。7. 10补偿装置7. 10. 1补偿装置施工包括滑轮 补偿装置及棘轮补偿装置的安装与调整。7. 10.2滑轮补偿装置安装应符合设计和产品技术要求,滑轮转动灵活、补偿 绳与滑轮轮体不应偏磨。7. 10. 3滑轮补偿装置安装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安装前检查内容:(1)棘轮型号符合设计要求,大小轮转动灵活;(2)棘轮大、小轮上的补偿绳应按照设计要求的长度固定、缠绕正 确;(3)补偿绳无扭劲、扭绞现象,对穿入楔形线夹内的楔子与补偿绳 回头应用橡胶锤或木锤使其固定;(4)应校核支柱顺、横线路倾斜度。2棘轮底座安装应水平,各连接件连接密实,制动悬挂轴架保持垂直。3棘轮安装后棘轮的垂直度符合产品技术要求,旋转轴应活动自 如,底座调节板上的调整螺栓在棘轮调整正确后,再进行紧固。4制动卡块和大轮中心应对齐,制动卡块与大轮轮齿间的距离为 20mm。5大轮补偿绳与坠碇进行连接后,坠碇提升至规定高度,制动卡块 与大轮齿保持制动状态。6架线受力后,棘轮制动间隙应符合标准值,棘轮与补偿绳不得发 生偏磨、小轮补偿绳不得出现扭绞、平衡轮应水平、限制导管与坠 碇抱箍不得存在卡滞现象。7接触悬挂调整后安装下锚绝缘子时,应同时调整a值和b值,补偿 绳长度符合设计要求。8隧道内棘轮补偿装置:(1) 安装前,检查槽道应平行、垂直,以保证棘轮安装后的垂直度及坠碇限制架安装后的平行与垂直度;(2) 安装调整后,补偿绳不应与制动卡块发生偏磨,坠碇两边不 应与坠碇限制架发生卡滞;(3) 补偿坠碇挡板受风动影响较大,其固定应牢靠。7. 10. 4棘轮补偿装置调整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1承力索、接触线在补偿器处的张力应符合设计安装曲线,坠碇距地面高度允许偏差100mm,在任何情况下距地面不得小于2下锚底座及坠碇限制架不得侵入建筑接近限界;3坠碇表面光洁平整坠碇串排列整齐,其缺口相互错开180 ,并保 证坠碇不被支柱或其他物件卡滞;坠舵单块重量偏差小于3%,整串重 量偏差小于1%;4补偿绳不应松股、断股等缺陷,不得有接头。7. 11承力索及接触线7.11.1承力索、接触线施工包括放线前腕臂的临时加固、承力索和接触线架设、接触线平直度检测等。7. 11. 2承力索、接触线施工工序流程如图7. 11. 2所示。7. 11.3承力索、接触线的规格、型号、机械电气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7. 11.4承力索、接触线应由生产厂家按施工单位提供的长度定盘生产供应, 现场对号架设。7. 11. 5承力索及接触线架设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1架设前,对曲线区段上下行腕臂采取临时对拉加固措施;2承力索宜采用恒张力架设、接触线应采用恒张力架设;3承力索、接触线架设应采用专用放线滑轮;4正线承力索、接触线不得有接头;5承力索、接触线架线后,可在额定张力条件下保持数天拉伸,以消 除新线蠕变对接触悬挂调整的影响。7. 11. 6接触线架设除符合7. 11.5条要求外,尚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1架设前应根据恒张力架线车类型、接触线类型要求在恒张力架线车上安装接触线调制器。2架线张力根据接触线材质、恒张力架线车类型等因素选取,且不应 小于线盘绕线张力。3架线张力恒定,架线张力偏差不得大于8%。架线速度宜为 35km/h并应保持匀速,中途不应停车。4接触线架设应在每个跨距内均匀悬挂不少于4个带有滑轮的工具 吊弦。5架设完成后,应使用接触线专用检测尺和塞尺对接触线平直度进行 检测,每300m检测一处,接触线平直度不应大于O.lmm/m。6架设后,应在48h内安装中心锚结和定位器,以防接触线新 线蠕变过程中发生扭面。7. 12中心锚结7. 12. 1中心锚结施工主要包括锚结绳长度预配、承力索中心锚结安装与调 整、接触线中心锚结安装与调整。7. 12. 2中心锚结施工流程如图7. 12. 2所示。7. 12.3中心锚结安装位置、形式、采用的线材及连接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7. 12. 4承力索中心锚结安装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承力索架设完成后应及时安装承力索中心锚结;2承力索中心锚结绳的安装驰度和张力应符合设计安装曲线;3硬横跨防窜中心锚结安装时,先预安装一个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然后检测中心锚结线夹处接触线高度符合要求后,再安装另一个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7. 