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乡恋主题的时代特点与价值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347699 上传时间:2022-04-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塞诗乡恋主题的时代特点与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边塞诗乡恋主题的时代特点与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边塞诗乡恋主题的时代特点与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晋阳学刊 1999年第5期边塞诗乡恋主题的时代特点与价值阎福玲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河北石家庄 050091摘 要:边塞诗史的乡恋主题可分为 战士乡恋 和 文士乡恋 两类,由其演变的时代特 点、情感内涵及表现形式,可看岀边塞诗乡恋主题具有强烈的 士意识,体现着文士的双重价 值取向,它加重了边塞诗悲慨的风格气调 ,拓展了边塞诗的抒情空间。关键词:战士乡恋 文士乡恋 士意识 悲慨气调 抒情空间中图分类号:I106. 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2987(1999) 05 007405故土难离的乡恋情结既是中国文学的永恒主题,也是古代边塞诗的抒情重心之一。从诗经 征戍诗到清代边塞诗,抒发怀乡思归的乡恋之情一直是边塞诗经久不衰的传统。 探析这一传统主题不仅能为人们深入了解边塞诗产生、发展及嬗变的轨迹提供新的视角也有助于我们把握边塞诗的美学内涵 ,体悟其价值与意义。一、征夫乡恋与战士乡恋从边塞诗史看,处于边塞诗萌芽时期的 诗经 征戍诗,其乡恋主题十分突出,在直接 描写战争的30篇诗作中就有十余篇抒发乡恋怀归之情,其抒情特色有二:一是对节令变化和荣枯成长过程的敏感成为乡恋情感的诱因与触媒,具有鲜明浓郁的农耕文化特色。如小雅采薇,以采薇起兴,抒写强烈的恋乡怀归之情。诗中战士从薇亦作止、薇亦柔止到薇亦刚止的植物荣枯成长过程中敏感地体悟到岁亦阳止的节令变化,意识到自己戍边又过一年,于是从心底涌起了强烈的回归冲动。小雅出车为出征将领胜利归来时所唱的乐歌。其中 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涂。王事多难,不遑启居, 岂不怀归?畏此简书,也是由作物的成长和节令敏感诱发恋乡归乡之情。二是其乡恋内 涵包括思父母、念妻子、怀兄弟、酷爱故土庄稼等方面。具有宽广而具体的特点。如魏风陟岵、邶风击鼓等。这两个特点的形成,一方面因为 诗经 征戍诗多为征戍之人的咏唱(非文士作品)。另一方面,与古代农耕生活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国家,土地、庄稼成了农业人生的根本。封闭的农耕生活格局构成了古代先民乡土意识和恋乡情 怀产生的现实基础,也是 诗经 思乡怀归主题形成的根本原因。受这种农耕文化心理的制约,人们重视血缘家庭为基础的亲情关系,眷恋亲故,依恋故土庄稼。不仅把土地庄稼当成生存的根本,而且把包括良田沃土、植物庄稼在内的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看成是自身生活的一部分,内化到情感心理之中。因此富有农耕生活情调的触媒诱因与多元 的情感指向就成了 诗经 征戍诗乡恋主题的鲜明特色。汉魏至唐代,随着文人创作代替往昔的集体歌唱,边塞诗乡恋主题的农耕文化特色消 淡,富有边地特征的夕阳暮霭、边关月色、凄凉孤冷的霜雪、胡笳羌笛等等意象代替了节令变化植物荣枯过程的描写成为乡恋情感的触媒与诱因。另一方面,思父母、怀兄弟的多元亲情乡恋收敛为念妻子抒爱情的单元亲情之恋。这种变化使汉以后边塞诗的乡恋主题由诗经中的小人怀土的征夫乡恋转变为志在四方的士人乡恋。乡恋的主体也由农民 身份的征夫变成了诗人文士。汉以后边塞诗中的士人乡恋,又可以分为两类,即军幕文士的乡恋和诗人笔下的战士的乡恋 (实质是简化了的士人乡恋)。诗人笔下的战士乡恋是指诗人站在戍边战士的角度,想战士之所想,言战士之所欲言,是以军幕文士的情感心理揣忖战士之思而抒写乡恋之情。由于诗人与战士间的隔膜 与距离,造成诗中抒情有很强的间接性、代言性。