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6856768 上传时间:2022-03-29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一、社会工作的目标、要素及主要领域(一)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1.目标:服务对象层面:解救危难、缓解困难、激发潜能、促进发展社会层面: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文化层面:弘扬人道主义、促进社会团结2.功能:对服务对象的功能: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恢复弱化的功能;促进人的发展;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对社会的功能:维持社会秩序;建够社会资本;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二)社会工作的发展1.西方社会工作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1)产生:历史背景:a.宗教改革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张扬社会工作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思想来源:博爱;慈善活动和助人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与新宗教伦理b.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c.制度背景 1601年 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简称济贫法) 确立“助人自助”观念 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奠定基础产生:美国首先出现给薪的社会工作者,社工前身;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英美等国出现民间的社会服务组织(慈善组织)(2)形成:专业教育的发展:1893年 英格兰济贫院和慈善组织会社 两年制“慈善训练”学校,开启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的历史;1898年 美国纽约慈善组织会社 六个星期的训练课程 训练“友善访问员”;1904年 纽约社会工作学院成立 六个星期训练拓展为一年课程;1919年 美国成立专业社会工作训练学院协会 1952年形成社会工作学院标准专业方法的发展:美国玛丽里士满:1917年社会诊断 “研究-诊断-治疗” 科学助人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 从此社会个案工作被接受;20世纪20年代开始,小组工作也被纳入训练课程;40年代被接受2.中国社会工作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1)历史上缺乏专业社会工作:以儒家为主 儒释道相融合的文化(2)20世纪上半叶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传教士来华开展社会服务 大学授课培养专业人才 自此,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开始出现。1925年 燕京大学建立社会学和社会服务系 我国社会工作发展重要标志20世纪40年代 国民政府将社会工作引入 对发展起推动作用(晏阳初 华北平民教育运动 知识界具专业性质的社会实践活动)(3)1949年以后我国的社会工作:行政性非专业的社会工作(4)改革开放与我国社会工作的恢复发展:1979年 恢复社会学学科建设1988年 部分高校试办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 开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进程1991、1994年 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成立 推动发展进程(5)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2006年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三)社会工作的要素(四)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类型具体角色主要服务内容基本角色服务提供者提供物质、劳务和心理方面的服务和帮助治疗者系统地影响服务对象的人际互动或内心心理功能,控制或减轻问题支持者鼓励服务对象自强自立 “助人自助”使能者使服务对象有能力面对和解决问题倡导者向服务对象倡导某种合理行为关系协调者协调关系、缓解和处理矛盾间接服务角色行政管理者对过程的有效控制、对资源、信息的协调、安排和管理资源筹措者向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广大社会筹集资源并传递政策影响者提出政策建议,解决社会问题,避免再次发生研究者研究实践经验合并角色既包括直接服务也包含间接服务,也可能包括不同角色相互连带(五)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1.儿童及青少年社会工作:一般由政府和社会工作机构共同进行2.老年社会工作:救助福利、家庭服务、医疗保健、社会适应参与、发展服务等3.妇女社会工作:维护妇女权益 促进女性发展4.残疾人社会工作:物理治疗 精神康复 帮助就业 融入社会5.矫正社会工作:思想教育 心理辅导 行为纠正 修正行为模式6.优抚安置社会工作:优抚医院光荣院、复退军人安置、军休、烈士褒扬、军供7.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最初级、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2014年5月1日社会救助暂行办法8.家庭社会工作:解决困难和问题,促进家庭和谐9.学校社会工作:治疗型、变迁型、社区-学校型10.社区社会工作:新农村建设中大有作为11.医务社会工作:连接医疗资源 帮建良好医患关系 调节心理和社会关系等12.企业社会工作:辅导服务和改善劳动关系 工作条件 职业辅导 就业培训等二、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与专业伦理(一)中国和西方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的影响1.西方:(1)起源于宗教理念和人文主义思潮,主要形成于中世纪以来的宗教救济和工业革命时期的慈善实践;(2)文艺复兴后,人文主义思想在欧洲传播,国家逐步实施有限的社会救助,现代社会福利制度逐步形成;(3)1601年济贫法 世界上第一部有关社会保障的完备法案 ,促进欧洲乃至其他国家福利制度的发展;(4)20世纪40年代福利国家建立之前,价值观保守。