12. 5接触线中心锚结安装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在接触线新线蠕变及两端坠碇高度符合要求,且中心锚结中心柱定位器及相邻两跨吊弦布置完毕后方可安装接触线中心锚 结:2两端坠舵高度不能同时符合要求时,可在接触线中心锚结和相邻两 跨吊弦、中心锚结定位器安装后,解除起锚处棘轮补偿 装置的临时固 定,先使一端坠碇高度基本符合要求,接触悬挂安装完成后再将两端 坠碇高度调整到位;3中心锚结辅助绳的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土20mm;4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处接触线高度应与相邻吊弦点处接触线高度相 等,施工允许偏差为010mm。7. 12. 6中心锚结线夹与接触线、承力索、中心锚结绳等的接触面应图电力月旨。线夹间距、连接螺栓紧固力矩符合设计要求。7. 13定位装置7. 13. 1定位装置施工包括定位管、定位管吊线或支撑、定位器、防风拉线、锚支定位卡子等安装与调整。7. 13. 2定位装置施工流程如图7. 13. 2所示。7. 13. 3定位管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安装:1定位管支撑两端连接的销钉、开口销、B销完整齐全,安装正确;2定位管吊线应顺直受力,定位管吊线与弹性吊索间隙大于50mm;3定位管外露长度不应少于50mm;4定位管在支持器外外露长度为5080mm,水平或抬头得定位 管应带管帽。7. 13. 4定位器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安装:1在设计平均气温时,定位器安装垂直与线路中心线,温度变化时,偏移量与接触线在该点的伸缩量一致;2接触线拉岀值及工作面正确,定位线夹或锚支定位卡子受力面符合产品技术要求,定位线夹与接触线的接触面应涂电力脂;3接触线能随温度变化自由伸缩;4转换支柱处两定位器能分别随温度变化自由移动、不应卡滞;5接触线非工作支和工作支定位器、定位管间的间隙不应小于50m m, 螺栓紧固力矩值符合设计要求。7. 13. 5定位装置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调整:1腕臂顺线路偏移量与腕臂安装偏移曲线一致,定位管与腕臂在同一垂直面内,定位管的状态符合设计要求;2有“ V形天窗”运营要求的线路,复线上、下行两定位管的绝缘距离不应小于2000mm,困难时不小于1600mm;3定位器不应处在受压状态下,其倾斜度符合实际受力平衡状态;4定位器的抬高应在控制范围内,采用异径塞尺测量限位定位 器的限 位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士 1mm;非限位定位器根部与接 触线高度只差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士 10mm;5定位器的防风拉线长环安装在定位管端,短环在定位器端;6电气连接线安装的弧度不应与定位器底座上的限位止钉相互摩擦,铜铝双面垫片安装正确,铝面与定位器和底座接触,铜面与电气连 接线鼻子接触;7所有连接螺栓应逐个拧紧,U形螺栓应循环拧紧,紧固力矩符合 设计要求;8拉岀值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为士 30mm,宜采用激光测量仪 测量拉出值。7. 14接触悬挂7. 14. 1接触悬挂施工包括吊弦测量、计算、预配、安装,弹性吊索安装与调整,接触线高度调整,锚段关节调整等。7. 14. 2接触悬挂施工流程如图7. 14. 2所示。7. 14. 3接触悬挂调整时,严禁踩踏接触线或给接触线施加任何外力。7. 14. 4吊弦测量与计算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承力索悬挂点的高度宜采用激光测量仪测量,精确到毫米;2现场测量悬挂点承力索的高度,应在承力索、接触线架设并初伸长完毕,且承力索归为、腕臂承受接触悬挂的全部质量、腕臂顺线路方向已 按温度调整至标准位置后进行;3支柱跨距宜采用激光测距仪测量,精确到厘米;4吊弦长度采用计算软件计算;5软件应考虑预留驰度及曲线、竖曲线引起的增减量因素。7. 14. 5吊弦预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吊弦用铜绞线应进行预张拉;2吊弦的下料、测量、制作采用吊弦制作专用平台,压接采用专用压接钳,压接后的滑动荷载符合设计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