因此这种乡恋,既没有 诗经 中征夫情感心理中的农耕生活特点,也没有军幕文士乡恋中的功业未就之愁,岁月蹉跎之恨,建功立业的士意识 被淡化,只有对家中妻子和朦胧故乡的强烈思念,情感较为单纯,其本质是一种简化了的士人乡恋。这种乡恋在魏晋至唐代的边塞乐府诗中体现得最充分。魏晋南北朝时期,边塞诗创作处于虚似想象阶段 ,诗人以边关月色、塞上霜雪、胡笳羌 笛为触媒与诱因,铺写战士的乡情,成为一种固定模式,如吴迈远 胡笳曲:边风落寒草, 鸣笳坠飞禽。越情结楚思,汉耳听胡音。既怀离俗伤,复悲朝光侵。日当故乡没 ,遥见浮 云阴。是由边风、胡笳等边地意象引发思归之情。徐陵关山月: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是以明月作触媒,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刻画征夫思归的迫切心情。而张正见的雨雪曲 则以边关雨雪引发乡恋之情。这种抒写模式在南朝作品中尤其梁陈诗人笔下十分普遍,以致于像 关山月、雨雪曲、胡笳曲、陇头水、有所思 等许多乐府题目成了专写乡恋乡 情的固定诗题。粗略统计,仅关山月一题梁代就有张正见等七人写过,作品不下十首。此外,受梁横吹曲辞 陇头歌 的影响,梁陈诗人写乡恋还重视以凄寒呜咽的边地流水映衬 征人悲哀的思乡心情,陇水 成为这类诗作特有的怀归意象。即使不是专咏陇水的诗作,如张正见 度关山 谢燮 雨雪曲 等也都以此作思归的触媒。由于诗人与农耕生活的疏 离,这种战士的乡恋再也没有了诗经 中那种故士庄稼一类的触媒意象,其乡恋情感也更为单纯、简化,思父母念兄弟的多元情感变为单纯的爱情与乡思。唐代边塞创作虽已打破乐府形式,开始因事命题自由抒写,但乐府之作中乡恋主题仍显得比较集中,且以战士乡恋为主。如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 燕歌行)写征战被围之时,战士思乡怀念妻子之情。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李白 关山月)也是战士与妻子间爱 情相思之情。除此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之一、之二、孟浩然 凉州词 之二、王翰 凉州词之二、耿湋 塞上曲 等等也都很典型,皆以关山月色,胡笳羌笛等为触媒引发乡思之情。 非乐府之作如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从军北征、听晓角、杨巨源长城闻笛、令狐楚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 l- iL Pulishine Hcusc. All fi&hts tcst75.相思河 等等也是诗人替战士抒写的战士的乡恋之情。这些诗作虽然形式上或为长篇,或为律绝,已不完全同于南朝乐府,但其抒情的基本模式仍一脉相承 ,是诗人站在战士的 角度抒写其乡恋之情,是士人复杂乡恋情感的简化与省略。二、文士乡恋的特点与表现军幕文士的乡恋是指亲历边塞军幕的诗人文士抒发的乡恋情感,是我手写我口 式的直接抒情,不存在拟代成分,因而其乡恋之情具有直接性、 复杂性特点。从边塞诗史看, 唐与明清时代大批诗人或从军出塞 ,或奉命出使,具有边地生活的切身感受。唐代文士出塞是热切追求功名的时代精神和圣主赏勋业,边城最辉光(岑参)的功业导向促成的,投身边地军幕有实权、俸禄高、迁升快等实惠功利吸引许多文士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孟浩然),视从军边塞以立边功为第二条仕途捷径,因此唐代文士出塞是一种主动欲求,有着不畏苦寒四海为家的胸襟气度 ,伴有强烈的功名心与事业感 ,这样就 使唐代文士的乡恋情思内涵集中体现为士人的情志波澜。一方面,军幕文士在强烈的功业理想支持下,其怀乡情感显得较为淡薄。更多的是感知己,报恩义的慷慨之词与希冀功名 的自豪咏唱。如高适说: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岑参说:男儿感忠义,万里忘越乡。 我今忽登临,顾恩不望乡。士人之志占主导,乡恋感怀较淡。 另一方面,当功业受阻理想落空之时 ,万里怀乡的惆怅与功名未就的牢骚不满交织在一 起,其乡恋乡愁又表现得极为强烈浓重 ,以岑参为例,他的70多篇边塞诗中,有近一半写到 乡愁,集中抒写强烈思乡怀归之情的就有逢入京使、赴北庭度陇思家 等十余篇。这相关相反的两方面说明:唐代军幕文士的乡恋情感的浓淡深浅取决于文士功业理想实现的 程度。得志边地则乡愁较淡;失意军中则乡愁浓重。