随着现代化和福利国家发展进程加快,社会福利制度日益将平等、权利、自由和公正作为推行社会服务和提供福利项目的主要考虑;(5)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福利国家制度的危机和改革,新自由主义等哲学思想影响日益增强,注重效率,强调自由、选择性、成本控制和个人责任等成为主导性的原则,促成社会工作实践的方向与服务模式从以需要与权利为中心转向以自由与效率为中心2.中国:(1)历史上的民间慈善实践强调互助仁慈,推崇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社会支持网络中家庭核心成员是最重要的;(2)儒家伦理和秩序情结深刻影响中国人的福利观念;(3)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福利制度产生影响。城乡二元结构也形成了分割的、有差异的社会保障体制;(4)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有的社会保障体制,社会福利服务多元化;(5)21世纪以来,政府提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尤其近年来,推出“以人为本”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强调关注民生,执政为民(二)社会工作价值观1.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1)保护服务对象的权益;(2)促进专业的健康发展;(3)促进社会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4)促进社会正义;2.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1)相关论述:20世纪70年代中期:巴特利: 个人 应受社会关怀;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对他人负有社会责任;有共同人类需求,但是每个人是独立而易于他人的个体。 民主社会的实质表现在使每个人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以及通过社会参与尽到社会责任。 一个理想的社会应有一定的职责与能力,以使社会中每个人有充分机会来解决困难、预防问题、促进自我能力的实现。美国社会工作教育会议课程方针声明 社会工作者 职业关系建立在他们对个人价值、人类尊严以及更进一步的共同参与、接受、保密、诚实和处理冲突的责任的尊重基础上;尊重人们选择、缩短和参与帮助过程的权利;致力于使社会机构更人道和敏感地对待人类的需要;对不同人口的独特个性表示尊重和接纳。戈登:1965年知识与价值个人 应受社会关怀;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对他人负有社会责任;需要既有与他人共同的一面,也有相异的一面。在一个民主社会里,个人的潜能应得以充分实现,同时个人也能通过社会参与尽到社会责任。社会有责任消除个人自我实现的障碍,以帮助个人自我实现。比斯台克:1967年个案工作关系 人 潜能是不同的;有责任实现社会功能完成自我实现;有选择的权利完成自我实现;有基本人性需要;社会功能对于个人自我实现非常重要;有自我抉择权;有对社会公益做贡献的职责。社会 有责任建立和维持公正、和平和秩序,创造与自我实现有关的条件和资源;有权利要求每个人各尽其能,社会工作将起到实际的促进作用。 泰彻:每个人 有作为个人的尊严和价值;应受到尊敬和得到周到的对待;应参与影响自身决策;应自由发展自己能力和天赋;应公平地分享对货物和服务的控制。对为了理性行为所必需的信息应具有完全和自由获得的权利。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SW)伦理守则提供服务;追求社会公正;注重个人尊严与价值;重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保持廉洁公正;具有工作能力。核心一致:围绕人所具有的被尊重性、独特性、成长能力而展开的,充分体现出社会工作关心他人、服务他人,促进公平、正义和改善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理想追求.(2)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服务大众践行社会公正强调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注重服务中人与人关系的重要性待人真诚和守信注重能力的培养和再学习(3)操作原则基本信念:尊重、独特性、相信人能改变实践原则:接纳、非评判、个别化、保密、服务对象的自我决定(三)社会工作专业伦理1.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作用(1)评判专业服务是否恰当;(2)保障服务对象的权利;(3)减轻社会工作者伦理抉择上的压力及两难;(4)帮助社会工作者自我反思及价值澄清;(5)奠定社会对社会工作信任的基础。2.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特点(1)优先考虑服务对象的利益;(2)专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3)约束和鼓励并重;(4)系统性和权威性。3.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1)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尊重并保护服务对象最佳利益;尊重服务对象的自决;保密原则;公平合理收费(2)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秉持忠实和忠诚的态度;团队内相互协助(3)社会工作者对服务机构的伦理责任:遵守机构规定;落实机构服务宗旨;负责管理个案(4)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适当的工作认知;专业能力的表现;提供专业服务;维持服务品质;公正与服务;专业知识拓展(5)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保障专业的完整性;遵循专业的评估和研究(6)社会工作者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促进整体社会福祉;鼓励公民参与;倡导社会与政治行动4.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难题及处理(1)难题:保密问题;人情与法制及规定的冲突问题;价值介入与客观性的矛盾;社会工作者的个人利益满足与职业的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自我决定问题 (2)处理原则:保护生命;差别平等;自由自主;最小伤害;生命质量;隐私保密;真诚(3)处理步骤:认识个案中的伦理问题,包括分析社会工作者自身的价值观、责任和义务;清楚识别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影响伦理决定的境况;正确认识伦理行动的各个过程以及参与其中的人,分析可能存在的利益和风险深入了解支持或反对作出有关伦理决定的理由向同事和适当的专家尽心咨询作为伦理决定并记录决定过程监督和评估伦理决定(四)社会工作专业守则1.