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系良好亲子关系,父母偷懒不得讲解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5564562 上传时间:2022-03-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维系良好亲子关系,父母偷懒不得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维系良好亲子关系,父母偷懒不得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親師專欄-摘自商業周刊 ?第 863 期封面故事 - 親密的危機 - 三種代理父母 ?入侵你的家庭 有錢給孩子最好的物質環境,卻沒時間陪孩子;在台灣進入少子化的年代,父母 可以給孩子的時間卻反而變少 。據主計處估計 ,台灣雙薪家庭 ( 即夫妻兩人皆工作 ) 占 所有家庭戶數的四四二,若再加上超過一成的單親家庭,可以說有五成以上的家 庭,極難全心照顧孩子。有錢無閒的父母湧現,各色 ?代理父母 ?也出現在我們社會, 開始提供各色養育孩子的服務。第一種代理父母:外傭 -孩子語言表達、自理能力出狀況 早年,台灣的小學到了中午,會出現許多幫孩子送便當的媽媽。現在,台灣的明 星國小放學門口最新出現的景象,是幫孩子背書包、拎便當盒的瑪莉亞 、蘇菲亞 。 外籍傭人,已經成為台灣白領階層小孩很重要的代理父母。根據勞委會九十二年的資料顯示 ,合法引進的外籍幫傭和外籍監護工總計十四萬 四千名,其中絕大多數的監護工必須 ?一兼兩顧 ?,順便看顧小孩 。其中,光是台北 市就有兩萬多個家庭共聘用三萬五千多名外傭。外傭帶小孩,早期有人以為可以增進孩子的英文程度。不過,隨著時間日久,各 種副作用在孩子身上顯現,家長才發現,各種問題無奇不有。例如,語言遲緩現象。 而這是導因於父母沒有跟孩子說話,孩子欠缺模仿對象、刺激不足的結果。比台灣更 早引入外傭,外傭比例也高達一成的香港就發現,香港有八%到一二%的兒童,有各種語言能力的障礙,包括發音欠準、詞彙不足、語法結構紊亂和語言交談困難等,而 這些將嚴重影響兒童未來學業、社交甚至智能的發展。外傭侍奉得無微不至的另一個副作用,是小主人因五體不勤,自理能力出狀況。 例如,吃完東西後會把果皮或包裝紙順手丟給旁人,東西掉了也從不彎腰撿起,要出 門時,經常會一屁股就坐在椅子上兩腳懸著,想要別人幫忙著襪穿鞋,自理能力幾乎 是零。外傭密不透風的照顧,引發的另一個現象是造就一批?眼高手低 ?的小主人。這些小朋友的共通點,就是被動、自理能力低落,合群性較低,也較無法一個人解決問 題。台北市仁愛國小校長楊宗憲說: ?小學是扎根的時期,如果基本德性及能力沒有 養成,未來的 EQ 及挫折容忍力一定低,挫折容忍力低的孩子,易變成異常人格,會 為整個社會、家庭及個人帶來傷害。?第二種代理父母:安親班 -父母逃避教養賣任,孩子行為開始偏差 孩子進入小學後,第二種 ?代理父母?-安親班就緊跟著浮出檯面。根據內政部兒 童局在民國九十年做的兒童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指出,在學兒童放學後到晚飯前 這段時間,兒童回家有大人照顧者占七四七 %,較民國八十四年下降八六個百分 點。反之,由?代理父母?照顧的數字遽揚。包括課輔、上才藝班,占二七五 ;保 母照顧占一四一 ,甚至有四回家完全沒有大人照顧。固然安親班協助了上班族 父母兒童下課後照護的需求,對很多家庭帶來正面的幫助,但卻也有越來越多父母, 用安親班來逃避自己養育的責任。心理分析學家艾力克森 (Erik Erikson) 曾提出一個理論,認為一個人生命中必定會 經歷八個階段,其中前五個階段,都會在十八歲以前經歷。