农耕生活背景铸就的依恋乡土的情感 与士人志在四方的事功追求构成的情志矛盾处于一种动态平稳状态,其乡恋情感的抒发因人而异,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从抒情方式上说:唐代军幕文士的乡恋皆以边关月色、胡笳羌笛、芦管等为触媒,有垂乡泪,盼乡信等多种思乡形式;而消解乡愁的方式有借酒浇愁、 借梦归乡等类型。如岑参之 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乡路眇天外,归期如梦中。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等等都能见出这些特点。当然典型体现军幕文士多愁善感又文质彬彬而不同于 征夫战士乡恋之情的是家书家信的抒写。如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陇山鹦鹉能言语,为报家人数寄书。 家书家信不仅是文士乡情的载体 ,也是乡情的慰藉,盼家书,盼乡信 成了文士抒发乡恋的特有方式。明清时期,军事上实行卫所制和八旗制 ,唐代社会文人自由从军出塞的好尚氛围消失,诗人文士从军出塞大多是因事因罪被贬谪、流放、遣戍边地的。时代的变迁,士人风尚的转移,使从军出塞不仅不再是士人的主动欲求,而且成了被迫无奈的极不情愿之事,因此明清边塞诗中的文士乡恋情感又有了新的特点。首先,与明清边塞诗以遣戍诗为主体的时代特点相连,其乡恋情思除去前代已有的思乡念亲的伤感、功业未就的惆怅两种基本内涵外,无辜遭遣的悲愤、天涯沦落的悲哀、岁月 蹉跎的痛苦等上升为主导内容,尹耕说 千载天涯沦落客,敝袍孤剑有余哀。 吴兆骞说 万里总伤边塞外,十年空老别离间。邓廷桢 消沉壮志摩长剑,荏苒馀光付逝川。林则徐说白头到此同休戚,青史凭谁定是非。史善长说丹心死国原无恨,白发留边亦可怜。这些 悲哀怨愤的抒写与诗人被遣身世密切相关。明清文士流放贬谪除少部分人有过失(如明代陈循、包节,清代纪旳、史善长等)外多数是欲加之罪,如明代尹耕,清代吴兆骞、洪亮吉等, 有的甚至是功过颠倒的冤屈之罪,如明代郭登、清代邓廷桢、林则徐抗击外敌,功勋卓著,却被遣戍边地。这种境遇,冤屈与不满,使诗人的边关乡思显得异常沉痛幽愤。忠而被放,有功遭遣,天涯沦落和岁月蹉跎的愤怨与痛苦就成了诗人乡恋情思的主导内容。其次,诗人乡愁浓重,但正面直接的抒写却较少,具有曲折凝噎欲言又止的抒情特点。 这一方面是因为诗人心存忧惧 ,不敢直抒内心痛苦,惧怕再招灾祸。另一方面,诗人压抑牢 骚不满,以惕怵虔诚的诚慌诚恐的态度来写作,也是企盼早赦侥幸心理的体现。以感恩戴德的颂圣之语为掩护,曲折隐约地倾诉被遣的乡愁、痛苦与不满,因此,明清诗人笔下贬途诗中的乡愁吞吞吐吐,而归程诗却痛定思痛,大发乡恋悲情。如贬途诗:君恩应已重,不敢 更思乡。(洪亮吉)闭门宜省过,不敢更思乡。(李銮宣)而归程诗则 椎心未泣三年血,搔 首空嗟两鬓斑。功名已误蝉双鬓,文字空留豹一斑。(施补华)悲怨牢骚,溢于言表。在抒情方式上,明清边塞诗基本上摆脱了前代乐府传统的深刻影响,抒发乡恋之情已趋于写实。相比前代,一方面,其情思内涵由单元情思重新变为多元情思,有思父母、怀友人等多样形式。与诗经 征戍诗不同的是:怀兄弟内容被念儿孙所代替。另一方面其乡恋触媒也突破边关月色、胡笳羌笛、乡梦家书等模式意象,变为由具体情境下实景实物引发 的情思。明月、节日、归雁、归鸿等意象成了乡恋的主导触媒意象。如施补华:故园儿女倚高楼,应笑而翁雪满头。万里独携东海月,昆仑山下做中秋。客意随春远,乡心入夜孤。儿孙应忆我,不肯醉屠苏。(邓廷桢)角声凄凄不忍闻。天风吹下南山云。眼看西入犬羊窟, 肠断北来鸿雁群。(王树栴)这种写实的军幕文士乡恋曲沉痛哀怨,情感复杂而真挚,比诗人笔下的战士乡恋更具体感人,不再有代言的性质。三、乡恋主题的价值与意义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除去萌芽时期的 诗经 征戍诗外,整个边塞诗史上乡恋主题尽管 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战士乡恋和军幕文士乡恋两类,但从其情感内涵上说却都是具有士意识 的士人乡恋 的反映。这表明,边塞诗乡恋主题中隐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作为士阶层的诗人文士的深层价值取向。一方面,士人心灵深处具有先天秉赋的农耕生活铸就的恋乡怀归情感;另一方面又具有 君子怀德 志在四方的事功追求。正是这相反的 两种价值取向引发了诗人文士心灵深处激烈的情志波澜。