基本内容:服务;社会正义;人的尊严和价值;人类关系的重要性;正直;能力;2.国际惯例:(1)社会工作者的态度和行为;(2)社会工作者对受助对象的伦理责任;对服务对象的承诺/负责;尊重服务对象的自我决定;使服务对象知情同意;相信服务对象的能力;具有文化敏感性;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和保密性(3)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尊重;保密性;合作;利益冲突与争议的处置;咨询;教育与培训;服务转介(4)社会对专业的伦理责任;注重专业的品性;加强专业评估与研究(5)社会工作者对机构的伦理责任;有责任维护机构的政策与立场;对机构的相关资料和信息进行保密;妥善使用和保存机构的文件、信息和其他相关资料;有责任促进机构与政府及其他机构的合作关系;有责任协调服务对象与机构的关系(6)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伦理责任促进社会福利的发展;促进公共参与;在公共危机情形下提供介入与救助措施;通过社会与政治行动减少不平等,反对歧视,促进社会正义3.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的内容1994年 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 第一部专业守则中国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2013年 民政部发布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指引(1)制定的原则: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相结合本土社会的伦理实践与国际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规则相结合专业实践与政治实践互不冲突(2)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指引的主要内容:尊重服务对象 全心全意服务信任支持同事 促进共同成长践行专业使命 促进机构发展提升专业能力 维护专业形象勇担社会责任 增进社会福祉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一)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1.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1)层次: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生存的需要;关系的需要;成长的需要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的需求理论:基本需要;中介需要(2)类型: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按起源划分)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按内容划分)生存性和发展性需要(按需要迫切程度划分)2.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1)类型: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按行为起源划分)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按行为对社会作用划分)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按行为是否符合正常模式和社会规范划分)划分标准:统计学标准、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行为适应性标准、个人主观体验(2)特点:适应性;多样性;发展性;可控性;整合性3.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1)家庭: 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单亲家庭;丁克家庭等 模式:娇纵型;支配型;专制型;放任型;冲突型;民主型功能:情感支持;性爱满足;繁衍后代;社会化;经济功能影响:家庭背景和过去事件对成员行为;家庭成员间互动对个体行为(2)同辈群体:特点:平等性;开放性;认同性;独特性 影响:对个体认知发展、行为塑造、情绪表达、精神追求及支持系统;价值标准与社会主流价值标准一致形成积极行为,反之消极影响;在不同社会系统中扮演不同角色,角色多样化的积极意义(3)学校:类型:公办学校;民办学校 影响:校园文化;班级规模;教学模式;师生关系(4)工作单位:类型: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社会组织 影响:促使个人学习和实践专门的职业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指导个人建立社会关系。正确调适自我行为,以适应相应的工作需求和社会需求(5)社区:类型:地域性社区和功能(精神)性社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传统社区和现代社区 影响:社区成员具有某些共同特征;成员间的社会关系彼此影响;社区本身的社会规范对成员行为约束作用;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影响行为(6)文化:类型: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影响:通过确立行为标准从而达到规范、控制人的行为为目的(7)大众传媒:类型:旧传媒(印刷、电子)和新传媒(有线电视、电脑报刊、互联网、卫星电视)影响: 为受众提供支持的情况,增强其固有观念和行为;争议不大且没干扰的情况下,重复传播内容,直接改变受众行为;使受众改变原有立场;提供信息引导行为;为其提供可选择的行为规范4.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1)人的行为要适应社会环境(2)社会环境影响人的行为(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4)人类能够改变社会环境(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非平衡性(二)人生发展阶段1.