根據艾力克森的理論,零 到一歲是建立信任感及安全感的重要時期,孩子隨時找父母隨時都找得到,就能得到 充分的安全感。二到三歲須建立自主性,亦即可開始訓練孩子簡單的自理能力,以為 未來自我控制能力的基礎,四到五歲是主動感,亦即孩子在嘗試作肢體或智能的各種 學習時,必須給予正面的稱讚、肯定,才會鼓舞他繼續向外界伸出探索的小手。至於 六到十一歲,則需奠定閱讀、學習或是協助做家事的習慣。這些都需要父母花時間觀 察、陪伴、傾聽,更無法藉由代理父母來執行。第三種代理父母:電腦 -一旦上網成癮,難再拉回正軌 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黃迺毓指出,現代父母很矛盾,為了讓孩 子更多才多藝,必須賺更多錢,為了賺更多錢,就越沒有時間陪小孩,把父母的角色 交給?代理父母 ?。結果,每天回家後簽完聯絡簿就睡覺,完全沒有溝通時間,孩子出 狀況時,父母往往是最後一個知道。台北市少年輔導委員會在九十二年年底發布的 台北市少年生活狀況及價值觀調 查?中發現,十二到十八歲的少年,一天內有高達二三七 的少年不曾和父親說話, 說話時間在十五分鐘內的有三五八 。少輔會督導張淑惠指出,父母不陪伴孩子,孩子還小時,還只會被動的坐在電視 機前,上了國中後,就會自己找人陪了。而網路世界就是孩子最可能去找,但卻是最 難掌握、破壞力最強的第三種 ?代理父母 ?。少輔會近三年來,把資源及輔導重點轉至 ?網路成癮 ?的行為研究。 ?孩子回家後就躲到電腦前面,父母還覺得很欣慰,一直到 成癮症狀出現,孩子已很難再拉回正軌 ?。張淑惠分析,就像吸海洛因一樣,網路成 癮症者, ?你一旦不讓他碰電腦,行為就失控了? 。全台第一個開設網路成癮特別門診的高雄醫學院醫師柯志鴻 ,就發現門診病人平 均年齡早已從大學生往下轉移到國中及高中學生。柯志鴻針對高雄地區一千多位國 中、高中學生進行訪談,結果很驚人。 ?五%到十%的受訪者,有網路行為失控問題 柯志鴻說。現代的父母,常花大錢想透過外在的力量、訓練、增加孩子的未來競爭力,但當 孩子缺乏陪伴,他們可能悄悄的輸在人生的起跑點上,父母卻無從察覺。陽明大學認 知神經心理學實驗室教授洪蘭指出,孩子在六歲以前,最需要的是安全感。一個永遠 讓孩子隨時都找的到的父母 ,就是安全感的來源 ,也是所有人格的基礎 。 ?有安全感, 孩子就敢到外面闖天下她說。 孩子小時候,你不讓他隨時找得到你,等到孩子進 入青春期後,出事就不找你了。孩子缺乏陪伴,輸在起跑點,贏了財富輸了孩子,成功意義何在?多數親子專家都同意 ,十二歲小學畢業前倘若根基沒有打好 ,不論是學習的規律 、 自制力或是安全感,國中之後要調整即極為困難。這些根基,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每 天的陪伴、傾聽與談話。為了因應忙碌的雙薪家庭,兒童福利聯盟甚至提出一個 三 三三專案 -每天至少:擁抱三十秒鐘、聆聽三分鐘、陪伴三十分鐘。?父母陪伴太少的結果,孩子長大後,也不易與人建立親密的關係。兒盟執行長王育敏說。陪伴 三十分鐘,不過是每天看一部連續劇二分之一的時間,但有多少家長做得到?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在千禧年時,曾公佈台灣孩子這一世紀將面臨的十大挑戰,前 兩項即為成長的環境日益不安全和恐懼及家庭的功能逐漸失去保護傘作用 。 如果因為缺乏陪伴,孩子成長出現差池,父母的成功與財富又有什麼意義? 如果,台灣有越來越多孩子的成長缺乏父母陪伴,台灣的競爭力,終究將產生 何等危機?淑文老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