而这两种相反的价值取向又都是传统教化的结果。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国家,唯农是本、唯乡是依的农耕生活背景为人们 铸就了故土难离的恋乡情感模式,同时孕育出儒家思想体系。 儒家教化以仁学思想肯定周礼,重视血缘为基础的伦理情感,倡导 孝悌力田,安贫乐道,所谓 父母在,不远游,在家敬父母,何须远烧香。这种道德教化强化了人们眷恋亲故,依恋故土的情感指向,最终构筑一种 人情同于怀土 的情感心理模式。无论是以游说、游学、游宦为目的的漫游,还 19SM-2011 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心未皿 http:/ 是羁旅行役,四处漂泊都使人产生 远游无处不销魂的情感体验。特别是从军戍边之举, 不仅背井离乡、艰难苦寒,更要接受生与死、血与火的征战考验,欲归无计、欲罢不能,因此 乡恋情感在边塞诗中体现得最为充分 ,最为沉痛。另一方面,儒家教化也鼓励志在四方的事功追求,所谓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崇尚修齐治平 的功业理想,并以所谓的 荣亲之义 来调和事功追求与安贫乐道的矛盾。认为以事君 为主的功业追求,可以光宗耀祖,即 荣亲之意 能够补偿未尽 孝悌之意 带来的 心理失衡。然而历代文士从军出塞活动中,真正实现其立功封侯之望的毕竟是少数,多数诗人文士壮志难酬落空而归,因此事功追求不仅没有减缓削弱诗中的乡恋情感,反而使文士多了一层岁月蹉跎之愁,志意落空之恨,使边塞诗乡恋情感更丰富复杂,更富有文化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恋主题提升了边塞诗的文化内涵。不仅如此,乡恋主题还加重了边塞诗悲慨的风格气调。我们知道,雄奇悲壮是古代边塞诗的美学境界,这种境界就美的展现来说主要包括外在的自然美和内在的精神美。其自然美的展现相比一般的写景诗都具有荒凉、苦塞、奇险的特点,构成壮美或崇高的境界。而悲壮崇高的精神美则是人之精神的体现,具有深厚的主体意识与理性精神。它包含着悲和壮两种相关又相反的两极情感内涵 ,是由戍边守土的社会政治行为与个体情志的矛盾冲 突造成的。边塞征戍活动,既是社会政治的需要,也是个体的责任、义务与使命。个体在适 应社会需要从事戍边守土的活动中,面对边地艰辛苦寒的生活环境和血与火的征战考验,心灵深处激荡着生与死、爱国与思乡、理想与现实等各种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的结果, 总是社会需要压倒情感欲求,表现出慷慨牺牲,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体现为 壮。但另一 方面,个体的价值追求和本能欲求受到压抑 ,也都令人悲慨,而且本能是压抑不住的,它会 时时反弹理性精神,打破个体的心理平衡掀起层层情感波澜,体现为 悲。乡恋就是个体思归欲求受压抑激起的情感波澜 ,它加重了边塞诗的悲慨气调,使之更加感人。艺术表现上,乡恋主题增强了边塞诗的艺术表现力,拓宽了边塞诗的抒情空间。一般说,征夫思乡与思妇闺怨是征戍活动带来的一体两面的情感反映,因此边塞诗抒写乡恋主题也往往二者并举,如上引高适燕歌行即如此。从边塞诗史看,早在诗经征戍诗中就 有两种情感的抒写与咏唱,但 诗经 的咏唱或从征人角度或从思妇角度 ,二者尚未结合在 一首诗中。最早完成这种组合的是建安时期的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此诗以对话的形式表达了防边筑城带给征人有家难回的巨大痛苦,第一次在一首诗中双向表现征人与思妇的感怀,抒写征戍防边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之后梁陈边塞乐府把边关与闺阁结合起来,细腻表现征夫与思妇的心理感怀,使之成为边塞诗抒写乡恋情感的重要模式。如顾野王有所思、张正见 有所思、陈后主 陇头、江总 紫骝马、沈佺期 古意、李白 秋思、清溪 半夜闻笛等等都是这种抒写模式。这种模式突破了边塞诗仅从征人角度单向抒情的局 限,从思妇与征夫角度双向表现征战感怀 ,拓宽了边塞诗的抒情空间 ,提高了边塞诗作的 情感含量,增强了边塞诗的艺术表现力。 从这三个方面看,乡恋主题在边塞诗中具有举足 轻重的地位,没有这一主题边塞诗也许就是另一番样子了。责任编辑马斗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