人生发展各阶段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发展特征阶段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发展婴幼儿阶段大脑发育迅速,是动作发 展最快的时期,学会独立行走以及用手操作物体的能力以无意识记忆为主,机械记忆能力比较发达;2 岁左右形成符号思维的能力由直观行动思维转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关键阶段社会化:单纯社会化反应阶段;社会性感情廉洁建立阶段;伙伴关系发展阶段自我意识发生:游戏伙伴阶段;退缩阶段;自我意识出现阶段学龄前阶段脑重接近成人水平,动作的熟练程度与协调能力日益增长。 语言和思维发展,以表达机能为中心向以思维机能为中心转换; 以自我为中心发展到学会区分他人与自我;道德发展;社会交往扩大到全社会学龄阶段各器官进一步发育;掌握完整动作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内部语言发展;注意的稳定性、范围、分配能力、转移能力增强对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增强;自我意识、道德和社会交往进一步发展青少年阶段第二性征基本发育成熟;生理机能处于儿童与成年人之间的水平;具备发育能力抽象逻辑思维是假设的、形式的和反省的思维;逻辑思维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阶段社会化的核心任务是自我意识、道德观和社会交往的进一步发展青年阶段22岁生理机能完全成熟,状态持续到35岁;“黄金时期”进入人生最佳时期;心理机能处于相对稳定的高水平阶段;社会性发展更为成熟,主要表现在人生观、友谊和爱情、心理适应三方面。中年阶段生理机能发生不断变化;更年期个体的认知发展错综复杂;固体智力继续上升,流动智力缓慢下降;智力技巧稳定,实用智力增长;熟练处理社会关系承担公民责任和义务,体现符合身份的社会行为老年阶段生理机能较大退化;身体逐渐依赖他人认知既表现出成熟性和稳定性也表现衰退性;仍有创造性思维社会角色逐渐消退,社会地位下降2.人生发展各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阶段主要问题婴幼儿阶段哺乳问题;母爱剥夺;弃婴问题学龄前阶段挑食偏食;攻击行为;电视依赖;自闭症学龄阶段儿童意外伤害;校园欺负;儿童性伤害青少年阶段网络成瘾;犯罪;性行为青年阶段婚恋问题;性别歧视;就业问题中年阶段早衰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婚外恋;家庭暴力老年阶段失智和失能;精神健康问题;死亡问题;老年歧视和被虐待四、社会工作理论的应用(一)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1.在实务中运用的原则:在治疗过程中坚持个别化原则;精神分析理论强调要与服务对象签订治疗契约;治疗者要为服务对象提供一个安全与支持的环境,以保证能够顺利地了解他隐藏在潜意识中的经验,并保证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不会给服务对象造成新的伤害;精神分析治疗采用的基本方法是自由联想;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要倾听和理解服务对象的想法与感受,要给予支持而和接纳。2.在社会服务过程中的应用:治疗情境(签合约、态度、尊重);治疗关系;治疗性对话(自由联想、治疗性倾听、诠释过程)(二)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1.实务原则:(1)界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则:服务对象的问题不是固有的;问题的外在性与内在性;服务对象及其处境的差异性(2)确定助人目标的原则:改变错误的认知或不切实际的期待以及其他偏颇和不理性的想法;修正不理性的自我对话;加强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3)辅导过程中运用的原则:尊重个人的自我决定和信念;帮助服务对象改变错误的认知、建立正确的认知;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并鼓励服务对象形成积极的态度,以实现“助人自助”的目标2.助人过程:(1)确定评估重点(2)专业关系的建立(3)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教育者和陪伴者3.助人的步骤:(1)确定不正确的、扭曲的思维方式或想法,确认他们是如何导致负面情绪和不良行为的;(2)要求受助人自我监控自己的错误思维方式或者进行自我对话;(3)探索受助人错误思维方式与潜在感觉或信念之间的关系;(4)尝试运用不同的、具有正面功能的、正常的思维方式;(5)检验受助人新建立的对自我、世界和未来的基本假定在调整行为和适应环境上的有效性4.结案和跟进:社会工作者应与服务对象一起商讨确定在结案以后的若干具体的行为改善目标,一方面作为服务对象自我监督和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社会工作正在结案以后进行跟踪访问的依据(三)系统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系统理论:1.实务原则:(1)服务对象所遇到的问题既有生理、心理根源,也有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2)评估问题焦点包括从生理、心理到微观、中观、宏观社会结构的各个系统(3)个人的问题及其与环境的互动是动态的,需不断对服务对象的需求在评估(4)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必须是针对整个系统而非局部,从时间角度来说服务涉及发现问题、接案、诊断、计划、执行和评估、结案的全过程,从空间的角度看则涉及所有与服务对象的问题相关的系统2.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的应用(1)专业关系的界定(2)服务目标(3)专业人员的角色:微观:媒介者、治疗者、教育者、调解者;中观:倡导者、行动者、协调者、监督者;宏观:倡导者、计划者生态系统理论:1.基本原则:(1)系统观点有助于维持实践的一致性,从服务对象的处境出发,看到他们的限制和机会,分清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权利、责任和其可能的影响(2)要充分认识情境的重要性,情境决定社会工作者的目标和可能的回应方式(3)要采用积极视角,在不利情境中看到改变和进步的可能性;(4)要辨识行为模式,以看到积极的可能性和应改变之处;(5)要重视过程,即关系和互动是如何产生的,内容和结果如何。要看到服务对象的正面技巧和积极关系,并尝试将它们转移到另外的情境中去;(6)强调与他人一起工作,包括重视他人、个人支持网络、机构和社区资源。2.注意事项:(1)人们遇到的许多问题不完全是由个人原因引起的,社会环境中的障碍是导致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2)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的着眼点不能仅放在个人身上,还要从与之相关的不同系统的角度分析问题着手;(3)服务对象与各个系统的关系是动态的,社会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对服务对象与环境的关系作出新的判断;(4)对服务对象的帮助要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把他们的问题放在不同层面的系统中去看待和解决。(四)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1.人本主义理论:(1)强调人的内在价值和能力;(2)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彼此负有责任;(3)个人具有归属与被包容的权利;(4)人们具有归属与被包容的权利;(5)人们具有自由表达的权利;(6)群体成员之间有差别的,每个人的差别都要得到尊重;(7)人们具有质疑和挑战专业人员的权利。2.存在主义理论:强调个人生命的意义;强调个人的内在价值;包括个人痛苦的经历都是有意义的(五)增能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1.服务目标:协助服务对象确认自己是改变自己的媒介;协助服务对象了解社会工作人员的知识和技巧是可以分享和运用的;协助服务对象认识到社会工作者只是帮助其解决问题的伙伴,服务对象自己才是解决问题的主体;协助服务对象明确无力感是可以改变的2.服务原则:(1)所有压迫对于人们的生活都是破坏性的,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应挑战环境的压迫;(2)社会工作者应该对压迫的环境采用整体视角;(3)人们自己要增强自己的权能,社会工作者只是协助者;(4)推动具有共同基础的人们相会增加权能;(5)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应建立互惠关系;(6)社会工作者鼓励服务对象以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7)社会工作者应该坚信人是胜利者而非受害者;(8)社会工作者应该聚焦于社会持续不断的变迁;(9)在社会工作服务实践中,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是一种双向合作关系;(10)干预: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合作关系,满足服务对象眼前需要;教授技巧和知识,并评估服务对象的权能动态机制;集体行动。3.服务中平等伙伴关系五、个案工作方法(一)个案工作的本质1.社会功能的恢复(1)个人或者家庭处理困境的能力;(2)个人或者家庭的社会环境适应性;(3)个人或者家庭与社会环境相互促进。2.社会功能的增强(1)对个人或者家庭自身能力的关注;(2)个人或者家庭运用周围环境资源能力的提高;(3)个人或者家庭解决问题和问题预防能力的提高。(二)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基本模式内容特点理论假设治疗技巧心理社会治疗模式(1)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人的生活受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服务对象的问题产生原因:不良的现实生活环境、不成熟或者有缺陷的自我和朝我功能以及过分严厉的自我防卫机制和超我功能;(3)对人际沟通的假设。(4)对人的价值的假设。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有待开发的潜能。1.直接治疗技巧: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治疗的具体方法:(1)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工作者直接提供的服务)支持、直接影响、探索描述宣泄;(2)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互动) 现实情况反映、心理动力反映、人格发展反映;2.间接治疗技巧:通过改善周围环境或者辅导第三者间接影响服务对象(重要他人:父母、 亲属、朋友、同事邻里、社区管理员)维持、直接影响、探索描述宣泄和现实反思特点表现在个案工作服务开展的过程中,将服务过程分为研究、诊断和治疗三个相互紧密关联的实施阶段。1.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2.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诊断包括三方面:心理动态诊断(人格各部分)、缘由诊断(困扰产生的过程、变化)、分类诊断(生理、心理、社会);3.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把人的问题归结为认知、行为和情绪三者直接的相互影响原则:1.认知对人的情绪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2.人的行为能够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情绪层面:意识、自动念头和图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短期治疗模式,关注服务对象的此时此刻的经验和感受。技巧:个案概念化、合作式的治疗关系、苏格拉底式的提问、结构化的心理教育、认知重塑(1)认知和行为因素的有效结合 (2)采用综合的方式开展个案辅导工作(人的行为改变规律和人的认知加工特点)理性情绪治疗模式艾利斯提出,以人本主义作为 自己理论的基础,提出 ABC 理 论。A 引发事件;B信念系统;C 事件之后的认知、情绪和行为非理性信念特点:绝对化(完美),普遍化,抽象化(以偏概全)1.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反映感受、角色扮演、冒险、识别 2.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辩论、理性功课、放弃自我评价、 自我表露、示范、替代选择、 去灾难化、想象。1.明确辅导要求;2.检查非理性信念;3.与非理性信念辩论; 4.学会理性生活方式;5.巩固辅导效果;帮助服务对象克服情绪 和行为困扰的最有效方法是 协助服务对象质疑非理性信念。任务中心模式任务中心模式把服务介入的焦点集中在为服务对象提供简要有效的服务上。任务就是服务对象为解决自己的问题而需要做的工作。 运用任务实现目标时关注服务对象的自主性包括:服务对象具有处理自己问题的权利和义务;服务对象具有解决自己问题的潜在能力。沟通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有效的沟通所具备:两个要素:有系统、有反应;达到五种功能:探究、组织、意识水平的提升、 鼓励和方向引导 1.清晰界定问题。服务对象知道、承认、愿意、有能力处理这一问题2.明确界定服务对象。愿意承担任务、处于正常生活状态、有自主能力的服务对象 3.合理界定任务。服务对象的问题,服务对象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服务对象的意愿。危机介入模式林德曼、卡普蓝提出“危机适用”理论 1.危机:普通生活经历危机和特殊生活经历危机; 2.危机的发展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危机、解组、恢复、重组危机介入原则 :(1)及时处理;(2)限定目标;(3)输入希望;(4)提供支持;(5)恢复自尊;(6)培养自主能力;危机介入模式的特点;(1)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2)快速作出危险性 判断;(3)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4)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人本治疗模式罗杰斯:以当事人为中心的治疗模式 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假设:对人性的基本看法、自我概念、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治疗策略:创造一种有利的辅导环境让服务对象接近自己的真实需要,变成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潜在能力的人。这种人的特征:是理性的人,适应力强,承担责任忠于自己,心里上极大自由,丰富创造力人本治疗模式改变了以往个案辅导模式的工作重点,注重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创造一种有利于服务对象自我发展的辅导环境。(1)注重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品格和态度:具备真诚、同感和无条件积极关怀;(2)强调个案辅导关系;内容:表里如一、 不评价、同感、无条件接纳、 无条件的爱、保持独立性;(3)关注个案辅导过程。家庭治疗模式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理论假设:(1)家庭系统;(2)家庭结构; 次系统、边界、角色和责任分工、权力结构;(3)病态家庭结构:纠缠与疏理、联合对抗、 三角缠、倒三角;(4)家庭生命周期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治疗技巧:重演;集中焦点;感觉震撼;划清界限;打破平衡;互助方式;协助建立合理的观察视角;似是而非;强调优点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主要阶段:进入家庭、评估和介入。特点:1.以家庭为工作的焦点;2.关注家庭功能失调的评估: 家庭形态和结构;家庭系统的弹性;家庭系统的回馈;家庭生命周期;家庭成员症状与交往方式的关系3.强调家庭功能的恢复:改变家庭成员的看法、改善家庭结构、改变家庭错误观念。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理论假设:1.对人的理解;一个人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取决于这个人与他人交往中的感受以及获得自尊心的高低2.对困难的理解;不幸的事件不能导致人的问题3.对家庭的理解;家庭影响巨大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治疗方法:1.自尊和自我价值的诊断;人对自己价值的认可程度或者自尊高低直接影响人的行为2.沟通方式的诊断;涉及自我、对方和场景3.家庭规则的诊断治疗程序步骤:追思往事;整理旧经验;整合新旧经验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特点:1.对自尊的强调;2.关注经验的整合;3.注重感受的改变(三)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要求阶段过程与步骤主要内容申请与接案求助者的服务申请书面/口头接案任务:鼓励求助对象积极面对改变、明确求助对象的改变要求、确认求助者受助身份专业关系的建立服务对象需要解决问题不在本机构服务范围、服务对象生活在本机构服务范围之外的提供转介预估与问题诊断服务对象有关资料的收集收集与服务对象个人情况、所处环境,分析观察互动状况服务对象问题的预估横向分析:分析服务对象问题形成的影响因素,涉及生理、心理、社会三个不同层面竖向分析:分析服务对象发展变化的过程服务对象问题的诊断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要表现;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服务对象的能力和环境中拥有的资源;实施干预的建议制定计划服务计划的制订基本内容: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希望解决的问题、目标、基本阶段和方法、开展期限、联系方式需要做到:准确分析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明确服务工作的目标、阶段和方法;熟悉服务机构提供的具体服务;清晰认识社会工作者具备的能力;了解服务对象拥有的资源服务面谈内与服务面谈外的安排面谈结束后,给服务对象设计和布置行动任务作为服务面谈外的任务;面谈的开始阶段,安排一定时间用于回顾和总结服务对象签一次行动任务完成情况;面谈中,针对服务对象行动任务的完成情况给予面对面的指导;面谈结束前,让服务对象了解下一次行动任务的要求和要点服务协议的签订口头或书面协议包括服务目标;服务的内容和采用的方法;服务双方应有的权利和义务;服务对象的地点、时间、期限和次数;服务双方的签字开展服务服务的推进原则:从能做的开始;从愿意合作的着手;采取综合的服务策略专业角色的扮演使能者、联系人、教育者、倡导者、治疗者专业合作关系的维持接纳、无条件关怀、真诚连接社会资源与协调服务社会资源的类型非正式社会资源、正式社会资源连接社会资源的方式资源的提供;发现;培育;需求的表达;利益的协调;权益的保护服务的协调服务面谈内与服务面谈外的协调;服务对象改变与周围他人改变的协调;服务对象改变与社会工作者改变的协调评估与结案结案五种结案情形(目标达成,具备能力,希望结束,需要转介,需要结束)四个结案工作(预先告知,巩固成果,进一步探讨,探讨跟进)三种结案形式(告知,延长,变换)评估评估的三个内容:服务对象的改变状况、工作目标的实现程度、工作的人力物力和资源的投入状况;评估的三种方法:服务对象评估、社会工作同行的评估、服务机构评估跟踪服务巩固练习、调动资源、持续评估(四)个案工作的技巧类型内 容会谈类型:建立关系的会谈;收集资料的会谈;诊断性会谈;治疗性会谈;一般性咨询会谈安排:个案会谈的准备;个案会谈的内容安排;会谈内与会谈外的衔接技巧:支持性技巧(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 引导性技巧(澄清、对焦、摘要) 影响性技巧(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忠告、对质)记录方式:文字、录音、录像要求:基本格式要求(基本情况、主要问题、背景与经历、能力和资源、诊断);现在与过去;事实与推断作用:跟进服务;社会工作者评估;转介依据;机构评估依据;未来研究参考收集资料会谈自我陈述、对答方式调查表结构式调查表、非结构式调查表观察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现有资料文献记录、实物策划方案目标清晰而且现实(可观察、可测量、积极正向);服务对象的范围明确(以服务对象为主、以服务对象身边的重要他人为参与者、以其它重要他人为支持者);策略合理(服务策略与服务目标一致、服务策略之间的协调)评估正确运用评估类型效果评估、过程评估合理利用评估方法问卷评估、行为评估、心理测量鼓励服务对象积极参与与服务对象共商评估事宜;让服务对象主导评估工作坦诚与保密(五)个案管理含义是一种提供服务的方法,它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评估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需求,并安排、协 调、监督、评估和倡导一套包含多种项目的服务,以满足特定服务对象的复杂需求。也叫“综 融性社会工作”特点服务对象遭遇多重问题;“全貌”的工作方法;双重功能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教育者、协调者、倡导者原则1.服务对象参与;2.服务评估;3.照顾协调;4.资源整合;5.包裹式服务与专业合作; 6.服务的监督工作过程个案发掘与转介服务对象通过转介与外展进入服务系统。发现途径:个案通过各种转介渠道接触服务机构;有些机构通过外展的方式深入社区寻找鼓励潜在案主进入服务机构,让其有机会获得服务。评估与选择预估,问题或需要复杂的个案才需要个案管理个案管理服务计划与执行需注意:确保有适当的资源,以满足需求;需要负责管理珍贵而稀少的资源监督与评估是否符合需要、是否满意、目标是否实现结案征求建议、处理结束后反应、检查安排、转介工作六、小组工作方法(一)小组工作的类型及特点1.类型:教育小组、成长小组、支持小组、治疗小组2.特点:小组组员问题的共同性或相似性;强调小组组员的民主参与;运用小组治疗性因素;注重团体的动力(二)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1.社会目标模式的特点及实施原则(1)特点:注重社会责任和社会变迁,强调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参与和行动(2)实施原则:致力于培养并提升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致力于发展小组组员的自我发展能力、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致力通过小组领袖的培养,培育有利于社区各方面发展所需的领袖人物,提升他们推动社区和社会变迁的意识与能力;致力小组工作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的一致性2.治疗模式的特点及实施原则(1)特点:吸引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行为失范人群或有特定问题的人群(2)实施原则:综合性原则;建构性原则;个别性与共同性相结合的原则3.互动模式的特点及实施原则(1)特点:焦点在于互助关系及其效果(2)实施原则:开放性的互动;平等性的互动;“面对面”的互动4.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实施原则(1)特点:强调以人为发展的核心,关注人的社会功能的提升。重视的是组员个人潜力的发掘与发挥而不是治疗性辅导(2)实施原则:积极参与原则;“使能者”原则 (三)小组工作各阶段的工作要求1.准备阶段(1)组员的招募及遴选:招募成员;遴选和评估;确定组员(2)确定工作目标:分类:总目标与具体目标原则:目标清楚;有明确时间限定;适合组员能力;具体目标相容;表达尽量使用正面肯定语言;(3)制定工作计划(4)申报并协调资源(5)小组的规模与工作时间影响规模的因素:小组目标;小组类型;探讨问题的性质;组员的成熟度;工作者的经验;有无协同领导者时间:工作的期限、小组聚会的频率、会期的长短、聚会的时间(6)活动场地及设施的选择和安排2.开始阶段(1)组员的一般性特点:矛盾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小心谨慎与相互试探;沉默而被动;对社会工作者的依赖性(2)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协助小组组员彼此人士以消除陌生感;强化小组组员对小组的期望,提高他们对小组目标的认识;讨论保密原则和建立契约;制定小组规范;塑造信任的小组气氛;形成相对稳定的小组关系结构(3)社会工作的角色和责任:领导者、鼓励者、组织者3.中期转折阶段(1)组员的常见特点:对小组具有较强的认同感;互助中的抗拒与防卫心理;角色竞争中的冲突(2)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处理抗拒行为;协调和处理冲突;保持组员对整体目标的意识;协助组员重新建构小组;适当控制小组的进程(3)社会工作的角色和责任:协助者、引导者、辅导者、支持者、调解人4.后期成熟阶段(1)小组及组员的一般特点:小组的凝聚力大大增强;组员关系的亲密程度更高;组员对小组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小组的关系结构趋于稳定(2)社会工作者的任务:维持小组的良好互动;协助组员从小组中获得新的认知;协助组员把认知转变为行动;协助组员解决有关问题(3)社会工作的角色和责任:信息资源的提供者和连接者、小组及组员能力的促进者、小组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5.结束阶段(1)小组及组员的一般特点:浓重的离别情绪;小组关系结构的弱化(2)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处理组员的离别情绪与感受;协助组员保持小组经验;(3)做好小组评估:社会工作者自评;组员自评;观察人员或督导的评估(4)社会工作的角色和责任:引导者、领导者 (四)小组工作的技巧1.沟通和互动技巧(1)与组员沟通的技巧 营造轻松、安全的氛围;专注与倾听;积极回应;适当自我表露;对信息进行磋商;适当帮助梳理;及时进行小结(2)促进组员沟通的技巧 提醒组员相互倾听;鼓励组员相互表达;帮助组员相互理解;促进组员相互回馈;示范引导2.小组讨论技巧 (1)小组讨论的事前准备 选择合适的主题;注意讨论主题的措辞;选择合适的讨论形式;安排活动的环境;挑选合适的参与者;准备好讨论草案(2)主持小组讨论 开场、了解、提问、鼓励、限制、沉默、中立、摘述、引导、讨论结束3.小组治疗技巧(1)直接干预法作为小组的核心人物,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自身的权威和组员对自己的信任,关心组员,鼓舞士气,帮助和影响组员行为的改变作为小组规范及规章制度的象征性人物,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赞扬、奖励等促成组员某些正向行为的形成,或者警告、惩罚等措施来抑制和改变某些组员的某些不良行动作为组员角色的分配者,社会工作者可规定组员在特定活动中的角色,以及角色的需要及个角色间的关联;利用社会规范引导组员进入角色,鼓励和训练组员履行角色(2)间接干预法利用小组治疗元素,促使组员个人的成长和行为的改变;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通过情境再现的方式协助组员澄清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协助成员预演行动计划,从而促成组员行动的改变运用行为改变的技巧,通过分析起点行为、确定终点行为、选择渐进增强行为、评估改变后的行为等技巧促成组员行为的改变;使用一些家庭作业,增强组员在小组外的行为责任感,为组员形成新的行为提供一个经验性学习的机会运用结构化组员角色的技巧,培育小组冲突的协调者和小组组员认可的行动领袖,鼓励与支持参与者角色的扮演,帮助组员从“替罪羔羊”“说大话者”等破坏性角色中解脱出来,协助其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4.小组活动设计技巧(1)扣紧小组目标(2)考虑组员的特征及能力(3)小组活动的基本要素:目标(总体性和阶段性目标)、参与者(年龄、性别、职业、文化背景等)、规模、时间分配、组员的角色扮演和角色互换、环境设计、资源供应与经费预算、强度分布、预期结果、防止和处理意外事件的预案、总结与奖励(4)经验分享环节5.小组评估技巧(1)小组工作的评估类型作为研究方法的小组评估:过程评估、结果评估作为工作方法的小组评估:组前计划评估、小组的需求评估、小组过程评估、小组的效果评估(2)评估的一般流程评估方案的制订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各评估要素之间的联系按照评估流程实施评估评估后审核编写评估报告(3)评估资料的收集评估资料的收集:与小组计划有关的资料;小组过程方面的资料;小组发展方面的资料;小组效果和效率的资料测量工具的选择:小组记录、标准化量表、设计问卷和量表、行为计量、日志日记、个人自我报告、分析报告资料收集:资料来源是多样的;通过定量的方法或质性研究方法收集 常见问题:组员与社会工作者之间的关系;非干扰性观察与干扰性观察谁来做评估:主持小组之外的人进行测量比较客观,有条件可采用三角测量七、社区工作方法(一)社区工作的特点及目标1.特点:分析问题的视角更为结构取向;介入问题的层面更宏观;具有一定的政治性;富有批判和反思精神;2.目标:分类:任务目标、过程目标 具体目标和实施原则: 以人为中心,促进社区军民的成长和进步;推动社区居民参与,培养民主精神;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意识,尊重社区自决;善用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培养相互关怀和社区照顾的美德(二)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1.地区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实施策略(1)特点:实施取向:创新改革、习俗改变、行为改变、工作过程特 点:较多关注社区共同性特点;通过建立社区自主能力来实现社区的重新整合;过程目标的重要性超过任务目标;特别重视居民的参与(2)实施策略:促进居民之间交流;团结邻里;社区教育;提供服务和发展资源;社区参与2.社会策划模式的特点及实施策略(1)特点:注重任务目标的实现;强调运用理性原则处理问题;注重自上而下的改变;指导社区未来变化(2)实施策略:明确组织的使命和目标;分析环境和形势;客观地认识自身的能力;界定和分析问题;确定需要(四种需要评估方法:参与性、社会指标、服务使用资料、社区调查);建立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标准;列出、比较并选择可行方案;测试方案;执行方案;评估结果。3.社区照顾模式的特点及实施策略(1)特点:协助服务对象正常融入社区;强调社区的责任;强调非正式照顾的作用;提倡建立相互关怀的社区。 (2)实施策略:在社区照顾;由社区照顾;对社区照顾;整合式社区照顾-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为家庭照顾者提供服务;社会倡导(三)社区工作各阶段的工作要求1.进入社区(1)准备:了解自己所任职的机构;了解机构分工和自己工作内容;认识同事(2)方式:积极参与社区重要活动;主办社区活动;积极介入社区事务;经常出现在社区居民之中;报道社区活动2.认识社区(1)基本情况分析:地理位置;人口状况;社区内资源;权力结构;文化特色(2)问题分析:描述问题;界定问题;明确问题的范围;问题的起源和动力(3)社区需要分析:规范性需要;感觉性需要;表达性需要;比较性需要3.组织社区(1)建立社区组织:招收成员;订立规则;推选领导者;建立工作小组;筹措经费(2)管理社区组织:服务规划、行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与发展4.制定社区工作计划(1)明确目标:目标的构成;制定目标的原则(2)制定策略:提出策略;评估策略;筛选策略(3)设计方案5.实施社区工作计划(1)动员和管理社区资源:资源分析;资源开发;资源连接;资源维系(2)执行工作方案:筹备阶段、开展阶段、结束阶段6.社区工作评估(1)评估的分类:过程评估;成果评估;效益评估(1)评估的步骤:明确评估目标、建立测评标准、设计评估研究方案、收集与分析资料、使用评估结果(四)社区工作的技巧1.建立和发展社区关系的技巧(1)了解各类组织的运作情况(2)分析组织间的关系(3)把握组织间的交往准则一般准则:尽早与各组织交往,为未来可能的合作奠定基础;交往时要协助各方了解各自可获得的利益,树立利益共享的印象;交往各方可签订合作协议,表达合作期望、目标和守则,强化和规范合作关系;要注意主动维系组织间的交往关系特殊准则:具有交换关系的组织间的交往准则;具有权力依赖关系的组织间交往准则;具有授权式关系的组织间的交往准则(4)活用组织接触的技巧:注重组织形象的平衡和统一;增加接触的机会;求同存异,加强沟通2.发展社区支持网络的技巧(1)社区支持网络的功能提供对话与沟通的渠道,增进了解与信任;提供分享信息及学习和创新的机会;促进社区的凝聚力;促进社区增权(2)发展社区支持网络的目标和策略增进情感与关怀;促进沟通与理解;促进信任与尊重;维持弹性与适应性(3)发展社区支持网络的方法:网络分析;发展自助小组:发展自助组织的技巧:联结、鼓励与正面强化、组织活动与体验式学习、同辈榜样自助组织问题应对技巧:扮演矛盾缓和者角色;协助重新界定其功能;成员分享困难,鼓励大家共同努力渡过难关;与成员保持一定距离,有需要时提供中肯批评和建设性建议;协助继续发掘新动力问题成员的处理方法;正面看待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学会总结反思发掘和培育志愿者的技巧:主动邀请,由近及远;建立平等合作关系;提供参与和成长的机会;明确方向、提供资源、回应需要、多加鼓励3.社区教育的技巧(1)目标:在态度方面,促进社区居民或服务对象形成积极正向的价值观;在知识方面,帮助社区居民或服务对象提升理性思考能力;在行为方面,对社区领袖以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